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独处,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茶人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独处,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独处,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2024-07-11 0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东成西九

记得年轻的时候,因为好奇总想往外跑,来深圳打工的人更是如此,只是有了一个更好的托辞叫:“资源整合”或“寻找商机”,仔细揣摩一下你就看出来了,其出发点都是基于我是“弱者”或者“低维者”位置而言,你看真正的大佬需要出去找资源,或者要去“寻找商机”吗?

当然,从热衷社交,到放弃社交,到不需社交是三个不同的阶段,也是不同的境界。

独处,是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01

独处的人,开始向内求

那些见过人间喧闹的,开始深度思考人生者,无不选择了独处,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独处,而不是跑到深山老林“独自修行”的独处,那是避市的逃避,是自卑。

莫言说过一句话:“向内求,生生不息;向外求,求之不得。向内求,找到自我;外求,迷失自我”,他告诉我们内求和外求的区别。

“破心贼、向内求”是《鬼谷子》中关于成大事者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所谓“心贼”,就是指人的心中存在的各种负面情绪和想法,如恐惧、抱怨、焦虑、嫉妒、怒气等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会导致一些不想要的结果出现。而“向内求”则指的是要向内探寻,了解自己内心感受、情绪来源和信念,从而减少或避免负面情绪和想法的产生。

孟子也说过:“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只有不断的自我内省,调整自己的信念系统,才能达到身心自由的境界。

02

独处的人,轻物质重精神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幸福的生活,毋庸置疑,幸福的生活建立在物质与精神的基础之上。

一个人若想实现幸福的生活,那么,他必须既要努力奋斗,获得一定的物质基础,也要致力于精神的建设,以保障自己有美好的精神生活。

但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就又陷入贪婪的深渊,佛说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和放不下”,其中的“放不下”就是贪。也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拿不到结果,而“美其名曰”的“放下”,去追求纯粹的精神世界,其实,也是“求不得”之苦。

没有精神追求的物质满足不仅没有带来幸福,反而使他们越发觉得生活无意义、人生无目的,活得空虚迷茫。

著名作家雨果说:“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精神的活动,在其他一切活动中间,是最灵敏,最富于变化的。正是在精神的活动中间,才有快乐的形式和实质。

精神追求就是修行,修性,修心。

03

独处的人,在世间世间修

独处的人,准确的说是拥有一颗“独处的心”,是心会独处,会自观,是心境,不是环境。

因此独处的人会在世间,世间修,在世间就是不脱离人世间,在生活中和普世大众在一起,了解大众疾苦。

而世间修就是解决大众问题,就是通过自己的修行,能够为大众疾苦找出解决之道,让大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独处是方法,世间是环境,修心是手段,目的是服务芸芸众生的康乐之道。

04

独处的人,从拥有到放下

开始独处的人,大多数是已经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了,有经历有阅历,爱恨情仇,纸醉金迷已经是过眼云烟,物质的丰厚与精神匮乏的不平衡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世间皆醉,唯我独醒,他们开始从过往的享受物质开始转向如何享受生活。他们开始独处,开始内观,开始探讨生命的意义,让凡尘的心寻找一安静的空间,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

“放下”的前提是“拥有”,你已经在物质层面有很多结果了,一个从未“拥有”的人,如何谈“放下”呢?

“拥有”是过去结果的呈现,特别是拿结果能力的呈现,否则就是妄谈,就是逃避。

放下曾经的“拥有”,路会越走越宽,物质的拥有也是一种自我认同,但这种自我认同也会成为一种自我限制。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和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05

独处的人,学不可以已

荀子的《劝学》开头第一句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意思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诗经上也说,不要总想贪图安逸,小心谨慎地做好你的工作,爱好这种行为,神明知道了,就会赐给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养,莫过于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变化,最大的幸福膜过于生活无灾无难。

《庄子·内篇》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古人很早就告诉我们了,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结束语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一生,有的人收获甚微,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功成名就。

独处的人,更善于在清境中,参悟天地万物的本性,与天地合其德,其所作所为自然与天地间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凡事都得心应手,好像天地万物都来归顺自己一样。

真正强大的人,大都能重独处,向内求,世间修,拿得起放得下,境随心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