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宾商店:苏联特殊时期的特殊商业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物品 外宾商店:苏联特殊时期的特殊商业体系

外宾商店:苏联特殊时期的特殊商业体系

2024-02-02 15: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沙皇金币

另一方面,沙皇俄国时期积累的黄金外汇储备,已经在一战战时和临时政府时期被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而苏联工业化在面临西方国家制裁和孤立的情况下,常常必须通过付出“真金白银”的方式来获取紧缺物资。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斯大林同意暂时牺牲意识形态原则立场,建立起一种调和性的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来建立外宾商店,让苏联民众为了换取足以果腹的口粮,自愿交出藏在家中的金银珠宝,从而为苏联积累外汇储备以及外购紧缺物资提供资金。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书中详细介绍了苏联各地的外宾商店的发展过程,简言之,就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覆盖全苏各地,包括苏联的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以及远东地区的城市的连锁式的外宾商店体系。

作者: [俄罗斯] 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金娜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译者: 施海杰

出版年:2020-8

【2】

外宾商店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被关闭?

有趣的是,在哪一座城市开设外宾商店,开设规模多大,直接取决于外宾商店管委会派出的监察员的调研观察。而这种调研观察,其实与星巴克、流行服饰品牌、餐饮店选址开店的市场逻辑和方法是完全一致的——“监察员会关注过去当地贵族、工业资产阶级、商人、普通居民点富裕程度;还有当地企业外国工人和专家的数量,是否靠近边境,黄金开采的发展情况,远洋商船队的商贸路线,境外外汇汇款的流入”等情况。

外宾商店体系在苏联所取得的成功,跟而今许多连锁商场在美国、日本、中国市场上取得的商业成就一样突出。而这有赖于被派去管理外宾商店的政工干部不自觉地、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并且常常无意间的采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学领域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管理概念。

外宾商店的干部有时会被要求向苏联的情报机关(克格勃的前身格别乌)汇报客户的姓名、住址、真实身份等情况,格别乌会派员跟踪光顾外宾商店的苏联公民,有时会直接闯入对方家中,以强力方式要求对方交出本来准备出售给外宾商店的外汇以及金银珠宝——但在有些情况下,外宾商店的干部还是会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客户,在客户购物、出售外汇以及金银珠宝被格别乌人员骚扰时,会帮助其获得自由并索回钱财。

外宾商店

为了提高外宾商店的效益,苏联官方甚至还出台规定,禁止苏联民众即便获得外汇也不得在外宾商店以外的渠道使用。这就使哪怕在境外有富裕亲属接济生活的苏联公民,也不得不经常去外宾商店购买一些用不上的商品。这也可以解释上段提到的外宾商店干部保护客户的做法,因为如果光顾外宾商店是一种危险的选择,相关的公民可以设法将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的境外亲属,不仅使得境外汇入的外汇受到影响,还会让苏联的国际形象受损。

1935-1936年,苏联的饥荒基本被画上句号。这也使得外宾商店的存在价值被大大降低,而其威胁苏联政治和社会体制安全的问题却继续被凸显。再加上同一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西班牙政治局势的恶化(之后发生了西班牙内战),所以国际捐款的主要去向转向了对犹太人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救助。外宾商店先是逐渐被缩减规模,然后就走向了转型,转为了普通性质的商店。

当外宾商店在1936年被关闭时,这一存在时间不过数年的特殊商业体系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取得了价值超过2.87亿卢布的有价商品,约合220吨黄金,折合当时的2亿美元。这其中,苏联公民的贡献超过了80%。令人唏嘘不已的是,通过大量收购苏联民众手中的外汇和金银珠宝的外宾商店,提供给民众的“等价物”却主要是普普通通的面粉以及其他副食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1931-1935年苏联饥荒的严酷程度。

“外宾商店的意义在于,它给了几百万人生存的机会”,虽然是以讽刺性的方式所实现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