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的科学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苗族蜡染工艺流程 非遗中的科学⑩

非遗中的科学⑩

#非遗中的科学⑩|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族蜡染手工技艺

阑干斑布蜡花开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我国古代有三大印花技艺,分别是蜡染、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其中,蜡染古称蜡缬(xié),在苗族民间流行。

苗族蜡染制作手工技艺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史书上曾有“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的描述,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到了清明时期,蜡染已经盛行于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广大村寨,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柳州融水苗族蜡染手工技艺,世代相传。当地民间蜡染师以铜刀作笔,以蜂蜡为墨,将了然于心的花鸟鱼虫或龙凤水波图案,在素色的手织布上信手拈来。这些美丽质朴、古雅圣洁的蜡染艺术,看似随意却口授相传,独具匠心。

融水苗族蜡染手工技艺以蜡为防染材料,在天然纤维织物上绘以图形,放入温度适宜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多次,除蜡后布面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等多种图案,整个流程主要分为点蜡、染色、脱蜡三大步骤。

蜡染的流程并不复杂,但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传统苗族蜡染取枫树浆与羊油、牛油等混合,调配成浅黄色的蜡,储存于陶瓷碗或金属罐中,每次作画前用火将蜡加温到60℃以上并保持恒温。

作画时,用竹签或铜刀蘸上蜡液直接在布上绘制各种图案花纹。待图案干结后,用温度适宜的植物染料——蓝靛水浸染。这个过程繁琐而麻烦,需要阴干后反复多次浸染,还要加入用牛皮熬制的水加固颜色。上色后放入稻草灰水中煮沸,脱除黄蜡,晾干后便会形成完整的蜡染图案。

通常,经过六七遍的浸染就可以去蜡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浸染过程中,因蜡块折叠迸裂会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而产生一些带有抽象色彩的裂纹,俗称“冰纹”,这也是融水苗族蜡染特有的天然肌理效果和艺术风格。

融水苗族蜡染的绘图多取材于大自然或民间传说,有祖先留传下来的图腾纹样,也有从大自然中撷取的纹样,渗透着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受和民族特色。每一幅蜡染不但色调素雅,美观大方,还非常实用,可以用来做服饰、背带、头巾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

非遗科普Q & A

染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当我们不小心把墨水、茶水、果汁溅到衣服上以后,洗了之后会发现仍然留下色块。这就是染制的基本过程——将纤维与染料接触,让染料渗透到纤维中。但这种方式并不一定牢固,随着洗衣服次数增多,色块会越来越淡。所以想要让纤维的染色更牢固,通常我们需要用酸液或碱液让染料分子具备水溶性,使其能渗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直至染料溶液中、纤维表面和纤维内部的染料分子浓度达到平衡。

在染制的过程中,由于染料和纤维的多种多样,酸碱度、温度、时间、辅助材料都对染制结果有很大影响,要选择不同的染色工艺。因此,染色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复杂技术。

原标题:《非遗中的科学⑩|苗族蜡染手工技艺:阑干斑布蜡花开》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