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博物馆(五)|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学设计的殿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的雕塑家杰米麦卡特尼是谁 行在博物馆(五)|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学设计的殿堂

行在博物馆(五)|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学设计的殿堂

2024-07-09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枝形吊灯的后方是建造于1862年的赫里福德屏幕(The Hereford Screen),这个屏幕本是赫里福德大教堂的合唱屏幕。在中世纪,教堂合唱屏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作为屏障将中殿与圣坛、会众与神职人员分开。赫里福德屏幕曾是1862年在伦敦举办的国际展览会的主要展品之一,还因其优雅的设计和精良的工艺被《伦敦新闻画报》誉为“现代建筑艺术中最伟大、最成功的成就”。后来几经辗转,被安置在V&A博物馆大厅二层一处非常显眼的位置。或许,你会好奇这件古典传统的作品放在现代前卫的枝形吊灯后面做背景,会不会很不搭调。但置身其中,我发现两者相得益彰,竟意外地和谐——着实让人佩服V&A博物馆布置展品的水平。

视觉的盛宴

这还只是视觉盛宴的开始,我把目光移向右侧,就看到了V&A博物馆里最美丽的展厅——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长廊。长廊汇集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1300〜1600年)欧洲各式各样的装饰性艺术作品:大理石雕塑、意大利某花园中的喷泉、法国庄园里的天窗、15世纪热那亚的门廊、教堂里的圣坛,等等。这些大型物件,并非用玻璃一一隔开或将同类型的作品排成一列供人们参观,而是被分散地排列着,看似无章可循,却处处充满了关联。

窗户、阳台和一些装饰物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左右两边的墙面上,营造了极好的空间感。第一个区域以家居类物品为主,走进去,仿佛误入了某个欧洲大庄园或城堡。第二三区域展示的多是具宗教意义的作品,有不少圣坛装饰物,两侧墙壁上的花窗玻璃绘有宗教故事。长廊的尽头是个礼拜堂(Chancel chapel),这是唯一一座不在意大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礼拜堂。它是由朱利亚诺·达圣加洛(Giuliano da Sangallo)设计,高11.1米,宽5.4米,曾位于佛罗伦萨的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Florence)的东侧,是教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神职人员才可进入,普通信众只能远距离观看。如今,礼拜堂放在文艺复兴长廊的压轴位置,参观者可近距离欣赏它美轮美奂的样子。再加上与周围展品的呼应,宗教庄严感丝毫不减。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长廊内展品的摆设,营造了极好的空间感。

《蒂普的老虎》是为迈索尔的军事首领蒂普苏丹创建的一个几乎真人大小的半自动机,设计成老虎袭击欧洲士兵的情形。

韦斯顿雕塑区内有60多件创作于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雕塑的复制品,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摩西到古罗马时代的图拉真记功柱⋯⋯每一件都是传递经典美学的使者。

长廊的左侧是V&A博物馆亚洲展品的集合地。V&A博物馆是世界上拥有最全面、最重要的中国艺术藏品的博物馆之一,藏品多达1.6万件。1988年,香港慈善家徐展堂先生捐赠巨资帮V&A博物馆建造了中国馆,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设宴答谢徐先生并建议将中国馆命名为“徐展堂厅”(T. T. Tsui Gallery)。1991年该馆开幕时,查尔斯王子还主持了开幕仪式。毫不偏心地说,V&A博物馆里徐展堂厅的设计构造绝对是英国所有博物馆内中国馆的翘楚。

迈入中国馆,地面上一个大大的汉字“中”很引人注目,英文“China,the Middle Kingdom”绕其一圈。“中”字前方有个扇形的长木椅供游客休息,对面就是北京艺术家邵帆的作品《2004年作品1号》,乍一看像是把散架的明式木椅,实际上用了透明亚克力填充其散开的间隙,将平时看不到的榫卯结构展示出来。《2004年作品1号》的背景是幅巨大的花鸟写意画——著名工笔花鸟画家喻继高的作品《春和景明》,淡雅与艳丽相映辉,“艳而不俗,淡而不枯”,对大自然的讴歌和对生命的咏叹跃然而出。邵帆先生的作品《月》也收藏在中国馆内,是根据“月”的汉字意向为灵感创作的,将明代椅子的局部同现今新的木料制成品进行嫁接。新旧两种材料色泽不同,泾渭分明,可谓是极具匠心的连接。很多参观者会纳闷,明明有那么多珍贵的中国古董,为何博物馆偏要把这两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其实,V&A博物馆非常热衷于收藏并宣传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他们备受青睐的原因也颇为相似——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既不失传统物件的神,又能与现代材料和谐地构建在一起。

徐展堂厅

以“中”字为中心,中国馆将其他的展品按功能和主题来摆放。譬如,有个区域展示了中国古代学者的书房,我看到明末清初的花梨木书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书桌上方还有幅写意山水画,旁边是配套的花梨木圈椅。一旁的英文是关于中国书法和纸墨笔砚的介绍,还很贴心地用中英文分别标注出每件物品的名称和年代。中国馆依生活、饮食、丧葬、宫廷、宗教信仰等用途,展示了从公元前3000年至今的最全面、最重要的中国艺术收藏品,包括瓷器、玉器、漆器、家具、雕塑、象牙制品、玻璃制品、纺织品、绘画作品、手稿等,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古董:东汉时期的褐釉陶马、唐中期的三彩陶女俑、被收藏界视为珍宝的明成化鸡缸杯、清中期的雕漆木胎龙椅、清中期的鎏金掐丝珐琅冰箱⋯⋯

中国厅一隅

走出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东南亚馆、南亚馆、伊斯兰中东馆、佛教馆就在左侧,许多闻名于世的珍品令我眼界大开。

瓷器长廊囊括了世界各国的瓷器精品,让人叹为观止。

贯穿V&A博物馆三层的是一些精致的展品,以英国为主的欧洲金属制品厅是重头戏。古老的铁窗、门、餐具、家具⋯⋯五花八门的金属制品,按年代分布在不同的展厅里。有个展厅的一角摆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木雕四柱床,旁边是天鹅绒材质的单人沙发,一侧是雕花金漆的镜子,镜子下面还有大理石镶嵌的壁炉。参观者窥此一角便可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坊间常见的居室布置。V&A博物馆的珠宝厅也在这一层,6000多件名贵珠宝令展厅熠熠生辉。诚如伊丽莎白·泰勒所言:“珠宝那么美,没有人能真正拥有,我们都是暂时的保管者而已。”这些珠宝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或许,每件珠宝背后都有个活色生香或悲欢离合的故事。伊丽莎白一世送给赫内基爵士的项坠、曼彻斯特王冠、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钻石、拿破仑送给养女的祖母绿镶钻项链及配套耳环⋯⋯看得我眼光缭乱,情不自禁地连呼“好美”。

珠宝厅

殊途同归

V&A博物馆的参观入口不止一个,第二个入口却随意到让人诧异,怎么歪打正着就进入博物馆了?乘地铁在南肯辛顿出站后,出站口有个指向博物馆的标识,在地下通道走大约5分钟,右手边会出现一个浅紫色的小门,上面标着“V&A博物馆入口”字样。在门口过完安检后循着楼梯向上,就可看到V&A博物馆的雕塑区,眼前顿时一亮。

雕塑区包含了4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所用的材质亦很多样,从传统的大理石、青铜、红陶、木材,到蜡和贝壳等。这一展区的亮点非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莫属。罗丹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V&A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他的青铜雕塑代表作。当我真真切切地看着那些雕塑的时候,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年有人认为罗丹的作品是以真人翻制的。因为,雕塑呈现出的人体的线条与肌肉的细节着实逼真。朱尔斯·达鲁(Aimé-Jules Dalous)的两个女性雕塑作品也令人惊艳,在衣服褶皱的处理上足见他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且这两个雕塑所用材料分别是红陶和青铜,但他都游刃有余。此外,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有关海神的作品《尼普顿与特里同》(Neptune and Triton)称得上是巴洛克时期雕塑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2015年V&A博物馆举办的“鬼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的“野性之美”纪念展盛况空前,也打破了博物馆的售票记录,创历史新高。

时尚馆在雕塑馆的右侧,除了陈列有从巴洛克时期至今不同时代的时装外,还经常举办一些新的时装展。许多V&A博物馆的时装展都火爆到一票难求的程度,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场是2015年举办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回顾展:“野性之美(Savage Beauty)”,卖出门票逾48万张。麦昆自幼在伦敦长大,在伦敦学习,并在伦敦创办了自己的品牌。虽然麦昆的服装设计以前卫大胆知名,但我们依旧能看到英国历史及传统服饰对他设计的影响。“野蛮之美”展示了他从初出茅庐的新兴设计师到荣升为英国时尚金童的职业生涯中的百余件经典作品,包括30多件从未面世的服饰,如同一场“回归之旅”。

最近在V&A博物馆里举办的主题为“源自自然的时尚(Fashioned from Nature)”的展览也颇受瞩目。这是英国首次将时装与自然历史标本放在一起陈列展示,引导人们思考时尚与自然的关系。曾经代表时尚的皮草、羽毛等材料如今已被许多公司宣布弃用。一些时尚界的环保主义时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英国著名设计师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本人一直就坚持所有产品不使用皮草,并且在制作服装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麦卡特尼说:“几乎我们制造的所有东西都对地球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一个设计师,只要我一做设计,就会想到我们的星球。”在这次展览中,她介绍了一种新型环保的染色技术Colorifix,比起其他市面上的染色技术节省10倍以上的水,并且不使用不可再生和有毒的石化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物加工技术来创造颜色。她设计的2018年夏季成衣中的一件有机棉质裙装也在V&A博物馆展出。

160多年来,V&A博物馆的展览见证了许多人类制造史上的成就和突破。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还是作为拥抱和鼓励创新的前瞻者,它都在积极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及消费者。

从时尚馆推门而出,便可见景色优美的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John Madejski Garden)。花园在博物馆的中心位置,四周由紫阳花点缀,中间一圈是草坪,环绕着一汪池水。夏季,这个花园可谓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小朋友们在池边戏水,家人可以坐在阳伞下喝咖啡。这里是V&A博物馆的咖啡馆之一——花园咖啡馆(Garden Cafe)的所在地。有时候,花园里也会有一些大型的装置展览。2013年,中央美院副院长、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Travelling to the Wonderland)曾在此展出。

斯图加特大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共同打造的Elytra Filament Pavilion,作为V&A博物馆机械与工程专题系列展的开幕展,于2016年5月18日〜11月6日在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内展出。

除了这个花园咖啡馆,V&A博物馆内还有3个茶点室:The Gamble Room(甘布尔厅),The Poynter Room(波因特厅)and the Morris Room(莫里斯厅),且每家餐厅的装修规格都可媲美博物馆。其中莫里斯厅是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完成的。坐在由大师亲自打造的茶点室里,看着墙壁上栩栩如生的猎狗追逐野兔的画面,享受着英式下午茶,这种浪漫弥足珍贵。

V&A博物馆就是这样,美感存在于馆中任何一个角落,无论选择哪条路线游览,或只是漫无目的地走走看看,处处皆有欣喜。

欧文·阿什1975年的作品《纳西索斯》。纳西索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美男子,他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影子,赴水求欢,溺水而亡,最终变成水仙花。这个作品的绝妙之处就是放置在镜面立方体内,增强了池水的存在感。

开放的“课堂”

博物馆的第一任负责人亨利·科尔(Henry Cole)曾说过,V&A博物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教室”,其使命是用艺术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设计师、制造商和消费者,从而提高英国工业的标准。多年来,无论政治、经济和艺术环境如何改变,V&A博物馆历届负责人都无一例外地秉承着这一初心。

每次去V&A博物馆,我总能看到许多人在展品前临摹或创作。我想到陈丹青《纽约琐记》里提及他年轻时在纽约去大都会博物馆里临摹大师画作的情形,后来他在《退步集》中回忆这段日子时还写道:“那时候年轻,真蠢得连这叫做奢侈也不知道。”作为艺术爱好者,我深感这是件很亲切又令人感动的事情。然而,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这是其公共服务职能所在,她默默地告知世人艺术和设计的变迁,持续不断地启迪受众。V&A博物馆设有类型多样的课程和艺术体验活动,为大众普及美学教育。近期,V&A博物馆因有墨西哥女性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展览,就适时推出了与墨西哥艺术相关的课程和工作坊,以便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弗里达的作品。

在伦敦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人们习惯了争分夺秒地为生计奔波,而V&A博物馆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了免费欣赏世界顶级艺术并能短暂休息的机会。2016年V&A博物馆被评为“英国最佳博物馆”,艺术基金会主任兼评委会主席斯蒂芬·德查尔曾赞誉道:“V&A体验令人难以忘怀,既有娱乐性又有挑战性,植根于当代艺术,旨在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感谢V&A博物馆对本刊的图片支持

漫步V&A博物馆欣赏着精美的艺术品,总让人不觉忘了时间。

拉斐尔在1515〜1516年间画作《捕鱼的神迹》是V&A博物馆最为荣耀的藏品之一

【全文刊于2018年9月刊】

※文章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世界知识画报》。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问答

●V&A博物馆的中国馆又称厅

●曾经去过且印象最深的是哪家博物馆?

(请在留言区回答以上问题,将有机会参加有奖互动,截止时间9月18日零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