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军军服科普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陆军军服进化史 清新军军服科普1

清新军军服科普1

2023-09-29 0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陆军军服溯源——明治时代的日本军服

1896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中日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所以日本为了缓和中日之间的紧张情绪,邀请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所以从1896年开始,因为赴日留学比留欧便宜,所以作为自立自强的优惠手段,赴日学习的留学生数量暴增,仅1906年一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人。

看到日本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成归来的才子们普遍认为,只有进行全面的、不拘一格的学习和改革,才能救国家于危难,重整中华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清朝开始进行军政两方面的全面改革,政治方面史称为“新政”,而军事方面的成果,就是“新军”。

占用篇幅,稍微说一下新军的简史。

新军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李鸿章于天津编练的"定武军"。1895年11月,袁世凯奉命接管"定武军",在《为练新建陆军上督办察》中,袁世凯提出“必须参用泰西军制,始可照西法操练"的建议。1895年12月8日,得到许可的袁世凯在这天正式开练新军,即“新建陆军"。1898年12月,由荣禄奏请,清廷建立武卫军,为国防之用。武卫军共辖前、后、左、右、中五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名为“武卫右军"。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攻进北京,除袁世凯带去山东的武卫右军完好无损外基本元气大伤。后李鸿章临死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1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即对新建陆军进行改革,将军权集中于参谋、教练、兵备三处,并上奏创办常备军。1901年,北洋常备军左镇成立;1904年,右镇成立,遂改左镇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同年,将右镇改为第二镇;同年组建了第三镇;1905年5月,清廷改常备军为陆军,统一各镇番号,第四镇的一部和原武卫右军的先锋队二十营,改编为陆军第五镇;同月,原北洋第一镇更名为陆军第二镇,将番号让与驻保定的京旗常备军。原第二镇改为第四镇;而原由武卫右军一部、自强军和第三镇一部组建的第四镇,又于6月改名为第六镇。这就是日后的新军根基部队“北洋六镇”。

回到正题,甲午战争中,日军的近代化军服的实用性确实给清朝将领留下了很大的印象,再加上在对外活动中外国人,尤其是白皮们记不住号衣怎么区分官兵而经常无视来访的清朝军官,给很给大青果丢面子,和国家摇摇欲坠,军队继续新气象等各种实际问题混在一起,设计全国通用的军服就势在必行了,

在参考欧洲诸国在使馆的驻屯军和各国在租界内配发的制服后,准备完毕的清朝练兵处于1903年阴历八月初三开始设计新式军服,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正月24日由总理练兵处大臣上奏朝廷并审批通过付诸使用。这就是新建陆军军服条例。自此开始,使用时间长达两百年的旧式军服【号衣】正式退居二线,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全国范围使用了近代化军服。

 

总体来说,虽然号称参考欧洲诸国,但其实清朝军服的版型基本上就是在日本军服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用,不过鉴于日本军服在当时也是借鉴了美国军服,而美国军服设计借鉴了法国军服,法国军服更是取欧洲诸国之元素,所以我们说新军军服参考欧洲诸国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为了能够理清新军军服的演变规律,我们这一系列视频的开端,就先简要说一下日本在日俄战争及之前的军服。

估计现在有的朋友会很诧异,你他妈为什么死活要带上日本军服,是实锤日杂嘛?

关于这点,我得说:

新军的军服因为其所处历史的时代特性,必然的会参考日本军服,甚至直接在日本军服版型上进行修改,就像同时代的韩帝国陆军一样。原因很简单,既然被打败过,就说明人家肯定有牛逼的地方,为了学到牛逼的奥义,就要放下姿态努力学习,从山寨做起慢慢赶超,然后持平,最后超过;而不是从此跪下去膝盖扎根,别跟某些弟弟一样,天天只知道吹外国哪里好,而人家真正对你有用的东西都没学到,屑的一批。

 

第一章    近代化的先驱,明治时期的日本陆军服

随着黑船一声汽笛,日本迎来了开国、经济危机、内战和死一堆人。经过短暂的战争之后,日本作为帝国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在内战中,无论是幕府一方还是倒幕一方,参战人员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采用修身版型的纽扣式服装和裤子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作战时,舒适性比铠下着和各种传统服饰不知高到哪里。

于是明治3年开始的国军初创期时代,日本就明确了军服的设计思路:大体照搬欧洲军服,小细节进行本土化修改。

在当时的日本,虽然各藩的欧式军服型号参测不齐,但来源上无外乎两方,一个是积极扶植日本对抗英国的法国,一个是积极向日本倾销战争剩余物资顺带扶植日本对抗英法的美国,而且我们之前说了美国军服的设计又借鉴了法国,所以在日本的印象里,法国军服=美国军服=欧洲军服,于是乎就直接抄他丫的就行了。但是因为手头的剩余战争物资种类太多,参考对象半斤八两,所以在新军服刚设立的3年里,条例更迭十分混乱,而这就是明治4、5、6、7、8年式条例的由来。

明治4年式

作为日本全国范围内第一套制式军服,明治4年式条例与同时代美军军服差异不大,采用绀色的呢料和单排9枚扣子的立领版型

袖口的倒V型粗金属丝带表示军衔,领口和裤线根据所使用的金属带粗细来区别兵将校尉等级别,领部的底衬颜色对应兵种色

除所有炮兵和骑兵用大红色呢料裤子之外,其余部队无论是近卫部队的前身御亲兵,还是一般的镇台兵,都使用和上衣颜色一样的裤子。

在帽子上,除骑兵佩戴被称为第一种shako帽的皮盔之外,其余官兵一律佩戴延续自美军kepi帽的小顶军帽,以横竖的金属线和头顶的五角型数量来区分军衔。

而且在这一时期,军官的佩刀依然还是太刀和打刀,不是采用欧式护手的军刀。

 

总体来说,明治4年式条例在当时的东亚地区,是体系最完整、配发最彻底的一型军服条例,说这一条例是开东亚国家军队近代化之先毫不为过,但其本身依然存在有很多问题,比如只有常服没有礼服,服装配件设计繁琐,以及面对越来越精确的武器时隐蔽性差等,不久之后就被明治7、8年式条例取代,不过依然总体奠定了影响日后日军军服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

1,      上衣立领,无肩章,用袖线表示军衔

2,      裤线有血线

3,      小顶帽

在这几个要素的影响下,针对明治4式凸显出的问题,明治7、8年式等一堆条例诞生了。

因为外交和阅兵的需要后续条例中,单独出现了礼服,日军称正装,相对应的,礼帽称正帽,这就是明治6年式正装。

明治6年式正装采用了美军的双排扣风衣设计,胸前缀9排18枚扣子,领口将金属带替换为金属丝刺绣,领衬依然分色,用来表示军种,没有肩章,袖口采用蒂罗尔结式花纹;但不同于英美的款式,造型上更类似中国结,以花纹数量区别军衔。腰间佩戴类似文官剑的直剑,并在明治8年增设了遮盖剑带的装饰性腰带【饰带】。

可以目视的,明治6年式作为礼服无疑比4年式更复杂,所以简化常服就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任务,于是在明治7年和明治8年,两款改良的常服被投入使用,这就是明治7年式夏略衣和冬略衣。

明治7年式的两款略衣(就是常服)基本版型一致,只是颜色上冬蓝夏白而已,都是将之前明治4年条例的巨特么多的扣子取消,然后参考当时的美军军服,修改为五个采用盘扣结构的、有排骨装饰的纽扣固定,不过为了衣服平整,盘扣地下还有一堆隐式咬合扣存在。与礼服一样,袖口也采用蒂罗尔结,只在颜色上改为隐蔽性较高的颜色。

具备了礼服和常服的分化之后,日军常服终于在明治8年进入稳定期并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没有大的改动(明治8年条例-19年改正-33年改正)。

1886年,即明治19年,陆军针对大礼服蒂罗尔盘结过于复杂的问题,决定对其进行简化改进,这就是明治19年式正装。

明治19年式正装将胸前的扣子从9排18枚改为7排14枚,将官袖口的蒂罗尔结从三套环结构改为和尉佐一致的单环结构,同时将正帽的五角星装饰全部简化为单一星,只依靠帽子侧面的横竖金属丝带来区别军衔。腰间的直剑也改为军刀,更方便军官活动作息。

而冬夏常服则继续保持式样,直到明治26年。

明治20年之后,许多军官都抱怨:自己的白色衣物一旦沾染污浊就极难洗清,尤其白色盘扣部分的清洗更是令人抓狂。所以在明治26年,即1900年时,陆军发布了新的夏季常服条例,这就是26年式夏衣。

26年式夏衣取消了包括袖口盘花在内的一切花纹,正面也取消了咬合扣,代之以五枚纽扣,这极大的减少了使用者穿脱衣服所需的时间,也有效降低了衣服的清洗难度,同时,26年式还在腰部和胸前开兜,方便容纳个人物品或证件。

另外,26年式夏衣首创了在袖口使用横条和金属制五角星的组合式军衔识别系统,这一改动使得之前靠数圈圈来区分军衔的麻烦一扫而空,军衔表示一下就变得简单而清晰起来,这一变动尤其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所以在日俄战争时期,陆军直接将26年式夏服的版型用在了冬服上,成为明治37年式战时服

并在次年将战时服颜色更换为土黄色,是为38年式战时服,配发给在日俄战争前线的官兵,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而当日俄双方在并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相互厮杀、用尸体和炮弹改变当地地貌之时,在暗处监视着他们的、这块热土自古以来的拥有者们,在不远处的山东开始了全面近代化军事改革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便是设计使用自己的近代化军服。

所以就这样,经过战争洗礼而受到好评的明治19式大礼服和37年式战时服,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日后清末新建陆军军服的设计原型。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