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丨明式家具守望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摩式家具 “遗”脉相承丨明式家具守望者

“遗”脉相承丨明式家具守望者

2024-06-29 1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作的格调大方素洁文雅,富有传统,造型简练,朴素大方,古趣淡雅,似有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韵味。永远是文人雅士心中不可磨灭的追求,扣人心弦。

在相城区望亭镇上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大师吴明忠的家具厂里

这些散发着理性精神的家具

渗透着旧时江南文人的光辉

也保存了中国人的生活品格

传承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

吴明忠,男,生于1952年,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人。

1968年,开始在望亭镇木器社木工车间做学徒,从事传统家具的制作。

1971年,在原木器社工作期间刻苦钻研工艺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查阅了大量的木工家具设计和制作的书籍资料,初具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

1979年,在家中办起了红木工艺家具作坊,承担红木家具设计制作全过程。

1986年,开办“古吴红木工艺厂”,并承担任设计总监。

2005年,随着规模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原厂更名为“苏州吴宝轩古典家具厂”,主要从事明式家具设计和制作技艺指导。

2013年,被苏州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大师”技术职称; 2013年,被苏州工艺美术协会授予“苏州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 2014年,被评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6年,被授予“苏州市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2020年,被评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十大工匠”。

1968年,开始在望亭镇木器社木工车间做学徒,从事传统家具的制作。

1971年,在原木器社工作期间刻苦钻研工艺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查阅了大量的木工家具设计和制作的书籍资料,初具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

1979年,在家中办起了红木工艺家具作坊,承担红木家具设计制作全过程。

1986年,开办“古吴红木工艺厂”,并承担任设计总监。

2005年,随着规模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原厂更名为“苏州吴宝轩古典家具厂”,主要从事明式家具设计和制作技艺指导。

花梨木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60年代,17岁的吴明忠进入镇上开办的木器社,当了学徒工,也第一次闻到了花梨木特有的香味。

学徒工,一个遥远年代的名词。进入木器社后,吴明忠开始了他的拜师学艺生涯,最初的两年里,他只是做着基础的木工活,为师父打打下手,练眼力,练手力,积累经验。从墨斗玩到锯子,刨子玩到斧子。

整整三年,吴明忠跟随师父学习木工基础手艺,随后又是三年左右时间,跟随师父逐步独立地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具。期间,他不止一次地接触到各种名贵的木材,紫檀、花枝、红酸枝……

虽然在当时,这些木材还被笼统地称呼为“红香木”,而其价值远没有现在这么名贵,但经过刨光以后,木头的光亮度如同金属一般,让人情不自禁地愿意去接近,去抚摸。即使不加其他工艺,这些家具作品自然、圆润的光泽让吴明忠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些作品。

明式家具的守望者

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苏作家具的历史文化内涵,一路走来,吴明忠熟悉了家具制作的整个流程,进一步掌握制作苏作家具的技能。

他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傅的训诫,不能因为不懂,就选择轻松。

人要把东西做好,就没有轻松二字,师傅这么教过他,祖师爷也曾这么教过师傅,望亭手艺人的自觉就是这么一代代传下来。如今距吴明忠在望亭迎湖村开办家具厂,已经过去了26年。

图为吴宝轩古典家具厂里的师傅们在工作

吴明忠做了大半辈子的家具。

他把这些年来的得意之作收集起来,放了一屋子。当钥匙拧开大门时,一股木香幽幽流窜在空气中,屋外日头高晒,所见的是日用品超市、机电厂,屋内是一片惊人的幽静清凉, 仿佛吴地文人的风貌,在家具上一点一点复苏起来。

如今作为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吴明忠在明式家具方面的造诣很深

四个字概括就是:精、巧、简、雅

选材精良,制作精湛。

在家具用料上,吴明忠多采用今日已极为稀见的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

制作精巧,设计巧妙。

家具造型结构上,吴明忠非常重视与厅堂等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和谐有致,使人感到舒适、安逸,且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造型简练,线条流畅。

尽管式样纷呈,造型变化多端,但“简练”是其共同点,表现为: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的组合造型,即能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风格清新,素雅端庄。

吴明忠在家具制作上十分强调和突出“雅”,具体表现为: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毫无矫揉造作之弊。

对于苏作技艺的传承,吴明忠表示:现在的苏作技艺的传承已经受到了威胁,所以要把这个提高到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高度,需要更多的工艺美术大师,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苏作工艺的传承,为什么重视,因为手艺有失传的危险,需要保护!”

老手艺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

被逐渐遗忘

正是有了这些非遗传承人们

我们才能从这些事物里

见证中华五千年辉煌的历史

致敬他们的坚守

让相城非遗熠熠生辉!

编辑:廿八

摄影:叶军

部分素材来源:家在望亭、稻香北太湖

往期推荐

紫藤花开,“云”赏浪漫~

梅!我想开了!

在湘城老街,慢慢走,深深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