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瑞昌说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草鱼水花鱼苗养殖技术 听瑞昌说鱼

听瑞昌说鱼

2023-07-08 19: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瑞昌,寓祥瑞昌盛之意,位于江西北缘、长江中下游南岸,长江把献给江西大地的第一朵浪花插在瑞昌的秀发间。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沿江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其境内的19.5公里的长江岸线,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最美岸线”。

  一路的绿意盎然。一路的水光天色。一路的鳞潜羽翔。一路的云卷霞飞……就连整治后的码头作业区,也让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机摄影去打卡,效果真不错,生态美和工业感在屏幕上浑然天成。

  然而,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的雷明新场长却实在得很,硬是把这“最美岸线”比作扁担,一根挑着两个筐的扁担。

  好大的两个筐哦,一个叫洞庭湖,一个叫鄱阳湖。想来也是,串联着两座大湖的浩浩长江,果然像长长的扁担。不过,这可是一根叫人啧啧称奇的金扁担!

  为什么?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长江瑞昌段成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的摇篮,成为长江鱼类基因的宝库,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自古以来,靠水吃水的瑞昌人视之为“金不换”呢。

  四大家鱼原种场建有一座长江鱼文化馆。面对着一墙水中珍稀的标本,被誉为“最美科普工作者”的雷场长,其激情的介绍是从谁不是鱼类开始的。谁不是鱼类?龟鳖。鳄鱼。江豚。虽然那是我已知的常识,可此时听来却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是的,长江江豚不是鱼类,是长江仅存的哺乳动物,是“水中大熊猫”,然而,它们的命运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牵肠挂肚。

  鱼文化馆共存有水生动物活体与模型标本266个,传说中的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果然是传说中的那般模样,想象中的旗鱼、飞鱼、胭脂鱼比想象更加奇特,旗鱼的背鳍似风展旌旗,飞鱼大大的胸鳍赛过鸟的一对翅膀,胭脂鱼涂抹的颜色比胭脂鲜艳得多也丰富得多……当然,既然置身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理应关注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们。也是,明明是司空见惯的平俗之辈,为什么竟会被瑞昌人视作国宝,甚至以“瑞昌是四大家鱼的故乡”为荣耀呢?

  且请声音洪亮的雷场长“科普”一番吧。四大家鱼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珠江、黑龙江、黄河水系,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优。它们个体大,生长快,适合不同水体、不同模式的养殖,其产量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70%,因而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它们分别栖息于水体的不同层次,吃螺蚌类软体动物的青鱼安居于底层,以水草为食的草鱼生活在中下层,游弋中上层的鳙鱼比较爱吃浮游动物,而喜好行走上层的鲢鱼则以浮游植物为生。因食性、栖息习性不同,四大家鱼可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水体空间,实现和谐共处,于是,养殖四大家鱼便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鲤鱼也曾做过“当家鱼”。要知道,鲤鱼才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呢,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遥远的殷商时代。然而,唐代为避李姓皇帝之讳,人们不敢养鲤、卖鲤和食鲤,这才不得不动了养殖四大家鱼的脑筋。其实,从繁殖方式看,鲤鱼更适宜养殖,鲤鱼产卵于缓静多水草处,为静置式繁殖;而四大家鱼好动,需逆水上游以刺激性腺产卵,为洄游式繁殖。可见,从前四大家鱼在水平如镜的池塘里根本无法繁殖,人们只好从长江里捕捞四大家鱼鱼苗,再投放池塘养殖,此举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的,瑞昌人树起了水产养殖的一座丰碑,开启了一个至今已延续1300多年的产业!

  听瑞昌娓娓道来,获知,其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产业,始于唐,盛于宋,历经元、明、清。我们不妨透过发黄的故纸去窥望瑞昌古老的水岸——

  宋末元初的词人、学者周密在其史料笔记《癸未杂识》中写道:“江州(瑞昌当时隶属江州)等处水滨产鱼苗,地主至于夏,皆取而出售,以此为利。”

  明人陆深的《俨山外集》对当时鱼苗产业的情形交代得更为细致:“今人家池塘所蓄鱼,其种皆出九江,谓之鱼苗,或曰鱼秧。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无别种也。盖江湖交会之间,气蕴所钟。每岁于三月初旬,挹取于水。其细如发,养于舟中,渐次长成。亦有盈缩,其利颇广。”根据其记载,朝廷官府专门派钦差到九江府编定签发以捕捞采集并培育鱼苗为生的渔民群体,称之为“涝户”。清代诗人查慎行有《鱼苗船》一诗为此注脚:“几片红旗报贩鲜,鱼苗百斛楚人船。怜他性命如针细,也与官家办税钱。”不错,朝廷专管征收课税的河泊官盯上细若针芒的鱼苗了。

  明代刘嵩诗云:“闻君凿池种鱼子,远注浔阳一泓水。春风昨夜化灵苗,中有十万横波尾。”彼时鱼苗孵化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嘉泰会稽志》对绍兴渔民在瑞昌购买四大家鱼鱼苗进行养殖的历史也有所反映,而明清时期的多部《瑞昌县志》,均记载了在长江水尾(即今狗头矶至老鼠尾江段)征收捞苗税的情况。搜索古诗,亦可发现贩运鱼苗的形迹,如陆游的“雨余山客卖鱼苗”,南丰人邓有功的“鱼苗客子去成群,野笑狂歌慢慢行”,如此等等。想必,宋人买卖的应是四大家鱼鱼苗无疑。

  雷场长把长江瑞昌段比作挑着两个筐的扁担,我倒觉得那两个筐应该叫鱼箩才是。瑞昌仿佛挑着鱼箩的汉子,踏着带节奏的步伐,从1300年前走来,昂昂然的身板,颤悠悠的鱼箩。

  少年时代,我见过那样的汉子,那样的鱼箩。当年运输鱼苗,使用的正是鱼箩,一路上换水、激水,那鱼箩须“昼夜摇动,瞬息不敢稍休”,以增加水中的融氧量。我住在铁路边,经常见戴斗笠的鱼苗客挑着鱼箩登上客车挂着的行李车,他们大概是唯一可以在行李车上“人货混装”的人群。只因为他们必须不停地为鱼苗激水。

  他们来自哪里,去往何方,当年不知情,如今恍然了。多半应是来自瑞昌。世界四大家鱼看中国,中国四大家鱼看长江,长江四大家鱼看瑞昌。瑞昌有始于唐代的四大家鱼产业,有直接捕捞天然鱼苗的国家级原种场,而且,瑞昌鱼苗“质优、苗纯、品种全”,除了四大家鱼,还有鳡鱼、鳜鱼、大口鲶等特种鱼,鱼苗品种多达120多个。

  雷场长告诉我,每年5至7月份,长江流域进入汛期,水温上升,水位上涨,流速加快,成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亲本溯水上游,受水流刺激,完成产卵排精。长江干流分布着有一定规模的四大家鱼产卵场30多处,其中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11个产卵场,产卵量近一半,是主产卵场,所产浮性鱼卵经过5至7天的发育,漂流到瑞昌江段,正好发育成熟,破膜出苗,正是“日暄波暖鱼苗出”,而“鱼苗初上小如针”。这些小精灵通体透明,两眼黑亮,它们有一个淳朴的、属于乡野的名字:水花。饲养到夏季出塘,改称夏花。待到当年冬季,则叫冬片。水花那弱小的生命似乎仅有一对眼睛。明澈的眼睛似乎只为辨识江水的流向。长江经黄石段后向南转折,主水流冲向瑞昌一侧,刚出膜的鱼苗随波逐流。幼苗个体小,游泳、摄食能力弱,恰逢瑞昌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此处的狗头矶、老鼠尾两座山依次延伸江中,形成天然的洄水湾,丰富的浮游生物使得洄水湾成为幼苗的天然饵料场,当然,这里也就成了长江四大家鱼的主苗场。

  在四大家鱼鱼苗尚未实现人工繁殖以前,此处的捞苗场景蔚为壮观。据说,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布列于江畔的棚屋和网箱还鳞次栉比呢,上下十几公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瑞昌鱼苗数量之丰、品种之多、品质之优,冠绝长江,全国各地的鱼苗客商纷至沓来。至今,原种场人仍然刻骨铭心地记得,1958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江西省省长邵式平的陪同下亲临瑞昌,视察捕捞鱼苗的现场,并与渔民亲切交谈。当时,他风趣地说:“中国人餐桌上有没有鱼吃,就要靠你们喽!”如今的瑞昌不无自豪地告慰伟人:近7亿中国人餐桌上的四大家鱼鱼种都与瑞昌有关。

  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已筹建瑞昌长江亲鱼培育站,之后逐步成为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并在长江江西段设立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原种是人工养殖的“芯片”,一头连着自然资源,一头连着老百姓的“菜篮子”。原种场因原种而建设、而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它每年在长江捕捞一定数量的四大家鱼鱼苗,选育原种;每年保存一定数量的四大家鱼亲本,以确保我国四大家鱼种质安全;每年向全省相关良繁场调拨原种亲本,并辐射全国20多个省份,远销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取之长江,回馈长江,每年向长江大量投放苗种,以增殖长江四大家鱼基因库,仅近3年便已增殖放流原种及子一代冬片1000万尾、夏花3亿余尾。不言而喻,原种场是四大家鱼种质安全的卫士,是长江大保护的先锋。

  说到捞苗,我甚是好奇。要知道,古老的弶网捕苗法几经演进,工具革新了,其原理和流程千百年来却未曾改变。这不就是“非遗”吗,不就是传承吗?我真想立刻前往水花涌来的季节。

  一年太久。幸好雷场长发来一组视频,说的是浙江嘉兴王江泾原种场远赴瑞昌捕捞现场的见闻,且随电视镜头立即再访瑞昌吧。那是嘉兴电视台于2020年6月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名《四大家鱼环游记》,很科普,也很童话,生动极了。

  第一集《知否知否,嘉兴有这样一个国家任务》,说嘉兴的王江泾镇也有一家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其任务就是从长江的基因库里挑选优质野生鱼苗作为种质资源予以保存、推广,于是,王江泾原种场千里迢迢奔赴长江边的瑞昌。第二集的题目是《长江野生鱼苗开捕啦》,岂料,开篇却是“三十万尾鱼苗打水漂”。因天气突变,大雨将至,一阵大风吹翻了盛有鱼苗的网箱,第一天捞苗的结果竟然颗粒无收。所谓弶网,支撑网身的竹竿叫弶,而网包括漏斗形网身和集鱼的小网箱两部分,以棉、麻布制成。漂浮在江面上的细长竹竿,悬挂着数张弶网。鱼苗从网的大口端游入,之后便会顺着小口端游进小网箱。整个长江流域采用弶网捕苗的仅此一家。第三集的题目挺可爱,《这些眨着眼睛的小精灵,你爱不爱》,叙说第二天继续下船捞苗的故事。人们每隔两小时要从小网箱捞舀鱼苗,这时小网箱里鱼苗品种繁杂,须去除杂草,以“筛、挤、撇”等方法初滤野杂鱼,再使用碗、桶等简易工具,将鱼苗舀入大网箱继续筛选。四大家鱼鱼苗生命力强,在外圈迅速游动的便是,而杂鱼脾性犟,很容易死亡。清水中的四大家鱼鱼苗真如水花一般。鱼苗以碗量售,一碗有水花上万尾。试想,如果它们真的如花一样绽放,那必定是万紫千红,万山红遍。

  第三集的末尾这么说,远道而来的长江四大家鱼鱼苗被装入注氧的水袋,送往瑞昌原种场,它们入塘第一餐吃的是蛋黄,两天后则投喂豆浆,等鱼苗长大一些,就要去往嘉兴安家了。它们在嘉兴会怎么生活呢?那就敬请期待第四集了。

  我想,它们会惦记瑞昌、惦记长江的。惦记瑞昌的捕捞场、培育场、孵化场和种质资源库,以及长江“最美岸线”;惦记长江在20世纪50年代创下的年捞苗15亿尾的记录,惦记已被瑞昌这家原种场确认的长江江西段189种鱼类的当下命运。是的,长江的资源日渐枯竭,然而,长江的生态也在迅速修复中。我曾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水族是不需要流泪的。如果他们快乐,便终日游在水里;如果他们忧伤,便整天泡在泪里。”

  而瑞昌的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让我深信:水族真的不需要眼泪!

  □ 刘 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