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承认的史诗(荆轲刺秦王)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荆轲说过的一句话叫什么名字 不被承认的史诗(荆轲刺秦王)影评

不被承认的史诗(荆轲刺秦王)影评

2024-07-01 1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也是最悲剧的人物。

少年时在赵国为人质,受尽屈辱。回国之后父亲早丧,依靠吕不韦稳定朝纲,成年之后逐步夺权。一统天下,设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修万里长城北拒匈奴。

另一面弑父囚母,杀人无数,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祸害百姓。秦始皇死后,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暴秦被骂了几千年,但其实我们直到现在,还在传承大秦帝国的制度和文化。

1998年,陈凯歌导演拍了一部《荆轲刺秦王》,从剧情上是最为接近《史记•刺客列传》,虽然也有很多改编,但整体格局还是偏向历史正剧,是真正的史诗片。

虽然当年的评价和口碑都不好,可是经过20年的沉淀,影片的艺术价值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聊这个电影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因为它的版本实在太多,而这多个版本又有很多历史的原因。

影片1998年就完成了,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当即遭到猛烈的批评,被责令修改。

因为这个影片是日本投资,略作修改之后就在日本上映了,名为《始皇帝暗杀》,在日本却非常火爆。那么日本版和人民大会堂首映版其实差不多。

1999年参加戛纳电影节剪辑了一个版本,获得金棕榈大奖提名,最终获得了技术大奖。后来的国内公映版又做了一些修改,就是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流行的版本。

综合来看,电影可以分为两个大版,日本版的《始皇帝暗杀》和国内的《荆轲刺秦王》,这两个版本差别非常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电影。但两个版本都很优秀,一个是获得了日本的票房验证,另一个是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认可。

无论哪个版本,当时在国内都不受待见,各种批评咒骂,8000万投资在国内只有不到1000万票房。很多人以为这片子亏了,但其实日本版票房大卖,赚了不少。

日本版在海外被捧上了天,陈凯歌被誉为“中国的黑泽明”,但这个版本,估计国内观众看过的很少。

综合权衡一下,我们就选日本版来讲讲故事,然后再对比一下国内版,看看同一个电影的两个版本,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

刺客荆轲以左手快剑出名,有人请他杀人,杀一个铸剑师全家。一个刺客竟然在头发上系了很多小铃铛,可见是对武功有充分的自信。屋内几个人全都被他轻松干掉,最后见到一个盲女,他却不忍下手。盲女说你把我的家人都杀了,那把我也杀了吧,否则我要一辈子跪下来乞食。荆轲不杀,盲女用剑鞘自杀,诱骗荆轲近身,突然出剑刺杀荆轲,却没想到荆轲是左手,遗憾死在荆轲怀里。这件事情刺激了一代传奇刺客,荆轲从此流浪江湖,荒废了武功。 赵女是秦王嬴政的厨房丫头,但谁都知道秦王喜爱赵女,称为赵夫人。嬴政小时候在赵国做人质,赵女就是嬴政的厨娘,两人早有夫妻之实,只是没有名分。 此时嬴政还年轻,称呼丞相吕不韦为仲父。秦国25万大军已经包围了韩国都城,韩国派大史求和,愿意永远臣服,丞相吕不韦代秦王答应了韩国大节的请求。哪知道嬴政突然发难,定要灭了韩国,丞相吕不韦拂袖而去。嬴政罢免了吕不韦,又当众立威长信侯嫪毐,意气风发的少年秦王夺权亲政了。 燕国太子丹当时正在秦国做人质,他小时候也曾经和嬴政一起在赵国做人质,听说嬴政要灭韩,恐惧燕国的命运,气急败坏地找嬴政理论。秦王坦言,战争已经打了五百多年,天下必然要统一,不是我嬴政或许就是你燕丹。燕丹手持长剑面对嬴政,却始终不敢下手。 赵女请求嬴政放他返回赵国,她已经感觉到,现在的秦王嬴政并不是那个,和她两小无猜的赵政。嬴政带赵女观看四海归一图,发表了一统天下的大愿,立志做一个爱护天下百姓的君王,赵女心生崇拜,不再提回国之事。 韩国被灭,嬴政大为欢喜,亲自在厨房煮肉犒赏三军。嬴政和赵女谈起自己的担忧,燕国是战略的关键,灭了燕国,北方的土地就能连成一片,然后才好南攻齐楚。但秦国灭燕找不到借口,如果关中五国联合来攻,秦国将寡不敌众。 赵女心生一计,只要嬴政放燕丹回国,燕丹必然派人来杀他,那时就有借口了。 为了帮助嬴政完成一统天下的大愿,赵女到牢房让人在自己脸上黥了字,以骗得燕丹信任,然后和燕丹一起逃往燕国。 燕丹回国之后,当即招募刺客,发誓定要杀了嬴政。 当时的荆轲正流落在燕国街头。有小孩偷米糕被店主抓住,悬在蒸笼上折磨,荆轲突发善心要救小孩性命,与店主发生争执,又被人陷害误杀了店主,犯下命案。这些都被赵女看在眼里,从牢房里救出了荆轲,然后把荆轲引荐给燕丹。 燕丹也曾听说刺客荆轲的大名,请求荆轲去杀嬴政,荆轲一口拒绝,称不再杀人。燕丹恼怒,给赵女3个月时间劝服荆轲,赵女就把荆轲送回住处,让高渐离为荆轲疗伤。荆轲不惧死亡,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淫,使得赵女刮目相看。 三月期限未到,燕丹看出赵女和荆轲惺惺相惜,竟然将赵女抓进大牢,荆轲请求燕丹放了赵女,愿意加入燕丹的刺客营,但却一直手不拿剑。 燕丹派人贿赂长信侯嫪毐,鼓动他发动政变。这嫪毐本是吕不韦门下宾客,多年前送给太后,却并未净身。嫪毐与太后私通生了两个儿子,藏在宫中。嫪毐每每担惊受怕,事情一旦败漏必然导致杀身之祸。 哪知怕什么就来什么,嬴政有一日正在太后寝宫请安,嫪毐的小儿竟然跑出来叫爹爹。嬴政见母后脸色大变,当即心知肚明,但见帐后有刀光剑影,嬴政并未当场发作,起身离去。 嫪毐心知不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乘机谋反,率几百门客攻入秦王大殿。禁军统领樊於期早有准备,几千铁甲卫士包围了反贼。嫪毐见无路可逃,求嬴政放了他的门客,嬴政坚决一个不留。然后追查后宫,将嫪毐的两个私生子摔死。 嫪毐临死说出了震惊众人的秘密,说母后原本是吕不韦的歌姬,嫁给嬴政父亲时就已经怀有身孕,因此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并没资格做秦王。 嬴政想起此前种种,不愿相信,却无可辩驳。命樊於期车裂嫪毐,软禁母后,屠杀了所有听到嫪毐说话的侍卫。 吕不韦接秦王召命,前往秦国祖庙领死。嬴政说并不想杀吕不韦,只要吕不韦宣告天下,嬴政并他的儿子。而吕不韦说,只有杀了他才能让天下人相信,因为儿子是不会杀死父亲的。嬴政痛苦挣扎,司礼官少宗伯质问嬴政,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吕不韦悬梁自尽,嬴政跪在吕不韦脚下,轻轻叫了一声“父亲”。随即站起身来宣昭,吕不韦是叛逆,剥夺所有封号,诛灭九族。 少年君王,突遭变故,心性大变。禁军统帅樊於期眼见秦王乱杀无辜,带着天下最大的秘密叛逃了。嬴政下令,私藏樊於期就是与秦国为敌,诛杀樊於期十族。 嬴政随即发兵灭赵,秦军所到之处,烧杀掠夺,鸡犬不留,秦王这是在报私仇。赵国节节败退,都城邯郸被围。 赵国信史前往燕国求救,说赵王将城中儿童全都集中在祖庙,城破之时集体殉国,数十年后无赵人了。 当时秦将樊於期逃到了燕国,赵女想要前往邯郸劝阻嬴政,樊於期说现在的秦王可不是当初的嬴政。赵女不信,沿途所见赵国百姓惨状,心寒不已,但仍然抱着希望。 赵女和嬴政在邯郸城外单独相见,极力劝说嬴政放下私仇,救下邯郸城的赵国儿童,这样还是天下人爱戴的君王,嬴政满口答应了。 燕丹发兵前往邯郸解围,本可趁秦军不备偷袭大营,但见秦军声势浩大,燕丹并不敢一战,狼狈逃回燕国。 邯郸城破,赵国孩童纷纷跳下城墙殉葬,惨叫之声撕心裂肺。嬴政进了邯郸城,见到幸存的赵国儿童,想起赵女的话,下令放了这些儿童。把手中的拨浪鼓递给小孩,却被赵童吐了一脸唾沫。嬴政突然变脸,改令永绝后患,王翦坑杀了所有赵国儿童。 赵女寻找燕丹的军队援救邯郸,发现燕丹已经退兵,再赶往邯郸,却发现赵国儿童全都被坑杀。赵女绝望痛哭,嘶喊着“天杀的嬴政”。 荆轲救回了昏迷的赵女,拿出久已不用的宝剑,他已心生杀意。 荆轲问樊於期,燕国的刺客可有人能杀得了秦王,樊於期摇头,喜怒形于色,无一人堪用。 赵女警告荆轲,不能去杀嬴政,因为让燕国派刺客去杀秦王,本来就是她和嬴政设计好的圈套,秦国必定会有防范。荆轲坦言即便有去无回,不能再让嬴政杀了燕国的孩子,和天下的孩子,他去咸阳不是去杀人,而是救人。 燕丹的刺客大比武,荆轲只用右手就已经打败了所有人,秦舞阳逼他出左手剑,荆轲却说用左手杀过无数好人,再也不会用左手杀人。 樊於期明白了荆轲的大义,告诉荆轲,他脑袋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只有带着他的头颅才能见到秦王嬴政,当即自杀,到死也没说出秦王的秘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在易水道别赵女,前往咸阳去杀嬴政。 荆轲为燕国正史,身传大红礼服,犹如戏子,却神态自若。秦舞阳为副史,进到秦国大殿,就已经吓得汗如雨下,畏缩不前。 嬴政允许荆轲一人带剑上殿,荆轲献上樊於期的首级,见嬴政满心欢喜,随即装作胆小,承认是燕太子丹派来的刺客,嬴政大笑不止,灭燕的借口也就有了。 嬴政笑问荆轲是否地图也是假的?荆轲说图是真的,随即展开地图,图穷匕见,荆轲一手拿住嬴政的衣袖,一手持匕首猛刺,嬴政大惊失色,用力挣断了衣袖,狼狈逃窜,情急之中长剑不能出鞘。荆轲穷追不舍,满朝官吏竟无一人出来阻拦刺客。少宗伯帮嬴政拔出了宝剑,荆轲投掷匕首击中中铜柱,拔剑准备再刺,却发现剑已折断,秦王一剑刺中荆轲。 荆轲大笑,嬴政气急败坏,连刺荆轲数剑,荆轲倒在大殿之上,仍然面带微笑。嬴政不解,荆轲说,樊於期临死带话给他,太后寝宫的秘密,他没对任何人讲起,他比你嬴政讲信用。嬴政再次说起和赵女看四海归一图的时候,发过的弘誓大愿,但却已经不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赵女来到四海归一殿,请求带走荆轲的尸体回燕国安葬,嬴政面对怀上荆轲孩子的赵女,仍然旧情难忘,少宗伯大喊:“君王嬴政,你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嬴政答:“须臾不敢忘啊”。 冰雪北国,赵女和高渐离埋葬了荆轲,高渐离在坟前放声悲歌。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注意这只是文学创作改编的电影,和历史书没有必要强行对比,况且《史记》本身也有矛盾的地方,秦王嬴政到底是谁的儿子,太史公也没讲清楚。

前面剧情是按照日本版的《始皇帝暗杀》展开,可能和国内的《荆轲刺秦王》在剧情上有很大出入。

国内版是剪辑成了5个段落,分别是:秦王/刺客/孩子/赵女/荆轲刺秦,这个版本在主流的媒体网站都可以看到。

《始皇帝暗杀》对比《荆轲刺秦王》

日版是以荆轲的故事为开始,而国内版却是司礼官大喊,“秦王嬴政,你忘记了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这就已经界定了两个版本的内核不同。

日版突出的是人物的情感转变,一步一步制造刺客刺杀秦王的理由。但我们会发现,荆轲刺秦仍然是不用左手,并未做到不择手段,感觉就是给秦王带个话,做人要讲信用,骨子里还是不想杀秦王,这个可能是符合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愚忠情结,在日本大受欢迎。

而国内版,最突出的主角是秦王嬴政。荆轲是否左手刺客并没有强调,最后赵女是亲自献上嬴政送给她的匕首,将匕首藏在地图中,也是赵女的主意,还做了非常周密的排练,是非杀了嬴政不可,荆轲失败的原因大半因为胆小如鼠的秦舞阳。整体感觉对暴秦的批判意识很明显。

日本版是由人物内心情感推动故事,有大量的独白戏份,戏剧感非常明显。尤其嬴政的表演和燕丹的台词,根本就是戏剧的念白方式。而有很多的过渡交代并不清晰,有大量的留白,也是如同戏剧的换场,人物的心理转变大多须要从表情和动作中看出来。这个版本我个人认为是更艺术更唯美,接近黑泽明的风格,但观影有难度。

而国内版章节划分明显,格局更大气,细节过渡也更加的娴熟合理,在剪辑上绝对下了不少的功夫。考虑到国人的观影量偏少,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结果并不受国人待见。

还有些细节上的取舍,用意也非常的明显。

比如国内版增加了嫪毐和吕不韦的戏份,削弱了赵女和嬴政的爱情戏,加强了大历史的格局,让秦王嬴政的思想转变更有历史的悲剧性。

陈凯歌导演亲自扮演的吕不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场戏,但他的台词非常的重要。在宗庙里,面对嬴政的疑惑,吕不韦是非常肯定的表达了,嬴政是他的儿子。嬴政痛哭流涕,说只要吕不韦告知天下,秦王不是他的儿子,待天下大定,一切都好说。吕不韦质问:“天下不定,你就没有父亲了吗?”这句话比当年《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控诉更加直指人心。

据说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 WG期间被批斗,陈凯歌亲手打了父亲,后来极为内疚。电影中这个秦王弑父的情节,恐怕是陈凯歌对父亲的忏悔。而那个年代,和父母亲人划清界限,甚至“大义灭亲”的大有人在,是什么让“不可能杀死父亲的儿子们”,纷纷对父亲挥起了拳头?

日版里面,少宗伯这个时刻提醒秦王的人物被弱化,而国内版的喊话次数明显增多,开篇还有一个老司礼官喊话,说明这个提醒秦王的角色是世代相传的,而最后那句话嬴政自己说了一遍。有一种感觉,少宗伯这个人物像是秦王嬴政的戏剧化分裂,时刻提醒嬴政不忘一统天下的,是他的理性人格,与赵女和父母的纠结是感性思维。

作为一个“人”的嬴政,有爱恨情仇,有悲喜交加,还有点可爱;而作为秦王,他就只有一统天下的大愿;这两个人格合在一起的“秦王嬴政”就是个悲剧,每次嬴政情感浓烈的时候,理性就会大喊着提醒秦王,放下情感的包袱,一步一步变成了“天杀的嬴政”。

弱化的战争场面

开篇有一场嬴政冒充普通士兵,战场杀敌的戏份,拍得其实很有意境。但到了后面,灭韩灭赵的战争大戏,感觉有点走过场,与同时期好莱坞的动作大片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嫪毐带着几百门客谋反,完全是舞台剧的表演方式,摆方阵走形式,但细节不讲究,近距离弓箭射杀,弓都没拉开,敷衍了事,也算是电影的缺憾。

既然第一场战争戏能拍好,那么后面也是应该能拍好的。导演明显是采取了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让观众冷静看待历史事件,武戏场面全都弱化了,只强化了人物情感,这也算是取舍吧。

电影说到底就两种东西,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内容是基于文本的东西,就像读书,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可以浓缩成2小时的电影,也可以理解为讲故事,但其实包含更多。

而形式就很繁杂,色彩调和,光影层次,摄影构图,镜头运动,建筑风格,室内装修,服装道具,演员表演,剧本台词,音乐音效,特效制作,剪辑合成,哪一项都是专业活。

有时候很多人批评一个电影故事没讲好,其实是被形式迷惑了,没看明白文本的内涵。

现在已经明显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观影状况,就是很多人看电影是重复看很多次,二刷三刷成为常态,然后网络讨论热火朝天。而另一部分是看什么都看不明白,只能在网上骂导演都是煞笔。

电影从来就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工具,不然何不在家看看书。创作也从来都是主观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

从《荆轲刺秦王》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其实也可以看出,电影在创作上的可控程度很大,有时一句台词就能颠覆了整部电影的内涵,而观众总揪着某一个点进行批判咒骂,是一种缺少包容心的行为。

戏剧和表演

本片最值得喝彩的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嬴政,最初看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扮演年轻的嬴政,上蹿下跳的很滑稽,像《大话西游》的至尊宝,看着看着就被迷上了,这个角色的厚度不是哪个青年演员能够胜任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李雪健的脸实在是太大了。

而国内版明显的削弱了嬴政和赵女的爱情戏,想要看到超越《霸王别姬》菊仙的演技,必须要看日本版,巩俐多年独霸国内影坛,确实是因为颜值高演技好,没得比。

张丰毅的荆轲,我感觉比《霸王别姬》的段小楼要更加出彩,尤其是最后的刺杀戏,在秦国大殿上装疯卖傻的桥段,非常精彩。

嫪毐戏份虽然不多,但王志文表演很有张力,谋反那场戏,几乎把嫪毐几千年的肮脏形象给洗白了,显得比秦王还正义。

要说反派,这里面一直贬低的就是燕国太子丹,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纨绔子弟,从头到尾都是个孬种,演得太好了。

盲女周迅只有一场戏,却也让人过目不忘。如何击溃一个顶级刺客的良心,她做到了。

为什么一直说演员的演技?实在是这部电影的形式,就是一部戏剧。中国的戏剧,有几千年的历史。比如同样都是《贵妃醉酒》,梅兰芳唱的他就不一样,这个拼的就是演员的演技。

但是,再好的演员也是在剧本的框架里演戏,精妙的台词当然也是剧本的功力,这部电影也算陈凯歌自编自导自演了。

都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很多人怕是没看过这部《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从一个侧面串联了几十年的中国近代史,而《荆轲刺秦王》却是一部规格极高的史诗片,是足可以载入史册的经典。

时代的悲剧

第五代导演曾经被认为是赶上了好时候,是中国电影界的既得利益者。但到了现在我们会发现,第五代竟然集体成了笑话,他们的电影多半是用来讥讽和嘲笑的。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内因,也有极其简单的外因。

80年代到90年代,全国都是崇尚文学和诗歌的,出版业曾经非常火爆,那是一个文本的时代,原因就是没什么可以玩的,电都没有你玩什么。

后来电视普及,到网络普及,再到现在的手机APP,人们接受资讯越来越碎片化。新生代的青少年根本无法理解,文本时代那种细腻的语言模式,现在是图片和视频的时代。

所带来的是语言结构的颠覆。

比如让赵本山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在陈凯歌眼里可能是合情合理的,但在年轻人眼里,那就是搞笑的段子。

还有更细腻的东西,比如赵女跪求嬴政,“如果你去解救赵国的孩子,你就还会得到赵国人的爱,天下人的爱”,这句台词现在铁定会笑场。现在的中国人从来不这样说话,人与人之间不谈爱,只谈爱国敬业。

而历史上有爱,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是文本的差异,什么时候真做到了以人为本,那才是真正的和谐。

如果现在重映《荆轲刺秦王》,估计也会被定义为恶搞的喜剧,所有台词和念台词的方式都是笑点。这种思维的错位在后来的《无极》中被放大到了极致,陈凯歌真心没觉得好笑的台词,电影院里狂笑不止。

当然,语言的转变只是表象,真正的内因还在其它,恕我没能力展开。

第五代导演都在努力追赶落后的电影形式,没有成熟的电影工业支持,这种追赶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他们精心打磨的内容没人关心,反而成了笑话。这种错位造成了一个集体崩溃的假象,有人总结为第五代导演集体堕落了,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五代还是你最强的大爷,只是小的们看不懂他们的语言结构,他们也看不懂小的们玩的那些弹幕和鬼畜,两边不对付,而且都认为自己没错,这才是真正的时代悲剧

最后送个彩蛋

美剧《权力的游戏》火得一塌糊涂,冰雪长城,七国纷争,龙的传人,多么像我们的战国历史。看剧的时候,有很多镜头桥段都眼熟,我不敢说《权游》致敬了中国电影,就看着有点像,而这两部戏隔了十几年。(看视频更有感觉)

宫殿内搭独木桥用来威胁人,只在这两部戏里见过

站在大地图长谈理想,这两部仅见

想说的是,不是我们拍不出来好东西,而是拍出来了中国人不以为然。

《荆轲刺秦王》不被承认的史诗大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