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最后一支外国军队撤离中国大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军在旅大 1955年5月,最后一支外国军队撤离中国大陆

1955年5月,最后一支外国军队撤离中国大陆

2024-07-14 2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防部队进驻旅大地区之后,为了保证顺利、按时接收和担负起旅大地区的防务,迅速地开展了向苏军学习的活动。接防部队在苏军的协助下,举办了有15000多人参加的200多个训练班,主要是从技术上培训参谋、军械、政工、坦克、通信、防空、工兵、防化和后勤等有关人员。

2月5日,奉军委命令,组成接收旅大防卫区委员会,肖劲光为主任,邓华、甘泗淇、刘亚楼、曾绍山、郭述申为副主任,邱创成、刘丰等为委员。2月16日,中苏交接联合委员会举行会谈,通过了《苏军自辽东半岛撤离与中国军队进驻的计划》、《防务移交与中苏军队同驻期间保持备战实施的计划》和《技术装备交接计划》。

2月22日,在苏军建军37周年前夕,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为团长,宋庆龄、贺龙、郭沫若、聂荣臻为副团长的21人代表团前往旅顺口慰问。代表团先后出席了旅大市慰问苏军大会、苏军指挥部建军节招待会,并于24日至25日参观了苏军营房、医院、炮兵阵地等设施。26日下午,彭德怀以代表团团长的名义举行宴会,招待驻旅大地区苏军将领。

在交接过程中,为了预防发生突然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和苏联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共同拟定了《中苏两国军队共同作战方案》。方案规定:4月16日零时前,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防务由苏军负责,中苏军队统由苏军指挥;4月16日零时后到苏军撤离为止,该地区防务统由中国军队负责,中苏军队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指挥。

中苏双方交接防务工作,从2月22日开始到4月15日结束。1955年4月15日13时,中苏双方举行交接签字仪式。代表中方签字的是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曾绍山、海军旅顺口基地司令员罗华生、空军第三军军长刘丰;代表苏方签字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什维佐夫、海军基地司令古德利切夫、空军第五十五军参谋长切德利克。4月16日零时起,一切防务交由中方负责。

接收武器装备与设施的工作,在3月7日到5月15日期间进行。接收的装备有:陆军各种火1113门,坦克(自行火炮) 357辆。空军各种飞机328架。海军鱼雷艇39艘和其它舰艇19艘,岸炮66门,高射炮122门,鱼雷80条,水雷332个;各种炮弹235万发,炸弹2624吨,各种车辆1684辆,雷达35部,油料22000吨。以上为有偿移交装备,由中方付款人民币9.4亿元。交接的无偿设施主要有:营房151万平方米,机场9个,另有基地所属的仓库、医院、修理所等,价值人民币约4亿元。

5月24日下午,中苏联合交接委员会在旅顺苏军司令部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中苏双方代表有邓华、刘亚楼、曾绍山和什维佐夫、图兰达也夫、库德良乐夫。双方签署了《交接证书》,标志着旅大地区中苏交接工作全部结束。

苏军从3月1日开始,分别从驻地陆续撤出返回国内。苏军每走一批,都由接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送行。5月26日,苏军指挥部的高级将领和其他工作人员,从旅顺启程回国。旅大各界代表2万多人,在大连火车站站前广场举行热烈的欢送大会。至此,进驻旅大地区的苏联红军全部撤离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防旅顺、大连地区,正式宣告了自鸦片战争百年以来,外国军队在中国大陆驻军历史的结束。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