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基督教的发展现状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4-05-17 1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理想的价值不在于新颖,而在于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力。某些理想可以肯定是最宝贵的,那就是赋予世界以高尚生活的思想、具有强大社会动机的思想和能在有效的社会制度中体现其精神的思想。”[1]269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正是这样一种理想。所谓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的内涵比较广泛,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如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如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即英国一些思想家在描述理想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其核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批判和改造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温斯坦莱、欧文、汤普逊、格雷和勃雷。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史上,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不仅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

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3]719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尽管反映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和愿望,是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思想体系,但是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它所产生的时代已有的各种学说的影响,这些学说包括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念。

其一,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柏拉图认为,理想的社会必须是“公道”的,所谓公道就是在统治阶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共住、共餐制度。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成员的全部财产实质上都属于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代人的整体。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说:“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4]203。只有废除私有制,实行共产制,才能避免社会的罪恶和弊端,使统治者同心同德,增强统治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统治者内部的分裂与纷争,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固与安定。因此,柏拉图规定:“第一,除了绝对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第二,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和仓库。至于他们的食粮则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每年定量分给,既不让多余,亦不使短缺。”[4]133

柏拉图将人类的完善寄最大希望于教育,他认为国家的各种弊病主要来自无知,而防止这些弊病的办法就是提供良好的教育。柏拉图教育思想最突出的特征是把教育看成是统治者应当注意的头等大事,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柏拉图认为好的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遵守法纪,规范社会秩序,可以从根本上铲除一切社会恶习。柏拉图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举国之人,能敬神、孝亲、爱友;二是培养爱国爱民的哲学王,能够统治整个国家。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位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给予两性平等参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而不受歧视的教育思想。此外,柏拉图还提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优秀的统治者。他主张城邦成员通过出席法庭、到剧场看戏、到军营过军事生活等实践活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会习俗,主张准统治者深入社会底层去从事实际工作以熟悉基层环境和接受考验。他认为没有在基层接受过锻炼和没有通过考验的人都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工作。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柏拉图的共产思想和教育理念均是为实现理想城邦的生活模式而设计的,因此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来,这些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柏拉图的这些学说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尤其是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共产和国民教育思想,指出私有制是产生一切剥削和压迫现象的根源,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提出了人人参加劳动,消灭寄生现象的观点;提出了消灭商品交换,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提出了重视公民教育、注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理论。

其二,早期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同出一源;人都具有上帝所赋予的灵魂和人格尊严,具有上帝所赋予的权利,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人在上帝面前,无论男女、老幼、种族、贫富都一概平等,享有同等的地位,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一切歧视、奴役行为都是违反上帝旨意的。基督教的平等是面向所有人的平等,“在基督教看来,神的胸怀对所有的人敞开,基督是最大的平等主义者,而且是握有权柄的平等主义者,无论是异邦人、奴隶,还是麻风病人、妓女,上帝对他们一视同仁,都接纳他们成为主的信徒,信徒之间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兄弟,都在神的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5]。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后来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继承,并进而发展出“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的人权思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权思想。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平等和自由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生而平等。“三权分立”学说的首倡者孟德斯鸠则认为,人生而平等的真正意义存在于人的社会状态中,即真正的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失去了平等,而重新获得平等只能依靠法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每一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之间可能会因为年龄、体力等的不同而存在着一些不平等,但绝对没有财产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在社会状态中的人们应该通过契约来实现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

平等观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观点,人人平等是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观采取了宗教的形式,以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为依据,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观采取了自然权利的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平等为依据。空想社会主义者从资产阶级的政治平等观念中引申出社会平等的观点,提出平等不仅要消灭阶级特权,还要消灭阶级差别本身,平等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治领域中,而且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实行平等,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平等正义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无论是早期的莫尔、温斯坦莱还是晚期的欧文、汤普逊、格雷和勃雷,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基督教理性的精神统治之下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设计理想社会时不可避免地以基督教中的“天国”为参照,从而设计出一个绝对公平、没有欲望的世界。可以说,基督教的“天国”幻影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设计理想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

其三,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和学说。“人性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它是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权思想和禁欲主义的束缚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倡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地位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追求人的现世幸福;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认为人性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理性观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推崇具体的经验事实、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明晰的自然定律,反对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和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由此产生。在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看来,所谓理性就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原则,人们具有用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理性支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理性主义思潮肩负着反对封建神学、启迪民众觉悟的历史重任。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理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束缚思潮的工具,认为封建等级和特权不合乎理性,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合乎理性。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受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把人性论和理性观念作为观察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理论武器,把理性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6]17。但是,阶级立场的不同使得他们又不自觉地改造了人性论和理性观的内容,把它们引申为用来表达无产者的利益和要求,为无产者和其他劳动群众摆脱剥削和压迫、为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想社会的合理性作论证。首先,人文主义者把新兴资产阶级主张废除封建阶级私有制,追逐发财致富,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看成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自然要求;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性论和理性观中引申出来的是反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私有制,认为废除一切剥削和压迫,消灭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人人平等自由的公有制的理性王国,才符合人的理性和本性的要求。其次,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他们歌颂的人性实际上是集中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他们要确立的人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权利;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性论和理性观中引申出来的是反对个人主义、提倡集体主义思想,认为大公无私、团结互助才符合人的理性和本性要求。最后,空想社会主义者把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阶级统治引申到反对一切阶级统治和阶级对立,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统治的理想社会[6]17。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性论和理性观超越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境界,体现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从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其四,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任何一种思想、学说和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也一样,它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反映。欧洲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源地,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加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世纪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工厂。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英国广大劳动人民最先遭受到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苦难,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在英国较早地暴露和激化。“无产者受剥削、受压迫的生活状况和无力改变而又强烈要求改变这种地位的愿望,需要有一种代表他们利益的理论做指导。这种理论,一是要能够指出现实社会的弊端和不合理的地方,并且能够提供给他们一种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做斗争的、在当时能够普遍接受的理性的武器;二是能够指明他们所向往的社会的状况,这种状况规定得越细致,就越有吸引力,就越能唤起受压迫者的反抗力量。”[7]6不可否认,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综上所述,西方早期哲学、社会学及欧洲人文主义和启蒙政治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从早期无产者的立场出发,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欧洲思想史上涌现出的优秀的思想成果,创立了代表广大无产者利益的社会建设思想理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涉及:(1)社会组织建设,包括婚姻家庭建设和社会自治组织建设的理论观点;(2)社会事业建设,包括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分配、医疗卫生及社会福利思想;(3)社会建设原则――公平正义;(4)社会建设目标,包括实现社会和谐的首要目标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解读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逻辑框架[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上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思想家们的智慧。

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尽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方案是不切实际的,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他们的乌托邦幻想作为原则上完全不可能的东西而加以一概拒绝。相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未来和谐社会的天才构想、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注等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深入19世纪工人运动实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创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使人的全面发展真正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不同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主要在于它是建立在科学的人的本质论和发展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自然动物又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56。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当社会关系的发展达到全面性,人才能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全面的活动,从而获得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294他们不但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还揭示了全面发展的新人的特征:首先,全面发展的人是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其次,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人;最后,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的人。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分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原理出发,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分配思想,提出了应当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而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科学分配思想。

马克思认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无论就对象还是就形式来说都是如此。就对象而言,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而言,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从这一原理出发,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此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完全消失,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个人尚未达到全面发展,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就决定了劳动权利的不平等性,也必须认可劳动者个人天赋和工作能力的差别是天然特权。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也只能实行个人生活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即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财富。

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制度,消灭了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的分工的情况,从而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之后,整个社会将实行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305-306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分配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分配观。它克服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分配思想中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使社会分配体现出公平的原则,也有利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三,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业革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把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具体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保障都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劳动者的劳动风险逐渐增加,失业、工伤等都使家庭无法应对新的风险。为了确保劳动力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减轻劳动力在其生命历程中经受的各种风险,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了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第二,明确了社会保障的对象包括享受生产保险的劳动者、失业者、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及没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第三,落实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积累,这是通过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的。在谈到这一思想时,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包括“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3]302,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包括“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3]303,后备基金、保险基金及济贫事业等都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其四,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批判了其从抽象的伦理道德出发来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问题的唯心史观,指出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和现实力量的根本缺陷。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主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吸收了他们关于和谐社会的种种天才的设想,从而使社会和谐思想从空想变成科学。

在马克思看来,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类来源于自然界,也改造和创造了自然界。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往往从自己最直接的、眼前的利益出发去改造自然界,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也造成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和自然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0]120。由此可见,未来的和谐社会将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良性发展的社会。

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的,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那些稚气十足的言论中,天才般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这些理论对当前我国加快推进以调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其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思想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在现阶段我们可以批判性地借鉴这些思想,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这些理论:

一是加强婚姻家庭建设和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婚姻家庭和社区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腐朽观念的侵蚀,致使人们择偶标准日益功利化和世俗化,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离婚率急剧上升,这些对传统的家庭关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整个社会建设的推进。因此,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建设中可以借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婚姻家庭理论。例如,在恋爱婚姻方面,尊重恋爱自由、人格平等,重视人的品德,强调婚姻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在家庭建设方面,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在社区建设方面,重视城市社区和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和乡村自治组织管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建设和谐社区及和谐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广大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制度,使每一个城市社区和乡村都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二是重视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重视教育,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首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在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上的完全平等。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城乡居民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当前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和保障机制,重点加大对农村及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使教育真正能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平等的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实行协作计划和政策性倾斜,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招生指标,提高该地区学生的入学机会,以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其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注重教育的多层次性。教育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认识偏差,职业教育部门认为自己地位不高,仅是国家高等教育的补充;学生认为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是自己能力差的体现,这就使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社会教育中的技能教育占据很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人人都应该掌握一门技艺,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最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从而使所学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以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为参考,从中国国情出发,落实并强化生产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推行实践着的教育,培养素质高、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社会发展人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1]34。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内容不全、覆盖面窄,享受社会保障的成员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理想的社会应当是社会保障十分完善的社会,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借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活有所乐,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全身心、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其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原则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原则的确立具有参考价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合理程度的价值尺度。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的机会和权利平等,社会财产公有和财富分配公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有效实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维护好社会的团结。

当前,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税收返还和财政补助政策,坚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另一个突显的问题。分析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已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之上。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职能,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引导慈善捐赠等政策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从而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建设目标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和谐,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理论为我国当前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参照。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协调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其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统筹协调好五者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在人、动力在人、目的在人,因此必须通过良好的社会建设,通过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的进步,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它对当前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构建和完善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下大力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高全喜.中西平等观念比较研究[EB/OL].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20639.

[6]山东大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编写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萧贵毓,牛先锋.社会主义通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詹真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詹真荣,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龙荣波,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