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苏大体可分为四个饮食文化圈:苏锡常、徐海、宁镇扬淮与通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南跟苏北有什么区别 近代江苏大体可分为四个饮食文化圈:苏锡常、徐海、宁镇扬淮与通盐

近代江苏大体可分为四个饮食文化圈:苏锡常、徐海、宁镇扬淮与通盐

2023-12-11 15: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此可知,鱼在吴先民饮食中的地位。而且,先民中的这一饮食传统,一直沿袭传承至今。《博物志》载:“东南之人食水产……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南宋《梦粱录》一书记载:“越为吴分野,风俗大略相同。”可见南宋时,江浙两地的风俗仍是一脉相承。直至今天,太湖流域吴语地区各种风俗习惯仍基本相同。特别是食俗,如岁时、礼仪、信仰等方面的饮食风俗,更为接近。

苏南地区饮食习俗形成较早,特色鲜明突出。太湖流域种植水稻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公元前4000~4500年,吴地先民不仅会栽培粳稻和籼稻,并已能加工成糙米,这就证实大湖流域的先民当时的日常饮食已以稻米为主食 了。其次从出土的动物残骨可证明当时渔猎生产也相当发达。

先民们在原始森林里猎取梅花鹿、四不像、野猪、牙樟,从河湖捕捞鱼、龟、鳖、蛤蜊、螺蛳等作为日常的食物或主要菜肴。再次,杏、梅、桃等水果和菱等,已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补充食物。这样的饮食习俗格局一直传承至今天。

区域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有区域传统文化的强烈特征。所以,近代江苏大体可分为四个饮食文化圈:苏锡常饮食文化圈、徐海饮食文化圈、宁镇扬淮饮食文化圈与通盐饮食文化圈。

在主食方面 ,江苏除徐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食以米饭、米粥为主,佐以面粉制作的面点,米以粳米和籼米为多,苏南地区更多地偏爱粳米,而苏北广大地区大多偏爱籼米。苏南、苏北人爱吃糯米,苏北地区往往将糯米用于妇女生孩子后遍送亲朋庄邻和腊月祭送灶王爷,以及平日酒宴中的甜食—八宝饭,故消费量不很大;而苏南的面食糕团中均要用糯米兑粳米,以6 :4 或7 :3 掺好,磨粉制作,需求量较大。徐海地区的主食以麦面和杂粮面为主,主要制作成馒头、馄饨、饺子、煎饼等品种。俗称“非干不饱”,干食有三种:一是炕、烙、烤出的各种发酵饼和呆面饼;二是蒸出来的糕馒;三是去皮壳的粮食仁子煮的干饭,有大米干饭、小米干饭、豆干饭、麦仁干饭,以及用粘、粘秫等杂粮煮成的干饭,与苏南地区干饭的概念大相径庭。其特色主食是煎饼,即将面粉糊摊在鏊板上,烙成一张张直径二尺左右的薄面片。摊煎饼时可加入鸡蛋、葱花、虾皮,制成高档的蛋煎饼;煎饼卷大葱、甜面酱为中档;最不济的是“小鬼裹单被”,即煎饼卷油条一根。煎饼有咬劲、耐饥,极符合徐海人刚强、爽直的性格。

在小吃方面,苏锡常相对徐海地区的主食差异是明显的,而相对于宁镇扬淮、通盐等地,其差异突出地表现在米食糕团的广泛使用上。苏南米粉制成的食品主要有各式糕团、汤圆(无馅,一称元宵) 、汤团(有荤素各式馅心) 、船点。糕团已成为苏州小吃的主力军,苏南人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

在节令食品方面,苏南和徐海以外的地区,在节令中也有当地的特色饮食习惯。苏中地区正月有“上灯圆子落灯面”和“十五十六炒圆子”之说,这里将十五元宵花灯的时间提为正月十三开始,家家吃带馅的汤圆;落灯延长至正月十八,家家吃面条。端午节中午,全家吃十二红,四冷盘:拌黄瓜、糖醋扬花罗卜(红皮) 、咸鸭蛋、拌凉粉皮;四热菜:刀豆烧肉、烧黄鱼(或红烧籽鹅) 、炒虾、炒花菜;二水果:枇杷(或红樱桃) 、和杏;点心为虾籽酱油肉粽子和烧鸭汤。农历六月六,里下河地区俗食“焦屑”,民谣“六月六,吃了焦屑长了肉”,焦屑即炒面。中秋节,镇扬一带除月饼和芝麻糖馅的发酵炕饼外还时兴烂面萝卜丝饼,即先将面粉和水调成粘糊状,再放在一边“醒”半个时辰,用水兑了油,煎炸搁上香喷喷的萝卜肉丝开阳蟹黄馅的烂面团,在锅内放少许油水,炕成薄饼,其风味独特。

在丧事、祭奠方面,苏南苏北的丧俗也各有特点,吴俗祭奠“五七”的35 天,苏北重视“六七”这一日。苏南亲友守灵,夜宵多吃面条,平日饭菜以素为主,必取单数,出殡后,亲友要吃“离事饭”散席时要送上“离事糕馒”。苏北丧宴办,“三荤三素”烧肉、豆腐、青菜、韭菜炒百叶等。菜肴种类和贱贵完全看“六大碗”,烧鱼、蛋饺、丧家的经济而定,但忌讳用黄鳝,苏北人称黄鳝为“长鱼”,谐音“常余”,恐犯“积恶余殃”的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