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的,现在怎么样了?(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苦乔茶和黑苦乔茶有什么区别 那些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的,现在怎么样了?(下)

那些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的,现在怎么样了?(下)

2023-03-27 0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国有着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

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想到高校求职,应当如何选择?

@匿名用户

先上结论,有本硕博任何一段名校学习经历的博士作为青年教师入职三四流高校,实在是下下之选。

灵魂三问:

1.你有超强的科研能力吗?

所谓超强的科研能力是指入职就可以担任独立PI。

如果你很强,那就找个更有钱的地方。三四流高校大部分都在小城市,请知晓,学校给的安家费是让你做科研投入的。

科研启动金?

开玩笑,就那点钱,很多三四流高校还指望你去建立一个学科呢。

2.你有厚实的学术人脉吗?

重要的学术人脉必然在一二线城市。

如果你身处小城市,维系这些人脉的成本会非常高。大概率的,因为平台差,缺乏与同学、同行、导师交换资源的筹码,学缘这部分人脉就会逐渐淡化。

3.你有忍辱负重的勇气吗?

你的上司极大概率是缺乏科研经验,甚至本科毕业,凭年头熬到那个位置的当地人。

科研?开玩笑,他们可能连前沿文献都读不懂。

不信看看知网他们发的文章。

所谓逆向淘汰,因为你是外来的。

如果是回到你故乡的三四流高校,而你家庭地位较高,则稍有前景。

三四流高校博士青年教师素描

1. 科研:你不得不完成从0到1的过程,因为大概率你的领导不会培养你(一个外地来的潜在对手)。

但是领导会用你干杂活。

不要期待有什么学术资源会给你,因为他们掌握的资源可能比你还少。

启动经费很少,你要做好自己贴钱的准备。

如果你不想走科研这条路,那就做好考核不过的准备。

不要以为三四流高校没有考核。

更可悲的是,以学校的实力,你完成考核比在一二流高校难太多了!

潜规则一:你的科研成果由校领导的意志决定,比如课题申报。

学校不推荐,你连报的机会都没有。

潜规则二:不要幻想科研能力会让你鹤立鸡群。

这里的每个领导都和市领导有关系,他们才是鹤。

潜规则三:在没有拿到实权之前你是个P。

人们崇拜的是权力,不是知识。

你想拿知识换权力?

先读读《平安经》!

2.教学:很奇葩,在规定科研考核之外,学院会拼命给你压课时。

三四流高校肯定是教学为主。

一周20节课,一学期2-3个课头,其中必有新课,都属于常见。

3.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和自己本科时的状态差距太大。

与大部分一流高校不同,他们消息闭塞,甚至拒绝前沿知识。

4.后勤:大部分三四流高校的后勤很烂,存在各种人事产权等纠纷。

学校没有加班文化,这很好。

但是你想加班,配套的饮食服务可就够呛了。

校园管理简单粗暴,你叫了外卖,还要自己去校门口拿。

一点建议:

1.择校要看城市。

选择学校,影响决策的因素就重要性而言,城市大于学校大于学院

资源正在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这是科技时代的宿命。

城市之间可能存在5-10年的发展代际差异。

强一线城市的末流学校,其个人的发展机会甚至比3线城市的2流高校都多。

1、2线城市双一流的讲师,哪怕对学术失望了,凭借城市优势,混点钱还是可以的。

但是中小城市,呵呵哒。

2.分析自己的需求。

名校学习经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脉和思考方式,视野是买不到的——你也曾站在知识浪潮的前沿。

如果你本质上属于知识精英,哪怕没有伟大的情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毕竟你的学术训练给了你极强的学习能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宁可去业界择木而息,也不要贪图一时的“引进费”。

3.认真考虑安家何处。

单身博士甚至硕士青椒到小城市,遇到合适伴侣是非常非常难的。

安家费买不来一个家。

看到太多3、4流高校青椒的婚姻不幸。

他们很优秀,但是在“护食”的技能上,当地人比你优秀一万倍。

事业很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最后一句,强龙不压地头蛇。

平安经没念熟的,不要去三四流高校!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不做科研,安心讲课总可以吧。

请注意以下事实:

1. 编制取消。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取消是铁板钉钉的大趋势。

编制早就不是护身符,有编制也有被解聘的风险,而造成解聘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考核不合格”。

之所以压课时,之所以在科研资源上排挤你,就是因为你考核不过,学校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延长聘用期”,使你成为长期被压榨的对象。

2.人肉播放器。

仅会授课的教师岗是一个“高可替代性”的岗位,因为公众媒体爆炸时代,讲课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清北的慕课唾手可得,凭什么听你的?

3.收入问题。

国内准2线以上城市,高中老师的收入都不错。

哪怕高中课时多,但是无科研压力,收入也比3、4流高校强。

同为人肉播放器,为什么不选好地方呢?

况且,公务员也不差啊。

1. 关于三四流。

本文所谓三四流高校,指的是位于三、四、五线城市,没有硕士点,排名300之后的地方高校。

大致就是《一个博士的血泪求职路》文中所描述的那类高校。

2. 关于编制。

博士求职重视编制无可厚非,但也要看地方。

很多贫困地区的教师岗一直有空余编制,常年招不到人。

地方高校更是如此。

好学校的编制是蜜,坏学校的编制是毒。

不信你看看那些想走走不了,官司打赢都无法执行的真实案例吧。可知乎搜索关键词“高校在编教师辞职”。

在编人员的收入和区域经济状况关系密切。

同样拿财政工资,部属高校和省市共建高校的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

一句话,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三四流高校在编人员的收入波动区间。

3.关于科研。

在高校,科研是博士安身立命的根本。

离开科研成果,身后就是钉板刀床,无论如何都是躺不平的(放弃优惠政策者除外)。

这个观点不接受反驳。

什么是科研?

诛心的说,科研不是专注所学,而是从纵向和横向募集资金的能力。

中国的学术评价是以募集资金的多寡衡量。

不能变现的成果不叫成果,想在科研出头就必须整合资源!

——科研难,难在没时间。

有朋友说,入职三四流高校就可以放心摸鱼或者钓鱼。

摸摸心口,如果你是当地领导,你听到这话会怎么想?

领导不傻,人家花钱把你请进来,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躺不下,睡不着。

对于博士青椒,三四流高校科研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没平台没团队,甚至没钱(文科为例),真正可怕的是没时间!

给青椒多压课时,他们就更快成长;让青椒多参加学习,他们就更快适应;至于4、6级甚至社会上各种考试的监考,专科生论文,大学生创业就业,各种杂事少不了你。

不同级别领导对于博士的期待不同。

学院一级大部分都希望你多上课多干活,因为科研成果对于学校层面更有意义,聘用合同也是与学校而非学院签。县官不如现管。

等你瞎忙两年,合同规定的考核期也就到了。

投名状呢?

不要小看申请课题的难度,哪怕就算市级课题,不打点关系也中不了。

——科研难,难在你要自担风险。

入职合同好好看,提前辞职,科研启动金要还。

什么意思?

就是你必须独自承担科研投入的风险,成功之后学校视情况买单。

一句话,你要自带资源入局。

这样的好处是,你平庸,学校不亏;你优秀,学校更赚。

因为你的投入相当于质押。

平台好,资源会向你汇聚;平台差,你要倒贴钱才能立足。

请注意,差平台的不可控因素很多。

比如朝令夕改,一个计划发展的基础学科可能因为应对某项教学评估就取消了!

多人亲历。

——科研难,难在你的博士资源作废。

大部分能拿到引进费的博士,研究方向都是当地三四流高校所没有的。

就算有,层次也有差异。更不用说跨专业入职,你的资源和当地高校需求存在错配。

如果当地高校无心发展这个学科或方向,你又不可能作为学科带头人入职(高校不愿承担你的离职风险),极大概率你的所学就废掉了。

是的,能力之外的资源等于零。

但是,平台不同,所需要的“科研能力”也不同。

不要以为敢坐冷板凳就是科研,恰恰好学校才养得起能坐冷板凳的人。

本人亲见多名博士学无所用,几年下来,连与导师和头部学者对话的能力都没有了。

以上三种难,恰恰是大部分领导所不关心的。

大部分领导关心的是结果(拿国基,发核心),而不是前提和过程。

要知道,中国高校的资源都在行政领导手中。

而三四流高校的领导,中层大部分是靠熬年头(国基是啥),高层很多来自异地任命(评估合格为导向)。

如果鱼池的基本盘动不了,那么逼迫一下“鲶鱼们”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其实,博士毕业求职,心胸可以大点,眼光可以长点,吊死在三四流高校不值得。

心胸放大,职业无贵贱,到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建设祖国。

去中小学教书不丢人。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有过这样的执教经历。

理工科去业界也很好,求稳可以去国企,做公务员更好。眼光长远,适应发展大势。

未来都市圈崛起,虹吸周边资源,地方三四流高校必然面临人口减损和经济停滞。

正如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可以对抗通胀,好学校的好岗位一定可以对抗博士文凭通胀。

有人说宁为鸡头勿为牛后,那是小看了当地领导的本领。

傻博士才读几年书就产生“权力幻觉”了,以为到了地方就可以顺利做“头”,可笑可笑。

最后,希望那些准备入职中小城市三四流高校的博士们多多保重。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后台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