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 ,浅析苏州博物馆之设计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博物馆手绘画 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 ,浅析苏州博物馆之设计解读

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 ,浅析苏州博物馆之设计解读

2024-07-08 1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州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为基础,整体以几何造型构成,同时将园林的元素进行抽象化置入。博物馆的墙体,采用了江南古典民居叠落山墙式的处理,叠落山墙即为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因徽州文化中的保守因素,在民居建筑中墙体一般设计的非常高大封闭,为了防止建筑显得静止呆板,建造者则使用了错落的马头墙的处理,这样一来就凸显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头墙这一传统元素也被广泛应用到现代设计的诸多方面,但在很多案例中,为了体现传统特色而直接照搬,则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在视觉上带来不适。而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隐去了具象的马头墙,将其变通为一种抽象几何的错落感,高低起伏,层次分明,又不失传统文化符号的意味。这种起伏的墙面利用深灰色的“线条 ”勾画和划分出了江南建筑的块面。对大墙面的划分起到了减少建筑体量感的效果,墙上部的再划分完成了墙面与屋顶的过度;而对墙转角延伸至屋顶的够了,则是强调了墙与顶的连续性。

二、色彩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色彩上也呈现出一种文人水墨的气息。与徽州民居一样,传统的苏州民居也都是以粉墙黛瓦为主要的色调,清新淡雅,契合了太湖水的恬淡和江南文化雅致静美的气质。贝聿铭这样介绍道:“我觉得苏州博物馆是个有文脉的建筑,当地震度想要的也是建筑文脉。在这个项目上,我有机会将历史古迹融入21世纪的背景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至于用材就毫无悬念了,我们选定了灰泥、石材或者瓦片。而颜色则是灰白结合。”

这种明显的带有地域特质的色彩格局,加之经过抽象的犹如书法线条般的灰色边框,在包豪斯现代主义建筑的框架之下, 使得中国水墨情趣呼之欲出,这便是苏州博物馆的精妙所在。

三、造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周边特定的历史景观,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贝聿铭以博物馆庭院中的白墙作纸,假山石为画,结合庭院中规整的水面,,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之下,这样的景致就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水墨画意境,亦真亦幻的片石假山在雨雾的柔化之下,完全融入到了这种意境,一眼即是江南。

在新馆西部的主展区,还设置了水幕墙,游人跟着潺潺的流水慢慢行走,随着水声越来越大,唯美的荷花池也映入眼帘,营造出古典的意境美,水幕墙、荷花池与通往书画厅的悬挑楼梯相结合,又不失现代感。

四、光影

苏州博物馆中狭窄的廊道连接着室内外的空间,是通往各个空间的枢纽,走廊的天窗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形式,自然光从屋顶中间装满遮光条的天窗投入博物馆中,经过过滤的柔和光线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使参观者有一种行走在古色古香的竹帘下的错觉。

五、窗牖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在苏州博物馆开窗的设计上,比起苏州园林中古典的装饰性花窗,简单利落的几何形窗框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这不但丰富了空间的相互渗透,也形成视觉上的同构与节奏感,既与狮子林立雪堂前院的复廊内西部侧墙上的窗洞相呼应,又与苏州博物馆极具现代化的几何外形相统一,将传统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

结语

在众多的设计师中,贝聿铭可以说是包豪斯现代主义的第二代继承人,他在继承了第一代的形式特点的同时,却也对格罗皮乌斯等人的理念保持了怀疑,格罗皮乌斯倡导重视技术和经济的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或许这带有激进的政治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文化与历史对设计的影响。在贝聿铭的作品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符合语境的文化脉络的,而这也是当下的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设计中去合适地体现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