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英姿:与敦煌刺绣的不解之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绣壁画价格及图片 邹英姿:与敦煌刺绣的不解之缘

邹英姿:与敦煌刺绣的不解之缘

2024-07-11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唐代绣娘的隔空对话

邹英姿自2011年开始不断探访敦煌,汲取古代艺术的营养。在此次展览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就是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的复绣作品。刺绣《凉州瑞像图》是斯坦因取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初期大幅刺绣,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一百多年来由于较少公开而鲜有研究。这件作品高2.41米,宽1.6米,年代约在隋末到初唐时期,题材与当时流行的佛像笔画和雕塑相仿。其所用针法与当今流行的大不相同,这着实触动了邹英姿好奇的神经,随即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和创作方面的刺绣实验,但是仅仅通过图片的研究和模仿是远远不够的。为复绣《凉州瑞像图》,她远赴大英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观摩研究。

展览现场展出的文献资料

邹英姿给大英博物馆写信,申请观摩 《凉州瑞像图》。第一次申请被拒后,她继续写信申请。大英博物馆回复 邹英姿, 《凉州瑞像图》将和其他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敦煌艺术珍品一道,在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特别展出。于是,2016年的10月,邹英姿专程飞赴美国,终于在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得以一睹 《凉州瑞像图》的真容。连续五天, 邹英姿对这幅作品细细的观摩和学习,做了许多的笔记和草图,回来之后又继续进行研学和绣制。

《凉州瑞像图》复绣作品

《凉州瑞像图》局部

邹英姿 《凉州瑞像图》·狮子

邹英姿通过对 《凉州瑞像图》的观摩和复绣,对当时 独特的针法和排线手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邹英姿挖掘出了失传已久的劈针绣技法,并将这种针法运用到人物主题作品的创作中,其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劈针绣作品《色空不二》即为其代表作。在此次展览中,也展出了围绕《凉州瑞像图》的历史背景和 邹英姿在复绣探索过程中考察、拜访相关领域专家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以劈针绣技法衍生创作的几幅作品。 邹英姿说:“研究和复绣的过程,也让我感受到古代绣娘的智慧,这就像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

敦煌第45窟群像刺绣作品

在承续古人的基础上,邹英姿大胆创新,发明了“滴滴绣”针法。这种针法的特点在于针脚短,可以避免长针脚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非常适合绣制古朴典雅的作品。此次展出的7幅敦煌第45窟群像刺绣作品,就是用这种针法制成。这一系列作品前后耗费约十年时间,是邹英姿刺绣针法技艺成熟的重要作品。作品在装裱上也颇费心思,哑光的玻璃,里衬用线头和泥料混合做底,整体上还原了敦煌壁画古朴的气息。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所说:“其实围绕复绣所作的研究更像在给古代的刺绣作‘注’,对于她和她的学生来说,这次展览不仅是回溯历史,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

邹英姿与杭间在展览现场

技术性还是艺术性?

刺绣的当代艺术尝试

除了“溯源”,展览还以“开新”为线索,展出《冬至》《缠绕》《烟雨》《谷雨》《春分》《姑苏人家》《武生柯军》《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作品,这些都是邹英姿所作的当代艺术探索。

“刺绣是一门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要艺术性的表达,才能有创新和发展。近几年我也尝试着用其他材料,比如铁丝、鱼线等,也与一些当代艺术展合作,这也是为了改善大家对于刺绣工艺的一种固有概念。丝线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可以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邹英姿说道。

《冬至》以雪中的苏式门楼为象征,运用滴滴绣针法绣制,将苏式生活诗化的意蕴表现地淋漓尽致。

《缠绕》通过对色彩解构,使得作为传统工艺的苏绣呈现出其当代性的一面,此作品为一个系列,其中一幅为大英博物馆所收藏。

《姑苏人家》是邹英姿设计并绣制的系列现代屏风摆件,将苏式民居的屋脊样式抽象为几何图形,内容上选择身边常见的苏州小景作为对象,视角独到,情趣盎然。

双面绣人物《武生柯军》是邹英姿在研习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过程中,对于现代人像创作的一幅精心之作。

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它是介于画、塑之间的特殊美术工艺,有各种各样的特殊的材料与技法,因此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纺织工业、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变化的今天,刺绣未来发展的路径与样貌是什么?通过这次展览,或许我们可以从邹英姿的创作中窥见一斑。

展览现场

为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刺绣技艺及刺绣作品背后的信息,展览采取作品、文献、手稿札记三位一体的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细节。

来源:中国美术报 、 江苏Wome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