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水分离杯【掌桥专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茶水分离器功能分解图 一种茶水分离杯【掌桥专利】

一种茶水分离杯【掌桥专利】

2024-04-19 21: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航: 首页>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一种茶水分离杯 一种茶水分离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51: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讲的是一种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泡茶器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泡茶器皿,将茶叶直接投入器皿中的热水中进行冲泡;另一类是带茶篮或茶仓的泡茶器皿,茶叶放置于茶篮或茶仓中,通过器皿中热水水位的变化来控制茶叶的冲泡时长,相较于传统泡茶器皿,其能够避免茶叶因长时间受热水浸泡出现的茶汤滋味苦涩、茶香散失等问题,因此在现代饮茶生活中备受饮茶者青睐。

茶水分离杯是目前常规的带茶篮的泡茶器皿中的一种,如公开号为CN212729447U,专利名称为“一种茶水分离泡茶杯”的中国专利所示,该茶杯主要采用上封水片和下封水片的过水孔相通或者闭合,使水杯和茶杯相通或者不通,通过上不锈钢滤网和下不锈钢滤网过滤茶叶,进而实现茶水分离,但该结构的茶杯具有大多数带茶篮的泡茶器皿普遍的结构复杂的问题,生产制造成本高,且在冲泡时,茶杯往往保持在静置状态,致使水杯中的热水流动性减弱,因此,无法使茶叶受到充分的冲泡,造成茶汤浓度较低,影响茶汤的口感;

又如公开号为CN214179997U,专利名称为“一种茶水分离器及其构成的水杯”的中国专利所示,其包括茶仓、过滤片,茶仓上部分的侧壁无滤水孔,下部分茶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滤水孔,茶仓的下口开口,下口连接可活动的过滤片,过滤片可旋转,使用时推动过滤片打开茶仓,放置茶叶,再推动过滤片关闭茶仓,泡茶时,将杯体倒置,热水进入茶仓,待茶水泡至适宜浓度时再倒置回来,即可实现茶水分离,该结构的水杯虽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但同样存在冲泡后茶汤浓度较低,口感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上述现有茶水分离杯结构复杂、造成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以及冲泡后茶汤浓度较低,茶汤口感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保证冲泡后茶汤浓度均匀,茶汤口感纯正,同时使用方便的茶水分离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杯体、杯盖和茶管,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茶管上,茶管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滤网,杯盖的内腔、茶管的内管段以及滤网构成茶室,茶管的下端被内置于杯体中,并与杯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是,滤网的各滤孔被配置为呈环状分布的多层结构。

作为优选的是,滤网为平板状结构,各滤孔间的间距为2mm,且各滤孔的孔径为1mm。

作为优选的是,茶管包括茶仓和旋盖,茶仓和旋盖分别被置于杯体的内外部,且茶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同时与杯体和杯盖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是,茶仓的下端设有下部密封圈,下部密封圈与杯体间过盈配合,下部密封圈和茶仓之间形成有卡槽,滤网的外缘插装于卡槽中。

作为优选的是,旋盖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上凹槽和至少一个上凸块,茶仓上设有与上凹槽和上凸块对应的,并保持插配连接的的下凸块和下凹槽。

作为优选的是,茶仓靠近杯盖的一端上设有中部密封圈,中部密封圈与杯盖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的是,杯盖还包括下盖和上盖,下盖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连通的开口,并通过其下端与茶管可拆卸连接,上盖盖设于下盖的上部开口处,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盖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是,上盖中设有上部密封圈,上部密封圈与下盖的上部开口处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的是,下盖的内壁上形成有滤架,虑架呈环形,且其内环壁向下方凹陷,虑架上间隔排布有多个分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当热水通过滤孔进入茶室中后,在滤孔处形成表面层,表面层处形成表面张力,滤网的各个滤孔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被封堵,从而将茶室彻底封闭,并在茶室中形成水封,致使茶叶受到冲泡后形成的茶汤继续留存于茶室中,保证位于茶室中的较少量热水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冲泡,形成较为浓郁的茶汤,当冲泡一定时间后,可将茶水分离杯倾斜一定角度,杯体中的空气能够再次通过滤孔进入茶室中,使得茶室重新与杯体内部空间连通,此时,茶室中冲泡完毕的茶汤能够再次通过滤孔进入杯体中,与其中的茶汤混合,只需反复几次上述冲泡的过程,可极大地提高茶汤的浓度,并缩短整体冲泡时间,从而解决了现有茶水分离杯冲泡茶叶所得到的茶汤浓度较低,口感较差的问题,且根据重复次数的多寡,使得最终得到的茶汤具有不同的浓度,进而满足不同口味饮茶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滤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茶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旋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茶水分离杯下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1的A-A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8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8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图8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杯体;2、杯盖;201、下盖;201a、滤架;201b、分水孔;202、上盖;3、茶管;301、茶仓;301a、下凸块;301b、下凹槽;302、旋盖;302a、上凹槽;302b、上凸块;4、滤网; 401、滤孔;5、下部密封圈;6、卡槽;7、中部密封圈;8、上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茶水分离杯,更具体的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保温功能的茶水分离杯,它包括杯体1、杯盖2和茶管3,杯体1用于直接承接用于冲泡茶叶的热水,杯盖2中形成内腔,内腔属于茶室的一部分,茶室用于存贮待冲泡的茶叶或已被冲泡的茶叶,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并通过开口侧的外壁可拆卸的与茶管3的一端连接,顾名思义,茶管3为一管状体,在与杯盖2保持连接后,杯盖2的内腔和茶管3的内管段实现贯通,且杯盖2的内腔与其内管段共同构成了茶室的主体部分,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增加了茶室的容积,将杯盖2自茶管3上进行拆卸后,即可将茶叶放入茶室中进行存贮等待冲泡,茶管3的内管段的另一端开口处,即背离杯盖2的开口处覆盖有滤网4,杯盖2的内腔、茶管3的内管段以及滤网4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茶室,滤网4将整个开口处进行包绕,从而将茶室进行封闭,但基于滤网4上的滤孔401的设置,使得茶室仍能够与外部进行液体交换,滤网4能够承接放入茶室中的茶叶,构成茶室的茶管3的下端,即设有滤网4的一端被内置于杯体1中,进而当茶水分离杯的摆放角度改变时,其中所盛装的热水能够通过滤网4上的滤孔401进入茶室中对茶叶进行冲泡行程茶汤,或使得茶汤能够通过滤孔401重新回到杯体1中,此时,滤网4 能够将茶叶和热水进行隔绝,实现茶水分离的效果,同时,当热水通过滤孔401进入茶室中后,由于水分子间存在可互相吸引的内聚力,内聚力使水分子间相互挤压,进而在茶汤的表面与杯体1内部空气的接触面,即水表面形成张力,滤网4的各个滤孔401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被封堵,从而将茶室彻底封闭,并在茶室中形成水封,致使茶叶受到冲泡后形成的茶汤继续留存于茶室中,与位于杯体1中的茶汤形成隔绝,保证位于茶室中的较少量热水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冲泡,形成较为浓郁的茶汤,当冲泡一定时间后,可将茶水分离杯倾斜一定角度,使得茶室中的茶汤向倾斜侧汇聚,随着背向茶室中背向倾斜侧的茶汤减少,茶汤位于该侧滤孔401中的表面层被破坏,杯体1中的空气能够再次通过滤孔401进入茶室中,使得茶室重新与杯体1内部空间连通,此时,茶室中冲泡完毕的茶汤能够再次通过滤孔401进入杯体1中,与其中的茶汤混合,只需反复几次上述冲泡的过程,可极大地提高茶汤的浓度,并缩短整体冲泡时间,从而解决了现有茶水分离杯冲泡茶叶所得到的茶汤浓度较低,口感较差的问题,且根据重复次数的多寡,使得最终得到的茶汤具有不同的浓度,进而满足不同口味饮茶者的需求;

此外,茶管3位于杯体1中的部分外壁与杯体1内壁可拆卸连接,在饮用时,可将茶管 3连同杯盖2一道进行拆卸,将杯体1内部空间向外暴露,来饮取其中盛装的茶汤,因此,整个冲泡即饮用过程简单方便,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茶水分离杯在结构上获得了极大的精简,解决了生产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滤网4的各滤孔401被配置为呈环状分布的多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各层构成层环形形状的滤孔401之间保持间隔排布。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滤网4为平板状结构,此外,本发明对滤网4各滤孔401的间距和孔径有着严格规定,各滤孔401间的间距为2mm,且各所述滤孔401的孔径为1mm。

如图2、图5、图6以及图8和图9所示,进一步的,茶管3包括茶仓301和旋盖302,茶仓301和旋盖302分别被置于杯体1的内部和外部,滤网4覆设于茶仓301上,茶仓301 和旋盖302的连接位间形成开口向下的环形收纳槽,杯体1的上缘被收纳于该收纳槽中,从而通过收纳槽的侧壁限制杯体1的横向移动,茶仓30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同样的,其通螺纹连接的方式和杯盖2可拆卸连接,当要饮取杯体1中的茶汤时,只需通过转动旋盖302即可同步带动茶仓301和杯盖2转动,并能够避免杯盖2和茶仓301发生相对转动,使得茶管3和杯盖2能够被同时自杯体1上取下,极大地简化了饮用时锝操作流程,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转动时更为省力。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进一步的,茶仓301的下端设有下部密封圈5,具体的,茶仓301的下端靠近杯体1的一侧开设有侧向卡槽6,且其内环段上开设有纵向卡槽6,下部密封圈5上形成有侧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分别对应侧向卡槽6和纵向卡槽6,并插配于其中实现固定,下部密封圈5和茶仓301的内环段之间还形成有环形卡槽6,滤网4的外缘插装于卡槽6中实现固定,下部密封圈5靠近杯体1的一侧与杯体1的内壁间过盈配合,防止杯体1倾斜或倒置时,杯体1内的热水/茶汤自茶仓301与杯体1的对接位流向外部,从而在此间位置上形成了良好的密封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的,旋盖302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上凹槽302a和至少一个上凸块302b,其具体数量并无特别限制,在本发明中,上凹槽302a和上凸块302b分别被配置为四个和两个,且上凸块302b形成于两上凹槽302a之间的部分上,茶仓301上设有与上凹槽302a和上凸块302b对应的,并保持插配连接的的下凸块301a和下凹槽301b,通过上凹槽302a与下凸块301a、上凸块302b与下凹槽301b的插接配合,使茶仓301和旋盖302 连接,插接连接的方式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和制造,且能够防止转动旋盖302时,茶仓301 发生同步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茶仓301靠近杯盖2的一端上设有中部密封圈7,茶仓301上开设有用于收纳中部密封圈7的沉槽,中部密封圈7靠近杯盖2的一端与杯盖2过盈配合,基于上述设置,可防止杯体1倾斜或倒置时,杯体1内的热水/茶汤自茶仓301与杯盖2的对接位流向外部,从而在此间位置上形成了良好的密封作用。

如图2、图8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杯盖2还包括对置的下盖201和上盖202,下盖201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连通的开口形成管状体结构,并通过其下端的外壁与茶管3连接,上盖202盖设于下盖201的上部开口处,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盖201可拆卸连接,基于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茶室的容积,同时,上盖202能够自上方对茶室进行封闭,避免茶室中的茶汤向外流出,同时,上盖20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该连接,便于快速的将顶盖取下,自下盖201的上部开口处放入茶叶,或补充热水。

如图2、图8和图11所示,进一步的,上盖202中设有上部密封圈8,上盖202的内壁上形成有沉槽,密封圈被固定于沉槽中,上部密封圈8靠近下盖201的一侧与下盖201的上部开口处过盈配合,基于上述设置,可防止杯体1倾斜或倒置时,杯体1内的热水/茶汤自下盖201与上盖202的对接位流向外部,从而在此间位置上形成良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本发明的茶水分离杯具备更佳的密封性。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进一步的,下盖201的内壁上形成有滤架201a,虑架呈环形,且其内环壁向下方凹陷,虑架上间隔排布有多个分水孔201b,基于上述设置,在冲泡时,使得悬浮于茶室茶汤中的茶叶能够受到滤架201a的承接,从而使得茶叶能够得到更为均匀的冲泡。

结合图1至图11,本发明的茶水分离杯,在实用时,可通过转动旋盖302来将整个茶管 3和杯盖2取下,向杯体1内倾倒热水,再转动杯盖2,使杯盖2自与茶仓301的连接位上取下,从而将茶室的向外暴露,并将茶叶放入茶室中,由滤网4进行承接,之后该回杯盖2,并将旋盖302和茶仓301对接位处的收纳槽与杯盖2上沿对齐,使杯盖2上沿插入其中,之后反向转动旋盖302,使茶管3重新与杯体1固定,或转动上盖202,并将其取下,自下盖 201的上部开口处补充热水和茶叶,待补充完毕后,将上盖202放置于下盖201的上部开口处,并反向转动,使其再次与下盖201固定,冲泡时,可先将整个茶水分离杯导致,杯体1 中的热水因自重通过滤网4上的滤孔401进入茶室中对茶叶进行冲泡形成茶汤,待热水充满茶室后,快速调整茶水分离杯的角度,使其重新正方,此时,部分茶汤回到杯体1中,另外部分茶汤则被滞留于茶室中,通过少量热水对茶叶进行冲泡,形成较为浓郁的茶汤,当冲泡一定时间后,调整茶水分离杯的角度,使其倾斜一定角度,此时杯体1中的空气进入茶室中,茶室中冲泡完毕的茶汤通过滤网4的滤孔401回到杯体1中与浓度较低的茶汤混合,反复几次上述冲泡的过程,可极大地提高茶汤的浓度,并缩短整体冲泡时间,进而在饮用时能够获得极佳的体验。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完整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