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读|第八讲 “诚其意”者,是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语略读和精读的区别是什么 大学精读|第八讲 “诚其意”者,是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学精读|第八讲 “诚其意”者,是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别

2023-06-06 0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六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朱熹称此为“传之六章,释诚意。

朱熹

1. 释“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诚其意”者,就是要诚实自己的意念,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慎独”。因为一个人的意念是否做到诚实,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得到。有些人在人前时,道貌岸然,一副君子像。但在人后,当自己独居独处时,却暴露出自己的小人真相。比如,看到别人的东西很好,就想着据为己有,自己也知道偷窥不好,但转念一想反正别人也看不到,即使这东西不见了,也不会有人怀疑到我。现在不拿什么时候拿呢?这就是意念不诚。

诚实的意念,就像自己厌恶恶臭气味、喜欢美好颜色那样,直接发自内心,没有丝毫做作、隐瞒。我本来厌恶这个东西,却非要在人前表现出喜欢的样子,私底下却厌恶至极。本来我喜欢这个东西,却在人前表现出厌恶的样子,私底下却喜爱得不得了。“诚意”在于,不管是人前人后,厌恶就是厌恶,喜欢就是喜欢,丝毫不违背本心。

《大学》讲“诚意”,就要求我们内心的每一个意念都直接发自内心,首先做到不欺骗自己,只有不欺骗自己,才有可能不欺骗别人。

只有自己才是每一个意念是否真诚直接观察者,才最有资格做自己灵魂的监察者。所以“诚意”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就是“慎独”。即当一个独居独处的时候,没有人监督时,也能做到意念纯正,不违本心。

孟子

关于“诚意”,朱熹则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解释:“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大意是说,一个人欲修德从善,便深知为善去恶的道理。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又不能尽其力。比如,我知道善事是我当做的,但到真做起来时又不能尽十分的力量去做。做善事不能彻底,总要留一些气力。我也知道,恶事不当为,但又不用十分力量去摒弃,总认为小恶为之不碍善。如,我知道偷别人的东西不好,不是君子所当为。可是,一见到人家东西好,心里就痒个不停,不拿到自己的手上就不舒服。还自己宽慰说,小偷小摸不是恶。这是朱子对于“不诚”的理解。

“君子必慎其独也”,是说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戒惧谨慎。使自己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每发生一个意念,务必纯正无邪,不自欺。内心有诚意必有与之相应的行为、活动,表里一致,通体透明。所谓“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做堂堂正正的君子。

朱子说:“诚意,只是表里如一。……一则诚,杂则伪。只是一个心,便是诚; 才有两个心,便是自欺。……君子小人之分,却在‘诚其意’处。诚于为善,便是君子,不诚的便是小人,更无别说。”

所以,“诚其意”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1. 意念真诚,不违本心。2. 意念纯正,没有邪念、杂念。3. 表里如一。心里想的,行为上做的,显露于外的,隐藏于里的,总能保持一致,通体透明。

2. 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别是自欺与否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小人独居的时候,坏事做尽,无所不用其极。但一见到品行高洁君子,就自惭形秽,竭力掩饰自己的恶行,极力向人展示自己的“善”的一面。这种“善”,只能是伪善。首先欺骗了自己,然后再欺骗别人。

孔夫子

对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有自己看得最清楚。欺骗别人容易,欺骗自己的本心却很难。所以,人观察自我,就像观察他的肺肝一样清楚分明。自欺欺人,有什么益处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