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维龙: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名之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批发市场在哪 对话杨维龙: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名之道”

对话杨维龙: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名之道”

2023-10-15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时大闸蟹市场并不大,阳澄湖渔民只管养蟹,根本不会卖。那时经常会看到,从苏州去往上海的公路边,蟹农拿着个澡盆,把阳澄湖大闸蟹放在里面,吆喝卖,根本卖不起价钱。于是,我们跟领导汇报,要尽快开拓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但开拓市场不是渔管会做的事,必须要有一个协会来运作。

2002年9月18号,阳澄湖大闸蟹协会正式成立。但当时老百姓没钱加入,也不相信,就沿湖几个乡镇、合作社性质的17家单位愿意加入。因为我属于渔管会“体制内”的管理者不好当这个会长,就召集大家开会,从会员中选会长。但阳澄湖沿湖四个县区,昆山、常熟、(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实力都很强,大家谁也不服谁,一时很难选出会长。

第二次会开下来后,大家说,“老杨,还是你兼吧”。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烈要求政企分开,也有鼓励事业单位去搞市场经济,渔管会就是事业单位。有了这样的背景和呼声,领导先让我把这个会长兼下来。我跟领导讲,我虽是首任,但是个“临时总统”,等到一定时间之后,就换人。

贾 枭:

要先把“台子”搭起来。

杨维龙:

是的。“扶上马”之后,再交班。

上任之后,我便“两手抓”:一方面,指导渔管会人员拆网,这是基础工作,必须把环境整治好;另一方面,带领大家搞市场、做品牌。

2001年我们开始拆网,两三年时间,就从14.2万亩拆到了8万亩;第二阶段,拆到了6万多亩;第三阶段,拆到了3.2万亩(据媒体最新报道,现在阳澄湖大闸蟹围网养殖面积已压缩至1.6万亩)。

△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成立是“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建设的起航

协会成立一两个月后大闸蟹价格翻了一倍,这背后正是品牌市场运作的初尝试。

贾 枭:

这个量是降下来了,前后效益有没有变化?

杨维龙:

效益是明显变化。2002年之前,蟹商向渔民收购阳澄湖大闸蟹,3母4公规格的大闸蟹,一斤才45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在阳澄湖里面认真地养,这个价格很难赚钱。阳澄湖大闸蟹是10月份上市,协会成立之时,离上市已经很近。我们通过信息发布、初步规范运作和市场营销,同样规格的蟹当年上市开盘价达到了95块一斤。

贾 枭:

客观上讲,短期之内,蟹的品质是不会发生多大改变,这样的价格变化更可能还是来自于市场、品牌。

杨维龙:

了解、接受、关注的人更多,买的人就会更多。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它必然上涨。阳澄湖大闸蟹能在短短一两个月里面身价翻倍,主要还是源于通过市场运作,了解它的人多了,买的人也多了。

贾 枭:

那两个月,你们主要采取哪些行动,是怎么推广它的?

杨维龙:

当年我们采取的方式很粗浅。首先通过请17家会员单位(后来队伍就逐步扩大了)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这些市场去对接渠道。跟分配任务一样:这个老总,平时跑广东比较多,就请他在广东市场开拓。这家公司跑上海多些,就在上海加大开拓。

贾 枭:

蟹农赚到钱以后,对你们的行为有没有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大家现在见到你是什么感觉?

杨维龙:

明显感觉不一样。前段时间有家公司邀请我到阳澄湖,当地的老百姓,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叫“杨会长”。

贾 枭:

事实上,您不当会长已经很多年了。

杨维龙:

是的,我也已经很久没到阳澄湖来。但现在好多老百姓看到我,还是老远就叫“杨会长来了”,拥簇过来跟我打招呼。我只是一个小人物、普通老百姓、退休老头,但他们还认我。

有个干部模样的人当时讲的几句话,让我很难忘。他讲,“当时好多老百姓不理解、抵触你们,让你们很为难。但现在我们看到阳澄湖老百姓,包括我们从心里面都感激你们。不光是蟹好了,收入提高了;我们喝的水也好了,每个喝阳澄湖水的人都要感谢你们。”

在品牌营销上,我们主抓“三级宣传推广”。

贾 枭:

不规范的养殖进行整治之后,不只是提升了蟹的品质,更改变了它的生态。

杨维龙:

其实根本问题就是环境、品质和市场。而在品牌市场营销上,我们主抓“三级宣传推广”。

第一级,是公司负责固定市场的开拓、推广、宣传,他们拿钱,找开发地的协会商会、合作伙伴、媒体等合作,协会派人包括我,去配合他们做宣传站台。当时我经常在天上“飞”,一个星期要去五六个、七八个地方。

第二级是协会宣传,协会开始没多少钱,后来通过大家同意收取会费,有钱了就开始举办开捕节,原来阳澄湖大闸蟹没有开捕节的。

贾 枭:

第一届开捕节是在什么时候?

杨维龙:

在协会成立之后的两三天,2002年的9月22号还是23号。第一届开捕节是小型的。协会邀请各地的媒体、销售渠道到阳澄湖来。当时成本很低,上海有个公司组织了二三十个媒体记者,北京那边的也有,一下子五六十个媒体记者就来了。记者会写,到现场抓蟹、看蟹、吃蟹、品蟹……你别看,这种宣传很厉害。

除了这些,协会也组队去苏州和外地市场宣传。北京市场开拓很典型。2004年,我跟一些同志到北京市场,发现在一些农贸批发市场也卖阳澄湖大闸蟹但价格卖得很低,且八月份就开始售卖了。

我们问摊主,“这个蟹什么地方的?”他回答说是“阳澄湖的”。后来知道我是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才承认“这个蟹”不是阳澄湖的,而是和阳澄湖某某公司合作,卖牌子的。因此,当时我们也意识到,“阳澄湖大闸蟹”的管理是有问题的。

贾 枭:

仿冒阳澄湖大闸蟹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有。那怎么解决的呢?

杨维龙:

后面我们选择跟当地的媒体合作,但那时知晓“我”和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媒体很少。记得,当时开小型发布会,通过熟人,请了当地10家媒体来宣传,但只来了5家,还是当地的小报,留他们吃饭都留不住。

贾 枭:

这是哪年的事情?

杨维龙:

2004年。当时我想在北京可能是打不开市场了,只有这5家小报的五块“豆腐干”大小的内容,介绍了阳澄湖大闸蟹和“杨会长”。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么一弄之后,很多北京人却知道了阳澄湖大闸蟹是怎么回事,现在市场上是什么情况。第二年我去,情况就不一样了,各大媒体就一拥而上。请了十家,来了十几家,没有邀请的都来了。

当时我们在地安门开了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货都是供不应求。订金、支票不收,一沓一沓就收现金,大家疯抢。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在北京华堂超市,当时一个日本人,就是华堂总裁走过看到这个情景,就问“大家买什么东西?”,底下人告诉他,是在买阳澄湖大闸蟹。这个日本总裁就说,“明年要单独邀请杨会长,我跟他要同台表演”。

第三年我去的北京,没怎么邀请媒体,就来了二三十家,北京电视台,1台、2台、3台、4台,包括中央电视台都来了。就是通过这些操作,把市场就炒热了。我们也把“什么是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怎么回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买到阳澄湖大闸蟹”等内容宣传了出去。

贾 枭:

这就是“传播也是生产力”,协会成立之后,短短的两个多月,可能生产方面未发生很大改变,但产品的价格翻倍了,其实就是靠市场营销。

杨维龙:

价格实实在在地上去了。前面讲的“三级宣传”,还有一级是政府(“三级”:公司、协会、政府)。

2004年,看到我们取得的成果,政府也愿意出来支持,为我们站台。04、05、07、08年,政府还出钱办开捕节。原来是“小打小闹”,后来政府出面,则是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全国各地记者汇集,参会人员还要预定,市场宣传迅速扩大。

“三级”品牌宣传和舆论造势很重要,但光有“一级”不行,要有公司、协会、政府这“三级”联动,才真正地整合了资源,做大了品牌。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成立后开启“三级宣传推广”

会员单位用了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能在市场产生效益、赚钱。

贾 枭:

搞推介、搞宣传,经费必不可少。现在很多地方的协会也常说,“我没钱,没钱怎么干”。那在政府还没有完全看到成绩之前,协会闯市场的运作经费,怎么解决呢?

杨维龙:

开始我办这个协会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底。但当年胆子比较大,加上很看好这个事情,觉得只要我认真做、有韧劲,就能成事。

最初大家没有看到效果,只有17家单位入会,会费很少,只有十几万块钱,主要用来做防伪激光打印,因此第一年下来,协会借了一百多万,主要是建房子、请人、搞宣传。

第二年加入协会的人多了,就开始实行防伪蟹扣,质监、计价部门也同意协会在(每只)蟹扣上收取一毛钱,来补贴我们的费用。第三年就开始盈利了,后面逐年变好。

贾 枭:

印象当中,您这个会长启动资金有多少钱?

杨维龙:

启动资金三万块钱,向渔管会借的。

贾 枭:

您卸任会长的时候,协会的资产有多少?

杨维龙:

2013年交班的时候,账上有八百万现金,还有一百多万固定资产。

贾 枭:

这样协会就有钱了,干事的底气也就硬了,这非常重要。

杨维龙:

没有钱,肯定办不了事。但是反过来,钱哪里来?通过市场运作,价格提升,老百姓得益,大家就会跟着你走。现在基本上只要你是阳澄湖协会会员,蟹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去。

贾 枭:

协会为会员单位能创造背书价值。反过来,会员单位用了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它能在市场产生效益、赚钱。所以,这个会费,他就愿意交。

杨维龙:

(加入协会)能增加他(会员)知名度,增加自身(会员)的价值。

“3+1”的渠道变革

阳澄湖大闸蟹从“地摊货”蜕变成了“奢侈品”,离不开渠道的创新变革。

贾 枭:

阳澄湖大闸蟹在中国农产品营销历史上,做了一个开先河的事情,那就是把一个原本在街边的“小水产”,搬进了“专卖”。目前没有去考证它是不是首创,但至少是比较早的。这项操作是在您手里主导完成。当初为什么会做这样颠覆性的改变?

杨维龙:

市场上的产品是分等级的。当时,阳澄湖大闸蟹,在市场上基本上还处于最低等。当年上海的《新闻晨报》说,杨维龙把一个“地摊货”炒作成“奢侈品”。

事实上,阳澄湖大闸蟹本身应该是一个很高档的、很多人很希望品尝到的东西,那为什么要放在最低等的地摊、农贸市场上去卖?这样根本卖不起价格。 而且,当时也没有包装,即使有也就是草编荷包袋很土,上不了台面。

美国的新奇士、法国的葡萄酒,还有其它地方的有些农副产品为什么会卖得好?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进超市、专卖店。

刚开始,农贸市场这块,我们暂时没有底气完全放弃。但我们提出来,必须要改变、提升阳澄湖大闸蟹的经营方式,路子就是要“走三”——专卖店、超市、酒店,且酒店要高档酒店。这几个渠道必须要经过背书,协会授牌经营,证明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一开始不少人说,“老杨你瞎搞”。他们认为,“大闸蟹属于水产品,只能储藏在淡水中在农贸市场卖”。但我不信邪,定是要弄成。其实专卖店这种模式在香港实行得很早,我曾去考察时就想在大陆也可以搞。但是动员的时候,没人跟干。

当时苏州没有强调政企脱离,除了是会长,我还是体制内的单位负责人,被同意带头经商,解决我们单位的财政经费,同时我还兼任了苏阳水产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兼任多性质职位,我就想:协会拿一部分钱,跟另外一家公司联合起来,大家共同出资,在苏州开了一家专卖店。这也是阳澄湖大闸蟹在苏州开的第一家。这家店开业当天就“一炮打响”,大家都觉得稀奇,好多老百姓看热闹。

贾 枭:

当时第一天干到多少销售额,现在有印象吗?

杨维龙:

当天专卖店净收就七万六。后来又开了一家,两家店一天就有十几万的收入。这样的场景在开专卖店之前是从没有过的,也印证了专卖店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宣传方式,它起到了三个作用:

一是广告宣传效应,展示着某个公司的阳澄湖大闸蟹;二是体验效果,顾客能进场体验;三是,某种程度上讲,专卖店是和顾客的一种互动。

当年,协会开的专卖店,一炮打响之后,全国各地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西藏拉萨这些地方都有。

贾 枭:

最鼎盛的时候,全国大概开了多少家?

杨维龙:

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应该开了一两千家,一种是我们协会开的,但后来协会就逐步退出了,政策不允许;另外是企业到全国各地去开,但企业开分两种,自营和加盟。冒牌的可能还更多,不过它虽然是冒牌,但其实也是一种宣传。

贾 枭:

那怎么管理呢?

杨维龙:

协会只管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员、会员单位的母公司,这些母公司当时都要交保证金给协会,之后协会还给他们,同时他们还要做行业自律承诺。母公司统计它的联营、下沉单位的信息,再报给协会。我们也会通过媒体、协会去暗访,但更多的还是靠自律。

贾 枭:

专卖店这块,协会打个样,让经营者赚钱了,且大家都看到了,就会跟着干。

杨维龙:

专卖店开出之后,超市也随之跟上。超市很大的作用是和老百姓面对面互动更大。

贾 枭:

也是由企业进商超?

杨维龙:

也是企业。第三个(渠道)是大酒店,同样由公司去对接。企业卖给酒店,酒店里面有专柜,顾客就会去挑,点“阳澄湖大闸蟹”。

贾 枭:

会员单位的产品包装、形象,是协会统一监制还是他们自己做?

杨维龙:

我们一是会抓logo、标志;二是在专卖店、超市、酒店等每一个经营点专门都有一个标准的授权牌,全国统一编号。在店面上,多少编号、哪个公司、什么品牌、协会名称、什么等级、投诉电话等都有。这样子既能配合打假也能宣传。

不过到了2009年,大家普遍反映价格有些往下走,因为农贸市场对它冲击太大。同样是阳澄湖大闸蟹,在专卖店有的买,在农贸市场也有的买,价格拉得很大。

这时我们感到是时候处理农贸市场了。开始提出:从2010年开始,阳澄湖大闸蟹一律从农贸市场退出。后来全国有几家大型的农贸市场提出希望变通一下,在大型批发市场专门隔离一个角落,搞专营区。明码标价,应用包装。这样一实施之后,价格就又上来了。

贾 枭: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专卖”,只是这种成本更低了。

杨维龙:

主要还是走专卖店,这种农贸市场上的专营区很少。通过这次整顿,也把农贸市场上,价格上很低的、假冒的、冲次的产品处理掉。一个品牌,如果专卖店有卖,低档农贸市场也有卖是行不通的。

贾 枭:

从散卖、提篮叫卖的“地摊货”,走到了“专卖”,这其实是一种转变与创新。我们也注意到,在全国这么多农产品当中,能真正进行票券交易的,阳澄湖大闸蟹也可以算个“开创者”。卖蟹券,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杨维龙:

我所知道的,是杭州一家王氏水产,老总是王志强,这个老兄,我很佩服他。他原来是一个酒店的副总,后来搞水产,做苏北蟹等。他跟我讲,前几年一直亏本,后来认识了我,2005年之后,就紧密地跟我们合作。

他很会跟媒体打交道,在杭州和全国其他地方开了很多专卖店。其中有个杭州的老店,人最多的时候,能排队两三千人,但他只有两三百份。他也没办法说,“200号、300号之后就不要排队了,明天、后天来吧”。于是他就想:有什么办法预告、分流,告知人家什么时间预约、提取?这个人就想到了蟹票,上了蟹扣后准备卖的时候预约,同时得规定你什么时候来可以提取。

贾 枭:

这相当于购买人群分流了。

杨维龙:

最开始的本意是想按时间分流,后来效果很好,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时,某种角度讲,也很赚钱,因为一般买券的都是“有钱人”。后面这个做法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这样做。

△打品牌前,路边叫卖

△开专卖店,进行品牌化运作

协会每年都会跑全国打假,一般都跟当地的工商部门、媒体一起过去,会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可以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起这个效果。

贾 枭:

听您讲下来,其实在开始品牌运作并取得一定市场知名度之后,就出现了假冒行为,一直以来协会在打假的道路上没有停止过。您在任期间,协会采取哪些方式应对假蟹?“造假”?这么多年了,结果是什么?

杨维龙:

这种现象客观存在的,也没必要回避。曾经有一年,我们到香港去考察,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就说,“让它造假去吧,这也能为我宣传”。这是另一种观点。我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纠结,当品牌名气越来越响的时候,“诋毁”是伴随的,什么东西都是这样,避免不了,甚至会伴随终身。

当时我们政府部门、协会、主要会员单位都坚信:首先,我们本意不希望有造假出现,也不允许造假;二来,要坚持要做好,主要的会员、企业坚决不做假,带头做真货;三是,要坚持防假打假,每年都有防伪措施,每年跟质监部门、政府部门齐齐跟进。

大闸蟹成熟,要退壳十八次。从小就打标志,没有办法实现,只能是在上市销售之前。原来是用激光做标识,后来采用防伪锁扣,在总量上控制,这个扣也不是协会随便造,有渔管部门统计数字。全湖有多少养殖渔民,多少亩大闸蟹,大概多少存活率等,把数字报给协会,协会报给质监部门,然后由质监部门去制作锁扣。这样子,总量是能控制,但也不能保证每一只大闸蟹全部带上锁扣。

贾 枭:

有一种说法是“真的不带、假的带”。

杨维龙:

有这种现象,但也不完全对。这个蟹是真蟹,那就不要蟹扣,这个现象有没有?有的主动提出不要“带戒指”,因为顾客相信你这个人和你的公司。但是绝大部分,特别是外地的顾客,就要认这个“戒指”。

那会不会假蟹带了蟹扣?也有,但总量控制后,不可能都是假蟹,总有真蟹,即使有假也是少数。也的确有冒牌“防伪锁”,你刚制作出来一个新的,马上有假的,跟你差不多,防不胜防。我们让顾客通过短信、微信查,查到了,我们会处理、打假。

我们协会每年都会跑全国打假,去的时候一般都跟当地的工商部门、媒体一起过去,会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可以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起这个效果。

贾 枭:

在打假的道路上,包括到您卸任的2012年,一直没有停。

杨维龙:

一直没停止。

贾 枭: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当时京东商城给协会发了一个公函:一是希望协会授权京东商城作为阳澄湖大闸蟹的运营销售平台;二是对在京东商城上销售阳澄湖大闸蟹的相关企业进行一些认证。

杨维龙:

当时应该是个别企业自发地在跟淘宝和其它电商平台在合作。协会当时对电商这块也没什么管理要求。但在电商运作上,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门槛比较低,二是要求不太严,就会有些不规范的公司滥竽充数,一天卖了几万只。

当时京东主动找到我们,我们也主动找了它,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品牌。我们跟京东讲,“你邀请我们进驻,那所有进驻京东销售阳澄湖大闸蟹的公司必须经过我们的审核。”

首先任何一家公司进驻,都要在阳澄湖里面有基地;第二,它确实是有阳澄湖大闸蟹。如果说它没有基地、没有经过批准、手里面没有阳澄湖大闸蟹,想要进驻就不行。这些进驻企业,都要是协会会员,我们在一百多个会员当中先选择十几家或者几家,推荐给平台,然后双方保证、承诺,对这几家公司进行跟踪、监管,如发现问题,要共同来管理。

从某种角度讲,当时电商这块,我们就带了一个好头。大家卖阳澄湖大闸蟹,基本上都到京东上面去卖了,这样管理也好一点了。

贾 枭:

那个阶段,双方都看到了合作的好处。作为协会,也看到了电商未来的优势。

杨维龙:

它的量大、影响力广,但是它的问题很多。为了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好,既能够把品牌塑造起来,又能够控制、防止它出现问题。双方兼顾,这种形式,效果很好。

品牌的“五大经验”与启示

一是善于挖掘,二是要加以提炼价值和重视“包装”,三是善于推广,四是开拓创新,第五是精心维护。

贾 枭:

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是阳澄湖大闸蟹品牌打造从0到1的飞跃阶段。回过头来看,您觉得这当中最有价值的、能让更多农业品牌建设者借鉴或避免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杨维龙:

我想品牌运作,包括其它品牌可以借鉴的地方,是不是能够从这五个方面来总结:

一是善于挖掘,发现当地有哪些资源值得打品牌。

二是要加以提炼价值和重视包装,阳澄湖大闸蟹,原来是很土的“地摊货”,我们就提炼有关它的一些民间、历史的故事,包装形成美好的传说;除了文字之外,实物也要进行包装。

三是善于推广,前面讲的“三级联动”,以及跟媒体的互动等,要挖掘宣传真人真事。

四是开拓创新,这不光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要发挥当地企业积极性,使他们动起来,协会起到鼓动、支持、推动作用,真正开展市场营销的还是公司,他们动起来了,才能全盘活。

那时候,从专卖店、超市、酒店到现在电商,我们推广的是“3+1”营销经营模式,不断根据时代、市场变化创新,而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营销方式和经验。

第五是精心维护。出了问题不打假,或者发现问题不敢去纠正、怕得罪人,不主动处理问题,维护这个品牌,最后是会出问题。

利用“品牌资源、养殖技术、销售渠道、资金实力、团队力量”五大优势做精做细本地大闸蟹,带动整合全国大闸蟹,是杨维龙对阳澄湖大闸蟹未来发展的期许。

贾 枭:

阳澄湖通过拆网,养蟹水域面积从十几万亩减退到了几万亩,大量减产背后市场供不应求,而其他地方的大闸蟹层出不穷,产量比较高。我注意到,您也曾提出如何去创新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当时有哪些思路?

杨维龙: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可能今后还会长期困扰整个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有几个矛盾:

一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原产地化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营销之间的矛盾。生产在本地,市场在全国,供求关系严重倒挂。

二是,一家一户为主与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要做大品牌,就要标准化,就要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一家一户的生产。最早的时候,协会和政府领导的想法其实是想把阳澄湖统起来,成立一家集团性公司,这样更好维护、壮大品牌。但是矛盾、阻力比较大,因为沿湖四个县区,大家都有想法,我们写报告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也看到了,但是推行很难,到现在这个问题依旧存在。

三是,本地管理矛盾。我国政府的管理是属地化的,也就是说苏州市质监部门或者工商部门,它只管苏州市的,全国的市场它不管、也管不了。那时候,我们去全国打假,很难叫动当地部门配合。当地会说,“这个品牌是苏州的,叫我去打假?有点多管闲事”。要缩小这里面的“矛盾”,就要尽可能把品牌提到“国家品牌”的层面。地理标志是国家批准的。我建议,品牌虽说是属于某一个地方的,但应该是全国一盘棋互动。

打假问题也困扰着我。原来我们尽量抓住一百家会员公司,后面会员越来越多,要求加入的人太多,不让他加入也不行,但管理难度大了。后期,我想能不能走两条路:

一条是,利用阳澄湖大闸蟹会员五大优势——品牌资源、养殖技术、销售渠道、资金优势、团队力量,动员品牌母公司做精做细。阳澄湖大闸蟹,数量就这一点,量上不去就求做精,质量越来越好,价格也可以再提高,赚的钱应该不会比原来少。

此外,利用刚才讲的五大优势,跟周边、全国各地的蟹农、蟹企联合、扩大,多多益善,这个扩大量就会“无穷”大,但是不以阳澄湖大闸蟹,而是用以某某牌大闸蟹名义出现。这样我们利用这五大优势,带动当地的、各地的蟹农一起发展,他们没有经验,我们有经验;他们没有市场,我们有企业。

贾 枭:

也就是在本地的资源禀赋有限之下,通过做“精”,真正把价值做出来,同时也利用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当中所累积的各项优势,去整合经营,引导带动,通过外部资源再去发挥它的作用、价值。

杨维龙:

是的。把我们的标准、技术、资源都利用起来,大家围绕着你转,尽量地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做。这样这盘棋可能就活了,既有中间突出的部份,又有其他闪耀的地方,也能减少假冒行为,因为其它大闸蟹同样用其它品牌去赚钱,而阳澄湖大闸蟹这块“旗帜”也永不倒,整个大闸蟹行业不断“江山壮大”。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考察过,环绕着阳澄湖3-5公里之内的鸡、鹅、鱼、青菜、萝卜、茭白……品质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可能它这里面矿物质不一样。所以我曾经想通过这“一蟹”带动其它的“一盘菜”。

贾 枭:

按照您所理解的,通过阳澄湖大闸蟹,如何做大这块土地上的经济,其实有多种可能路子。一种是您谈到的把产业继续做精做细,整合联动延伸产业链;另外就利用阳澄湖大闸蟹的知名度去给本地其他农产品赋值,这其实也是我们现在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杨维龙:

实际上,现在基本上也形成这种模式,像阳澄湖周边农家乐有几千家,但它们也要(被)管理起来,不能让它乱了。我想,如果大家从大局着想、全方位考虑,把生态环境、农产品资源通过品牌的运作,都利用起来,就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带动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

“一只蟹”不仅富裕了蟹农,也富裕了阳澄湖湖区周边的广大百姓,这是我们探究阳澄湖大闸蟹品牌非常重要的原因。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经济是一笔“大帐”:

因为一只“蟹”,整个阳澄湖度假区兴起了大大小小超过500家的以吃蟹为特色的农家乐;而在整个阳澄湖的周边,包括常熟等其他县区,据说有超过3000多家“吃蟹”的农家乐,这个产值恐怕就已经是超过百亿元了。

阳澄湖大闸蟹不仅有一产养殖、二产加工,也有三产的商贸、旅游及产业服务等。每到中秋节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吃蟹大军”齐聚阳澄湖,让整个阳澄湖地区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从这个意义上说,“阳澄湖大闸蟹”达到了品牌经济的“最高境界”——让许多的人,因为“一只蟹”而受益,这是我们今天研究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农本咨询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