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天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雄连原型 “横扫天空”

“横扫天空”

2023-09-28 17: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43年,曾经横扫欧陆的纳粹德军装甲集群的锐气已远不如前,除了要面对苏军地面装甲部队的反攻外,还要遭到来自空中以伊尔-2为代表的苏军强击机群和前线轰炸机群的狂轰乱炸。当德国空军也陷入和苏联空军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拉锯战时,德国陆军只能自食其力,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自己头顶上的天空。这,便催生出了一系列德军自行防空炮(本文着重介绍德军由投入实战的坦克底盘所改装的自行高炮,还望见谅)

I号自行高炮(Flakpanzer I Ausf A)

        I号坦克A型在战争开始时就已经落伍,但是为了能闲置的底盘得到更好的利用,装甲车辆的改装就变成了德军的当务之急。于是,I号防空坦克应运而生。具体做法为在I号坦克A型底盘上拆除炮塔及部分车体,在车体的中心位置安装一门20毫米Flak38型防空炮。不过经过这种改装后的车型在对成员的防护能力上变得非常有限,它的战斗室处于几乎全开放的状态,而且装甲也很薄弱,因此战地使用时需要花不少时间去伪装阵地。这种高炮既能用于高射防空,又能在缺乏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对威胁地面步兵的轻型装甲车辆进行有效的攻击。

        在1941年,德军第614防空营得到了24辆该型自行高炮,这也是仅有的部队接收记录。而该防空营在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营覆没。

正在运往战场途中的614营的I号自行高炮,车后配有配套的弹药牵引挂车。该自行高炮一共装备了3个连(每一连装备8辆),另外每个连还装备了8辆I号A型弹药运输车38T自行高炮“猎豹”

        38t自行防空炮是紧急上马的临时项目,从项目启动到获准生产只用了大约5个月。该车使用了38吨L/M型底盘,从前往后分别是传动室、驾驶室、动力室和战斗室。其中传动室改成倾斜装甲,驾驶室在车辆右侧并安装了驾驶员出入口和观察窗,最后部的战斗室用半开放设计,中间安装一门Flak38 20mm高射炮,使用时四周装甲板放下给高射炮留出空间。        38t自行防空炮从43年11月至44年1月共生产141辆,44年1月正式装备部队。该型车辆大量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并损失,21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等参与诺曼底战役的部队都有使用。        38t自行防空炮是个不成功的改型。首先20mm防空炮威力太小,而且射速过快,弹药消耗严重;其次38t坦克装甲太薄,不利于防护。因此德军马上转手生产防护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东风、旋风自行防空炮。

T-34(r)防空坦克

       T-34(r)防空坦克是德军在俘获的T-34坦克车体上安装了一个装有4联装20毫米Flak 30/38高射炮的炮塔。德国第653重反坦克营于1944年7月曾使用至少一辆T-34(r)防空坦克。

“旋风”20毫米自行高炮     

       “旋风”自行高炮是种临时设计生产的好补车型,是在“四轮马车”(Mobelwagen)型37毫米自行高炮供应不足的时候开始制造的。全部是由战损的四号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由于战损的四号坦克型号复杂,所以利用改装而成的“旋风”高炮底盘种类也有限,可能有部分是由装甲较薄的早期型改装而成。由Ostbau公司负责制造,1944年11月开始投产,共生产了87辆(包括一辆原型车)。底盘制造编号为: 82001 ~ 90000。

        “旋风”自行高炮的出现纯粹是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在作战性能上并不令人满意,和37毫米自行高炮相比更是逊色(火力,持久度),所以没有多久就停产了。该车主要装备给装甲师的装甲团属防空排。

“东风”37毫米自行高炮

       

        “旋风”(Wirbewind)和”东风”(Ostwind)自行高射炮是四号防空坦克“四轮马车”的继承者。

        1944年7月,第一辆采用四号坦克底盘制造的”东风”自行高射炮原型车被制造出来。  通过测试后,于8月投入量产,首批订单100辆。“东风”和“旋风”的原型车的设计非常相似,它们主要是使用退役或者战损的四号底盘以及部件(主要是四号F/G型坦克)生产制造的。“东风”自行高炮的炮塔采用六边型敞开式设计,可以360 自由旋转射击,打击力较强。该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替代原来火力较弱的20毫米自行高炮,以进一步增强防空能力,更好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其中有7辆车是在因为研制工作延误而不得不以滞后生产的“球形闪电” 的底盘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车主要装备给装甲师的装甲团属防空排。

       “旋风”和“东风”自行高射炮都在原来四号坦克炮塔的位置安装了一个非常相似的项部开方式的炮塔,其中“东风”的炮塔被戏称为“布丁罐头”。这两种自行高射炮的不同在于对空武器,上,”旋风”安装的是4联装20毫米Flak38 L/112.5高射炮,而“东风”安装的是单37毫米Flak43 L/89高射炮。由于原材料的紧缺以及由于苏军的威胁导致工厂不得不进行搬迁,所以从1944中5月到1944年11月,“旋风” 仅仅生产了87辆(有说为107辆), 而从1944年7月到1945年3月,“东风”仅生产了44辆(有说43辆)。这两种自行高射炮如同  “四轮马车”一样也是配属于装甲师里面的防空单位。这两种自行高射炮对那些低飞的空中目标非常有效,但数量不足,根本不能满足前线对机动防空火力的需要。“东风”的第一辆原型车由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于1944年12月16日~22日在阿登反击战中进行了测试,并且神奇般地没有被击毁。

“毁灭者”30毫米自行高炮

        实战表明,装备20毫米高炮的“旋风”无法满足要求,德军决定给现有的“旋风”自行高炮换装4联装30毫米MK103/38高炮。而直到1944年12月,Ostbau公司只制造出1辆原型车。

       该车的主要武器30毫米Flak103/38型高炮,身管长为45倍口径,高炮的俯仰角为-12°~ +90°,方向射界360。出膛速度为860米/秒,射高2600米,射速1600发/分。

“球形闪电”30毫米自行高炮

        二战后期,盟军取得了欧洲战场的制空权,德军军地面部队面临着巨大的空中威胁。1944年4月,德国军方计划研制一种武器,能够伴随装甲部队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对付盟军的战斗轰炸机。该计划要求利用四号号H型底盘,主要武器是双管30毫米MK303机关炮,这种炮原本是作为高炮用在德国XXI型潜艇上的,有一个全封闭的半球形炮塔。设计工作交给了雷明德尔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要求在1944年9月开始生产。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第一款设计方案是在原来双管30毫米MK303潜艇炮塔上改进的。经测试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做出大量修改。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种炮塔和高炮是为潜艇设计的,不适合当作自行高炮使用。于是设计师们决定利用30毫米MK103/38机炮,德国空军把它称作 “战斗机杀手”,许多大型战斗机都使用它作为武器,比如HS 129和DO 335。   

       1944年11月,第一辆真正的样车终于在马里英芬德生产出来了。经过测试验收后,在1945年3月开始生产,计划月产量30辆。但是由于奔驰公司和分包商斯坦林德斯公司间的配合问题,到1945年3月只有5辆底盘交付。这其中也有战争局势的影响,另外四号坦克也基本上停产了。这批“球形闪电”自行高炮被运到奥德福,分配给了反坦克训练后备营,是否参加过实战不得而知,有种说法称它们参加了1945年4月德军西线最后的战斗,并全部损失。

      “球型闪电”自行高炮一共有5名车组成员,装甲厚度由最薄处的10毫米到最厚处的80毫米。炮塔内容纳了3名成员:两名炮手分别坐在炮的两侧,车长处在炮塔中间。炮塔全重3500千克,上部有一个舱盖供成员进出,车长必须最后进入,第一个出去。此外,还开有两个观察口。炮塔旋转依靠人力,可以达到每秒钟14°。装甲厚度仅20毫米。为了安装这种炮塔,在车体上改装了虎I坦克炮塔的座圈。它有着低矮的外形、高机动性(最高行驶速度达到38千米/小时)、高射速(每分钟可以发射400到650发炮弹)以及5700米的射程。对于低空飞行的盟军飞机,堪称是致命克星。尽管安装的两门机关炮是相连的,但都可以单独射击。使用弹带供弹的标准30毫米炮弹,威力强大,只需命中3到4发,就足以摧毁任何一种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其最大的缺点是携弹量少,只够维持90秒的射击,其后必须由弹药输送车立即补充弹药。

       另外,还有一种安装20毫米MK机关炮的射击方案。其意图是发射曳光弹,为30毫米的对空坦克指示目标。更为先进的设想是在“球型闪电”上安装雷达和红外线装置,使其具有独立夜战能力。在1944年11月,德国军方曾经提出要在“追猎者”的底盘上安装“球型闪电”炮塔,预想为Flakpanzer 38(t)“对空追猎者”。1945年初,还曾提出过在“豹”式坦克的底盘上安装“球形闪电”炮塔的计划。这些方案由于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最后都未能实现。

       尽管“球型闪电“自行高炮的生产数量很少,其改型方案也都未实现,但其超前的设计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战后50年代第一批自行高炮。比如美军的M42自行高炮,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类似“球型闪电”。

“四轮马车”20毫米自行高炮

        1943年早期,由于前线急需防空火炮,所以有人提出采用四号坦克底盘设计制造自行高射炮。起初,克虏伯设计的“四轮马车”安装有4联20毫米Flak38高射炮,并生产了一辆原型车,但是这个安装4联20毫米高炮的计划于1943年5月14日被废除。它采用了克虏伯—格鲁森提供的四号坦克底盘。

       它的车体经过修改安装了一个宽的顶部开放的上部结构,这个上部结构是由4块铰接在一起的20毫米厚装甲板组成。这4块钢板可以放平,从而使得火炮可以进行全方位射击,既可以对付低空飞行的空中目标,也可以对付地面目标。这唯一-的一辆原型车与1943年10月组装完毕,并于1943年12月7日向希特勒作了展示。

“四轮马车”37毫米自行高炮

         到了1944年1月28日,德军统帅部命令生产装备单37毫米Flak43 L/89的自行高射炮。于是四号防空坦克“四轮马车”换装了37毫米单管高射炮。1944年4月7日,第一批20辆被生产了出来,它们于1944年6月15日配属于西线的装甲师。按照原计划,生产应该开始与1944年1月,但实际上是在1944年3月。它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5年3月,共生产240辆(有的资料为250辆),它们全部配属于西线的装甲师。“四轮马车”实际上是一种在专门设计的防空坦克诞生之前的暂时替代品,但实战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过渡性质的自行高射炮。

         该自行高炮由尤舍-埃森工厂负责制造。1944年3月开始投产,至1945年3月共生产240辆。“四轮马车”防空高炮主要用于防空火力支援,在行进中为装甲部队提供防空掩护。原计划每月生产20辆,后又根据部队需求增加到30辆。它属于一种临时性武器装备,主要装备给装甲师的装甲团属防空排。

“柯利安”37/55毫米双连装自行高炮

       1943年12月,莱茵金属公司开始设计一款在“黑豹”底盘上安装双联37毫米“柯利安”341型高射炮的自行防空坦克。火炮射速500发1分,炮口初速为1000米/秒,最大俯仰角度可以达到90°。

       计划原本很顺利,公司在一辆豹式坦克D型底盘上,很快安装了木制炮塔进行测试。然而该车炮塔装甲过于薄弱,双联装高炮的性能也没有过大的提升,同时四号各型防空坦克完全可以胜任此项任务,完全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黑豹”底盘。所以研制工作屡屡拖延,无疾而终。

      另外一张效果图为另外一个火力提升方案,安装55毫米高射炮,同时为容纳更大的炮身修改了炮塔形状。这个方案只停留在图纸阶段,连原型车都没有。

“黑豹”Flak 151/20防空坦克

        该车属于计划车,只停留在图纸阶段。重点改进设计在炮塔上。有交错排列的2个双连装MG 151/20机炮。由于采用全封闭重甲结构,其战场生存能力比前面介绍的敞开型如“东风”,“四轮马车”等自高炮提升很多。

“黑豹”37毫米自行高炮民众在阳台偷拍的“黑豹”自行高炮临时改装型

        上图是由民众在阳台窗口偷拍的“黑豹”自行高炮临时改装型。可以看到该车在D型坦克抢修车车体上改装,炮塔座圈位置安装了37毫米Flak43型高射炮。抢修车后部牵引支架被保留。面对盟军日益严重的空中威胁,德国在战争后期把防空武器的生产和研制纳入非常重要的工作日程,部队的临时改装也层出不穷。

“黑豹”88毫米防空坦克

        对“黑豹“坦克底盘重新设计,加长了其长度,在这个基础上加装88毫米高射炮作为防空武器。战斗室提供有限的防护抵御轻武器和破片的袭击。该车属于计划车,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后记

        防空坦克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无论是对空还是对地。然而,德国人就算拥有更多更强力的自行高炮,却也还是无法掩饰这样的事实:德国空军正在一步步丧失制空权,德国陆军正在一步步败退。德国的本土和陆军已经开始暴露在盟军的轰炸机之下,工厂更不可能为自行高炮开启新的生产线,数量有限的自行高炮根本无法与数量庞大的盟国空军相抗衡。“横扫天空”,也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