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

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

2024-07-10 0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晓欣

莫扎特中期的钢琴奏鸣曲情感特征的表达更为突出,17 岁时的莫扎特曾给母亲写下这样一段话:“小莫扎特没有时间写信,因为他无所事事。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像一只身上长满跳蚤的小狗。”[1]莫扎特将这种童真心态便融入乐曲的感情之中,因此《C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洋溢着乐观、愉快的情感。

一、莫扎特简介和创作背景(一)莫扎特生平

莫扎特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自由音乐家”的先行者,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被公认为是稀世天才。莫扎特曾说:“我不能用诗句或画色来表现我的思想情感,因为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我的思想情感,因为我是音乐家。[2]”莫扎特父亲对其音乐方面的造诣有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莫扎特自幼便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沉淀了坚实的演奏与创作天赋,3 岁习琴,6 岁创作小步舞曲,8 岁创作交响曲,10 岁写下清唱剧,走遍欧洲各地,汲取各国音乐家创作经验,音乐涉及所有领域。莫扎特音乐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平民的阶级意识,音乐具有光辉、灿烂、明朗、乐观的情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晚期作品具有悲剧性,音乐语言亲切、结构清晰、和声新颖和谐对称。

(二)《C 大调奏鸣曲》K330 创作背景

钢琴奏鸣曲创作中期,莫扎特与母亲赴德国曼海姆辗转来到巴黎,是莫扎特最灰暗的人生旅途,更是他不可逆转的重要转折点,其经历了生活窘迫与母亲病逝的重重打击,但从作品中还能看出莫扎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艺术的纯真追求。莫扎特在创作K330 时,还未遭受旅行带来的承重打击,全曲明朗活泼,曲调优美具有童真性,没有炫技式的写作技巧,更没有浮夸的演奏效果,是纯粹自然的表达;简单的织体结构表达了受曼海姆与巴黎生活影响带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正如林金满老师所说:“表现莫扎特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一颗赤子之心,那种天真、无邪、自然、本性的表达,以纯音乐表现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在复杂中求简单是何等不易。”[3]这也正是后辈学者所应学习的,音乐不仅要表现艺术的美感更要表达生活的真谛。

二、《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曲式分析与音乐风格

(1)曲式分析。①结构图(见图1)。

图1 结构图

②曲式分析。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是标准的奏鸣曲式,2/4 拍,中速快板,C 大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Coda 四个部分构成。

呈示部为1-58 小节,该作品的主部与副部有明显的调性与音乐性格的区别。主部主题为1-8 小节,旋律线以拱形为基础波浪起伏,伴奏以分解和旋进行。从主题的动机来看,看似简单的重复进行形式,却充满着趣味,体现出愉快的音乐情绪。副部为19-34 小节,与主部音乐表达有着较明显的冲突感,调性转为C大调的属方向调G 大调上,同样,运用连续下行的音阶手法,音乐情绪相对于主部更为抒情,具有歌唱性。

展开部为59-87 小节,展开部引入新的音乐材料,展开部音乐材料与呈示部对比明显,如果说呈示部像儿童的嬉闹,展开部则像少女的翩翩起舞,旋律更加抒情精巧,运用严格模进与自由模进相结合的手法,使音乐内容娓娓道来,更有叙事性,频繁转换的调性,最后以c 小调和C 大调共同的属和弦为中。

再现部为88-144 小节,众所周知,再现部副部调回归是判断奏鸣曲式的唯一标准,该作品再现部副部没有直接回归调性,先以G 大调展开旋律,此种创作手法称为调性延迟再现,更加突出了再现部副部音乐的内在对比,增强音乐动力,彰显出音乐的戏剧性,更有一种思索主调何时出现的期待感。

(2)音乐风格——歌剧性。莫扎特的歌剧是其音乐创作的重要题材,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维,但与格鲁克不同的是他强调“诗必须服从音乐”,也就是诗词要顺从于歌唱,角色性格与内心情感都是用音乐进行表达。由于莫扎特对于歌剧创作极高的造诣,戏剧性的冲突是他创作音乐的特有手段,不难发现其创作钢琴奏鸣曲时,也将歌剧性的音乐元素运用其中,不仅有情绪的变化、歌唱性的旋律、宣叙性的风格更有戏剧性的冲突。《C 大调奏鸣曲》K330 音乐风格轻快自由、纯真明朗,虽然音符不多但音乐的情感表达却很丰满,就像其歌剧一样细腻而精致,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活灵活现快乐的儿童,在琴键上蹦蹦跳跳。该曲子难点便是指尖的触键要收放自如以及声音的控制,就好比,颗粒性的触键与小连线的音乐语言相结合,配合强弱的对比,仿佛是人物之间的对白,时而高声阔谈时而窃窃私语,极具戏剧性。触键轻巧的同时也必须扎实圆润,运用指尖的力量灵活弹奏的同时,也要适当控制力度防止音乐声音僵硬突兀破坏音乐轻巧的美感。这与莫扎特歌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歌剧中,常常会出现花腔女高音的片段,这是极其考验唱功的,既不能太高亢明亮,也不可虚无底气,演唱者需要控制自己的音色,使得声音灵巧并富有穿透性。

三、《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演奏分析

(1)调性与和声。调式确定了旋律声部中各个音符之间的联系,即音程关系,而和声是对乐曲表现力的加深与丰富,它使得旋律获得极其多样的感情色彩,两者在乐曲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调性方面,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遵循的调性布局以主——属——主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主——属这样的调性布局,近关系调转调是该时期调性创作的重要风格。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呈示部以C 大调开始严格按照奏鸣曲式主部与副部调性规则结束于其属方向调G 大调,展开部延续G 大调开始,调性转换频繁:a 小调、d 小调最后以c 小调结束并进行属准备,再现部按照奏鸣曲调性回归的要求虽出现调性延迟再现的特殊情况,但最终以C 大调结束该乐曲。不难发现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中和声是运用古典乐派严谨的和声体系,在乐曲开始,莫扎特运用正三和旋突出主旋律,并将简单的和声功能反复进行。如主部与连接部便运用最基础Ⅰ、Ⅳ、Ⅴ以及Ⅴ7 四个和弦。严谨的调式和声形式,突出古典主义时期典雅的气质,使得该乐曲和谐优美,令人回味。

(2)音色与触键。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旋律色彩极为丰富,主题律动扣人心弦,看似简单的音符却表达了内心愉快活泼的情绪,轻巧明快的节奏、活泼俏皮的旋律、行云流水的气息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唱性,代表了莫扎特孩童般乐观的心境。该作品注重干净清晰的音色,触键方式便是表达乐曲音色的重点,演奏者需要正确运用触键方式,才能表达出该曲轻松愉悦的音乐元素。该首乐曲在演奏时要注意跳音的触键方式,乐曲第5、6 小节的跳音,需要控制手腕起伏的同时放松手臂,贴键弹跳,音符要弹的轻巧,指尖力度集中,音色才会灵动,但不可弹得过于僵硬沉重,手部幅度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感受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典雅端庄。莫扎特的奏鸣曲深受其歌剧创作的影响,该首乐曲的旋律性充分体现在其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的跑动与旋律线条之间的音色对比中。在平常的练习中,演奏者需要注重旋律跑动的流畅性以及音符的清晰度。好比乐曲的第9、10小节的旋律要弹得优美动听,具有歌唱性,以贴键的形式处理触键方式,将旋律推上去。而12、14 小节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旋律的跑动,则应以高抬指的形式触键,注重颗粒感的同时力度均匀,放松手臂,触键速度要快,指尖轻巧而不松散,切忌不可压琴键,要弹出轻快感。在演奏时这两个部分一定要有明显的音色区分。

(3)力度与速度。古典主义时期的有着严谨的创作理念,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的力度与速度有着固定的框架。力度决定乐曲的音色,强弱对比突出音乐的律动感,深刻表达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内心情感。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的力度基本在p-f 范围内,渐强与渐弱也控制在较平稳范围内,演奏者要注意这一时期的乐曲,严格按照作曲家标记的力度记号,体现出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创作风格。鲜明的强弱对比,细腻严谨的安排,形成了该乐曲活泼愉悦的氛围。速度是乐曲情绪的表达,该乐曲的速度标记为Allegro moderato(中速快板),控制在120-126 之间,速度能提升演奏的效果,演奏者在练习中要严格把控好速度的快慢,全曲均匀的弹奏,切忌自由发挥时快时慢,严格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演奏标准。

(4)伴奏类型。阿尔贝蒂低音是莫扎特惯用伴奏类型,是一种按次出现和弦音反复进行的和声华彩,即简单的反复分解和弦固定音型的伴奏方式。该首乐曲广泛运用这种伴奏方法,并且,莫扎特在阿尔贝蒂低音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将单一乏味的固定音型加以丰富,形成各种不同的低音音型,使得原本没有旋律感的左手伴奏配合右手旋律的变化而变化,更加烘托了乐曲的歌唱性。该乐曲中的左手伴奏看似简单,但对于演奏者想要把握与旋律声部音乐情感的完美配合,则需要处理好左手强弱的力度对比,将伴奏声部同样如歌般的演奏出来。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莫扎特《C 大调奏鸣曲》K330 第一乐章创作中的曲式结构、音乐中的歌剧性、伴奏类型、调性和声、音色触键、力度速度进行了深层分析,了解该曲的创作背景,更好地诠释乐曲背后的思想内容。《C 大调奏鸣曲》K330 曲谱看似简单,但在音乐表现上却很难表达,要深入理解莫扎特各个时期的内心变化,即使遇到逆境,其创作风格也是热情洋溢充满对生活的希望,如此乐观豁达的作曲家,更需要我们去探究其音乐创作的奥秘,在演奏中更好的表达其音乐情感。

注释

1 余京.从李贽的“童心说”看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的性格特征[J].海歌,2003(03):9。

2 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台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3 林金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教学研究[M].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触键大调调性 钢琴演奏中触键方法分析戏剧之家(2022年32期)2022-12-08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黄河之声(2021年13期)2021-08-15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8-13G大调随想曲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1期)2020-03-30谈“调性”文学教育(2018年20期)2018-11-29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戏剧之家(2015年22期)2016-01-06谈和声配置中大调Ⅱ7和弦的应用戏剧之家(2015年10期)2015-09-16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戏剧之家(2014年17期)2014-10-09

艺术品鉴2021年30期

艺术品鉴的其它文章张仁海作品赏析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赏析王娜作品赏析肖八一作品赏析郑淳作品赏析廖骁作品赏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