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从演员到团长,在中央芭蕾舞团度过40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芭蕾舞阿拉贝斯动作指导 冯英:从演员到团长,在中央芭蕾舞团度过40年

冯英:从演员到团长,在中央芭蕾舞团度过40年

2023-07-12 1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上观新闻

“跑起来,要像一阵风、一阵雨,极为浪漫……”说着,冯英张开双臂,跑向演员。这是一个寻常午后,演员们坐在上海大剧院舞台上,聆听团长冯英与编导佟睿睿对舞蹈细节的阐释。6月30日至7月5日,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中央芭蕾舞团联袂打造的“演艺大世界·2023中芭上海夏日演出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带来《红楼梦》《小美人鱼》两部剧目。

接受采访时,冯英不时通过化妆间小屏观察舞台动静,“我们的演员多不容易啊,晚上跳《红楼梦》,下午排《小美人鱼》。”不满20岁进入中芭,40年里从演员到团长,冯英最清楚芭蕾的艰辛。

我也曾是林黛玉

“上海观众对《红楼梦》的热烈反馈,让所有付出变得值得。”刚入团时,冯英也跳过一版《红楼梦》,“我们生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红楼梦》理解更靠近中国戏曲。现在的年轻舞者经过国际化身段训练,带有当代气息,又非常至纯。全新《红楼梦》今年3月首演,从贾宝玉回望自己人生开始倒叙,从入世到出世,在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逐次出现,这是主创团队反复推敲的故事脉络。”

《小美人鱼》是知名编导诺伊梅尔代表作,中芭首演至今已有11年。“世界范围内,可能也只有汉堡芭蕾舞团和中央芭蕾舞团现在在演《小美人鱼》,作品非常精彩,展现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冯英表示,“舞剧与迪士尼的小美人鱼完全不同。舞剧角色情感、内心挣扎很深刻,编舞好看,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性人物。不少人看完舞剧《小美人鱼》一直说震撼,有内心共鸣与冲动。古典芭蕾《天鹅湖》有很多程式化动作,观众只是欣赏,是一种被动的关系。看《小美人鱼》,观众能够把自己融入,角色映射的就是我们自己。”

11年前,冯英想引进诺伊梅尔《茶花女》,“诺伊梅尔考察后,认为中芭更适合《小美人鱼》,该剧有东方哲学与美学意蕴,鱼鳍像水袖。角色风格更接近中国人秀美灵动。”此次来沪的王启敏是最早被诺伊梅尔看中的“小美人鱼”。“11年里,演员从理解角色到拿捏自如,从青涩到成熟,中芭出了五位小美人鱼,技术最全面、演绎最细腻的当属王启敏。”

冯英记得初排《小美人鱼》,千头万绪犹如重生,“下半场罩住舞台的大板子专门定制,诺伊梅尔要求不能沾染一点脏东西,缝都不可以有。灯光设备重新采购。演员表现力、乐团、舞美、市场营销都跃升,打开全新大门。”

网红团的幸福与烦恼

网络时代,演员、院团纷纷开辟线上新战场。过去三年,中芭作为最有网络声量的舞团之一,诞生了不少网民如数家珍的明星舞者,社交媒体账号点赞数动辄以万计。不久前的中芭业务考核,首席演员邱芸庭挥鞭转又在各社交平台刷屏。

“中芭得把声音吆喝出去,我鼓励演员做自媒体。芭蕾在中国还属于普及阶段,真正能够现场欣赏芭蕾艺术的人,在14亿观众中的比例太少了。”网民呼唤演员“加更日常小视频”“看不够”,冯英也看到了,“每个演员个性不一样,精力也有限。比如大家都喜欢的‘小海带’,芭蕾有苛刻的练功要求,从体力到精力对她而言都是挑战。睡得晚第二天没有精力好好练功,容易受伤,所以要规划和平衡时间。”

除了网络,中芭也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平台,比如阿那亚戏剧节。冯英不觉得此举突兀,“阿那亚吸引很多年轻人,中芭专场以乔治·巴兰钦《小夜曲》开场,夜色朦胧,以海为背景,海风吹动裙边,天人合一,很美。实景表演不同于严肃剧场艺术,从我的心愿来讲,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芭蕾艺术。年轻人没时间,需要有意识引导,当然,沙滩舞台会起雾气,脚尖鞋踩上地板会滑,对演员挑战很大。”

做演员时,冯英在深圳华侨城露天跳过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自由飞翔的感觉太美妙了。中芭前辈艺术家去边远山区献技,我们如今也在山乡做公益演出。国际上也是这样,中芭到以色列,在公园舞台跳舞,风吹着,感受不一样。”

9岁是分水岭

6月是中芭丰收的一个月。邱芸庭荣获第31届俄罗斯贝努瓦舞蹈奖“最佳女演员”;第12届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上,中芭获得“一金两银一铜两个最佳”六个奖项。

“演员们咬牙拼搏,有一点点娇气,都不可能拿奖。”在冯英看来,芭蕾比赛对艺术的综合评判,更高于过去强调的技术,“转十个圈,腾空而起,不管多快多高,都要打动人心。年轻人要练技术,没有技术,谈不上艺术。但腿抬得再高,跳得干巴巴,观众不会记得他。同一个阿拉贝斯动作,不同的演绎传递给观众不同的形象、个性。”

近年舞剧热,学舞蹈的孩子越来越多。冯英却没让女儿继承衣钵,她坦言,“芭蕾行业要求太苛刻,我女儿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她小时候受过舞蹈训练,我还是呼吁,芭蕾艺术有助身心健康,有时间练一练,好处多多。”

如何成为职业舞者?冯英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前先做评估,“业余学舞到9岁,是一个分水岭。不要盲目觉得每个孩子都适应舞蹈专业。除了身体条件,还要看他是不是从内心真正喜欢跳舞。静下心,持之以恒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我知道演员的渴望

中芭有舞团,还有自己的舞校。冯英刚从美国回来,忙完上海巡演,又要启程去德国,创作、教学、经营、基建、比赛、宣传……她的日程满档。“从情感而言,我生命最大部分都放在芭蕾舞,不是在处理团队的事,就是在想团队的事。读书、工作之初,父母给了我很大支持,成家后,全家支持我,包揽家里的事。”

作为演员出身的团长,冯英对舞蹈如数家珍,对管理,她拿出学舞的劲头,“和跳舞时一模一样,毕业、走出校门、进团,你是懵懂的。只要肯学习,有针对性地磨练管理经验,很多时候实践出真知。”

“永远记住我是谁,去干什么,怎么干好,目标是什么?学管理时,对我特别受用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和5W原则,慢慢总结经验,学会抓大放小。”冯英了解舞台,“我特别知道当演员的渴望,我曾经希望自己能跳十种不同人格的舞剧——《堂吉诃德》热情奔放、桀骜不驯的西班牙女郎,《红楼梦》凄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吉塞尔》悲剧人物,《红色娘子军》有反抗精神的琼花等,所以不论原创还是引进剧目,我都想找最抓观众、最能锻炼演员的项目。”

谈及中芭发展目标,冯英再次提及,中国有14亿观众,没有看过《天鹅湖》的大有人在,艺术普及任重道远,“我们要演好、创作好经典,同时做好现当代作品。足够优秀的原创,才能证明我们活在当下,记录今天,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