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之子荣智健全家合影:女儿首次出镜,长子年过五旬至今未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荣智健简历 荣毅仁之子荣智健全家合影:女儿首次出镜,长子年过五旬至今未婚

荣毅仁之子荣智健全家合影:女儿首次出镜,长子年过五旬至今未婚

2024-07-11 0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荣智健出生于1942年,他是荣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这个家族自19世纪末便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独具传奇。荣家的创始人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从事面粉和纺织业务,将荣氏家族奠定于中国工商业的基石之上。

荣智健的童年生活奢华且充满活力,他在上海的宅邸中长大,被众多仆人和中西菜厨团团围绕,专车接送成为家常便饭。年轻时的他热爱棒球,时常逃学旷课,是当地有名的"公子哥"。

荣智健继承了家族的商业智慧和庞大的人脉资源。在他的领导下,荣家的产业范围迅速扩张,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毛泽东曾评价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领,这也凸显了荣家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的独特地位。

但是,荣智健的命运在一场意外的金融风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陷入了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这场赌局不仅摧毁了他的财富,也使得荣氏家族的辉煌光环荡然无存。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荣智健的人生踏上了一段崎岖的征程,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岁月。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他仿佛被迫与家乡的繁华和舒适告别,一头扎进了陌生而艰难的劳动场景中。

八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或许并不算短暂,但对于荣智健来说,这段时间是漫长而辛苦的。每一天,他都与工人、民工们肩并肩,一起忍受着艰苦的体力劳动。

抬石头,挖土方,搬运重型机器设备,甚至还得在高空中架设危险的高压电缆。这些任务,对于一个习惯了书本和笔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荣智健逐渐发现了生活的真谛。他学会了与劳动者们同甘共苦,学会了在艰难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

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心志变得更加坚定。在每一个汗水浸透的日子里,他都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汲取着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回首往事,荣智健心中充满了感慨。八年的下放生活,虽然艰辛,却也让他受益匪浅。他明白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领悟到了社会的复杂和多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

“顺境中学不到的知识”,荣智健如是说。

1972年,荣智健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北京。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余波中,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着改变,渴望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六年后,已经是36岁的荣智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了家人,只身南下来到了香港。在这个时候的香港,正值电子工业迅速崛起的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吸引着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涌入。

荣智健之所以选择香港,除了看到这里的商机和发展潜力,更是受到了内地政治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家族在香港的资源支持。他的父亲在香港的银行有股份,为他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背景。

于是,荣智健与堂弟们合伙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取名为“爱卡”。起初,他们生产的电容器、电子手表等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但荣智健很快意识到,这些产品的竞争激烈,市场饱和,需要有更大的突破。

决心转型,他们开始生产集成电路、电脑随机存储器、电脑芯片等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这一转型,使得爱卡公司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香港电子行业的一匹黑马。

四年后,爱卡公司为荣智健赚得了数以千万的财富,他成为了香港电子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八十年代初,荣智健不断寻求新的商机,并于几年后,成功开拓了美国市场,在加州创立了一家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公司。这标志着他事业的新起点,财富也迅速攀升至4.3亿港元。

1986年,荣智健受聘于父亲担任总裁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一职务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他有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施展自己的商业才能。

进入中信后,他迅速行动,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23亿港元购入了国泰航空的12.5%的股权,这一决策奠定了他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并向外界展示了他的决断力和实力。

紧接着,荣智健又以5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的46.3%的股权,成为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的主要股东。随后,他又以高达10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电讯20%的股权,进一步巩固了他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

这些收购行动不仅为中信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也让荣智健成为了香港金融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随着中信集团的持续收购,他的名字渐渐地在商业圈中传播开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债务压力,这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应对。

借壳上市成为了荣智健思考的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也充满了风险。他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壳”。

泰富发展成为了荣智健的目标。尽管公司目前陷入困境,但他看到了其中潜在的价值。在决定前进之前,他细致地分析了公司的运营体制、经营模式以及市场前景。这个决定需要勇气,但荣智健坚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为中信集团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收购的过程并不顺利,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交易。荣智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压力的增大,但他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他不断地与各方沟通协商,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终,泰富发展被收购,重生为中信泰富。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公司的新起点,也标志着荣智健个人事业的新篇章。

之后,中信泰富迅速成长壮大,涉足了多个领域。荣智健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这其中的社会背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但同时也充满了机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谁也没想到,数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荣智健,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曾是中国首富,掌握着无数财富的钥匙,但这一切在短短几年间竟化为泡影。

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荣智健对澳大利亚磁铁矿的投资。2006年,为满足特种钢生产的需求,他的公司中信泰富以4.15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磁铁矿公司的全部股权,这看似是一次巨大的战略举措,然而却悄然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中信泰富与多家国际银行签订了外汇合约,设定了澳元兑美元的利润上限。若汇率高于0.87,公司可以获利,但如果低于此水平,却无法终止合约,反而需要继续接货。这一举措使得中信泰富的注资成为赌局,押注在了澳元的升值上。

市场的变幻莫测超乎他的想象。澳元并非一路走高,而是时涨时跌,时好时坏。荣智健的赌博策略最终成了他的噩梦。随着澳元的持续贬值,中信泰富陷入了沉重的亏损,如同一个无底洞,吞噬着他所有的财富和努力。

荣智健或许曾自信满满,但这一次,他的算计却败给了无情的市场。曾经的辉煌,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一地的破败和失落。或许,在这场投资的赌局中,他学会了最残酷的一课:市场从不眷顾任何人,财富来去无常,唯有谨慎与谦逊,方能稳坐钓鱼台。

2009年,荣智健黯然辞去了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职务。这个消息在商界引起了一阵轰动,毕竟他曾是该公司的领军人物。

这一决定并非孤立的事件。荣智健的离开是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这些事件将他推向了无法回头的局面。金融海啸的到来,给中信泰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澳元的急剧贬值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亏损,荣智健曾努力争取总部的支持,但仍然无法止住公司的衰落。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关中信泰富隐瞒巨额亏损的指控开始传出。这一消息让投资者们惶恐不安,市场信心急剧下滑。香港证监会的调查行动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公司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荣智健或许感到力不从心,也许是为了企业的未来,也许是为了自己的清白,他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1993年,荣明杰踏入了香港中信的大门,开始了他在商业领域的征程。

1998年年底,荣智健这位商界巨擘将中信泰富投资的上海老西门改造项目交付给了自己的长子荣明杰,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挑战在他面前展开。

他所面对的挑战如同一座高耸的城墙,难以逾越。

首当其冲的是老西门的地理环境。这座建筑低矮拥挤的老区,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底蕴,但同时也是开发商们的噩梦。拆除困难、地块复杂,让无数开发商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地理挑战,荣明杰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其次是项目的经济难题。投入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加上市场的不确定性,让许多人对这个项目望而却步。但是,荣明杰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携手,共同承担了风险,寻求突破。这种与时俱进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项目最大的支撑。

除此之外,还有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在项目初期,许多人都不看好这个冒险。但荣明杰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知道,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于是,他选择了用行动回应怀疑,用成绩证明实力。

最后,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下的工地,让人倍感压力。但荣明杰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在第一线,与团队并肩作战。255套住房的全部售罄,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喜讯,更是荣家传承的见证。

荣明杰并未止步于此。他登上中信泰富董事局的舞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而被增补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则是他受到社会认可的明证,也是他在公共事务中不断迈向新高度的证明。

这天,江苏省政协的会议厅里,气氛热烈,议案的提出引发了与会者们的积极讨论。荣明杰站在讲台上,他的声音坚定而充满激情,仿佛激荡着每个人心中的期待。

“各位代表,近年来,我们江苏制造业在传统领域确实有着强大的实力,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在新经济形势下,与广东等地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荣明杰的话语充满着思考和呼吁,“我们要勇敢迈向转型升级的征程,从‘江苏制造’走向‘江苏创造、智造’,从‘江苏速度’迈向‘江苏质量、效益’!”

他指出,关键在于全面、全民的投入。过去,外资在江苏投入较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走向海外市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政府应该引导、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开拓新的商机。

会场上掌声雷动,议案引发了强烈共鸣。荣明杰的发言不仅是对江苏经济发展的热切期盼,更是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而荣智健却略感遗憾,此时荣明杰已是年过五旬,却至今仍是单身。这个问题,他虽然关切,但也只能默默尊重儿子的选择。

荣家对故乡无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一次建筑110周年的重要时刻,父子俩选择了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他们与无锡市文保基金会签订了捐赠协议,共同捐出了500万元用于梅园景观整治提升工程。

此外,荣明杰还单独捐出了200万元,在梅园中建设了一处新景点——思源台,表达着荣家后人对家乡的情感。

捐献仪式上,无锡市文保基金会理事长王慧芬表示,会不辜负荣家的重托,确保梅园景观整治提升及“思源台”景点工程圆满完成,让这片百年梅园焕发出新的光彩。

荣明杰望着梅园,心中满是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如今,在江南大学的校园中,荣智健走过每一处角落,每一个建筑物都承载着他曾经的记忆和心血。他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但如今,他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商业的成功,而是回馈社会,回馈他深爱的家乡。

作为江南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荣智健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为学校引进了新的科研项目,推动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开展。他努力让江南大学成为国际一流的学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荣智健的努力和奉献,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