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种中、西药品说明书大对比!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药品说明书图解大全 3500种中、西药品说明书大对比!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3500种中、西药品说明书大对比!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2024-07-07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药一般使用药品通用名,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与药品通用名相对应的,则是药品的商品名,即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具有专有性质,不得仿用。在一个通用名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使用药品通用名的好处在于,可最小程度的减少因药品名称不规范而造成的药品同物异名、异物同名或者一药多名的现象,进而降低不合理用药、最终影响人体用药安全的不良影响。

"尚不明确"频现中药不良反应

西药常用模糊表达

首先,谷雨作者分析中成药和西药的文本字数,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严谨性和科学性。西药不良反应平均长度为127.7个字,而中成药只有12.2个字,这说明,在采集的样本数据中,中成药在"不良反应"描述上的细致程度不如西药,而篇幅大小也往往意味着是否详尽,跟严谨性有很强的相关性。

再提取"不良反应"的高频词,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成药"不良反应"描述中,居于首位的是"尚不明确",这反映出一些中成药药品的药理毒理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因而既得不出科学的用法用量,也得不出准确的禁忌人群和不良反应,药物说明书上往往一句"(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了事。

然而,在样本数据的西药"不良反应"描述中,"尚不明确"这样的措辞就没有出现过。

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有道是"食药同源"、"是药三分毒",但大家一般认为西药的副作用大,而中药副作用小得多。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拿药源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以及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为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来说:

一方面,很多西药确实有副作用,但西药成分确定,国内外关于现代药物的肝损伤数据齐全,相关药物肝病的发现、诊断和停药治疗,过程相对清晰,医生和病人在利弊之间更容易权衡抉择。

另一方面,中药因其成分本身复杂性、研究基础薄弱、联合用药较普遍等因素,其肝损伤往往较为隐匿,肝损伤与中药的因果关系难以厘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肾毒性事件就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都涉及一些语焉不详的词汇——有描述程度的,有描述量的,还有描述可能性的,西药在这方面更多一些,这说明,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绝对精确的"不良反应"描述在目前是不存在的。

中成药一药管多种症状

西药针对局部炎症

绝大部分的中成药和西药药品,针对的病症都不止一种,例如,一款名为"消肿橡胶膏"的中成药,它的主要治疗疾病就包括腮腺炎、乳腺炎、丹毒等10种病症。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成药主要治疗的病症是咳嗽、头痛、头晕、感冒、失眠、发热、耳鸣这类症状,而西药针对的是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鼻窦炎和关节炎这样的炎症。

关于中药有种夸大的说法叫“一药治百病”,分析中药说明书"治疗疾病"这项内容后,发现一药治多种病确实很常见。

在上图中,每个圆形表示一种病症,大圆形和大字号表示这个病症有可能与更多的病症一起出现在同一个药品里,这种共同出现的关系简称为共现关系,线条粗细代表病症与病症之间的共现关系的强弱。相同颜色的圆形表示它们更容易出现在同一个药品里,可以算作是一类。

从上图可以看出,依据圆形的颜色,可将样本数据中,中成药的TOP30的病症分为5个类别:

粉色系:咳嗽、头痛、感冒、发热、哮喘等;

蓝色系:冠心病、糖尿病、便秘、中风、肿瘤等;

浅绿系:头晕、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和失眠等;

橙色系:肝炎、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等;

深绿系:腹痛、消化不良等。

划分出的类别,也反映了这些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病症,可以由同一味中成药治疗。

同时,图中有很多条组线条,说明绝大部分的病症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共现关系。其中咳嗽、头痛、发热、感冒之间的相关性很强;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这件的相关性也很大,慢性肝炎和肝炎、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炎之间的强相关性自不必说。

与中成药适应症经常涉及好几个器官相比,西药TOP30的病症之间共现关系的要弱很多,也只能简单的分为2类,且这些病症之间的连线(粗细)与中成药相比,共现关系不明显,也说明病症之间更倾向于相互独立。

其中,具有明显共现关系的病症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同属呼吸道类病症,符合常识。

以上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中医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整体观念。该理念体现在:很多表面上看似不同的病症,会出现在同一个药品中(连线较粗,表明共现关系较强)。也就是说,同一味中成药,可以治疗很多关联性不太强的病症。

结合前面的"治疗疾病高频词"分析,该数据反映出中成药和西药的药理差异:西药是经提纯的,治疗的疾病范围较严格,一般限定固定的几个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等)可用;而中药是未经过提纯的原药材,治疗的是一些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经过上述的分析,再结合谷雨作者对中成药和西药的一些认知,有如下观点:

中成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医药体系,各有优势:

西药的药物因其研发过程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反复优化,所以它的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较为确切,但不能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

而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

因此,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成)药与西药相互替代。

参考资料:

《国家药监局盯上"中药伤肝":没病可别乱调理了》,刘文昭

《中药和西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柳芳芳,段学章,臧红等,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

《浅谈中、西药区别》,杨静

《中药和西药概念探讨》,郭慧萍,四川省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中药、西药及相关药物概念内涵的辨析》,岳凤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王磊,胡杏,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情报源/图片源:谷雨×新浪微热点

编辑员:马竞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