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线上模拟(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芦台一中在哪个区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线上模拟(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线上模拟(二)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4-05-24 0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芦台镇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线上模拟(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 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 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介于现实与自由 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 )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 )的内涵,转化为以 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何必不然”,或( ),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 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维持 风度 只言片语 B.重构 风度 断章取义C.维持 气度 断章取义 D.重构 气度 只言片语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代的大鹏意象,不但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且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B.后代的大鹏意象,不是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而是就文学创作来说的审美创造。C.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D.后代的大鹏意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审美创造;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则是“误读”。3.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B.庄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我们学过他的《庖丁解牛》。C.词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晏殊、柳永、辛弃疾都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D.魏晋文人强调精神自由,拥有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这从我们学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项脊轩志》中都可以感受到。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 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 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 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 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 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 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 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 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 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 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 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 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2 页 共 8 页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 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 性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 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 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材料四:图表:与平时工作相同时间负荷和压力状况4.根据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 理疏导必不可少。B.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C.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 分类分级服务。5.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 )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3 页 共 8 页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B.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C.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D.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B.疫情期间80%以上的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是平时的 1-2倍,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 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三、(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 (.)兴尽恸哭而返。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4 页 共 8 页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B.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C.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 简:减少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 腹:怀揣,抱着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 师不必贤于.弟子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羽野服挈具而.入 吾尝跂而.望矣D.本乃.凡贱,实为天骄 项伯闻之,乃.夜驰之沛公军9、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B.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C.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世人对陆羽的推崇的一组是 ( )①闻人善,若在己②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③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④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⑤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⑥一羽之轻,百姓珍重A. 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6分)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4 分)(2)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4 分)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5 页 共 8 页13.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4 分)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李氏小园(其二)清·郑燮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初望淮山 黄庭坚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①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三釜:微薄的俸禄。(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氏小园》用大量细节勾画了母亲晨起为儿缝衣的人物形象。B.“逆旅”意为客舍,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C.《初望淮山》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情感都真切诚挚。(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请选其中一首加以赏析。(2分)(3)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3)苏洵《六国论》中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4)《过秦论》卒章显志提出中心论点: 。(5)《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五、(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高贵的清贫徐贵祥①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②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 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③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 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6 页 共 8 页④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⑤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 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⑥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 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 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⑦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这个当年才30 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 “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 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⑧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 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 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⑨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⑩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 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选自《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C.第⑦节“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D.第⑧节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E.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7 页 共 8 页贫的高贵品质。17.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4分)18.结合文本分析第⑧⑨两段所展现的方志敏的形象。(3分)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20.作者是怎样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六、(10分)21.某位同学在学习《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时,在笔记上记录了书中的三个事例的梗概,请你帮助他根据这三个事例,提炼出中国社会基层“乡土性”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3分)①史禄国先生曾告诉费孝通先生,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②一位研究语言的朋友说,张北一带的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③在一个村子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2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差异的。在我们的旧法上还有一种规定就是:非婚生子女与其母之关系视为婚生母子,毋须认领。这是说,母子的生物关系是明显的,所以不必经过法律手续, 就可以确定其社会性的母子关系。事实上,连这明显的母子生物关系,在过去的旧时代,也有时会被有意抹煞,不承认是社会性母子关系的基础。读过《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在她当 (.)家时,明白地向生母说,要她不要弄错了,自己是王夫人的女儿。而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 孩子.,可是她对于这个女孩儿和那个不争气的小子.在名分上依旧是母亲。在社会关系上,她得公平地待遇 (.) (.) (.....)所有的儿女,不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替她生的。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自能用亲自见过的事实来证实这类 以婚姻关系来抹煞生物关系的情形。(取材于费孝通《生育制度》第三章婚姻)(1)文中加点儿的“女儿”指的是谁,她的人生结局如何?(2分)(2)文中“两个孩子”“不争气的小子”分别指的是( )(2分)A.宝玉、黛玉 贾瑞 B.宝玉、宝钗 贾琏C.元春、探春 贾珠 D.元春、宝玉 贾环(3)这一故事说明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母子关系很复杂,有生物性意义上的也有社会性意义上的。B.《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儿”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C.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母子关系的生物性有时得不到承认。D.王夫人作为正妻,她丈夫贾政的孩子都必须把她当作“母亲”。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 巧干胜于蛮干。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试卷(二) 第 8 页 共 8 页芦台镇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线上模拟(二)语文试卷答案1.B(重构:重新建设或建立,重新组建。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后面接的是“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故选“重构”。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气度、风致神韵。气度:指人的气魄和度量。这里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名士们的行为风格。 “断章取义”是动词,能够与后面的“引申说理”、“自由创造”并列,“只言片语”则是名词。故选B)2.C(A项,不存在递进关系。B项否定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的“误读”与后文矛盾。D项强调是“误读”,与文意不符。故选C)3.A(B项,庄子是战国时期人。 C项,晏殊、柳永不是豪放派词人。D项,《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的作品)4.C【“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错。原文在材料一第二句“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可见应对的是“突发事件”,而不仅仅是“困难和危险”,进入的是“应激状态”,而不仅是“适应 性”。】5.B【“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不是获取心理支持的方式。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不一定真实,有可能夸大疫情严重性。】6.D【“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错。原文在材料一后半部分,“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 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可见“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避免的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 情绪”。】7.C 8.C 9.B 10.B 11.D12.(1)古话说,有人品性高洁,可行为表现却很糟糕,恐怕是讲陆羽这种人的吧?(2)卖茶的店家依据陆羽的样子制出瓷陶塑像,像对神一样来祭祀,13.①著《茶经》,总结茶道茶艺。 ②推广茶文化。 ③推动了茶叶种植。④促进了茶叶经济发展。 ⑤爱茶而不求名利。【参考译文】【文段甲】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小时候,(偶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当他背诵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伤心不已。等到长大后,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后来)他耻于当和尚,就逃离寺庙,躲进了一个说唱搞笑的优伶班子,还撰写了几千字的诙谐文稿。天宝年间,官府任命他为优伶的老师,没办法,又跑了。古话说,有人品性高洁,可行为表现却很糟糕,恐怕是讲陆羽这种人的吧?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有时也与闻名的僧人或隐士往来,成天宴饮,交谈学问。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他常常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像对神一样来祭祀,每当有人买茶和茶具多的时候,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衣裳,拎着茶具,进到衙门去侍茶。喝完茶,李季卿吩咐家奴给陆羽赏钱。陆羽认为这于自己是一种羞辱,写了一篇《毁茶论》(宣泄不快)。【文段乙】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二) 答案第 1 页 共 3 页茶,当初叫做“荼”。它的品类包括槚、蔎、茗、荈等,混杂而繁多。到陆羽先生,才单单选了一种叫“茶”的南方美树进行研究。他推崇茶叶有助健康的效果、净化肺腑的作用,滋养容颜的功能,平静身心的美德,确定茶的专有名称,概括茶的定义,撰写成一部《茶经》,全面介绍了茶叶文化的起源、用具、炮制、器物、冲泡、品尝、生产、流通、简史等九个方面的知识,并且绘成图画,(这样)文字书写相同了,事务意义统一了,老百姓也都称之为“茶”了,尤以浙江、福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所属地区为胜,于是茶道茶艺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流传,大力发扬。从这开始,以种茶、卖茶为生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写“茶”字,呈现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试想,)草木的叶芽在春天苏醒,美得如诗如画,农人在其中忙着采摘,有动有静,天人合一,如此巨大的生活意义寄寓在一片新生绿色,采摘秀美的芽尖正合于天下人品饮,此中妙处真是说不尽啊!由此看来,创立茶道这等取源于自然的文明学说,耗费提倡推广、发扬光大的心血,理当占有不可磨灭功劳的人,一定是茶圣陆羽了!历史记载,茶圣陆羽在婴儿时就被抛弃在江岸边上,浑身发抖,眼看快死。这时一群大雁为他栖落地下,用宽展的翅膀遮着他,发出长鸣,仿佛要告诉附近的人(这里有个婴儿)。智积方丈听到叫声,就前去拾起这个孩子,把他揣在怀里带回寺庙,每天喂些米浆茶水,终于让孩子活了下来。(老方丈)又根据《易经》占卜,得到一句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雁栖落陆地,它的一根小小羽毛也是可以当作赠礼的)。”于是让这孩子姓陆,名羽,字鸿渐。有人写了一首诗评赞道:“陆羽啊,出生平凡低贱,实为天之骄子;母亲生而不养的弃儿,成人后竟然如同神仙下凡一般可敬。茶叶啊,一片羽毛那样轻微,却深得百姓万民的珍爱;一片细小的叶芽儿,却能助益人们万寿无疆!”14.(1)B(2)《李》母亲的单衣和为儿缝制的棉衣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老母对儿子的怜爱(1分)。《初》离家时的装束和现在的景色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1分)。求取微薄的俸禄跟母亲长久的思念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无奈(1分)。(3)同:都写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1分)异:《初》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2分)15.(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16.DE。【D更认识到了方志敏的“高贵的清贫”。 E意在突出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17.“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守贫困,清白节俭。18.文章⑧~⑨段通过回忆读《清贫》的感悟,想象方志敏拒绝逃生、最后被俘,并在敌人刺刀面前临危不惧,冷嘲热讽的情景,以及联想《牛虻》中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节,展现了方志敏英雄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形象。19.这个语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这个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强调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增强了语言气势。20.①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②解读资料。通过照片和苏区资料,认识到了方志敏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③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④联想英雄。以亚瑟类比,体悟到了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21.【答案】①乡下人离不开土地(或根植土地/依赖土地等)②定居是常态(或不流动是常态等)③形成熟人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解答本题主要运用查找法和删减法。首先审题“提炼出中国社会基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二) 答案第 2 页 共 3 页层“乡土性”的三个特点”;然后围绕“乡土性”分别提取关键信息:①“试试看能不能种地”,②“乡 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③“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从小就看惯的”;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22.【1】探春 远嫁 【2】D 【3】B【解析】【1】结合判词可以得出结论,“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根据“《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可以联想到探春与赵姨娘的情节:当赵姨娘对探春说道:“……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见高枝飞去了……”探春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噎噎的一边哭,一边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来一个舅舅?我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和识记理解名著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对名著的识记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把握辨析作答。根据“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的提示,在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可知,王夫人只有两个亲生孩子,一个是元春,一个是宝玉,而贾环是赵姨娘所生,据此可以排除ABC。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B项,“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错误,根据《红楼梦》中的情节可知,探春对赵姨娘和贾环都很关心,只是当时的封建制度之下,探春只能尊嫡母为母,称庶母为姨娘。故选B。23.审题指导:第一步,判断作文类型。材料一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材料二则从“讲究方法”的角度认为“巧干胜于蛮干”。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的材料作文题。第二步,找出关键词并明确关键词含义。从两则材料来看,材料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等。材料一中 “拙”的意思是“诚实”“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为褒义词;这里的“巧”意思是“取巧”,是凭借取巧的手段取得某种不正当的利益或者想方设法逃避困难,为贬义词。材料二中的“巧干”指的是巧劲、巧力、巧妙行事、灵巧变通,为褒义词;“蛮干”指的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为贬义词。第三步,关注提示语。材料提示语是“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提示我们可以从两则材料中的某一则材料入手,也可以结合两则材料。最佳角度应该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拙”与“巧”的关系,并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没有规定文体,写作时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建议考场作文写作议论文为宜。“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则要求我们作文时联系社会现实,在文中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力求做到“文中有我”。第四步,列出导图框架。写作时,考虑好使用什么结构的文章,正反面事例和名言等,最好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立意:1.讲究方法 脚踏实地 方能成功踏实肯干又要注重技巧以踏实丈量远方,用巧思载梦以航宁拙勿巧,讲究方法拙干焕风景,巧干展霓虹拙中取巧,方显大智拙干讲态度,巧干讲方法拙中得巧,清光自来巧拙并济方能熠熠生光巧拙并施,铸就人生辉煌芦台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线上练习语文(二) 答案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