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古人为它取了唯美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紫色叫什么名称 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古人为它取了唯美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古人为它取了唯美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2024-07-10 1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种植历史,但是,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有这么一则记载,说是天子的上林苑里种了许多果木,其中有“枇杷橪柿”、“亭柰厚朴”,这里说到的“柰”就是苹果。

但是,这个早期的品种没有如今的个大饱满,它只是和如今的苹果同出一门。对于百姓而言,它更像是一种野果,作为一种比较珍惜的植物,栽种在天子的林苑里。而这样的野果据记载,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西京杂记》就补充说明了上林苑中的柰共有三种。分别是“白柰”“紫柰”“绿柰”,对应的颜色则是白色、红色和青色。

但是这个柰,或许还是相对原始了一些,所以这个名字的流传度并不算广。对于很多人而言,也不大能将其和如今的苹果建立联系。所以,我们今天要说的流传到日本的雅称,其实是另一种称呼。

流传到日本的雅称

早期的苹果毕竟没有经过培育,很多方面都无法和如今的苹果相提并论。就比如,现在很多地方仍广泛存在的木梨,其实就是比较早期的梨子品种。但是,摘下来吃的时候你会明显的感受到,它们并不爽口甘甜。

所以,古人对于柰的处理方法,更多是将它作为药材或者是做成果脯。这样就只留存了它果肉的嚼劲与甜味,而不影响其他口感。在这样的制作手段下,柰渐渐的走入寻常百姓家,它也有了一个新名字林檎。

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说这个野果子熟了以后,会吸引山里的很多鸟儿来争相吃它,故有此名。而伴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林檎的口味也渐渐亲民了起来。

到了唐朝的时候,它的口味已经十分充足,滋味甘甜了。白居易就有诗盛赞“最忆东坡红烂桃,野桃山杏水林檎”。直接把当时的苹果、桃和杏,这种百姓皆爱的水果联系到了一起,可见它的味道已经十分地道了。

林檎的味道,影响的也不仅是大唐的子民。当时的日本十分崇拜大唐文化,他们派使者来到了中国,正好吃到了林檎的滋味,当下被它的美味所吸引。

于是,他们回国的时候带了种子回去,顺便还沿用了林檎的说法,这个称呼至今都仍被大量的日本人所使用。

苹果的其他雅称

对于浪漫的中国人来说,给自己喜爱的事物取名字,怎么可能一两个就罢休了呢?除了前文提及的柰和林檎,它的称呼还有很多,且几乎每个称呼的背后都有一段罕为人知的故事。

比如,苹果在唐高宗的时期曾被叫做“文林果”。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当时有一个叫做王方言的人,十分善于种植林檎。他种的果子十分鲜亮红润,成熟后的味道也极为甘甜,引得了很多人的关注。

最后,他所栽种的苹果就被当做了贡品送给了唐高宗。唐高宗吃后十分高兴,知道王方言有这样的本领,更是决定要好好奖赏一番。于是,就把他封为了“文林郎”,他种的苹果自然也就成了文林果。

再比如,苹果早前还被称为“頻婆”。当时的苹果几经传播改良,全世界范围内已有不少国家都有栽种记录。它被传到南亚一带后,经过当地的改良后也被记录在了佛经里,这些佛经又随着宗教信奉回到中国。

于是,古人惊奇的发现,佛经里有一种名叫“頻婆”的水果和林檎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于是便音译过来,也用“頻婆”指代苹果。只是本来就是音译,再加上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于是“频婆”渐渐成了“频果”。

而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伴随着它影响力的扩大,“频果”这个称呼也就渐渐占据了主流。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书籍里已经明确将“频果”写作“苹果”了。

结语

事实上,由于历史太过久远,苹果最早的产地究竟在哪目前还无定论。如今我们吃的很多苹果,都是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引进的改良品种,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它的喜爱。

就像有据可考的,产自国外的土豆、红薯等,都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这些食物的到来,充分说明了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更是宣告了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