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洛阳,解读英雄城的“精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雄城有哪些 走进洛阳,解读英雄城的“精神密码”

走进洛阳,解读英雄城的“精神密码”

2024-05-06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此,洛阳迎来新生的第一缕春光。

74年后,尽管历史的风尘早已淹没许多足迹,但革命先辈点燃的思想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烧。每逢重大节假日,不时有市民手持鲜花前来祭奠英烈忠魂。

今年72岁的麻志强就是其中一位。每次他都还带着一本纸张早已发黄了的小学语文教材,他说,书中这篇《桌上的表》,写的就是解放洛阳战役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当年,攻克洛阳后,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在“光荣地进去,干净地出来”的号召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一个没有人的房子里,桌子上放着一块镶着宝石的瑞士怀表,但解放军战士没有一个人拿。

一篇新闻名篇,背后几多真情。这篇文章作为军事新闻名篇被纳入语文教科书,就连毛主席都听说了这件事,并称“这样的文章,应该号召多写”。

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是洛阳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正是这份荣光,让历史赋予洛阳更重的责任与使命——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当我举起右手,面对镰刀和锤头,我的梦想就不再漂流,我的生命有了追求。此时此刻,我把誓言牢记心头;今生今世,我会为信仰而奋斗……”这是既是诗歌,更是铿锵的誓言。

一声声历史的回响,一个个红色的印迹,已成为洛阳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常设“课堂”。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是洛阳“抗战前哨,红色枢纽”的革命遗址,也是洛阳的精神地标。

座落于老城区南关贴廓巷的这栋清代庭院式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宁静幽邃。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血染的抗战文物……全面回顾和展示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功绩。70多年来,一直是洛阳人民心中的精神灯塔。

每一个纪念场馆,都是一个生动的讲堂。

驻足“洛八办”展厅,雄壮有力的《东方红》背景音乐响彻耳畔,如同这座城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上课铃”。

拨回历史时针,1939年1月21日,刘少奇同志从渑池来到洛阳。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撰写下《论共产党员修养》问题提纲:“党员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不能在任何形式的掩盖和借口之下,企图牺牲党的利益去坚持个人利益……”至今读来,黄钟大吕,震聋发聩。

“思想防线”关乎万里江山。

这部党的理论著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党的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在74年后的今天,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仍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当歌声再次飘过,耳畔又一次响起共和国那轮红日喷薄而出的前夜,毛泽东万千感慨地说过的一句话:“民心是最有力量的!”

“红色教育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了党员干部的情怀和向上的力量。”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李书杰说,守好脚下的“精神根据地”,就是对先烈们意志的缅怀和传承。

城市的“精神密码”

鲁迅说过,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巍巍河洛大地,这样的红色殿堂俯拾皆是,主动前来接受精神洗礼的人们络绎不绝。

穿城而过的陇海铁路,不时有火车飞驰而过,汽笛声回荡在空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繁忙而又有序。站在洛阳机务段厂区一座小院内,看着序厅里一列火车“破墙而出”……思绪再次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烽火连天的岁月。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1年11月20日,震惊中外的陇海铁路大罢工爆发。同年12月,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游天洋等,走进这座幽静的小院,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洛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就此诞生。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创建的第一个党组织,点燃了中原的第一缕红光,为工人阶级指明了奋斗方向,将党的火种撒遍中原大地。”洛阳市人大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韩静说,从“中共洛阳组”诞生的那一刻起,红色基因就深深融入洛阳的城市血脉中。

一座城犹如一个人,看得见的是面貌,撑得起的是“脊梁”。抚今追昔,“中共洛阳组”在陇海铁路线上走过了血腥风雨的岁月,依旧吟唱着那段如歌的奋斗年华,续写着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彩故事。

95后的杨岚是一名年轻的铁路员工,是这个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洛阳组’诞生地已成为洛阳广大党员干部回望初心的‘宣誓之地’、市民群众赓续精神血脉的公共空间。每每站在这里,深感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说,自建馆以来,每年都有数十万计的党员干部,在这里一次次庄重举起拳头,重温了初心使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才是锋利的刀刃。”解放战争初期,美国军事考察组来华考察后给出结论:国民党占据大片土地,但共产党占据大片民心,这是赢得胜利最可靠的根据地。

伊滨经开区诸葛镇梁村,是我党在革命年代多个机关的驻地。近距离触摸到这个普通社区的“心脏”——中共豫西特委梁村旧址纪念馆,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让我们再一次受到精神的洗礼。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进犯豫西地区。中共洛阳中心县委书记李汉周、中共洛阳县委组织部部长赵天锡分别以梁村小学教员、校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梁村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为抗日救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敢设想,要是没有这些播种但不参加收获的真正英雄,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就要时时擦亮胸前的勋章,占据精神的高地。

一次参观,教育一生。矗立在河洛大地上的一座座集党史展览陈列与党建教育于一体的纪念性、历史类纪念场馆,已成为洛阳的“红色文化”品牌和名片,每年前来接受精神洗礼的人们络绎不绝。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雄精神。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每年这天,驻洛部队官兵、学校师生、机关干部、烈属和退伍老战士代表、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洛阳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英烈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指引着我们砥砺前行。”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抬起花篮缓缓前行,将花篮摆放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烈士不朽功勋,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怀念。

如今的偃师区佛光寺,风景秀美,游人如织。回溯历史,70多年前,这里曾记录下一段与“狼牙山五壮士”相似的英雄史。

1944年12月7日,侵华日军侵占偃师佛光峪。在一次战斗中13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撤离,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没留下任何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乡亲们把这13名无名烈士埋在佛光寺后山坡上。

“八路军是为咱老百姓死的,我要像看护祖坟那样看护烈士墓!”时任大队民兵营营长的裴麦闹说。这一诺便是45年,2013年8月裴麦闹因病去世,弥留之际反复告诫儿子:八路军是为老百姓死的,不能忘了队伍上的人……如今,儿子裴献周继承父亲遗愿,继续守护这方埋有烈士忠骨的土地,守护关于英雄的记忆。

……

城市的“精神图腾”

“英雄从未远去,我们从未忘却”……薪火相传,这是对红色历史最真挚的告白,是对那些逝去英灵最深情的抚慰。那些纪念英烈的陵园碑亭,就像历史的烛光,照亮着这座英雄城市群众前行的脚步。

“记住,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这是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时的寄语。

尊崇产生荣誉感,荣誉产生使命感,使命催生英雄气。当英雄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这个民族就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国魂-军魂-厂魂,本是一脉相通的体系,国防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延伸,企业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勤劳勇敢的洛阳人,60多年来,坚持从维护国家利益大局的战略思考,在铸企业名牌的同时,不忘打造企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名牌。

中国一拖如此,洛轴如此,洛铜,河柴也如此……

当历史足迹和红色印迹融入前行的血脉之中,就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一样,它反映了华夏儿女勇猛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东方红,太阳升……”52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一曲激昂有力《东方红》响彻太空,中国人打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

这首乐曲汇聚了“中国力量”、浓缩了“中国梦想”、凝结了“中国智慧”,当然,也有作出洛阳贡献的“洛阳智造”。卫星核心部位的轴承,用的多是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火箭要上天,必须有可靠的推进剂作为动力源。

1960年1月,刚从苏联学成归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被抽调到北京化工研究院,成为高能推进剂研制队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偏二甲肼,是推进剂的主要原料,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 “为国家争口气”,这就是李俊贤的心声。怀着这样的信念,李俊贤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半年之后,李俊贤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偏二甲肼。那一刻,实验室里沸腾了,李俊贤则温和地说:“外国有,咱中国也得有。”

1966年,国家决定在青海建设偏二甲肼生产线,负责人便是李俊贤。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于1968年在青海建成我国第一条偏二甲肼生产线。

在青海,李俊贤一待就是16年。其间,在研制新型鱼雷推进剂时,但李俊贤坚持“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最终,他带队研发的新型燃料按时交付,把我国先进鱼雷研制成功的时间提前了3年。

近几年,“洛阳制造”“洛阳智造”更是不断建功“大国重器”,“祝融号”火星车、世界首台超大断面矩形硬岩顶管机“天妃一号”,都配备了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用轴承;神州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

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一件件重大成果中,都屡屡看到“洛阳智造”的身影。在新材料、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尤其是载人航天、载人潜水器、航母大飞机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洛阳“洛阳制造”“洛阳技术”,光电设备、钛合金制品、大功率柴油机、特种机器人等军民两用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细节,往往在后人不断追问和挖掘中慢慢被激活。

解读洛阳的“精神密码”,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最是精神鼓舞人:一座城市的未来,当把“精神密码”根植于心田,延伸红色血脉,英雄之花必将年年绽放、代代火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不妥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