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守正创新构建多学科融通的医学教育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莆田学院医学部庄惠龙 莆田学院:守正创新构建多学科融通的医学教育体系

莆田学院:守正创新构建多学科融通的医学教育体系

2024-07-15 1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床医学非定向毕业生180中,报考研究生147人,报考率81.7%;其中上线86人,上线率47.8%;最终,录取65人,录取率36.1%。

这是莆田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今年考研成绩单,越来越多的临床本科生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学历,提高临床技能。

另一方面,今年有临床定向培养的73名毕业生,将按照“订单模式”,奔赴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近十年,莆田学院已为福建省订单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扎根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1092人。

追根溯源,莆田学院医学教育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1896年(清光绪廿二年),英国教会在莆田创办“兴化圣教医院”,同时设立医学院和护士训练班,培养医生和护理人员,之后经历了福建省莆田卫生学校、莆田地区医科大专班、莆田地区卫生学校、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等,百余年滋兰树慧,薪火相传。今天的莆田学院医学教育,拥有3个学院、7个专业,36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同时具有 23 个临床教学基地,包括1个直属附属医院,2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形成了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

新阶段,莆田学院医学教育秉承百年办学底蕴,发挥闽台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性优势,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临床医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和胜任力,加强以临床医学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科引领:立足学科基础,明确办学目标定位

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强调,医学教育改革应注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培养会看病的好医生。

莆田学院医学教育坚持以新医科建设为指引,形成并坚持“医学与人文融通、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良好职业素质;系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药学、预防保健等基本知识;具备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潜能;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新时代医学人才。

在教学模式上,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个别开展整合课程教学。其中,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以学科为主,个别整合课程如基础医学综合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开展教学,临床课程部分均以学科为主。

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获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立项,2017年获省应用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立项,2018 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专业硕士建设培育点,2019年获批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平台赋能:构筑学科平台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最核心的是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为此,莆田学院着力打造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现有工信部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医学研究中心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共34个平台。学校直属附属医院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全面合作,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极大提升了教师科研工作条件。学校积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现有三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肿瘤转化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医学微生态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以硕士点建设为抓手,不断带动学科发展,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总资产超过 1 个亿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科研中心实验室面积超过 2000 平方米,仪器总值约 1.5 亿。

莆田学院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百万聘博”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学校医学相关教师共有 1426 人,其中校内教师 236 人、医院教师 1190人。校内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为 64%,硕博学位比例占 89%。医院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为 53%。此外,直属附属医院有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会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福建省卫健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福建省闽江科学传播学者2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1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

能力导向:加强临床实践环节,注重胜任力的培养

重视“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疾病有了更感性的认识;通过临床症状,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早点与科研面对面,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学生社团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社区等三下乡活动,为病、残、贫困等弱势群体提供长期性的志愿服务。同时,学生经常到医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真实医疗环境中,不断锻炼,提升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学生急救培训,使学生在培训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构建完善的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和实训体系。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规范化技能培训,学生实习期间开设急救、内、外、妇、儿等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加强基本技能项目训练,如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危重病人监护技能和与患者沟通技巧等。同时,加强医学生沟通技能、信息管理、公共卫生、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提升临床岗位的胜任力。

重视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 5 年来,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105 项,其中获国家级立项 22 项,获省级立项 55 项,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团体奖项 3 项,省级奖项 1 项,获得授权专利 65 项,发表学术论文 19 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五年平均就业率达88.93%,毕业生满意度97.88%。

多学科融通:注重多元融合,拓展国际教育合作

当前,医疗卫生工作要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以人和人类为中心”的转化,开展新医科建设,势必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满足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

莆田学院充分利用地方民营医疗健康产业发达的优势和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多学科师资资源和平台资源,积极推动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学、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开设了健康与服务管理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形成了“医工结合、医管结合、医文结合”的办学特色。

不断加强国际合作。2015 年以来,莆田学院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合作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本科项目,该项目旨在引进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的优质办学资源,根据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专业认证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合作,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助力医疗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高校之间的互访互学机制。2023年7月,莆田学院组织40位医学生赴澳门科技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同学们深入澳科大课堂、实验室,与澳科大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莆田学院供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