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2名交大人入选“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语翻译领域的优秀人物 致敬!12名交大人入选“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

致敬!12名交大人入选“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

2024-07-13 0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国以来

有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是 城轨交通辉煌成就的创造者

城轨交通伟大事业的践行者

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地铁人

他们不忘初心,攻坚克难

始终坚持战斗在城轨交通第一线

他们奋力推动我国从"城轨大国"

迈向"城轨强国"的历史进程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谱写新的篇章

近日,“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颁授典礼在广州隆重举行。50位建国以来在城轨交通专业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对城轨交通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进步和社会影响、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代表性人物获得表彰,其中包括北京交通大学数位杰出校友,让“交大人”熠熠生辉!

“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

施仲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主要成就

作为国家派往苏联学习地铁专业的第一位研究生,始终肩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使命,主导我国首条地铁建设,并在施工中首次应用“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技术,为我国后续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提供了浅埋方案;见证和参与了众多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大工程,开创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史上众多的“第一”;主持开展的“降低地铁工程造价及工程建设管理等若干问题”等多项研究课题,引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多项技术革新,全力支持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建设;主编多本专业教材、技术图书、标准,培养出一批地铁专业优秀的建设人才,促进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巨大进步。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主持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获“个人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的“突出贡献顾问”。

王梦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极大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 和抗裂性能,并首次在大瑶山隧道应用成功 ; 在新奥法标准作业工艺、深孔光面爆破、喷锚支护隧道围岩变位监控量测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大瑶山隧道修建提供了技术数据和施工模式;实现了大断面、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彻底改变了中国多年的传统施工方法,被视为中国铁路隧道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创造了浅埋暗挖法施工配套技术,为城市地铁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 1989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被铁道部评为有突 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国家特殊政府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宁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研制的国内首套具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基于通讯的城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数字化通 用机车信号”等成果获得产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轨道交通列车(包括高铁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轨道交通数字化、网络化信号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之一;牵头申报并建设了城轨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安全评估研究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我国地铁列控系统的自主可控、“高铁名片” 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大奖;2015年参与项目“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焦桐善

196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运输系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副总经理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战略发展、政策研究、规划研究、项目咨询评估,以及城轨装备制造的国产化政策研究制定、咨询评估、方案审查等工作,曾是国家发改委城轨装备国产化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曾经参加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几年国内几乎所有城市地铁、轻轨建设的前期工作研究及咨询评估工作,以及地铁装备制造国产化政策及实施过程的相关工作。是国内多个城市政府机构、城轨企业、规划设计咨询研究单位的特聘专家,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曾主持完成多项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相关的专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行业战略发展及规划、建设、运营、装备制造等各个领域,其研究成果对城轨快速发展二十年中多方面、多领域的宏观政策制定及行业发展引导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丁树奎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博士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主要成就

积极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示范应用,负责的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与复兴号并列的两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成果; 投身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一线,首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动车调试”模式等引领行业的安全管理,从“经验型”转为“系统型”管理;紧密结合中国城市轨道建设实际需求,建设了集中式网络运营指挥中心和建设安全监控中心,突出网络化和智慧化运行,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系统。2000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012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入选“推进‘北京创造’的科技人物”。

王灏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

主要成就

研究提炼轨道交通产品基础经济理论,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轨道交通投融资相关专著三本,为轨道交通各类融资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以各种融资工具创新为主线,采取低成本、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超过3200亿元,有力地确保了北京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 率先以PPP模式为体制创新突破口,成功组织实施了国内第一个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PPP项目,促进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变革;超前谋划并主持建设了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与票务清分中心项目,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运营整体布局与管理效率问题。曾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改革之星 -影响中国(行业) 改革领军人物”;“2009年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第二届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第七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第十届茅以升科技进步奖”;“第四届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金奖”;“轨道交通产业榜2008——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张弥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作为早期隧道施工领域的专家、带头人,刻苦钻研理论,学成后教书育人,期间深入建设一线,参与了川黔铁路复工修改设计工作、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快速施工科研工作,襄渝铁路大巴山隧道前期研究工作等,产教结合,实 践以成; 恰逢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担任广州地铁一号线初步设计监理部土建组副组长、广州地铁二号线初步设计审查委员会委员及多家轨道公司顾问,为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 2003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秀仁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3级博士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开辟并引领了城轨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装配式车站” 是新一代地铁车站建造方式,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关键技术; “装配式轨道”成为发展趋势; “U形梁高架” 见证了唯美、经济、环保与城市人文的和谐共处; “安全风险管控”有效破解了工程建设事故频发的困局。 重大工程设计,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25项工程获国家、行业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社会责任感强烈,视行业发展为己任,倾心于惠及行业的技术基础建设事业,主编参编标准19部。 201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5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7年北京学者;  2018年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杰出人才。

黄桂兴

198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建筑系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着城轨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技术创新任务; 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地方重点城轨项目的勘察设计和重大专项科研工作,多项成果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设计施工中,首次引入弹簧浮置板道床解决了高减振要求,组织各专业系统研究解决了高架车站--建--桥合一结构受力体系等复杂问题,所采用的多项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城市轨道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技术、资源共享研究、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具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同行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2年荣获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2013年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首届城市轨道交通中青年专家。

乐梅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

主要成就

带领重庆轨道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全面掌握了跨座式单轨交通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100%国产化,单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牵头或参与制定了跨座式单轨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系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牵头开展基于CBTC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对车辆制式、信号、供电等基础条件的统一,推进工程实施,着力打造基于CBTC互联互通的网络化运营体系。 201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2018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201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授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突出贡献奖。

郜春海

199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成就

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化与产业化工作,主力攻克一批CBTC核心技术,并运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将自主化CBTC创新成果在北京亦庄线首次示范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首次提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理念,攻克了横向互联互通关键技术,并在重庆互联互通国家示范工程中应用;首次成功研制纵向兼容准移动闭塞与移动闭塞的互联互通列控设备,并在北京亦庄线和5号线完成验证;首次成功攻克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FAO) 关键技术,大大降低了因人的行为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服务质量,并在北京地铁燕房线国家示范工程中应用。曾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被评选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第一批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贺长俊

196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建筑系

北京城建集团原副总工程师

兼地铁指挥部常务副指挥、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参加了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401线)的设计工作,实现了1965年7月1日正式开工;担任北京城建集团地铁指挥部常务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期间,建成国贸站(含) 以东四站、四区间和120万平方米的八王坟地铁车辆段,保证了复八线的按时通车;退休至今仍坚持从事地铁有关的技术工作,编写地铁工法及风险预防教材,主审国家地铁行业规范,培养地铁建设人才,深入现场,参加地铁事故抢险和处理的工作,为热爱的轨道交通事业贡献智慧与汗水。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和热喷涂机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地铁隧道暗挖法水平冻结加固地层技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些交大人

以使命在肩的浩气、英姿勃发的朝气

勇于创新的锐气和追求卓越的志气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用行动践行了北京交大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

用智慧书写了城市公共交通高品质发展的壮丽史诗

用力量创造了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奇迹

致敬优秀的交大城轨人!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林秀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