真真假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扎特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真真假假

真真假假

2024-07-14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奥斯卡金像奖电影《莫扎特传》

一起探寻 电影内外

莫扎特与“死对头”萨列里的恩怨情仇

# 电影中

莫扎特与萨列里的恩怨情仇

《莫扎特传》是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汤姆·休斯克、F·莫里·亚伯拉罕主演的一部传记片。该片于198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映。电影1985年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

这部电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描述莫扎特这位时代的天才。影片开始于萨列里的自杀行为未遂,随后向神父忏悔,认为是自己害死了这位天才,随着他的描述,镜头回到了1782年的维也纳宫廷。

在莫扎特之前,音乐家的社会地位非常的低下,几乎就是为了给皇宫贵族们享乐之用,音乐家们靠着宫廷的俸禄得以过日,所以并不敢有任何忤逆皇帝的行为,像我们熟知的“海顿老爹”便是在宫廷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体制人”。

萨列里同样如此,萨列里在皇宫里当宫廷乐师,但是在还没见过莫扎特的时候,便已被他的音乐所触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莫扎特却是一位行为非常放荡不羁的青年,他玩世不恭,嘴里经常说着“屎尿屁”等脏话,与他所以为的“小正太”、“小鲜肉”形象完全不一致,因此产生了心理落差,觉得为什么这样的人可以写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约瑟夫二世非常喜爱音乐,更可以说他是对莫扎特最好的一位皇帝,也是在他帮助的那段时间,莫扎特的乐思如瀑布般喷涌,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名作,如《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等等。

在刚知道莫扎特来宫廷的时候,国王亲自演奏萨列里专门作的曲子来欢迎莫扎特,并征求这曲子的看法。一番好意的萨列里没想到却被莫扎特泼了冷水,莫扎特在演奏之时一边弹一边改,使曲子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变得更加灵动、活跃、充满热情,这首曲子也是那首著名的男中音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萨列里惊叹之余,也不免心生妒忌,跟莫扎特比起来,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平庸,尽管他已经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大音乐家,但或许正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极致,才更加深深地感受到了莫扎特的天才之处。

而萨列里虽欣赏莫扎特,但是背后却用尽一切办法阻挠莫扎特作品的上映,不让他获得经济来源,真可谓是,又想享受人家的音乐,又妒忌人家的才华,想要害死他。难道电影里的萨列里是PUA鼻祖?

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受不了贫穷的折磨,他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列里,求他为莫扎特谋求一个宫廷音乐教师的职位,不惜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

然而,萨列里虽妒忌莫扎特,却还没到会因为美色而悸动,放弃自己的骄傲去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

他叫人把康斯坦斯给赶了出去,但康斯坦斯也留下了谱子。萨列里看着这堆手稿,竟然着了迷。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他痛苦又陶醉,甚至还对莫扎特产生了一丝珍惜与不舍,他抱怨上帝为什么不把这些天赋给予他,越想越气地把谱子扔进了壁炉中。

在贫穷地困扰下,莫扎特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歌剧《魔笛》的演出中,演出到一半时莫扎特倒了下去。

他卧病在床,在这时收到了《安魂曲》邀约。他却认为这是父亲化作死神死者来找他了,预示着他的生命将不久便要消逝。虚弱的莫扎特无法执笔,只好由萨列里来为他记录。

此刻他两就像一对扎进音乐风暴里的伙伴,互相帮助,而萨列里也放下了对莫扎特的迫害,全力帮助他完成这部终曲。

待到莫扎特下葬的那天,大雨淋漓,就像上帝再为他哭泣。而萨列里却为自己曾经对莫扎特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自责,最后因精神崩溃而送进了疯人院。他的作品也渐渐被人遗忘。

在这部电影作品中,萨列里被描述成了十足十的坏人形象,这也导致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萨列里在人们的心里,是“神童”英年早逝的直接凶手,最后也善恶有报,以精神奔溃收尾。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同身为宫廷乐师,这位贝多芬、李斯特的老师真的如此嫉妒莫扎特吗?

# 现实中

莫扎特与萨列里的恩怨情仇?

那么电影归电影,终究还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究竟萨列里是不是直接或间接谋杀莫扎特的凶手呢?

作为莫扎特长达十年的宿敌,人们把萨列里列为“第一嫌疑人”。然而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萨列里就是杀害莫扎特的凶手,根据当时萨列里的社会威望以及一些事迹,会发现其实 他和莫扎特的社会关系还是良好的。

萨列里在当时已被奉为意大利歌剧复兴的领袖,以及卓越的作曲教育大师。他有许多后来成为作曲大家的学生,他们是 贝多芬、舒伯特、胡梅尔,还有梅耶贝尔,所有学生都喜欢并尊敬他,朋友也赞扬他慷慨、热情, 连最难相处的贝多芬都与他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这样的人会因为嫉妒而杀人吗?并且他其实与莫扎特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帮助莫扎特谱写《安魂曲》的行为也显得过于理想化,目前最主流的看法是《安魂曲》是莫扎特的学生帮忙谱写的,主笔仍然还是莫扎特。

如果说萨列里真的有电影中那么妒忌莫扎特的话,他教授莫扎特的儿子作曲以及对《魔笛》提出极高的赞誉的事情,又怎么解释呢?更别提电影里康斯坦茨会为了作品而去勾引萨列里了。

所以

总结起来就是,莫扎特和萨列里在宫廷职位上确实存在着竞争关系,但远远还没到要加害的地步,反而萨列里在妒忌中有着对莫扎特最真诚的认可,可谓是又爱又恨。

那么莫扎特的死因是什么呢?确切真相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关于其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言论:

1、过劳而死

法国名医巴劳特在对莫扎特所有的病患记录进行了完整的考察之后,认为导致莫扎特死亡的最大原因是 过度的工作以及持续的疲劳和极度的困苦,这耗尽了他的所有的精力;并且在他死前半年又患上了肾脏炎,使得他原本就严重负荷的身体遭受了更大的打击,加速了他生命的结束。这应该是主张病死论的最接近真实的科学论证了。

2、毒杀

阴谋论者则认为莫扎特是被毒药害死的。因为据考证,莫扎特死的时候身体是 肿胀的,有传言莫扎特曾跟妻子说他肯定被人下毒了,他活不久了。然而这句话还并没有被证实。

3、死神降临?

电影里最后的黑衣人,历史上确有其事,莫扎特生前一直对这位黑衣人耿耿于怀,为什们偏偏在病重的时候来邀约创作任务量如此之大的《安魂曲》,是有人刻意而为之还是其他原因呢?

尽管真相已经随时间流逝而愈发模糊

但是音乐作品却被永世流传

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

3首与莫扎特和萨列里都有关的创作

1.《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费加罗的婚礼》首演于1786年5月1日,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由莫扎特作曲。

来说说洛伦佐,他早年间是意大利牧师,但因为作风问题,德不配位被逐出威尼斯,随后逃到奥地利,投奔一个在宫廷写诗的朋友马佐拉。

马佐拉在周旋下拿到了一份宫廷乐长 萨列里的推荐信给洛伦佐,随后在萨列里的帮助下他最终在维也纳的意大利剧院任编剧,结识了莫扎特,通力合作,才有了这部传世作品。

而《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选段《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在电影中同样出现过,是一首经典的男中音曲目。故事背景是伯爵家的少年凯鲁比诺因为调戏妇女而被伯爵送去当兵,此时费加罗幸灾乐祸起来唱起了这首咏叹调劝说凯鲁比诺,要他不要沉迷于男女情爱,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扛起枪来保家卫国。

2.《安魂曲》

安魂曲又被称作 “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莫扎特这首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传说中的版本与电影里面一样,是一位黑衣蒙面人来找到莫扎特写作一首《安魂曲》,具体的雇主是谁黑衣人不肯说,所以莫扎特以为这是死神要来找他索命了,让他为自己写最后一首安魂曲,而莫扎特此时已病重,电影里是萨列里根据他的口传详细将音符谱写下来。但是还没写完,莫扎特便已经离开人世了,剩下的部分及配器则由他的弟子苏斯迈尔完成。 此曲展现了莫扎特晚期作品的复调对位风格以及戏剧性的感人力量。

3.萨列里《C大调长笛与双簧管协奏曲》

萨列里除了擅长歌剧创作,器乐曲创作同样出色。这首《C大调长笛与双簧管协奏曲》洋溢着清新、跳跃的气息。长笛与双簧管互相竞奏,彼此对抗又彼此衬托,的的确确称得上一个“美”字。据说莫扎特本人非常喜欢这首作品。

第一乐章:热烈的快板/Allegro spiritoso

第二乐章:广板/Largo

第三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the end-

▍简单有趣的音乐赏析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