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导读】《海浪》:打破界限,教会孩子勇敢尝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西的最新视频 【绘本导读】《海浪》:打破界限,教会孩子勇敢尝试!

【绘本导读】《海浪》:打破界限,教会孩子勇敢尝试!

2024-06-13 1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西·李对色彩的运用也相当娴熟。“边境三部曲”都只运用了黑白两种颜色外加一种明快的色彩。在《影子》和《镜子》中,分别选用的是黄色和橙色。在《海浪》中,苏西·李挑选了蓝色作为画面主要色彩,用蓝色表现大海,用空白代表海滩,其余则用黑色的木炭笔勾勒。虽然只是用了黑白蓝这几种简单的色彩,但画面仍然营造出了晴朗天气中的海滩效果。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表现海边景色,苏西·李在创作时尝试了许多种材料。在创作环衬上的沙滩时,为了在纸面上达到类似于真沙子的效果,苏西·李选用了在压膜处理的纸张上进行创作,在薄纸上运用了稀释得很淡的丙烯颜料来绘画,最终呈现出了粗糙不平的海边沙滩风景。这些材料和技法的综合使用,使得画面中的海浪显得梦幻而富有灵气。海浪闪着天蓝的光,似乎真的在荡漾、飞溅和暗涌。没有海浪处的沙滩,像海边蚌壳里珍珠的颜色,洁白无瑕。

《海浪》没有像大卫·威斯纳的无字图画书《海底的秘密》一样,用超写实的方法来展现海滩,而是用简单的颜色和抽象的线条进行描绘,但《海浪》这本绘本同样能唤醒了读者的感官与回忆,因为绘本中并不缺少对细节的描绘——飞溅的水珠、层层叠叠的浪花、流动跳跃的海浪,都使得画面更加精致灵动。许多读者看到绘本中那跳跃的、清澈的海浪,眼前便随之浮现出真实海边的画面,耳边仿佛也想起了海浪翻滚的声音,甚至也体会到了小女孩初见大海的那种喜悦的心情。

除了线条与色彩的娴熟运用和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外,苏西·李还运用书籍本身讲故事。苏西·李认为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媒介,她对只用书本身的形式去讲一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我热爱关于书的一切,我爱书里面的好故事,我也爱书本身,把这样一种物理性放进自己的书里,它也就成为我的故事的一部分。”书的构成要素经常被包含在苏西·李的故事里,书本身也常常成了叙述的语言之一。

“读者接受了一定的阅读惯例,如从左向右阅读、翻页去了解整个故事。然而,我们大都忽略了书的装订线,甚至觉得装订线明显隔断了书展开后的两个页面。”苏西·李把这种阅读共识和阅读习惯,隐藏运用到了故事叙述中。在《海浪》中,装订线不只是两页之间的折痕,也是故事继续发展的地方。

分别身处在两个世界的海浪和小女孩在绘本的前半部分从未真正相遇。每当海浪涌起时,都被装订线阻碍了前进的步伐,海浪一次次靠近沙滩,却没有一滴水珠溅到左侧的书页上。小女孩所在的现实世界与海浪所在的想象世界的有着难以打破的界限,而书籍的装订线充当了这一分界,线左侧是现实,右侧是想象,因为装订线的存在,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巧妙结合在了一起。

像《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爱丽丝进入幻想世界要穿越镜子一样,《海浪》中的小女孩如果想和另一页的海浪玩耍,想进入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幻想世界,她需要跨越装订线。一旦她跨越装订线,便意味着她从左边的现实世界进入到了右边的幻想世界。跨越装订线的小女孩终于可以与海浪亲密地接触,一起玩耍。

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装订线使某些画面失去完整。想要穿越边界,进入到那个想象中的空间里,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为了更明确地表现绘本左侧与右侧是两个空间,苏西·李有意将跨越装订线、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物体设计得不完整。当小女孩在左页将手伸过边界时,她的手“不见了”;而当她进入右边幻想空间时,位于还没来得及穿过装订线的一只手和一只脚也没在左侧画面出现。苏西·李说:“人有时可以跨越界限,在现实与想象中穿越。”但想要位于现实和幻想这两个不同世界的东西同时出现却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

但有时幻想和现实界限是可以被打破的,《海浪》里也体现出这一点。当小女孩发现海浪越涌越高准备逃跑时,一只海鸥却横在了装订线两边,它的身体却完整无缺,并没有消失一部分,这意味着现实世界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两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世界。

然而小女孩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回到了左边的现实世界之后,自信满满地对着右边的海浪涂着舌头,海浪却出乎小女孩意料地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海浪褪去,这时天空,小女孩的裙子和沙滩都变成了蓝色。这提醒了我们,现在我们已置身于一个不同于先前的世界里。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了融合,并改变了现实世界。

《海浪》中苏西·李运用装订线作为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分界线,使得两个世界得以展现在同一个平面中。绘本通过对“界限”与“打破界限”的表现,为我们诠释了她心中想象和现实的关系——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但对于孩子来说,想要打破这个界限也许只要一点点勇气。

以装订页为表象的界限,在这个故事里可以解读出多重象征意义。装订线除了是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分界线外,也是小女孩心中的一个分界线——我们在海浪前都会面对的界限——如果跨过这条线,就会浸湿衣服。苏西·李说,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面对新鲜事物的恐惧时刻,她想通过书中这天然的折叠线来表达这种恐惧感,传递人与自我的交锋。

这个分界线也可以是陌生人到朋友之间的界限。在心理学上,其实也有所谓的界限,简而言之就是你和他人之间的距离。小女孩与海浪原本处在两个世界,没办法互相接触,也没办法在一起嬉戏,对对方都是陌生的。正是因为小女孩做好了打湿自己的准备,跨过了分界线,才得以与海浪玩耍嬉戏;而海浪,也跨越了分界线,给了小女孩一个“恶作剧”,并给小女孩送来了美丽的贝壳。二者都离开了原本熟悉的世界,与对方接触交流,这才使得小女孩和大海成为了朋友。这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突破陌生人的界限,建立友谊,那么必然要跨过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才能更加密切的交流,走进对方的世界。

苏西·李说:“我希望读者每次翻看这本书,都会有新的发现。《海浪》是一本很简单的书,但是透过表面,你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正如她所说的,我们读《海浪》,可以读出两层含义的故事。

一个是,表面上的,在晴朗的天气里,发生在海滩上的故事。蔚蓝的大海,耀眼的阳光,白色的沙滩上一个清晰的影子,忙碌的海鸥,无论在哪里,大海都一样辽阔,无论在哪里,孩子都一样天真可爱,孩子都喜欢逐浪玩耍,都会弄湿鞋子,一个小女孩穿着的吊带裙湿了,一位妈妈撑着遮阳伞微笑,欢乐的一天,玩到筋疲力尽,一份出乎意料的来自大海的礼物,海滩上美丽的贝壳,海岸线上只有海浪和我自己。

另一个是深层次的,关于友谊的故事。这一段友谊是跨越物种与生命的。小女孩在和大海的互动中克服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收获了与大海之间的友谊。我们看到了大海“恶作剧”,也看到了大海退潮之后留下的作为礼物的贝壳。这让我们感叹,原来大海不只是单纯的恶作剧呀。当我们看着小女孩脸上兴奋的神情,我们真是发自内心的为之高兴——为小女孩终于战胜自己的恐惧高兴、为大海的慷慨高兴、也为大海和小女孩的友谊而高兴。

海鸥与小女孩关系的变化也十分值得注意。在故事的开头,海鸥发现了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跟着她们走进了书的第一页。海鸥几乎出现在每一个跨页中,并和小女孩的神情、动作相呼应。当小女孩小心翼翼靠近大海时,海鸥们也一起靠近;当小女孩越过中线时,海鸥随着一起跨越中线。一开始,海鸥看起来很漠然,一直和小女孩保持一定距离。渐渐地,海鸥和小女孩靠近,但她们并没有相互接触。

最后,海鸥和小女孩欢快地在海浪中嬉戏,之后,海鸥消失在海上天际。绘本的封底,小女孩用连衣裙兜住大海的馈赠,而海鸥敢于与小女孩亲密接触,能够安心地站在小女孩头上,她们也成了共同经历过海浪冲击的生死之交。

不论是《海浪》、《影子》、《镜子》这“边境三部曲”,还是苏西·李其它的绘本作品,这些故事大多是以“一个女孩的冒险”为中心。比如在《海浪》中,小女孩的妈妈虽然在一开始出现在了故事中,随后妈妈这一角色仿佛消失了。当我们看到小女孩高兴地转过身后展示自己得到的贝壳时,我们才会忽然意识到,原来妈妈一直在陪伴着小女孩。

妈妈虽然陪伴着小女孩,但从未参与到在小女孩与海浪互动的画面中,甚至海浪马上要砸到自己的孩子时妈妈也没有出来说一个“不”字。妈妈给了小女孩足够的自由,让小女孩自主的去想象与冒险。这样的设计显然是苏西·李刻意而为之的。她说:“我想有些时候,孩子们是需要这样一个空间,没有父母,没有朋友,只有他们自己。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玩耍,我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们的想象。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正因为苏西·李懂孩子,她的绘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苏西·李说,她曾收到一个家长的信,感谢她的无字书对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的帮助。那个一向孤僻的孩子有一天在课堂上翻阅那本《海浪》,忽然像其他同学一样开心地笑了——他进入到书中描绘的情境,这是他第一次融入课堂,真正“跟大家在一起”。

苏西·李也经常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读者的反馈,很多人在阅读她的无字书时,不知不觉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听完苏西·李的讲解后,一位读者说,《影子》中的小女孩和她女儿太像了,“常常披着床单、戴着围巾、穿着大人的衣服,说自己是一个美丽的公主,我觉得《影子》走到她的世界里去了,孩子一定很容易就能看懂”。另一位妈妈也表示,看了这本书,她也开始明白自己孩子的心理了,当女儿再把家里宽大的窗帘裹在身上,说自己是白雪公主时,她也不会再厉声地斥责孩子了:“就让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