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改变国家地区有什么影响 文化随行

文化随行

2024-06-01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共文化云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以下六大任务:

1.建设以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六大功能为核心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总平台。总平台的六大功能是发展中心的重要职能,也是枢纽和抓手,凝练了文化馆领域的重要工作;

2.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建设,要形成适合各门类艺术普及的精品资源体系;

3.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产品体系建设,要不断探索形成文创产品的机制和相应的产品;

4.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全民艺术普及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对总平台、总库、体系及对接形成总体技术支撑;

6.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要把服务落到基层,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结合这六大具体任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罗云川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国家公共文化云技术架构

国家公共文化云技术架构现已初具雏形,在“十四五”期间将深入开展建设,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国家公共文化云主要面向的用户是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以六大功能板块为主要核心,并推出了微信版、 App版、网站版,支持手机、电脑、一体机各类智能终端。国家公共文化云同时要与地方公共文化云、地方数字文化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集群的、互联互通的优势。目前,有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就是地方文化云,有些地方文化云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所以要设计适用不同情况的对接标准,来对接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和地方的公共文化云,形成集群。

国家公共文化云要构建三个池:用户池、资源池和数据池。用户池是对所有用户包括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和地方平台的单点登录、相互认证;资源池要汇聚和共享国家和地方全民艺术普及的资源;数据池是把实时数据、累积数据、各类服务数据和运行管理数据形成数据池,以便进行分析,为各级文化馆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系列用于工作推进的管理系统,比如志愿服务系统、文化馆评估系统和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平台等。所以,国家公共文化云总体技术架构既是开放的,也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是共享的。

(二)国家公共文化云“十四五”技术升级

“十四五”期间,国家公共文化云要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十四五”之初,以下技术在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值得关注。

1.VR增强技术

通过VR增强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的服务场景。

2.5G+4K高清直播技术

5G相关的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高清直播,去年国家公共文化云与上海云合作开展了5G高清直播的实验。进入“十四五”之后,在5G+4K高清技术下,直播形态、网络培训和远程辅导形态的交互应用会更加成熟和深入,也会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3.智能终端互动体验技术

在数字文化馆体验区中配有如绘画、书法、舞蹈、戏曲、摄影等方面的设备,这些设备在“十四五”期间会更加智能、对使用者更加友好,方便使用者更好地在线上平台进行交互。过去设备的资源更新是没有接口的,导致设备中人机交互体验的内容无法更新。在“十四五”时期,此方面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使设备服务项目不断更新,能够有新的内容供群众去体验。更新的同时与云平台以及文化馆的艺术普及职能要紧密结合。

4.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既是用户服务需要,也是安全保障需要。

5.身份认证、内容鉴权

区块链是目前的热门技术,在文化馆网络集群的环境下,身份认证、内容版权的鉴权都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6.大数据技术

在“十四五”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利用大数据进行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算法分析、多场景采集等各类技术至关重要。

(三)地方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

在“十四五”公共文化云的构建上,要形成公共文化云的平台集群,地方平台包括公共文化云和文化馆的数字化平台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十四五”期间,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对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前国家公共文化云跟地方平台对接了116个,其中省级平台43个,包括省级文化馆29个,省级图书馆12个,除此之外,与少量市县级的平台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与地方平台的对接目前还处于起步状态,进入“十四五”后,数据层面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平台间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资源对接,一种是通过系统平台的接口对接,另一种是地方机构通过注册用户上传资源。目前通过接口对接的资源达到126725条,通过注册账号上传资源的有2400条,所以通过接口对接的方式,对接资源、共享服务是主体方式。

目前的对接还属于初步对接,但已经形成一种合力效果。在资源效果上,以2020年对接数据为例,在国家云发布的对接资源是47500条,占国家云2020年新增资源(76185条)的62%,为国家云新增资源带来超过六成的增长;在访问量上,目前对接的资源也为国家云平台带来了17.5%的访问量。国家云跟地方平台的对接,不仅会为地方平台提供资源,同时也能提高地方平台的访问量,这就是要达到的合力效果。这种集群使得各个平台既丰富了内容,也提高了访问量,增加了平台对用户的友好性和服务的选择性。

下一步平台对接重点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对接标准规范:接口统一,互联互通

地方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要有相应的对接标准规范。目前已有初步的标准规范,对活动、用户、资源、数据方面的对接做出了要求。

2.“6+X”的功能架构:求同存异,保留特色

目前“十四五”公共文化云规划有六大板块,已经形成未来“十四五”的基本框架。地方云平台、地方数字化平台也要逐步形成“6+X”的功能架构。“6”是与“十四五”公共文化云的六大板块相匹配,要有共同的表述语境和对接标准,使得这六个板块进行较好交互。同时,各地也应该有各自的特色,求同存异,保留特色。

3.平台共同体: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各地要在“6”这个规范的基础框架上发展各自的“X”特色,形成平台共同体,使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1)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

公共文化云的基层智能服务端主要面向县及乡镇的公共文化机构。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机构,没有充足的资金和人员自己构建数字化平台,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机构可利用基层智能服务端,将其作为中间平台,发布本地资源,也可借助平台提供的基础资源,形成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以及PC版网站。这些公共文化机构既可通过独立设置的数字化门户入口发布本地的资源和服务,还可实现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后台的无缝衔接。

有些地方对地方云平台有统一的规划,比如省级构建了平台,要求市、县级公共文化机构在平台上设立专区,形成集群,针对这种情况,只需对接省级平台即可。国家云与地方云的对接和基层智能服务端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基层智能服务端可在线上申请,之后会有详细的指导建站的程序。

(2)打造全民艺术普及大数据中心

在“十四五”期间,基于目前文化馆的体系框架、平台以及结合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工作,要努力打造全民艺术普及的大数据中心。

目前,部分文化馆已在构建各自的系统,初步形成了数据,有些也已形成了数据中心的雏形。今年通过大数据系统与地方文化馆合作开展大数据对接实验,重点关注实时数据和累计数据,以期在实验室和发展中心就能够看到地方的实时服务情况。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在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接,形成全民艺术普及的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面向用户,提供全民艺术普及“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服务;二是面向机构用户,发挥全国文化馆(站)服务监测与管理作用,利用大数据监测文化馆(站)设施状况、免费开放情况、服务群众数量、服务效果等。

大数据中心目前正在构建并初步采集了数据,数据包含云平台的访问情况、各地文化馆的入馆情况、开展培训情况、线上线下活动情况,以及从业人员的统计分析等。经分析后的数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如可通过目前正在开展的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构建出整个行业的大数据体系。

实验室已经开展了一些专题内容的分析,比如对2020年在线上举办的云上文采会开展了专题数据分析,通过对产品种类、用户最关注的产品种类及搜索热词等进行分析,就用户对智慧软件、文艺演出,特色活动、文化内容等需求类别分析,以及利用用户热力图,分析用户的活跃度、活跃时间和分布情况,能够对未来的工作比如2021年即将举办的文采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此外,对2020年的基层直录播情况也开展了专题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公布分类排行榜,包括点击量、活动以及各个省参与场次的榜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