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本书的归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莎莎嘉宝书里讲了什么 探寻一本书的归宿

探寻一本书的归宿

2024-06-29 11: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正当各种猜测、恐慌在小镇弥漫开来的时候,首都派来的老教授阿卡西奥证实了整个小镇被判了无知之刑。当书被人遗忘、被人忽视的时候,书的灵魂和躯体就会分开,成为无字书,这些书确确实实地死了。在整个关闭的、被人忘却的图书馆中,书因为悲伤、因为孤独而集体死亡。这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悲哀,也是一个小镇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作者霍尔迪给所有读者一个意外又悲哀的开端。

书,因希望而重生

当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准备放弃这座无字书图书馆的时候,作者又悄悄地为读者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玛嘉,镇长本杰明的女儿,有一个小小的主义。但大人们总是随意打断孩子们的讲话,总是没有耐心听完孩子们的意见,这使玛嘉很是生气。这个聪慧勇敢的小女孩决定独自行动,去证实她那有一点点疯狂、一点点冒险的主义。

她爬上图书馆的窗户,翻过一个个书柜,来到图书馆的大厅,拿起一本书,将一个个字母摆放到书的封面上。随着玛嘉一步步完成那些词语,字母们居然像以前一样,又重新被印上去了!是的,玛嘉的主义行得通。当她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故事中时,这些字母就会奇迹般地自动排列对齐。书又复活了!

作者让这颗希望的种子不断地发芽生长。玛嘉将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了她的朋友们。充满好奇,爱冒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了这个行动。他们瞒着父母,趁着夜黑,悄悄来到图书馆。带着他们所有的想象力与热情,编织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故事,他们赋予了书新的生命。

书,因梦想而耀眼

作者在这里安排了两条线索,像是要让孩子们跟着大人们来一场较量似的。大人们仍在抱怨这场由无字书引发的灾难,在他们眼中,书的存在就是一场灾难。正当镇长还在为小镇接下来的命运而担心烦恼的时候,这群孩子已经悄悄地将自己的梦想植入书本。小镇又将发生一次巨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人们发现了聚集在图书馆写作的孩子们。玛嘉的演讲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令人欣喜的是,大人们也加入了孩子们的创作队伍,用书去谱写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这次较量的胜利属于智慧的孩子们。

一个有梦想的镇子,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镇子。很多年之后,小镇的图书馆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图书馆,小镇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作家,玛嘉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些书,因为梦想而变得熠熠生辉,小镇也因此成为世界的焦点。这不就是镇长本杰明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

第二部分 教案设计

【适读年级】小学五至六年级

【建议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阅读时要透过故事情节读出作者的想法。作者创作文学作品,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流露自己的想法:第一,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第二,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借故事里某一个人物的“嘴巴”说出来;第三,只讲故事,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想法。

(一)通过“人物对话”了解作者想法

1.回忆并总结:书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忠于职守的火车站站长塔德欧;

——敬业负责的小镇镇长本杰明;

——学识渊博的老教授阿卡西奥;

——智慧勇敢的小作家玛嘉;

······

2.选择:作者借书中哪个人物的“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呢?

阅读书中第40~44页的内容,一边读一遍思考。老教授阿卡西奥在这里说了一大段话,教授说的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想法。

3.思考:作者借教授的“嘴”想表达什么观点呢?

预设:

学生:因为没有人去看书,所以这个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因为悲伤和孤单死了。

学生:我认为这里教授主要想表达的是——一个人死了,就是灵魂离开且肉体腐烂;一本书在没人读的时候也是死了,它们因为无聊而消失了。

学生:我觉得一本书融合了作者的智慧,融合了作者的心情,它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所以当没人阅读时,它也是会死的。

学生: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书只有在人们去看的时候是活着的,当人们不去看它的时候,它就没有意义了。

学生:如果一本书没有人读,它就会死掉。意思就是如果一本书没有人看,这本书就没有意义了。

4.寻找: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找到体现作者想法的人物语言吗?(找到并画线,读给同学听)

第51页:

没有人认为会怎么样,没有人思考。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所有人才会感到稀奇,感到惊异,觉得丢人。两千年的文明阿,但我们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这一点,没有书没有文化,我们就跟没有理性的动物没什么两样。

没有人认为会怎么样,没有人思考。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所有人才会感到稀奇,感到惊异,觉得丢人。两千年的文明阿,但我们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这一点,没有书没有文化,我们就跟没有理性的动物没什么两样。

第97~98页:

我想这些书的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拼命写作,在写作中度过分分秒秒,月月年年,一生都在写这些书。但我们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我想这些书的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拼命写作,在写作中度过分分秒秒,月月年年,一生都在写这些书。但我们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第144页:

“这个我就不明白了。”镇长困惑地说,“当我们把字母放到书上的时候,字母就掉了下来。为什么你们就能放上去呢?”

“因为我们不是‘放上去’,而是‘写上去’。我们重新赋予它们生命。当书感觉到一句话能构成一段情节,它就会接受那些字母。这就是不同之处。那些书死去,是因为没有人读,但它们也可以复活。它们不再是《堂吉诃德》《白鲸记》或是《歌剧魅影》。它们成为其他故事的书······难道首都来的那位教授没有告诉你们那些字母是活着的吗?它们是活着的!它们可以用来写其他的书!我们又创作了新的故事让它们活下来!”

“这个我就不明白了。”镇长困惑地说,“当我们把字母放到书上的时候,字母就掉了下来。为什么你们就能放上去呢?”

“因为我们不是‘放上去’,而是‘写上去’。我们重新赋予它们生命。当书感觉到一句话能构成一段情节,它就会接受那些字母。这就是不同之处。那些书死去,是因为没有人读,但它们也可以复活。它们不再是《堂吉诃德》《白鲸记》或是《歌剧魅影》。它们成为其他故事的书······难道首都来的那位教授没有告诉你们那些字母是活着的吗?它们是活着的!它们可以用来写其他的书!我们又创作了新的故事让它们活下来!”

第146页:

“我们······也可以写书吗?”镇长问道。

······

“为什么不行?”玛嘉说,“如果你们有什么想写的,写出来就是了。重要的不是写得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

“我们······也可以写书吗?”镇长问道。

······

“为什么不行?”玛嘉说,“如果你们有什么想写的,写出来就是了。重要的不是写得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

(二)透过情节了解想法

1.回忆、交流:书里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情节?

书上的字母都掉下来了。

因为孩子们的写作,字母又活了,又回到书上去了。

······

2.梳理、思考:透过情节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吗?

书中的情节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写现实当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他想通过这些情节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填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透过情节了解想法”这种阅读策略必须反复练习。这节课通过观看奥斯卡获奖短片《神奇飞书》,练习该阅读策略。

(一)练习:“透过情节了解想法”

1. 播放奥斯卡获奖电影短片《神奇飞书》前半部。

2. 借助表格梳理《神奇飞书》的情节和编剧的想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3. 借助表格集体交流。

(二)辩论:我们是否一定要接受作者的想法

1.讨论:透过人物语言和故事情节,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想法和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接受呢?

2.思辨:《无字书图书馆》和《神奇飞书》的作者表达了同一个想法——纸质书不应该消失,也不会消失。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3.辩论:分组辩论,正方观点是“纸质书终将消失”,反方观点是“纸质书不会消失”。辩论前可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组内讨论后展开辩论。

正方:从科学角度来说,纸不易保存,放久了会发霉,沾到水就烂了。

正方:从环保角度来说,印刷纸质书要砍伐很多树木,而电子书既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且省墨省纸,利于环保。

正方:时代不同,书籍的材料也有所不同,从古代的龟壳、竹简到现在的纸质书,电子书也终将在未来代替纸质书。

正方:从生活角度来说,有的书经常翻阅就容易破掉、坏掉或者散掉。

······

反方:正方同学,如果说书沾水就会损坏,那么电子产品沾水会坏得更快。

反方:我认为纸质书是不会消失的,因为看纸质书的感觉很愉悦,而看电子书时不能静下心来,而且有损视力。

反方:我更喜欢可以放再书架上的真正的书,而不是电子书。纸质书可以让人感受道书的厚重感。

反方:可能大家没有注意,现在电子媒体越来越发达了,但是书的出版量一点儿没有减少,反而总量上在增加。因为纸质书阅读的深入,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

······

4.总结:作者通过故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你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同样,如果生活中有人通过某种途径发表了一个你不能接受的观点,你也应认识到这很正常,去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

(三)思考:哪些故事也隐含着作者的想法

回忆:你读到过哪些书或故事的情节具有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的想法?

如:《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特别申明:本文章来源于《中国乡村基础教育阅读课程指导手册·文学与表达(五年级)》,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今日话题

你看过《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吗?

来唠唠嗑,聊聊你的感受吧!

4月22日晚上的橡果读书会也分享了这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回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