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工业产业 IIGF观点

IIGF观点

2024-07-12 1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一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政治、技术、经济和金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在推动英国实现工业革命及能源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反过来英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推动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

当前普遍认为我们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2021年第6期《求是》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提到了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

本文希望借鉴英国以能源变革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的经验,认识金融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如何推动能源革命,希望从历史的视角为更好地实现金融助力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做参考。

一、旺盛的需求驱使技术创新频繁并引发煤炭能源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创造的地方市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多层次广泛市场网络及市场需求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在海外开辟了大量的殖民地,英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殖民地对英国本土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别是纺织品的需求最为抢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围绕纺织工具、纺织动力的技术革新。

毛纺织业是英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也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也是其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然而,当时的英国纺织业面临纺织业技术瓶颈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双重压力,难以满足诱惑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动力。

纺织业工具技术的高速迭代更新在工业革命期间首先表现得最为突出,先后出现了多项纺织工具的新技术分别是飞梭织布、水力滚轴纺纱技术、多锭纺纱机(简称“珍妮纺纱机”)。

纺纱机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动力成为约束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上述的新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从手工纺织到机械纺织的技术进步;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纺纱机的动力来源。后续又发明了可以采用水车、马匹提供动力的自动化纺织设备“骡机”和自动织布机。

尽管在工业革命前纺织业工具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英国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受到动力的限制,纺织业生产效率难以进一步大幅提升,难以满足巨大的英国国内外市场需求,催生了对机械动力的需求。

在17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不高,而到17中叶以后,形势发生了逆转,英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于欧洲其他地区变得越来越贵。因此,英国采用自动化的机械代替人工生产的呼声最强烈,相比较而言,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没有表现得像英国企业那么强烈。

由于工厂的规模较小以及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革命前夕劳动力成本是工厂的主要成本,随着工人工资的上涨,企业承受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催生了对机械动力更多的需求。

另一方面,煤炭价格不断降低,资本推动了工业化的变革,蒸汽机实现了从原理科学体系完善到设备制造体系完备的进程。

二、煤炭突出的性能和成本优势是能源变革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强调工业革命就是机器替代劳动的过程,也即是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物美价廉的煤炭是工业革命期间驱动机器的必需品。

英国经济史学家里格利认为工业革命首先应该是一场能源革命,他提出了“有机经济”与“矿物能源经济”的差别,并且把工业革命理解为实际上是一种从有机燃料向矿物燃料过渡的过程。

工业与传统的手工业相比显著的优势特征就是其规模效应和非常低的边际成本。

在使用过程中,相比木材,煤炭的优势是:由于煤炭是矿物质,煤炭的生产受季节影响小,易储存,易运输,因此相比木材的生产,煤炭绝对生产规模更容易不断扩大,单位生产成本也更容易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相比木材煤炭的优势是:煤炭能量密度更高,运输和使用更为便捷,除了取暖更适合工业场合应用,能源使用成本更低,让机器替代劳动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性。

煤炭的优势很早就被发现,到1700年英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就高达约50%;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革命前的采煤技术相当落后,开采使用的重型机械和水泵的动力只能是水车、风车和马力等传统的动力。这些动力来源效率低,并且难以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采煤的成本难以显著下降。

但是,当时煤炭的应用方式比较低级,还没有应用蒸汽机,煤炭主要用于加热,应用场合比较少,比如制盐业、染料制造业、石灰石业、玻璃制造业、酿酒业等工业部门。煤炭消费增长比较缓慢,从1700年到1800年的100年间煤炭消费量只从264万吨增长到1500万吨。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蒸汽机在煤炭开采中得到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动力装置,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煤矿采煤效率显著提升,煤炭开采成本大幅下降。

在廉价能源和高效率动力的驱动下,以煤炭驱动的蒸汽机应用渗透到了工业的多个部门,比如采矿、纺织、交通、冶金和钢铁等,煤炭在英国的消费量显著增加,从1800年到1850年的50年间,从1500万吨增长到7405万吨。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从1800年的79%增加到92%。

三、金融为工业革命、能源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工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显著高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工业革命导致资本的投入重点方向从传统农业、手工业领域转向制造业、煤炭等领域。工业革命让经济增长的要素从土地、人力资本扩展到物质资本(机器设备)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等无形资本。

从资本需求结构来看,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昂贵的固定资产,而手工业、商业的固定资产很少,其主要的资金是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

充分发展的金融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当时有利的金融环境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获取大额资金的难度降低,另一方面当时利率显著降低。

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乡村银行大量兴起,乡村银行从广大的英国农村从地主手里汇集了储蓄存款,当时农村没有更大规模的资金需求,闲置资金需要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与传统的“工业”相比,利用蒸汽机的工厂具有显著的生产效率优势,其成为乡村银行重要的投资对象。

提早布局的有利的金融环境为英国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条件。18世纪英国社会的富人很多闲置资金流向储蓄,也为当时的经济活动提供了资本,总体上来讲资本并不缺乏。

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1688年的金融革命,特别是光荣革命加强了对产权的保护,使得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下降,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成本达到降低,风险溢价和利率水平也随之下降。

工业革命过程中企业家发现投资研发可以获取超额收益,更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开始投向技术创新。早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研究主要是科学家们的个人兴趣,类似哥白尼、牛顿和笛卡儿,也有的是贵族阶层的奢侈品。不过,这些研究为工业革命从科学向技术的转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工业革命过程中,企业家发现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私人资本开始投资于研发部门,有目的进行研发投入和寻求技术革新促使技术迭代加速,技术进步超乎人们的想象,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超工业革命之前。

四、能源发展、工业发展以及金融发展相互促进

中世纪以来,传统农业、手工制造业发展缓慢,这些行业对投资和信贷的需求不足,金融业自然没有发展的基础,金融业发展缓慢。进入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但带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19世界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同时,英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28%,其中煤炭占比60%,铁占比50%,钢占比70%,棉纺织品占比50%。

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其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伦敦取代曾经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工业革命发生以后,主要支持工业革命的地方私人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8世界中期到1825年英国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英格兰银行、伦敦的私人银行和地方的私人银行。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地方银行才获得真正的发展,1750年伦敦以外的银行家店铺还不超过12家,1776年时就发展到了150家,1790年350家,到1810年721家,1820年超过780家,1838年超过1200家。

五、关于金融推动能源变革的几点看法

一是抓住驱动变革的核心动力,培育未来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当前能源革命、能源转型与英国工业革命、能源转型所经历的能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异中有同,二者的共同点是需要从现有的投资流向新兴产业,逐步培育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二是利用能源科技创新技术,开启低碳能源新时代。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我们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无节制的攫取和使用化石能源的时代,而我们则要放弃这种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能源变革,达到向大自然要能源改为向科技要能源。

三是能源革命为能源发展和创新提供的巨大机遇,对金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根据有关国际权威能源机构的研究,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技术是尚不成熟的,这些技术的创新和示范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难以充分满足大规模创新所需的资金需求。工业革命进程影响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而当前我们能源革命进程影响的则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助力能源变革,建议为适应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需求,改革传统金融结构,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金融环境。

作者:

孙李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