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天鹅之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芭蕾舞天鹅之死是谁的作品啊 【读者来稿】“天鹅之死”

【读者来稿】“天鹅之死”

2024-06-30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忧惧到平静,天鹅接受了死亡——它仍然对生有渴望,却绝不祈求生,只祈求“生”之中“最后的美”。因为只有真正美的失去才有被永恒尊重的价值。白天鹅与死神共舞,它忍受着痛苦,突破那条肉体与心灵的最终边界。但那绝不是挣扎,因为挣扎是黑色的恐惧,是激烈的祈求,而白天鹅永不祈求。

Ophelia Oil Painting by SirJohn Everett Millais

艺术作品的真实,在于它揭示了某种生活的本质,在《天鹅之死》中,生活的本质藏在一片湖水之中,湖水之上是阳光,是鸟,是轻柔的风,湖水之下是不可预测的幽深。我们生活在湖水之上,偶尔望向这片深邃的底镜,一时心生畏惧。可事实上,终有一日,人类都会被这片湖水埋没,沉到幽深的湖底去。

在生活的本质面前,白天鹅是一个纯洁的勇士,它直视着它的结局。

2.以美对抗衰逝

BBC电视台在2008年5月1日播出了一系列记录英国当代舞者职业生涯和生活的纪录片“BBC Four Dance Season”。这一系列纪录片用一种特殊的视角探索了舞者处于他们舞蹈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状态,以及让他们继续前行的生命动力。

在纪录片《天鹅之死》这个片段中,彼年43岁的前英皇首席舞者Zenaida Yanowsky,前不久才从膝盖手术中勉强恢复,将在8个月的时间内准备《天鹅之死》这支独幕舞剧。这将成为她芭蕾生涯的谢幕作品。同时,这也是一支她最后一次需要对抗身体的疼痛来完成的芭蕾舞表演。

Zenaida Yanowsky是一个在舞台上活跃了23年的芭蕾舞者,片中,对于自己作为一个芭蕾舞者的身份,她作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比喻:

“作为一名舞者,你大部分的舞蹈生涯都(如同)在打磨一颗粗糙的石头,日复一日,你不断地打磨它,直至35年后,你终于拥有了一块美丽的石头,它闪烁着细微的光芒。这时,也是你将它掷于河中,转身离去的时刻。”

所有芭蕾舞者的一生,都在不断打磨自己的身体以追求“Artistic Perfection”,身体可以被伤痛、疾病和岁月侵扰,但当它被打磨成一个越来越光滑的容器时,容器中的主人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Artistic Perfection”。

“直至他们不能跳跃为止,直至他们不能旋转为止……”

直至他们优雅地退场,转变角色,正如同一颗打磨细腻的石子落入水中。

3.以美对抗破坏

2013年10月19日,《古典璀璨》音乐会在苏黎世歌剧院举行。在音乐会开始前,一个环保主义芭蕾舞者表演了一段不一样的“天鹅之死”:地上是人们倾泻的石油,而天鹅挣扎着在粘稠的液体中艰难起舞,直至再难挥动双翅。

绿色和平:毁灭北极的艺术行为表演

芭蕾《天鹅之死》

该表演由俄罗斯能源公司Gazprom赞助,投影所映“毁灭北极的艺术 - 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赞助”的字样,意在讽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北极开采石油的计划。而这项计划,将使生活在北极的人类与动物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毫无疑问,人类的利欲熏心是这次破坏自然生态的始源。当人类一直在寻找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时,这种为了既得利益而向自然施暴的行为,正犹如盲目抽取天平对端的砝码。同胞、生灵、自然环境……如果丧失了对这一切的关怀,人类的存在就是美的反面。

《天鹅之死》中的天鹅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灵,也象征着人类,当生灵被困于泥泞之中,当自然界逐渐化为一滩泥泞,最终我们也将在一摊泥泞中溺亡。

天鹅在一滩粘稠的液体中挥动翅膀,在一片黑色的沼泽中伸出长颈,它是否能唤起你对于生之美的记忆呢?

Let it be, or let it survive, this is our choice.

你可能感兴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