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改编,一个“谎”让本来救人的药,现在却变成害人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药剂成瘾美剧 真人真事改编,一个“谎”让本来救人的药,现在却变成害人的

真人真事改编,一个“谎”让本来救人的药,现在却变成害人的

2024-07-12 0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牙痛、肩痛、胃痛、关节痛……

痛!痛!痛!

痛了就吃点止疼药呗。

等等……

Sir相信,很多毒贩都有吃止疼药的经历,甚至,吃止疼药的“瘾”。

比如《广州日报》报道的一个25岁的小伙说:

“我最厉害的时候一次要吃上百片止痛药,连自己上瘾了都不知道。”

纪录片《我的白大褂》也有一小伙。

四肢蜷缩,疼痛难忍。打什么都不止痛,就杜冷丁可以。

医生判断——“瘾君子”一个。

Sir今天不是来做医学科普的。

而是来敲响警钟的。

这世上,有“瘾”,便有财路,便有贪婪,便有人性。

这也是它精彩的地方:

《药剂成瘾》

Dopesick

近期口碑最好的美剧,没有之一。

开播8.9涨到9.1。

虽然海报和剧名一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样子。

可看一眼阵容:

导演巴瑞·莱文森,《雨人》的导演;男主角,老“蝙蝠侠”马克尔·基顿。

更想不到,当Sir进入故事才发现:

好痛。

好黑。

好上头。

01

你敢想象吗:

病人会对止痛药上瘾。

而商人,能抓准这种瘾,做起合法生意,并做到上市,做到横跨美国、拉美、亚洲、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

而且,这件事还被改编成美剧。

《药剂成瘾》因此而生。

45万美国人死于这种药物滥用。

阿片类止痛药:奥施康定。

先说一个比较安慰的消息:2020年,经过十几年的调查和诉讼,制造这种药的普渡制药公司宣布破产。

并承认三项重罪:

共谋欺诈美国罪、违反《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罪、共谋违反联邦反回扣法罪,同时罚款545亿人民币。

可为什么呢?

制药是好事吧,还能犯罪?

因为当初谁也想不到,这种药物居然让公司釜底抽薪。

让患者痛不欲生。

让社会陷入骚乱。

哪怕它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止痛药”。

伟大在哪?

制药公司的负责人,不仅看到医学上一直被忽略的疼痛。

更看到了病痛下的患者。

他立志,不仅要帮患者治愈慢性疼痛,还要帮患者重新找回自己。

哎哟这小词,可他真不是在吹。

患者确实需要。

医学上,人的疼痛分10级,其中有7个等级的疼痛都能影响日常生活。

△ 图源:360图库

在此之前,止痛,还是医学界一大难题。

药效短,易上瘾。

像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极易上瘾,都是要谨慎使用的。

而这款新药呢?

不仅药效长,上瘾的概率只有极小的1%。

这数字第一次出现在PPT上时,市面上的医生都不信。

可能吗?

但人家毕竟有官方背书,食药监局盖了章的。

安全性、效果有保证。

有了这个药,基本就意味着世界将不再有疼痛,各种疼痛都可以治疗。

公司还制作“小视频”,患者亲自侃侃而谈:

用过都说好,能过上正常生活了,能一口气上楼梯不喘了……

最重要的:

这药,能让社会弱势人群更好地度过病痛。

旷工伤了?

种田累了?

伐木工骨折了?

随便买,吃一片,隔天就能上班了。

方便、快捷、安全。

看来无论是从社会价值,还是医学价值,个人价值上都堪称完美。

嗯……

是完美。

但也是个完美的犯罪。

02

本剧有一个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上面出现的每一个角色,最后都成了罪犯。

包括制药者、公司高管、药监局高层、医生,甚至病人自己。

为什么?

本来救人的药。

用着用着,变成害人的毒。

本来是“吃”药。

现在,是“吸”药。

本来病人痛了才吃药。

现在,不痛也吸,吸了就爽。

很快——奥施康定,沦为合法“可卡因”。

这种药确实会比吗啡更有效,是普通药效的两倍。

但是副作用的危险性也成倍,吸药过量可能致死。

一旦开始使用,只剩下两条路:

加量。

或戒掉。

问题是,许多人越吃越多,越多越难戒。

不是意志力差。

而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脑结构,随便戒断也可能致死。

剧中一幕让Sir脊背发凉:

患者为了戒药,把药锁在柜子里。

但他一次次路过那个柜子,一次比一次更疯狂地盯着那个柜子。

直到控制不住,失去理智

一拳砸烂玻璃取药。

这也侧面证明,为什么小镇上从三年前开始,几乎所有案件都与奥施康定有关。

非法贩毒、盗窃、持械抢劫、擅离职守……

监狱突然人满为患,暴力犯罪泛滥成灾。

居民200年夜不闭户的习惯都被改变。

不对。

那“上瘾的概率只有极小的1%”是哪里来的?

这才是《药剂成瘾》更渗人的反转

瘾,或许不是来自一片药。

它早就种在所有人的基因里。

03

回头看,整个事情充满普渡(制药公司)的谎言。

那些声称吃了药生活变好的人。

他们由头至尾并没有提奥施康定,只是视频在他们说完后加上奥施康定的药名。

受访者还以为在拍公益广告。

真正吃药的人呢?

死的死,残的残,破产的破产……

食药监局。

这是食药监局批准了“前所未有”的标签,声称比其他阿片类药物更不容易成瘾。

按理来说,应该很谨慎,很严格才对。

事实恰恰相反。

对方这么说了,药监局便这么认了。

审批通过后不到两年,药物上市。

而审批的人,当即从药监局“跳槽”到普渡当上主任。

还有,所谓的学术权威。

“广泛研究称少于1%的阿片类药物使用者对药物成瘾”这句话,《时代周刊》《科学美国》都在引用,全国医学院都在这么教。

谁说的?

没有研究,没有原文,出自一位博士随手写的信件。

荒唐吗?

越扒越深,越扒越不可置信。

相关组织机构,整个社会保障网络,甚至司法部门……竟然都是制药公司的掩护。

再回到这一切的源头。

制造这种药的普渡负责人,对这一切他完全清楚。

看到销售数据蹭蹭上涨……

什么人文关怀,什么回报社会。

只留一句:

爽。

至此,《药剂成瘾》的确够痛,够黑。

可Sir为什么说它“上头”?

不过多剧透。

但Sir要强调,千万别仅仅把它当做一次纯粹揭露丑恶的悬疑爽剧。

“上头”的,不仅是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界的猎奇故事。

而是它关于“边界”本身的凝视——对人体、对文明、对人性。

《药剂成瘾》为我们留下许多扎心的问号。

举个例子。

男主,本是一位负责任的医生(迈克尔·基顿 饰)。

刚开始接触这款药,他很坚定地对“1%的成瘾率发出质疑”说不可能。

后来面对患者的疼痛不忍心,他虽然保持怀疑,但还是推荐了这个药。

而再后来,面对患者更糟糕的状况,已经毫不犹豫开出加倍的剂量了。

最后,他自己也开始吃药。

可当药瘾犯了。

他甚至握不住手中的手术刀。

那么,他是众多“罪犯”的一员吗?

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

这药,完全百害而无一利么?

我们对痛的恐惧,是否也是一种“瘾”呢?

甚至。

药和毒,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点到为止。

答案,Sir希望毒饭们自己去剧里面找。

《药剂成瘾》的好并不在于它披露、重现了一个多么震惊的现实悲剧。

而是它让观众知道。

如果把这些骇人的悲剧拆分成人性一次次具体的选择。

你会发现——这些选择,早在现实里上演过千百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莉拉不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