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手札专辑(高清大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行书创作作品大全 苏轼手札专辑(高清大图)

苏轼手札专辑(高清大图)

2024-06-14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书于熙宁四年(1071)

轼启。辱教。具审孝履支持,承来日遂行,适请数客,未得走别。来晨如不甚早发,当诣见次。梅君书写未及,非久差人去也。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且为致恳。酒两壶,以饮从者而已。不宣,轼再拜。至孝廷平郭君。三日。

书于熙宁四年(1071)

轼启。辱教。具审孝履支持,承来日遂行,适请数客,未得走别。来晨如不甚早发,当诣见次。梅君书写未及,非久差人去也。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且为致恳。酒两壶,以饮从者而已。不宣,轼再拜。至孝廷平郭君。三日。

书于元丰元年(1078)

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书于元丰元年(1078)

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鬪。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鬪。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

书于元丰三年(1080)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书于元丰三年(1080)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书于元丰四年(1081)

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阳苏轼书。

书于元丰四年(1081)

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阳苏轼书。

书于元丰五年(1082)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

书于元丰五年(1082)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

书于元丰六年(1083)

轼启。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特辱访别,惋怅不已。信宿起居佳胜。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不一一。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八月十九日。

书于元丰六年(1083)

轼启。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特辱访别,惋怅不已。信宿起居佳胜。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不一一。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八月十九日。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书于元丰八年(1085)

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未敢上状,至常乃附区区。轼惶恐。

书于元丰八年(1085)

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未敢上状,至常乃附区区。轼惶恐。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轼再启。久留叨慁。频蒙馈饷。深为不皇。又辱宠召不克赴。并积惭汗。惟深察深察。轼再拜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轼再启。久留叨慁。频蒙馈饷。深为不皇。又辱宠召不克赴。并积惭汗。惟深察深察。轼再拜

书于 元丰八年(1085)

元丰八年正月旦日,子由梦李士宁车草为具。梦中赠一绝句云:“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书以遗过子。坡翁。

书于 元丰八年(1085)

元丰八年正月旦日,子由梦李士宁车草为具。梦中赠一绝句云:“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书以遗过子。坡翁。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候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候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元祐二年(1087年)

次韵三舍人省上一首 。纷纷荣瘁何能久?雪雨飞来翻覆手。慌如一梦坠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刘贡父、曾子开、孔经父皆江西人也)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萁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武皇已老白雪乡,正与群帝骑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明日扈谒景灵,故有此句)元祐二年三月晦日。

元祐二年(1087年)

次韵三舍人省上一首 。纷纷荣瘁何能久?雪雨飞来翻覆手。慌如一梦坠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刘贡父、曾子开、孔经父皆江西人也)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萁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武皇已老白雪乡,正与群帝骑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明日扈谒景灵,故有此句)元祐二年三月晦日。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书于元祐五年(1090)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復出入。軾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復过虎。(闕。据东坡集。此行当為溪矣二字)。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軾上。 日月转双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当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駢头。此生蹔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寧有离别忧。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九日。

书于元祐五年(1090)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復出入。軾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復过虎。(闕。据东坡集。此行当為溪矣二字)。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軾上。 日月转双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当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駢头。此生蹔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寧有离别忧。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九日。

约书于元祐八年(1093)

尊丈不及作书。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且为达此恳。轼又白。

约书于元祐八年(1093)

尊丈不及作书。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且为达此恳。轼又白。

约书于绍圣元年(1094)

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难患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轼手启。

约书于绍圣元年(1094)

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难患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轼手启。

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约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辱书,且审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匆匆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约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辱书,且审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匆匆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苏轼及其父亲和弟弟都是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能文工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绘画方面擅长枯木竹石,书法方面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早从“二忘”,后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处吸取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的书法重点在于写意,通过深刻理解书法中包含的艺术,应用传统的技法来展现书法艺术,又反过来在展现书法艺术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苏轼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风格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并称其书法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而这些时期的书法艺术表现都是与苏轼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

(一)早年时期书法特点

苏东坡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其特点表现为笔触精到、字态妩媚。对苏轼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去黄州之前,也就是1079年以前,是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苏轼受到父亲酷爱书画的影响,自幼也非常喜欢笔砚和书画,还曾经尝试手抄经史来提升自己,在这其中,苏轼也收获了不少乐趣。由此可见,苏轼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并创作书法,其早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角度,以行书、小楷、楷书几种字体较为常见。而最能体现苏轼书法艺术特点的则是行书和草书,行书的代表作有《奉喧帖》和《眉阳奉候帖》,这也是苏轼现在保存最早的两部书法作品。世人评论,此两件书法作品的笔法劲爽,在点画及神韵方面都堪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而且在书法的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于《兰亭序》的描摹痕迹。苏轼行草书体的代表作为《宝月帖》,创作于治平二年,苏轼此时的作品已经具有丰富的点画特点,而且字里行间圆转流动,与王羲之的《初月帖》和《寒切帖》都有神似之处。而后,随着苏轼人生阅历的增长及其在朝堂上的政治冲突涌现,其后的书法作品都逐渐透露出一种压抑和不平,如熙宁四年创作的《延平郭君帖》《致运句太傅帖》等。此时,苏轼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开始逐渐凸显自己的书法特点。在这一个阶段,苏轼的小楷也非常有艺术特点,颇具东晋之风,其小楷代表作有《与问与可字说》《媳妇上问帖》等,主要特点表现为凝练端庄、用笔跳荡,这代表了苏轼早期小楷书法的艺术成就,而且小楷创作趋于成熟。从苏轼的早期书法特点来看,在人生早期阶段,苏轼的生活基本无忧,更多的是追求晋唐之风,其自身的书法特色还未充分显现。

(二)中年时期书法特点

苏轼中年时期的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这部作品创作于元丰五年,也就是1082年,此时的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而被贬黜到黄州,诗句中苍凉沉郁,却又包含着旷达,书法表现也是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且还是一气呵成。由此可见,此时苏轼的书法创作已经能够达到心手相畅的境界了。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可见他对于苏轼书法的评价之高。在苏轼的中年时期,由于乌台诗案的影响,不仅被贬黜黄州,还锒铛入狱三个多月,在狱中差点丢了性命。因此,在此阶段创作书法时,苏轼更多的是表达自身内心的愤懑,同时自己的书法艺术特点也开始完全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并趋于成熟。

(三)晚年时期书法特点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这两帖赋都属于后记,是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两帖。《洞庭春色赋》创作于1091年底冬天,《中山松醪赋》创作于1093年,在此时,苏轼又被贬往岭南,而这两帖赋正是在贬往岭南的途中,由于路遇大雨被阻留在襄邑时所作。这两帖笔墨表现得更为老练,意态闲雅、结字极紧,充分突出了苏轼这一时期书法中结体短肥的特点。

二、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凸显深厚的人文修养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在诗词方面,苏轼开创了豪放派,使得宋词成为与唐诗、元曲并列的三大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苏轼的画又开创了写意绘画派别,其书法也是自成一派。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才型的人物,苏轼书法中所表现出的平和中正、朴拙厚重等特点,与之深厚的人文修养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苏轼人文修养的高境界,使得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也能够表现出一种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态度,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创作艺术特色。

(二)彰显作者的个性特点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这与其性格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朝堂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朝廷所不容,于是被贬黜,甚至差点丢掉性命。随着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等反对变法的旧党上台,苏轼被重新召回重用,但此时的苏轼又由于看不惯旧党对于王安石新党的压制而产生反对态度。故而苏轼既不符合新党的任用要求,又不能满足旧党的重用条件,随后,他再次被外放,等到朝堂上的再次变换,新党重新上台,导致苏轼又一次被贬官。在苏轼的官场变化中,充分彰显了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当时的宋代,苏轼是如此地不合时宜,与众不同,其既具有豪放的表现,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也有追忆妻子时的婉约,更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得意,还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绝唱。在苏轼坎坷的一生中,其性格对其诗词、书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他在书法创作上的不同时期体现了其不同的特点。

三、苏轼书法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可谓是全才,而且评价甚高,无论是其在官场上的遭遇,还是其在书法创作中的艺术成就,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后世的发展中,人们看到西湖,便会想起苏轼的“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秋赏月时又会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缅怀亲人时,又会想到“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泪千行”这样包含着无限缅怀的诗句。在书法上,早期时可以看到苏轼对于东晋书法创作的推崇,中期时可以看到苏轼官场失意的落魄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晚年时可以感受到苏轼的怡然自得。虽然经历了生死,但最终却也能够放下,活出自我,这是后世人应当学习的一种态度。

苏轼被后人所推崇,不仅是由于其在诗词、绘画上的超高造诣,还包括后人对于苏轼性格的欣赏。苏轼不仅幽默旷达、儒雅豪放,而且还颇具正义感,观其一生,早期时活得悠然自得,中期时由于做官立场不同而被贬黜,但贬黜的原因正是由于苏轼对于做官的不同理解所造成,后来重新被重用,也是因为看不惯旧党势力对于新党的打压而又被贬黜。虽然也曾困惑过,也曾烦恼过,但苏轼却是真正活出了自我,他认识到人生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虽然遭遇贬黜,却也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并通过诗词和书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给人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历史上,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却不能简单说苏轼是哪一派的代表,因为其既能够在诗词和书画中展现豪放,也能够自如地应用婉约。可以说,苏轼的每一道生活痕迹,都能够为后人留下浓厚的文化色彩,让后人备加追捧。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新书推荐 |

此书为冯剑星研究探讨篆刻学的理论专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作者不仅将印章的历史变迁,流派风格,印论印史,篆刻名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划分,更将“印外求印”,“印中求印”的治印理念加以延伸和发掘。该书在清人魏锡曾《论印二十四首》、丁敬《论印十二首》的基础上,以百篇之巨制,将印与心之离合进行比较,提出"以印印心,以心治印”的学术理念,且格律精严,读来朗朗上口,堪为印坛理论之佳作。

邀请全国100位书坛名家书写,是集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一册精品力作。当今书法家、篆刻家不可不读!

剑星好情、好胆、好才。李贺鬼才,剑星奇才!

——旭宇(中国书协顾问、当代文人书法大家)

贺剑星《论印百绝》出版

秦玉汉金看古意,浙生皖变论流风。

煌煌印史三千岁,蟠屈冯君绝句中。

——李刚田(西泠印社副社长 、当代篆刻大家)

史宜实,诗宜虚,这就是以诗论史的难处。你能系统作论印绝句,已有开创之功,以后配以图文出版,当有更佳影响。以诗论书,论画,论印,你亦是当代作出贡献的知名学人了,前程远大,祝贺!

——徐本一(湖北省书协主席)

剑星君书文诗印皆称上乘,每有论说,皆若清音独放,不流弊俗,不步故尘。今又作论印百首绝句,其志高远,其旨宏深,其辞清绝,其意中的,是为诗论双妙,老朽不得不击节叹赏!

——杨明臣(中国书协理事)

本书为16开,230页,采用精品纸印刷。

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印刷精美设计考究。

订价98元,送快递!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购书,请加微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