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英国是如何重建货币信用的?(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货币历史简介 17世纪的英国是如何重建货币信用的?(上)

17世纪的英国是如何重建货币信用的?(上)

2024-07-16 0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世纪欧洲打制钱币的方法

英国打制钱币的传统方法由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从佛罗伦萨引进,具体程序如下:金属先经切割机切割成钱坯,再经锤子打制成圆形,并印上图案。以上全部流程完全凭借工匠的双手与双眼,因此钱币经常会出现形状不规则、超值及不足值的情况。而这种钱币最致命的缺点在于它的边角上没有任何标志,人们可以随意用剪刀将它的边角剪下一些而几乎不影响其币值变化。所以,一枚足值的银币在流转过程中会接连不断地被人损毁。

久而久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足值的货币,成为国家的祸患。尽管英国自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1558—1603)便屡次制定高压法律,对损毁钱币者处以极刑,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尽管在统治者眼中,损毁银币对社会危害严重,但在普通人眼中,损毁单个银币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微不足道:将一枚半克朗的银币剪去约为一便士的价值之后再转手他人,费时一分钟,而银币的缺陷(不足值)几乎不会被人察觉。因此,普通大众对此犯罪行径并不嫌恶,也从未将其列入如谋杀、纵火、抢劫等罪行之列。民众的这一心态导致治安法官对此类案件屡屡宽大处理,此类犯罪行为也更加猖獗。即便蒙受通货灾难的民众会大声抱怨,但依旧同情每个罪犯——尽管他们的行为造成了英国的货币灾难。

中世纪时英国的一种打制钱币

人们疯狂的逐利行为、政府监管的失职导致损毁钱币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结果,英国市面上的银币严重不足值(参见下页表),面值标着1 先令(当时标准的1 先令银币约等于12 便士,随年份不同会略有波动)的银币实际上有可能等于10 便士、6 便士,甚至4 便士。当时的生活必需品,如鞋子、啤酒和燕麦的价格迅速上涨,商人们为了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要求顾客支付旧银币时必须称重,按照银币的实际价值交易。

于是,普通大众备受折磨,因为他们要一边讨好根据银币面值而发放薪水的雇主,另一边则需要应付仅通过称重银币而收钱的卖主。辛勤的劳动人民从雇主那里获得币值为1 先令的金属货币,但当其购买一杯啤酒或一条黑麦面包时,它的价值仅相当于6 便士。

作家的生活情形也不容乐观,我们能从英国诗人约翰·屈莱顿致书商汤森的信中得此结论:某次,汤森付给屈莱顿的银币损坏得非常严重以致无法使用,屈莱顿将其全部寄回,并强烈要求以不能被损毁的基尼(英国旧时金币)代替,因为上次汤森支付的50 英镑使屈莱顿损失了30 多先令。这种关于雇主与工人、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争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上述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铸造新币以及新问题的产生

由于旧币存在种种不足,有人便提出制造新币,他们希望通过不易毁损的新币来解决旧币所引发的问题。

其实,当时英国银币的制作方法已经获得很大的改进,政府在伦敦塔装备了一架机器,它依靠马力运行,几乎完全可以替代人工。由于其形状为标准圆形及其边角皆刻有文字,剪掉其边角便不能识别其币值,此类机器铸币不易被造假者仿造,具有不易毁损的特性,因而被视为欧洲的“最佳”银币。

1687 年英国詹姆斯二世时期的钱币正面

然而,看似完美无缺的新币却因其生产缓慢、数量有限,一时无法取代旧币。于是,政府规定新币与旧币共同流通。不足值的旧币与足值的新币在支付时价值等同,导致人们在公众场合对两者一视同仁,私下里却将其区别对待。比如在市场上,买10 先令的商品时,买主以面值10 先令的新币付款和10 先令的旧币付款,在法律上当然都可以,然而收10 先令旧币,可能会使卖主亏损,所以如果买主不事先声明以何种银币(旧币或新币)支付的话,卖主便不会同意达成交易。即便是精明的商人,也常常因为交易中旧币新币的混杂而陷入困惑。

既然旧币的价值等同于新币,为了自身利益,人们大都倾向于使用旧币而非新币付款。例如,某木材商人购买价值100 英镑的木材,他显然乐意使用旧币付款,因为旧币的100 英镑实际价值也许仅仅50 英镑,其余的50 英镑就能落入他自己的腰包;而如果他以100 英镑的新币付款,他便不能通过损毁银币而额外获利。由此观之,劣币驱逐良币之下,足值的新币在英国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然而,如果将新币带出英国,或者将新币重新熔铸后打造成易于毁损的旧币,人们便又能从中获利。

1687 年英国詹姆斯二世时期的钱币反面

于是,大量崭新的新币刚一出造币厂,便迅速被人们私自携带出国或者重新回炉,在英国市场上流通的新币数量日益减少,旧币仍然“大行其道”。

总之,铸造新币的举措并未解决旧币带来的问题。损毁银币的犯罪行为仍每时、每地在每个阶层中继续进行,久而久之,英国的通货弊病积重难返。至1695 年秋,英国几乎已失去所有商品价值的法定衡量尺度。人们购买任何东西时都要争论一番,柜台上从早吵到晚;工人与其雇主的争吵如同每个礼拜日的到来一样平常;集市上叫喊声、斥责声、咒骂声不绝于耳。货币的流通十分混乱,所有的贸易、产业即将受到严重打击。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历史·拾壹》(东方出版社),原文标题《重建货币信用——17 世纪末英国币制改革漫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被诸葛亮骂厚颜无耻的他,其实一点也不差

临安真的是南宋首都吗?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