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清廉家风⑧】苏轼:非义不取有节气 为政清廉守底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的名言诗句 【树清廉家风⑧】苏轼:非义不取有节气 为政清廉守底线

【树清廉家风⑧】苏轼:非义不取有节气 为政清廉守底线

2024-07-15 2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地纪委监委、地委组织部、地委宣传部、地直机关工委、地区妇联联合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家庭作廉洁治家的表率。我们撷取中国古代先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模范的清廉家风故事,与大家一起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为加快推进林区转型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图1: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图2:苏轼三父子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其词大气豪放,其人豁达乐观又不乏柔情。苏轼的家风源于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的“扶危济困”,继承了父亲苏洵的“诗书传家”“志存高远”,在传承家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政以德之风。

图3:苏洵

苏轼出生于书香之家,母亲程氏知书明理,善学善教,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苏轼就立下远大志向。父亲苏洵对功课要求十分严格,让苏轼从小就饱读诗书。父亲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回到家中便会给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讲述旅途见闻,这也让苏轼从小便见识不凡,胸怀天下。纵观苏轼的一生,无论身居何处,其舍身为国、亲民爱民之心从未改变,这与其从小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

图4:苏辙

苏轼与弟弟苏辙的感情被后人称为“史上最深兄弟情”,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往来,相互勉励,从未间断。

图5:苏轼书法作品

苏轼当了19年的官,因为清廉自持,在出任密州太守的时候,竟然困顿到了想吃顿饱饭都拿不出钱来的地步,穷到吃菊花解饿。苏轼被贬黄州时,一度过着“向人乞米何曾得”的日子,后在城东得到一片坡地,过起了自己种田养家的日子,寄情于劳作和诗词的苏轼,为这块地取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因此后人敬称他为“苏东坡”。

图6:三苏祠的廉洁石刻: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苏轼是一位慈父,他重视家庭生活、乐于陪伴家人,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陪伴上,更体现在教育其做人上。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时,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并作铭文教他为官之道:“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次子苏迨幼年努力求学,后曾跟随父亲外任地方、入职京师,直至苏轼去世,始终与苏迈同进同退,相互扶持。三子苏过曾陪同父亲一路南行。在惠州时,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习惯,苏过学做地炉取暖,在艰苦的生活中亦能安之若素。

图7:苏轼

苏轼在许多诗文中,还向子侄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要他们多读史书,从中得到教益;要他们为学不要“趋时”,不要只是作为取得功名的手段,“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在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下,苏门子弟都养成了优良的品格。苏轼的诗词名篇泽被后世,其展现的价值观念、心路历程,无不与他的家庭、家风密不可分。时至今日,苏轼的爱国爱民、清廉正直、超然洒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来源:地区妇联权益和家庭儿童工作部

原标题:《【树清廉家风⑧】苏轼:非义不取有节气 为政清廉守底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