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时代最后的余晖:被尘封的原子巨炮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240毫米主炮舰炮 火炮时代最后的余晖:被尘封的原子巨炮们

火炮时代最后的余晖:被尘封的原子巨炮们

2024-07-09 1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此同时,美军还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之后,将280毫米原子炮运抵韩国,并和韩国军队一道举行了核突击的军事演习。为此事,朝鲜通讯社还发表了严正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280毫米原子炮一直服役到1963年。随着核炮弹从Mk.9型改进到Mk.19/W19型而逐步小型化,这种280毫米原子炮,也作为预备兵器封存起来。

美国军方还于1960年研制成功279毫米超口径无坐力炮型专用原子炮,取名“大卫?克罗克特”。这种专用原子炮,曾一度部署在驻西德莱茵河地区的美军部队。后来,考虑到它的“射程太近”,容易被敌方截获,于1971年悉数运回美国,并很快被淘汰。

“原子安妮”虽然已经实战部署,而且规定师长就有权动用,但是,核炮弹的密码和“引信”都在大本营掌控之中,所以,尽管部署,但并未实际使用,也没有发生“擦枪走火”一类事件,这实在是一件幸事。

“衣阿华”战列舰上的原子炮

在核炮弹的研制上,美国海军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追。早在1953年,美国海军就着手研制用于“衣阿华”级战列舰上的16英寸(406毫米)火炮的核炮弹,1956年开始列装,并命名为Mk.23/W23型核炮弹,其威力为1.0~1.5万吨TNT当量,相当于广岛、长崎级的原子弹威力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它和美国陆军的核炮弹一样,为内爆式核弹头,与长崎爆炸的“胖子”原子弹的爆炸方式相同。

不过,这些装备核炮弹的战列舰于1955~1958年间相继退役。这样,Mk.23型核炮弹虽然列装,但一直未在实战中使用。再后来,一部分“衣阿华”级战列舰又回归现役,但是,已不再配置核炮弹,其核攻击能力由“战斧”巡航导弹来担纲。

名堂全在“弹”上

不用说,原子炮的关键技术全在核炮弹上。大口径的原子炮,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发射平台而已,而且,这种火炮既可以发射核炮弹,也可以发射常规炮弹。我们说,名堂全在“弹”上,强调的是核炮弹小型化的意义所在。

美国陆军在战术核武器(核炮弹)的小型化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研制经费。人们都知道的事实是,原子弹要产生爆炸,有一个“临界质量”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持的链式反应所需要的裂变材料的最小质量,叫做“临界质量”。小于临界质量,便不可能产生核爆炸。所以说,要实现核武器的小型化,技术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些问题后来都逐步得到解决。

开始时,美国陆军专心致力于240毫米原子炮及相应的Mk.32核炮弹的研制,最终半途而废。不久,美国陆军转向研制8英寸(203毫米)的可发射核炮弹的榴弹炮,配套的核炮弹为Mk.33型核炮弹,于1956年研制成功。所用的火炮有:8英寸(203毫米)M110E2自行炮架、M110A1/A2自行炮架,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炮兵部队都有配置。203毫米核炮弹,全长为940毫米,全重114千克,威力有5 000吨和1.2万吨TNT当量两种。不用说,在核炮弹上,都配有安全保险装置和指令失效装置,以防未经批准时动用,或在可使用的状态下被恐怖分子窃取。

再后来,美国陆军又将核炮弹进一步小型化。1963年列装的Mk.48型核炮弹,用155毫米的M109A1/A2自行榴弹炮便可以发射。核炮弹长度为864毫米,重量仅为54千克,相当于Mk.33型核炮弹的一半,看来这次“瘦身”还很成功。而其威力更减少到1 000吨TNT当量,这就是核炮弹的战役和战术运用打下了一个基础。这种核炮弹和自行榴弹炮一道,配属给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军已经部署了大约5 000枚核炮弹,绝大部分部署在北约和华约对峙的西欧前线。冷战结束之后,部署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未出笼的猛虎”

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为可发射核炮弹和常规炮弹的自行榴弹炮。由于它没有炮塔,炮管直接装到炮架上,也有人称之为M110式203毫米自行炮架。M110式和改进型的M110A1式、M110A2式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1980年装备美军。此外,各型M110式自行榴弹炮还出口到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出口型上没有配置核炮弹。M110系列自行榴弹炮的总生产量为1 300~1 500辆。

改进型的M110A2型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为28.35吨,乘员5人,炮班为13人,可发射榴弹、化学弹和核炮弹,弹药基数为60发榴弹和12枚核炮弹。除了2发榴弹装在车上外,其余的榴弹和核炮弹全部装在配套跟进的供弹车上。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65度,方向射界为30度,发射速度为每两分钟一发,短时间可达到1分钟发射1发。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2.9千米。可以想象,一枚5 000吨TNT当量的核炮弹打出去,足以将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域夷为平地,威力自然十分了得。所幸它并没有在战场上实战运用,成为一只“未出笼的猛虎”。

令人恐怖的“红色巨兽”

在原子炮的研制上,苏联军方也不甘落后,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原子炮。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在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军方至少研制了3种原子炮,包括:2A3式406毫米原子炮,2B1式420毫米原子炮和S-103式420毫米原子炮。

苏联人研制原子炮的最初的考量是,为了对付老美的“原子安妮”原子炮,做到“你有我有全都有”。你老美搞280毫米口径的,我就搞400毫米以上口径的,在威力上压倒你。这和同一年代的苏联T系列坦克总要在火炮口径上高出M系列坦克的火炮口径5~10毫米,是一个道理。

2A3式406毫米原子炮是1955年开始研制的,研制代号为271工程,研制的牵头单位为格拉宾设计局。其基型底盘为T-10重型坦克,但车体加重加长,使得每侧负重轮数由7个增加到8个,托带轮也由3个增加到4个,悬挂装置也得到了强化。这款原子炮于1956年研制成功,命名为2A3式“聚光器”(Kondensator)2P 406毫米自行原子炮。2A3式原子炮的战斗全重为64吨,乘员人数为8人,采用SM-54型406.4毫米加农炮。这种超大口径的火炮,原来是为苏联海军夭折的“苏联”级战列舰设计的超大口径406毫米主炮的地面炮型。之所以精确到406.4毫米,是因为按英制算刚好是16英寸的整数。在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最大射速为5分钟打一发核弹,最大射程为25千米,核弹的重量达570千克,还可以发射高爆榴弹。炮车上不带炮弹,由专门的弹药车供弹,车尾部的小吊车是用来装弹的。所发射原子弹的威力从未透露,估计当在5 000吨TNT当量上下。2A3式原子炮仅生产了4辆。1957年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也是唯一一次亮相。其庞大的“身躯”、长长的炮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A3式原子炮一直作为苏联统帅部掌握的秘密武器,服役到60年代中期。退役后的2A3式406毫米原子炮,其中的一辆在莫斯科武器力量博物馆中展出,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2B1式420毫米原子炮,堪称是2A3式原子炮的“姊妹炮”。2B1式原子炮是1957年开始研制的,同样采用T-10重型坦克为基型底盘,研制代号为273工程,研制的牵头单位为莫斯科的苏联机械制造设计局,并在科京设计局完成了相关的测试工作。研制成功后,命名为2B1式“奥卡河”(Oka)420毫米自行原子炮。2B1式自行原子炮的战斗全重为55.3吨,装有47.6倍口径的420毫米加农炮,身管长为19.992米,将近20米!堪称一个“庞然大物”。尽管2S1式比2A3式的火炮口径稍大,但二者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差别。据称,红场阅兵式上展出的两辆自行原子炮,2B1式和2A3式各一辆,但外行人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给人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之感。感觉上是2B1式的性能要更好些,但它同样未能批量生产。

S-103式420毫米自行原子炮,是在2A3式和2B1式自行原子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所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履带式卡车的底盘,车首为平头式驾驶室,整车的战斗全重应当比2A3式和2B1式要轻得多。另一个特点是,它采用无坐力炮式的发射原理,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无坐力炮。其原理是,发射时一部分火药燃气从火炮尾部的拉伐尔喷管向后喷出,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可以抵消超级大炮“恐怖的后坐力”。核弹出膛后,利用火箭助推方式推动弹丸飞向目标。令人不解的是,如能真正做到完全无后坐力,那么,炮管就不需要做得这么长了。所以说,估计S-103式并未做到真正的完全无后坐力。遗憾的是,第一门样炮在发射了6发弹之后,便发生了炸膛现象。第二门样炮在试射时,又一次发生了炸膛事故。于是,苏联军方决定放弃S-103式巨型原子炮的研制,转而研制能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

从上面简单介绍的几款苏联原子炮的研制过程可以看出,原子炮的研制,在技术上还是蛮复杂的。连苏联这样有超强军事研制能力的国家,在原子炮的研制上也连连碰壁。苏联人研制原子炮,完全是跟老美“较劲”,论证不充分,上马也仓促,自然暴露出可靠性差等重大问题。可见,原子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根本性课题。这也可以理解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美苏两个核大国,才能研制出原子炮,而其他核大国则未涉及这个领域,由此也可见一斑。

美苏原子炮的对比

比较一下美国和苏联在各自原子炮研制方面的一些特点和不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从核炮弹的威力和射程来讲,美苏的原子弹的威力都在1 000吨至5 000吨TNT当量之间,似乎苏联方面的核炮弹威力上更大些。但核炮弹并不是威力越大越好,反而是威力较小的核炮弹,如1 000吨级的核炮弹威胁更大些,道理不难理解。从核炮弹的射程来讲,二者的射程都可以达到22千米以上,美国的核炮弹甚至可以达到48千米开外。射程上当然是越远越好。

从作战实用性上看,美国的原子炮配套性好,已经实战部署,尽管未能实战运用,但那是另一回事,已经具备了实战运用的能力。而苏军的原子炮则基本上未能实战部署。

从原子炮的机动性来讲,美国的280毫米原子炮采用牵引式火炮的形式,要由两辆卡车一前一后来牵引。而苏联研制的几种原子炮采用自行方式,而且是履带式底盘,机动性和越野行驶能力自然较好。在这方面,自然是苏联的原子炮更强些。

仅仅从这几个方面看,可以说美国和苏联的原子炮各有千秋,但美国方面的原子炮似乎更成熟些。

特点和弱点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原子炮有哪些特点和弱点吧!

首先,原子炮,或者说核炮弹,是一种威力十分强大的武器。一发核炮弹的威力相当于几千发155毫米榴弹炮炮弹的威力,其威力自然十分了得。正是有这种超强的威力,部署之后才能有相当强大的威慑力。

其次,原子炮的杀伤威力和杀伤半径又有限(和战略核武器相比),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避免误伤平民。

第三,核炮弹尽管是战术性核武器,但它毕竟也是一种核武器,核武器的几种杀伤效应都存在,特别是放射性沾染,也将较长时间发挥效应。从这个角度讲,交战的双方一般都不敢轻易动用它。

第四,由于有了以上几个特点,导致动用原子炮的“核门槛”较低。美国有的将军就认为,原子炮甚至可以在常规战争中使用,尤其是打击“邪恶国家”,而不至于引发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大战。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观点。睿智的政治家和头脑清醒的军事家,自然会对原子炮的实际使用慎之又慎,这才保证了原子炮装备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能实战运用。

原子炮的弱点也十分明显。尽管原子炮的核炮弹已经充分小型化,但实际运用和作战保障的难度都挺大。像美国的280毫米原子炮兵连,开进起来“呼呼啦啦”一大推,很不好隐蔽,机动又十分不便;在战场已经高度透明的今天,一个原子炮兵连,也是敌方攻击的“活靶子”,很可能在核炮弹还没有打出去之前,人家就把你敲掉了。正是有这样明显的弱点,在有了更好的核弹投掷手段之后,才使得原子炮“退居二线”、储备起来,成为一只“蛰伏的巨兽”。

“蛰伏的巨兽”会苏醒吗

狗熊和某些蛇类,在漫长的冬季会蛰伏、冬眠,到了春暖花开之际又会苏醒起来。那么,原子炮这只“蛰伏的巨兽”会苏醒吗?

今天看来,核大国的原子炮和核炮弹,多数处于封存状态,并没有完全销毁。而只要没能完全销毁,那就不排除它有朝一日动用的可能性。但是,一来是有了更好的核弹投掷手段,如巡航导弹;二来是时代也不同了,在全世界禁核和弃核的浪潮中,在核大国“恐怖的平衡”的大背景下,谁也不敢轻易打核大战。尽管美国军方有的鹰派人物曾宣称,不排除对“邪恶国家”实施核打击,而首先动用小型战术核武器——核炮弹,但这毕竟不是美国军方的主流意见。因此,我们相信,原子炮这个“蛰伏的巨兽”尽管有苏醒的可能,但可能性并不大。但愿这个“巨兽”会继续蛰伏下去,直至消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