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南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莆仙戏”究竟什么来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莆仙戏剧团电话多少 起源南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莆仙戏”究竟什么来头

起源南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莆仙戏”究竟什么来头

2024-07-04 1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旦净末丑

莆仙戏的表演基本科介(指在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集中在步、手、肩3个部分,分工细腻。其基本功训练要求也很高,要做到头、肩、手、身、腰、步全身综合活动,达到精巧娴熟、气足运行、神化传情。各行当为塑造各自的形象,还有各自特有的一套基本功要求。喜有雀鸟步,怒有摇头步,哀有双掩面,乐有双伡肩以及“前四后五”的傀儡动作等。他的表演程式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摹拟生活的表演程式。如开门关门、上堂下堂、上楼下楼、上朝下朝、上轿下轿、上船下船、上马下马、排阵破阵、纺纱织布等;二是舞蹈性的表演程式。如牵步蛇、结花法、双吊旗、叠花法等各种舞蹈排场;三是配合音乐曲牌的舞蹈排场。如“中状元”时吹奏【望故乡】的表演,“击鼓告状”时吹奏【叨叨令】的表演,等等。

各行当塑造的各自形象

当时,莆仙戏还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至今仍存在:莆仙戏班都供奉着雷海青。雷海青生于莆仙地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宫廷乐师。据《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入长安,俘虏数百名梨园弟子,雷海青也在其中。安禄山命梨园弟子奏曲作乐,雷海青不愿为叛军演奏,便称病不去,但被安禄山强押到场。雷海青拒不为安禄山演奏,举着琵琶奋力往地上一摔,当场砸得粉碎,然后放声大哭。安禄山大怒,下令将雷海青肢解。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赠封死难大臣,隆重祭奠了忠贞不贰的雷海青。其后,雷海青化为神祇,忠魂屡屡显圣。传说一个莆仙戏班出海演出时突然遭遇风暴,雷海青在天空显灵救了大家,当时其帅旗上的雷字被云彩遮挡,只剩下“雷”字的下一半“田”字,因此就被人们盛传为田公元帅。雷海青被历代皇帝先后褒封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田公元帅”、“戏神”等。

田公元帅雷海青

清代,当时的仙游县出现了一桩错假冤案,根据这个地方故事,编演了一部戏,揭露仙游县令宋某胡乱判案,草菅人命,造成冤案;也有根据时事编演,如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廷一品大官被英、法侵略者驱赶上街扫马粪,这就是著名的《红顶扫马粪》;还有千年历史经典的类似《林则徐禁烟》、《吗啡劫》等,这对后来的文学考究留下了重要的一些线索。

林则徐禁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莆仙戏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水浒》、《三国》、《封神榜》、《瓦岗寨》、《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巡演于世界。京戏、闽剧相继传入莆田,京剧的武打表演与侠义剧目,闽剧的机关布景和表演手法,都对莆仙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后台伴奏也从原先的锣、鼓、吹单纯的乐器,向民间吸收了“十音”、“八乐”中的部分乐器和外地剧种的乐器,诸如二胡、板胡、琵琶、三弦、扬琴、大提琴等,使莆仙戏音乐形式更加多样与抒情化。

穆桂英挂帅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莆仙戏处于低落时期,戏班大量减少,艺人纷纷改行或星散农村。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莆仙戏获得新生。50年代初,莆田县(当时莆田还是个县)、仙游两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戏班艺人对莆仙戏进行恢复和改革工作。他们分别移植、改编并上演一批来自老解放区的剧目,如《闯王进京》、《林冲》、《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受到观众赞赏。1959年9月,莆仙戏代表队参加福建省巡回演出团,携带《团圆之后》、《三打王英》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观看演出,并和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1960年,被誉为“莎士比亚式大悲剧”的《团圆之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

团圆之后

“文化大革命”期间,莆仙戏遭到严重破坏,许多艺人受迫害,剧团被撤销。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莆仙戏再次获得解放。1978年后,莆田县、仙游县专业剧团陆续恢复演出,并涌现出许多民间职业剧团。100多个专业剧团、业余剧团活跃在城镇乡村,长演不衰,莆仙戏在此时迎来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莆仙戏的发展史就此告一段落。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开始

与其说莆仙戏是一剧种,倒不如说,莆仙戏的发展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起于历史,不能止于新世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