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杰、奇才、诗人:苏曼殊的一生(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曼殊被称为什么称号 怪杰、奇才、诗人:苏曼殊的一生(一)

怪杰、奇才、诗人:苏曼殊的一生(一)

2024-07-12 0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89年,曼殊6岁,随嫡母黄氏回到广东香山县沥溪乡原籍,翌年入乡塾就读。不久之后,约在1892年,苏杰生经营失败,携一家人全部回到老家,从此苏家走向衰败。但苏杰生年方50,对此并不甘心,家居三年后,又去上海,企图重振家业。曼殊仍留在乡下。

此时中日甲午海战已过,中国海军惨败,国内民情激愤,乡下也是一样,身有日本血统的曼殊处处受人歧视。在家中,他因为是庶出,也在明里暗里遭到排斥。这一切,使他痛苦而悲哀,茫无所解,幼小心灵受到严重摧残。他自小体弱多病,此时更大病一场,家人以为他即将死去,已将他迁置到柴房之中。但尽管受此虐待,最后他居然活了下来。这是1895年的事,曼殊12岁。

病好以后,他跟着一位到门前化缘的和尚,擅自出家去了。那和尚法名叫赞初。他带着曼殊到广州,在苍榕翠竹、浓荫繁茂的六榕寺中为他授了沙弥戒。由于年纪尚小,寺里派他看守寺门,驱赶乌鸦。一次,他不知怎么捉到一只鸽子,竞动手将鸽子杀了,烧成一碗五香鸽子肉偷吃下去。这一来,因为触犯大戒,被逐出山门。

以后,家人将他送到上海苏杰生处。1898年,15岁的曼殊跟着表哥林紫垣重回他的出生地横滨,在旅日华侨强立的大同学校读书。在校期间,曼殊在文学方面资质颇钝,文理欠通,全无头角,倒是其作画天才已经显露。当时在校中任教的梁启超或其他教员编辑的教材,需要配插图的,常常请他绘画。

但是12岁时那段沙弥生活,已在曼殊个性和心灵中刻下深切烙印。他变得更加内向,性格弧独,衣着打扮也与入时的少年们大相径庭。学习之暇,他常常绘僧像、学念经,所穿之衣,所剃之头,一举一动,酷似僧人,以至同学们都叫他“苏和尚”。

这次再回日本,曼殊又见到了“母亲”河合氏。16岁的曼殊利用假日去母亲的老家逗子樱山村侍奉母亲。此山村面临清溪,水流萦回。在那里,曼殊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初恋。但结果是那样残酷,由于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那位姑娘突然死了。芳魂一缕,香消玉殒。曼殊闻讯极为悲恸,痛不欲生。第二年,即1899年,曼殊又回国第二次出家。

这次他是到广州白云山蒲涧寺。开始住持不愿为他剃度,但曼殊以自刎座前相威胁,住持惧怕,不得已只好收下他。

在山寺生活的冷清和孤寂中,曼殊的绝望情绪渐渐稳定。不久,又回到横滨。1900年春,他升入大同学校甲级,兼习英、日文。

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屈辱和多变的时期。俄、英、法、德、日等列强大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祖国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它促使了一代志士仁人的觉醒和崛起。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之役失败后,与陈少白等亡命横滨,于华侨聚集的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地,组建了兴中会。1898年,孙中山自欧洲再渡日本,从此即居住横滨从事革命活动达八年之久。这一切,对热血青年苏曼殊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当时大同学校主张尊孔读经,曼殊就极为反感,一度曾打算枪杀尊孔派头子康有为,后经人劝阻,才未付诸行动。

大同学校毕业后,曼殊到东京考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当时他经济拮据,表兄林氏仅每月给10元,仅够下等宿舍膳宿费用。曼殊刻苦自励,迁于最下等的旅社,吃的也极差,米饭中常拌入石灰硬吃。但他安之若素,不以为苦,一心攻读学业。夜晚为省油,他不点灯。同住者问起,他只说白天已熟读功课,夜来就不用燃灯费油了。

入早稻田大学后,曼殊眼界日张,生活圈子迅速扩大,结识了许多著名革命家,参加了校内外不少革命青年组织和各种革命活动。1903年夏秋之间,孙中山到美洲宣传革命,他临行前要求在日留学生学习军事。孙中山走后,廖仲恺、黎仲实、苏曼殊等人就组织了一些留日青年学生,成立义勇队,由黄兴给义勇队教授手枪、步枪等用法以及军事知识。何香凝则负责照料义勇队的生活起居等后勤方面的事。但义勇队不久即为日本政府发现,勒令解散。

在这些活动中,曼殊与以后成为国民党元老的一些人物,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与以后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人,成为至友。但曼殊这些活动,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表兄林氏是一位讲究实际的商人,他停止了给曼殊的经济资助。曼殊生计无着,只好中途辍学回国。

在横滨到上海的轮船上,曼殊望着茫茫海面,庄严而悲愤。他给表兄林紫垣写了一封“遗书”,说自己已到上海,决定在跳黄浦江自杀。就这样,他与家庭脱离了关系,开始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历程。

(来源:王仲尧的《中国奇僧:中国佛教和僧人文化品格研究》)

本文由禅基地编辑组整理,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字及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整理:柏松,图文编辑:小夏

头图设计:小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