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荔枝谱》与莞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荔枝是谁写的诗 《岭南荔枝谱》与莞荔

《岭南荔枝谱》与莞荔

2024-07-10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样出自卷四,所记述的广东荔枝八十多个品种中,有引自清初陈鼎《荔枝谱》的两种:

“公孙,产东莞,每蒂一大一小,土人呼为公领孙,皮薄、核小、肉厚。”

“万里碧,产东莞戴家园,皮色碧如中秋雨后天,与叶色不同。味甘香,肉润滑,成熟皮色不变。”

二者一形态独特,一皮色清雅,加上肉质佳味道美,成了当时莞荔的名品。“公孙”,每个蒂上都有一大一小两颗,仿佛爷爷领着孙子,那模样应该很萌;“万里碧”,“碧如中秋雨后天”,这名字和描写真美,让人遥想那种颜色的诗意。可惜这么有特色的品种,现在已没有了,托人询问老果农,并查阅吴淑娴主编的《中国果树志·荔枝卷》、广东省农科院主编的《广东荔枝志》,均无迹可寻。

荔枝图 斧翁绘

关于莞荔的流通交易盛况,本书有两则具体的描写,都引自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

卷一“总论”的一条云:“南海、东莞多水枝,增城多山枝。每岁估人鬻者,水枝七之,山枝三四之。载以栲箱,束以黄白藤,与诸瑰货向台关而北、腊岭而西北者,舟船弗绝也。……广人多衣食荔枝、龙眼,其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

清代广东荔枝的商业贸易,以南海、东莞所产的水枝为主(占了十分之七),是运往北方销售(“鬻”)的珍奇特产(“瑰货”),成了当时粤人的经济支柱、衣食所赖,连运输业和包装业都有成熟的、大规模的产业链。

关于“水枝”、“山枝”,是以前民间对荔枝的分类,近水种植、夏至前成熟的统称水枝,靠山种植、夏至后成熟的统称山枝。但其实东莞也有很多山枝,如桂味、糯米糍等著名品种。

卷六“杂事(下)”的一条记:“东莞峡山西(彭峡之西)多居人,荔枝林郁蓊蔽日,有高楼二十余座。下(舟)贩酥醪花果之属者,交错水上,称水市焉。”

炎炎夏日,荔枝林荫河风凉,交错的舟船卖着荔枝也卖奶酒(“酥醪”),这种如画美景、消夏享受,是东莞特有的乡土风情(杨宝霖《广东荔枝小史》称此“水市”为“他处所无”)。

这则记载所指的茶山,当地资料印证确有类似的水上“果市”:从前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每天清早,农民用船运载荔枝到固定地点与果贩交易,非常热闹,日日如是,直到整个荔枝季节结束;又确有类似的风习传统:旧时当地村庄多在沿河筑起养鱼、种禾的基围,塘基围壆上必种荔枝,成熟时绿叶红果,霞光映水,二三好友,一叶扁舟,泊于树下清谈啖荔,其美不可形容,其乐不知人间烦恼(《茶山果市与荔枝种植》,载《耕读》2015年夏季号)。

最后,《岭南荔枝谱》还有一则并非直接的莞荔史料、但有点关联的趣怪故事,是出自卷五“杂事(上)”、引自唐人苏鹗《杜阳杂编》的:“罗浮先生轩辕集,年过数百而颜色不老。宣宗召入内庭,因语京师无豆蔻、荔枝花;俄顷进二花,皆连枝叶各数百,鲜明芳洁,如才摘下。”

这位居于罗浮山修炼的唐代道士轩辕集,有说祖籍河南生于陕西,但彭世奖《历代荔枝谱校注》、李君明《东莞文人年表》都记为东莞人(后者并引相关文献为证)。据说他长生不老、身怀奇术,唐宣宗召见他问道,他展示了多番神迹,以上是其中一种。“豆蔻、荔枝花”,彭世奖指出按照《广群芳谱》的引文,应为“豆蔻花及荔枝”,我认为是合理的(本文其他地方也多参考彭氏这本《历代荔枝谱校注》),即:

皇帝说起京师长安没有豆蔻花和荔枝,轩辕集随即就变出二者进奉,明明是万里之外的南方植物,但那大簇枝叶数百花果,却新鲜芳香,像刚摘下一样,丰盛喜人。

虽然是神怪不经的幻术传说,但那画面倒可引发有意思的古今联想。

其一,“今”的方面,近年互联网农业兴起,电商平台的网售莞荔渐成气候,从前北方难以尝鲜的荔枝,已能那样“俄顷”送达,让莞荔的美色美味广布四方,为更多外地人领略。

其二,“古”的方面,探究莞荔的历史记述,就像从往昔的枝头摘下一些源头处的荔枝,虽是琐碎陈迹,却栩栩如生,供更多当代人回味。

——莞荔便如此穿越时空,始终“鲜明芳洁”。

本文刊于2017年7月17日《文汇报 笔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