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今还有几种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荠菜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小姐”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今还有几种意思?

“小姐”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今还有几种意思?

2024-07-16 2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述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小姐”这一称谓多用于婢妾、娼妓、女乐等身分卑微的女子。据本人海量搜集到的资料看,宋代可查的史料中未见“小姐”可用于称呼有身分的贵族女子的事例,“小姐”称谓一般指社会地位低微的女性,如婢妾、娼妓、女乐等,因此一般含“贱义”或“贬义”。

关于“小姐”称谓的另一个委婉称。

明清时,人们称“小姐”也转称为“女校书(或校书)”,名字颇雅。但这“女校书”并非如字面义所指为校对典籍的女子。明朝《蓬轩吴记》一书中有“孟小姐,校书官澄女”的句子,这里的“校书官”就像北宋一位大僚“忆当初”的诗句:“当时蹙居贤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里的“校书郎”一样,指朝廷掌管文告的小官而已。都名“校书”,其实都不校书,可见名实不符。而“小姐”雅称为“女校书”,理所当然也不是校对典籍的职场女性之称谓了。

“小姐”贱称另有出处说。

人们一般认为“小姐”本是贱称,后来用作敬称。宋元时“小姐”一词的贱尊决定于“姐”的词义。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妇女称姐》云:“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小姐”作为敬称即源于“姐”的“尊长”义。至于贱称则似源于“”字。清人翟灏根据《说文》和《能改斋漫录》的记载,在《通俗编》卷二十二指出“《文选》嵇康《幽愤诗》:‘恃爱肆姐。’注引《说文》:‘姐,娇也。’子豫切。繁钦《与魏文帝笺》:‘有史妠蹇姐。’注:‘谓当时乐人。’《开天遗事》:‘宁王有乐妓宠姐。’陶谷《清异录》:‘有平康妓莹姐。’《东坡集》:‘有妓人杨姐。’姐,特甚贱之称,俗惟贵家女方得呼之,何相戾也!尝考《说文》正本,乃知《选》注所引,少欠分晰。盖其训娇者,乃属字,而姐自别见。训云:‘蜀人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兹也切。’《广韵》亦云:‘姐,母也。’《四朝闻见录》言高宗吴后称太后曰大姐姐。《能改斋漫录》言近世称女兄为姐,盖尊之也。然则小姐之姐为本字,其以为贱名者乃字之省耳。”

由此似可以认为,宋代用来称社会地位低贱的宫女、婢女、妓女和妾的“小姐”当作“小”。此处“小”有低微义,“”由“骄”引申有贬义,两字构成并列复合词表示贱者之称。入元以后作为青年女子敬称的“小姐”用其本字,“小”在此词中有“娇小年轻可爱”义,“姐”指“受人敬重的女性”,两字构成偏正结构的复合词。

以上为“小姐”贱称起源的一种说法。

而清梁章钜《称谓录·倡》认为,表贱称的“小姐”跟称贵家女子的“小姐”不是同一语源,而是源于“小籍”,因旧时乐工、妓女皆有籍。“《懒真子》:文枢密所居私第,名东田。有小姬四人,谓之东田小籍。疑小姐本是小籍,盖贵家歌姬辈,必有簿籍记录其年称者,因有小籍之名。”云云。

本人以为不管“小姐”贱称源于“小”还是“小籍”,以上所论虽颇似有理,但是把一个词随文释义,以主观褒贬作附会之说,使问题复杂化了,会与事实相去渐远。这有待更多详实的资料进一步考释,而为众多研究者所大致定论的是,由单音词“姐”发展到复音词“小姐”,就有了称谓语的用法。“小姐”称谓大致最早出现于宋朝,时称乐户、妓女等表贱称,一般的年轻女子则称“小娘子”。

“小姐”称谓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

古代汉语中“小姐”称谓进一步扩大。

宋末元初,“小姐”称谓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多以“小姐”来敬称官宦富贵人家未出嫁的少女,甚至成婚后,亦有沿而称之的。这在元代杂剧中有大量事例可以证明,如玉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就有这样的句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关汉卿的《玉镜台》,对女主角刘倩英,她的母亲、表哥温峤、丫环梅香、媒婆等都称她为“小姐”。元剧作家乔吉的《金钱记》、张寿卿的《红梨花》等杂剧中,也有多次“小姐”出现。可见,“小姐”用来称呼有身分人家未出嫁的女子,在元曲中已很普遍。王实甫、关汉卿等皆生活在宋元之际,元曲最喜使用生活口语。因此,大概可以这样推断,宋末元初民间已开始流行以“小姐”称呼官宦富贵人家未出嫁的少女。

元明以后,“小姐”作为一种尊贵的称谓更盛行于世,而其原来的“贱义”则似乎逐渐被人淡忘。以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作品为例,他的《紫钗记》和《还魂记》里,就有许多个“小姐”。在《紫钗记》中,上至老母,下至丫环,中及李十郎,都以“小姐”称女主角霍小玉。不仅戏曲,“小姐”一词甚至在明代已经入诗,明朱有燉诗云:“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婹婹小姐来。”

清代“小姐”一词仍是仕宦之家女儿的尊称和专称。如《三侠五义》成书于清代,写的是宋朝故事,书中屡见“小姐”称谓,如第四回、第三十一回,都有多个“小姐”出现。又如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记叙清朝侠女十三妹何玉凤行侠仗义的事,作者多次称她为“何小姐”。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小姐”条称:“今南方缙绅家女多称小姐。”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小姐”比比皆是,仍指富贵人家的未婚少女。不过,也有一些地区,一部分人却仍然沿用旧俗把娼妓乐女称为“小姐”,清代王府也把“使女”称为“小姐”,此为贱称。

民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非但“小姐”称谓没有被抛弃,还让其攀上了洋亲戚“MISS”。尤其名门闺秀中,在“摩登”的“新女性”中,两词在当时并行不悖。清末民初有首流传颇广的打油诗:欲把东亚变西欧,到处闻人说自由,一辆汽车灯市口,朱三小姐出风头。此处的“朱三小姐”乃袁世凯内务部长朱启钤的女儿,当时的名“千金”之一。这“MISS朱”时常艳装来往于北京的灯市口,并曾邀集其他的宦女,暴打过《民国日报》的总编。此后“小姐”的词义开始慢慢向英语“MISS”一词靠拢,这样,较之前时,“小姐”称谓进行了一定的词义转移。

现代社会变迁中的“小姐”称谓

社会的发展使得有些词的词义,有从宽泛向其核心意义逆转或从其核心意义向宽泛发展的趋向。中国进入20世纪,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意识、文化上,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称谓系统的发展演变:除了从宽泛向其核心意义逆转或从其核心意义向宽泛发展之外,还有旧的语言形式的语义范畴的变化——即词义内涵及外延的变化。“小姐”称谓即是如此。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出于阶级感情或政治上的敏感性,人们忌讳使用“小姐”。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姐”意味着“娇生惯养,好逸恶劳”,是“寄生虫”的代名词,成为含贬义的称谓。于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同志”,不分性别男女通行全国。这段时期,“小姐”一词在中国大陆迅速隐退。在彼此熟悉的环境,老人对年轻女性称姑娘、丫头、闺女等;平辈称年轻女性为同志。这可以看作是“小姐”称谓的消亡期。

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人们对政治色彩日趋淡化,人情色彩渐渐变浓,社交场合中崇尚礼貌,讲究语言美,加之“小姐”称谓时尚高雅,于是“小姐”又开始复出,且指称范围迅速扩大,成为全社会交际的女性领衔称谓语。人们把职业女性称为“小姐”,文化界、服务业的女士也被称为“小姐”。同时“小姐”一词也突破年龄、婚姻、财富的界限,成为带有褒义的雅称而传遍中国大地。

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封建残渣泛起,地下色情行业死灰复燃。“服务”一词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在词典上无法反映的微妙变化。一部分“小姐”的“服务”出了格。“小姐”称谓,一旦与出格的服务联系在一起,与“三陪女”、“坐台小姐”等相关联,就给自身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生出了令人生厌的贬义色彩。此时含贬斥义的“小姐”出现了词义回归,代称某些社交场合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于是“小姐”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质变,由泛尊称蜕变为关乎色情方面的职业称谓了。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人们认识和语用心理的变化,带了明显轻视鄙夷意味的“小姐”,人们甚至因避免他人的误会而尽量不使用或换作其他的称谓,如:在中国东部、西部和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将服务员改称为具有地方色彩的特殊称谓“小妹”、“翠花”等,以避免“小姐”称谓的使用。这样“小姐”称谓无法再顺利用于交际称谓的面称,几乎由敬称变成鄙称乃至詈称了。

纵观“小姐”称谓的兴起,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一、“文革”以后,政治色彩日趋淡化,人情色彩日益变浓。“同志”、“师傅”因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明显时代特征而显得相对陈旧。

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中外文明互相渗透,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审美情趣日趋雅致。此时,外交场合中的“MISS”、“Mr.”广泛深入到汉语中成为较为雅致的通用称谓。

三、从语言系统本身来看,汉语面称中,年龄常常为人们所看重。男性喜欢以年长、受人敬重自居,而女性渴望青春貌美,“先生”、“小姐”的语义特征正好迎合这一需求。

至于表示出卖色相意义的“小姐”,则是不良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只有社会条件变化了,消极的事物不复存在了,这一消极的词语意义才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