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芜湖未来城市发展规划最新 关于芜湖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芜湖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07-12 2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全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航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形成的决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经济指标实现合理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0亿元,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4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00元,增长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50亿元、增长8.5%,贷款余额5260亿元、增长11.8%。

图表1: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

%

9以上

4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2以上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

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9左右

3

进出口总额

%

9

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

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提高0.5个百分点

0.5

服务业增加值

%

9

3.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8.5

1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完成省下达

目标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

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完成省下达

目标任务

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出台36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实施19条接续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主要指标日调度机制,强化县区督导服务,持续助企纾困解难。办理“退、免、减、降、缓”各项税费115亿元。惠企政策网上超市上线政策917项,累计兑现资金23.5亿元,惠及企业20万家。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开展管行业必须管投资专项行动,新开工省重点项目424个、竣工545个。211个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投资完成率超九成,为历史最好水平。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51个,投放金额29.4亿元。为234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和专项债资金96.3亿元。

专栏1: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实施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政策体系

◆出台36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19条接续政策措施、助企“开门红”若干政策、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疫情防控期间物流运输行业纾困政策实施细则等助企纾困政策,构建起全方位稳经济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

◆办理留抵退税68亿元,达到上年留抵退税规模的309%;新增减税降费23亿元;累计办理缓缴税费20.5亿元。

◆新增政银担业务100亿元,贴息补助3151.4万元。

货币金融政策

◆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基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5%,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个基点。

◆加大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线上融资对接力度,新增撮合融资服务260亿元。

稳投资

促消费

◆省重点项目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847亿元,完成计划投资进度106.2%。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7%。

◆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增长5.9%,位居全省第二。

保粮食

能源安全

◆建成市级粮食应急加工、供应、配送网点52个,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日均库存成品粮近6万吨、食用植物油3万吨,确保紧急情况下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序供应。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期间,积极引导企业用户开展全量需求响应,单日最高响应负荷32.8万千瓦。

保产业链供应链

稳定

◆建立市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将600余家重点企业列入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加强生产要素保障。

◆印发实施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方案,推出“平价购”“线上购”,实行线上购买、线下专班配送,确保企业群众急需物资买得到、送得到。

◆为2000户市场主体免租4000万元。

保基本

民生

◆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5%,控制在年度目标3%以内。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576.5万元,惠及50余万人次。

◆发放扩岗补助817.4万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202.5万元,开发疫情防控员、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518个。

◆办理缓缴公积金955.3万元,惠及职工2760人。

“双招双引”高质高效。坚持顶格战法打出“新攻势”,建立项目专员和项目专班负责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20个,总投资4257亿元、增长33.6%,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8个、较去年翻一番。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总投资150亿元的海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投资100亿元的耀石石英玻璃纤维研制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比亚迪产业园实现当年投产、当年产值过百亿。完善“紫云英人才计划”,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汇集21项支持政策,兑现人才补贴2.7亿元。精心打造集“住、职、创、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才驿站10个。举办“云上双选会”,派发3000万元城市体验券。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6个、高端人才1870人、大学生6.6万人。

专栏2:2022年紫云英人才计划执行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政策服务

◆升级扩容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上线芜湖市青年英才租房补贴、芜湖市“扬帆计划”大学生产业实习补贴等41个具体事项,兑现青年英才购房、租房、高层次人才等补贴3.2万笔、金额1.7亿元。

品牌活动

◆举办芜湖市首届紫云英人才日活动,派发紫云英人才城市体验券3000万元,吸引超1300万人观看,近万名大学生来芜参访体验。

◆举办首届金秋人才周、22场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暨校园招聘活动,与华东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签署校地合作协议,走进200余家(次)企事业单位现场提供岗位6000余个,完成3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开班工作,招揽学员153人。举办百名博士芜湖行暨紫云英高层次人才对接会,吸引114名博士走进芜湖,达成就业意向53名。

项目合作

◆公开征集“雏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业资助项目60个,首批拟资助33个项目、资金1275万元。

◆全力推进安徽创新中心建设,已注册落地和洽谈对接项目40个,其中院士项目8个。

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8%,历史性跃居全省第一。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32个,列入国家、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3个。5项创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5家。海螺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入选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湾谷科技园等首批十大创新园开工建设。

(二)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和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7:48.4:47.9。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推动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工业生产稳步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6户,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1%和8.2%。服务业增势向好,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增长5.9%,位居全省第二。

专栏3: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一产“两强

一增”行动

科技强农:新增数字农业工厂1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0个。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机械强农: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水稻育秧中心19个,新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60名、农机手1200名。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暨安徽省“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四项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增长7%。

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

提质: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3个、省首版次软件14个、省首批新材料6项。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6个。

扩量: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奇瑞集团成为全省第一家实现年产销过百万辆的汽车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48%。

增效:工业产品销售率保持在96.5%的较高水平。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21万元/亩,居全省第二位。

三产“锻长

补短”行动

抢占内贸市场:开展“皖美消费•乐享芜湖”系列活动,组织各类促销活动40余场,带动消费超50亿元。

拓展外贸市场:启动外贸倍增计划,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家。

做大消费市场:开展消费中心培育行动,打造“一区五街多节点”的夜间经济消费载体。芜湖古城、方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优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54个、总投资510.9亿元。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实现“零突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7家,获批省级绿色工厂7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经开区入选国家首批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成功获批,已签约数据中心项目10个、总投资2200亿元,珑腾智算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汽车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体验中心,新增“登云”企业1469家、5G基站2600个,迈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五十强。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启动实施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行动,突出以优势细分领域为抓手,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8.1%。资金、技术、应用场景等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获上级产业扶持资金3.8亿元,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落户我市。政府性投资基金新增投资项目138个、投资额超9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400亿元。新能源汽车基地、通航基地获省级基地考核评估A等。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7家,成立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出台加氢站布点规划,谋划建设氢能产业园。成功举办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启动建设中国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营运中心。

专栏4: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项目落地建设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173.1亿元,主要包括上海海立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安徽中鼎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及铝箱体研发及生产等项目。

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225.9亿元,主要包括道氏生产10万吨动力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奇瑞埃科泰克新能源汽车专用DHT等项目。

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

签约项目63个,总投资925.5亿元,主要包括迅驰精密轴承产业园、金刚科技超大扭矩重载高精密智能装备等项目。

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353.3亿元,主要包括石英纤维高科技产品研制产业园、安徽鼎恒绿色制造全产业链等项目。

人工智能

产业

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551.6亿元,主要包括埃夫特下一代智能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旷云智能产业科技园等项目。

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127.8亿元,主要包括南博智能清洁服务机器人及新能源环卫设备生产装配、中科微至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等项目。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产业

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864.3亿元,主要包括全球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华夏云天综合性航空发动机及其部附件维修基地等项目。

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56.6亿元,主要包括联飞新一代航空器研制、航钛钛合金航空管和石化类合金管研发生产等项目。

新材料产业

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325.5亿元,主要包括正威铜基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及供应链、北新锦赛FK轻型外围护建筑新材料生产及绿色装配式建筑示范应用等项目。

开工项目:56个,总投资373.9亿元,主要包括耀石新材料石英玻璃纤维研制基地、永臻低碳再生铝质新材料光伏边框等项目。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356亿元,主要包括协鑫20GW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林洋储能电站等项目。

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465亿元,主要包括弗迪年产15GWh新能源动力电池、海创新能源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项目。

智能家电

产业

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8亿元,主要包括华凌电器空气炸锅、飞科芜湖生产基地三期等项目。

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137.6亿元,主要包括华宝智能家电产业基地、艾比酷科技智能微缩仓及车载冰箱、拾比佰大家电彩涂板等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531.3亿元,主要包括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珑腾智算互联网产业园等项目。

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91.9亿元,主要包括星载科技大数据中心、义柏晶圆与半导体精密载具设计与制造等项目。

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

签约项目:131个,总投资373.7亿元,主要包括双鹤医药健康产业园、皇氏集团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园、麦金地中央厨房等项目。

开工项目:121个,总投资339.6亿元,主要包括邻几供应链保障中心、同福中央厨房及配套大健康产业园、老金磨方健康产业园、鲨鱼菲特总部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

数字创意

(线上经济)

产业

签约项目:132个,总投资773.9亿元,主要包括芜湖新华文教城、摩恩实业七师记忆、慕晨跨境产业融通平台等项目。

开工项目:58个,总投资196.1亿元,主要包括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广数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研发、锦瑞直播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服务业发展韧性增强。开展“皖美消费·乐享芜湖”等系列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1.3亿元,带动社会消费超10亿元。商贸流通加速恢复,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295家,培育省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6处,28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营业收入超10亿元,其中5家企业超百亿元。持续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江北新区、新芜经开区获批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新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7家,占全省四分之一。

专栏5:2022年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竣  工

竣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个,完成投资17.6亿元。

◆主要包括富春网营物联智能供应链基地、燕子洞张家山综合开发、芜湖汇峰跨境产业园、通用飞机型号研发与产业化平台等项目。

开  工

新开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10.2亿元。

◆主要包括芜湖建筑科技产业园、西湾花园商业街、智慧养老之长者守护中心、同福中央厨房及配套大健康产业园(一期工程)等项目。

在  建

在建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65.2亿元。

◆主要包括格力废旧家电集散中心、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一期码头、嘉瑞环保废矿物油综合利用、宝特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46.2万亩,建成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15万亩。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52个,宠幸宠物、老金磨方、邻几供应链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发展乡村农旅融合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三)深化改革添势赋能,开放活力不断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印发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市属企业营业收入641亿元,增长23%。新成立市健康医疗集团、大数据公司。坚持“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导向,扎实推进“标准地”改革,出让面积占新增工业用地84.6%。加快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归集信用数据22.3亿条,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居全国261个地级市第四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5个县市区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县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5件,连续11年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举办“畅聊早餐会”40场,解决企业问题113个。在全国率先发布“7×24”小时政务大厅地方标准,实现企业开办移动端智能审批,市场主体总数突破50万户,其中企业主体增长13.4%。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3家企业获批上市,新增直接融资338.5亿元。深入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解决公共政策兑现问题285个、兑现政策资金5.2亿元,“依法兑现公共政策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总额超130亿美元、增长15%,经开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3亿元、增长50%,规模跨境电商产业园达7个,位居全省第一。使用海外仓50个,分布欧美、亚洲等21个国家。区域合作走深走实,与长三角九城共同发起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会同10个市(区)共建长三角应急管理城市联盟,成功举办长三角科技论坛暨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飞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安徽创新中心宁波人才飞地、浙江创新中心芜湖人才飞地正式启用。

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自贸片区新注册企业2250家、增长20%,新签约项目130个、增长54.8%。新入选省制度创新案例17项,其中5项成果为全国首创。全省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成功落地。高标准推进江北新区建设,修编完善大龙湾、沈巷等片区控制性详规,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信义七期光伏组件盖板项目建成投产,奇瑞超级二工厂、隆基光伏等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楚江大道东段等道路建成通车,皖江学院新校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体完工,持续展露现代化新城新风貌。

(四)人民城市共建共享,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长江路高架、峨山路一期、八里湾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开工建设。优化“两区、两联、一配套”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格局,港口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芜湖港集装箱量突破125万标箱。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建设,芜宣机场客运航线增至34条,航线数量跃居全省第二。

专栏6:2022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机场航空

◆芜湖宣州机场安全平稳运营,开通客运航线34条、货运航线3条,通航29个国内城市,旅客吞吐量近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5000吨,起降运输航班超6200架次,保障通航飞行近6000架次。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一期)货站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

铁  路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开工建设。宁安铁路与巢马扬铁路联络线加快前期工作。合芜宣城际铁路、安徽北沿江铁路、芜常铁路、普速铁路外绕等项目加快谋划

公  路

◆G5011芜合高速改扩建、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八里湾大桥、S334峨山路东延(一期)工程建设完工。G4221沪武高速、S30铜商高速、G4211宁芜高速改扩建、G5011芜宣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二期)火龙岗北至南陵渡桥段、G347通江大道(和沈路至无为交界段)城建工程开工建设。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G635吴江至芜湖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

◆新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440公里、养护工程500公里。繁昌区荣获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港航水运

设施

◆芜湖港三山危险品锚地、青弋江航道养护工程、裕溪河水上应急救助基地建设完工。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加快建设

市政基础

设施

◆扁担河至大阳垾补水泵站、鸠江南路延伸段工程、十里江湾人民公园环境提升工程、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工程、清水河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工。徽州路快速化、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加快建设。长江南路快速化、珩琅山路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水利基础

设施

◆大江大河治理: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重要支流治理:牛屯河治理工程、青弋江治理主体工程建设完工

◆易涝区排涝泵站: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保安泵站、下沟泵站主体工程建设完工。陡门巷泵站开工建设

◆中小河流治理:黄浒河庆大圩段加固工程等6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弋江区荆山河水系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

◆灌区建设:三连圩灌区完工,六郎、汤泊河、陶辛灌区项目加快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淮河以南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进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期执行情况通过专家评估,第二轮轨道交通规划初稿编制完成

能  源

◆黄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高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项目建成投运。黄浒220千伏、弋江110千伏、利民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预可研编制。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启动全面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锚定“席地而坐”标准,常态化开展全域深度保洁。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织网联圩洪涝统筹样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5个、棚户区3378户。构建“三网融合”通勤体系,新建续建城市次支道路93条,开通微循环巴士线路32条。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市区增花添彩工程一期、二期全面完工。建成“芜小园”口袋公园50座,新增绿地面积170万平方米、绿道35.2公里。启动“全民共读”计划,参与人次超200万,建成城市阅读空间72个,“共读一本书、共建一座城”深入人心。

 

专栏7:2022年城市更新工作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城市功能

完善行动

◆镜湖区赭山中路宜邻中心、鸠江区云从路宜邻中心等15个“宜邻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镜湖区广福路宜邻中心等4个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民生福祉

改善行动

◆改造棚户区3378套,整改城市危房1186栋。

产业创新

升级行动

◆镜湖区造船厂等地块 “工改商”“工改文”加快前期工作

完整社区

缔造行动

◆改造老旧小区125个,镜湖区北门口社区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启动实施

蓝绿空间

提质行动

◆外龙窝湖省级湿地公园一期、惠生联圩生态公园、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

补短板行动

◆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行动,共谋划项目103个,总投资64.6亿元,44个项目建设完工

安全韧性

提升行动

◆成功入选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现建成区排水管网全覆盖。市管雨水管网缺陷修复工程一期开工建设。实施城镇燃气管网覆盖区域“瓶改管”。

智慧城建

赋能行动

◆城市生命线安全提升工程一期建设完工,包含桥梁、燃气、供水、排水四个专项,共安装监测设备6808个,已全部投入使用。

绿色低碳

示范行动

◆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环节执行率均达100%,城市居住社区完成绿色社区创建比例达65%。

文化风貌

彰显行动

◆芜湖古城获批国家3A级景区。第一批“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启动实施,修缮“复活”圣母院、老海关旧址等8处文物建筑。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完工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落实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000万,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4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增长7%。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4万户,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个,新建、养护“四好农村路”940公里。繁昌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专栏8: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产业振兴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4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净增2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比重达9%以上。 “无为蓝莓”入选省“特色产业+金融+科技”项目试点。

人才振兴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3254名农技指导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新培训高素质农民1430人。评选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21名,成立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3个。

文化振兴

◆开展“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创建,评选市级乡风文明示范村20个、星级文明户200户,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0.8%。开工建设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

生态振兴

◆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南陵县烟墩镇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组织振兴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0个试点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285万元,增长102.7%。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795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3336万元,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45%。

(五)绿色转型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印发实施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等,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万千瓦。成功入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面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加快虚拟电厂建设,完成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能耗数据接入,实现40万千瓦可调负荷的高效聚合。扎实做好电力保供,积极引导企业用户开展全量需求响应25次,累计响应负荷594万千瓦,成功应对历史罕见高温天气挑战,有效保障民生用电和电网安全。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PM2.5平均浓度32.9微克/立方米,优于省考核指标,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1.2%。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固废(危废)和辐射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10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

长江生态保护持续修复。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办结中央、省级交办的各类问题319个,整改完成率达97.6%。升级改造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船舶污染物接收量位居全省前列。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外龙窝湖省级湿地公园一期、惠生联圩生态公园建设。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暖民心行动成效显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实施20项民生实事基础上,更加聚焦解决供需方面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启动实施就业促进、老年助餐、金牌物业等“10+3”暖民心行动。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508个,服务老年人超80万人次。新增婴幼儿托位5457个,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新建、改造提升菜市37家。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跟进监督项目实施成效,38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群众知晓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专栏9:2022年“10+3”暖民心行动工作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就业促进行动

◆持续优化“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打造“就业芜优”服务品牌,平台注册企业1.7万个,登记求职者4.8万人;完成青年见习岗位数3000个,短期见习岗位数1800个,公益性岗位数3000个,新增技能人才3.6万人。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

◆围绕沿江美食菜系和芜湖特色小吃,开发培训项目9个,开展徽菜厨师培训4300人次。

老年助餐行动

◆建成并运营老年助餐点508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80万人次。

健康口腔行动

◆在口腔科建设、增加牙椅数方面提供更多服务供给,优化诊疗流程,开设午晚间和无假日门诊。

安心托幼行动

◆新增公办学位7440个、婴幼儿托位5457个,为3.3万名幼儿提供“延时服务”。实现普惠入托费二孩减半、三孩全免。

快乐健身行动

◆维修和新建健身点位483个。建成步道43公里、“口袋体育公园”10个、“百姓健身房”12个。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技能培训超过210余场次,服务群众14.2万余人。举办各类群体活动500余场次,参与群众60余万人次。

便民停车行动

◆主城区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1万余个。推行公共单位共享车位,开展收费停车场错时停车,切实缓解停车压力。

放心家政行动

◆新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5个,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979人,家政服务人员培训3.2万人次。

文明菜市行动

◆改造提升菜市32家,新建菜市5家。

老有所学行动

◆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9万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2万人。

最干净

城市行动

◆动态评判“干净街道”等级,不断提高公共环境洁净度和基础设施完好率,新增“最干净街道”8条。

金牌物业行动

◆打造金牌物业企业10家、“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5个、“最干净小区”20个和“星级红色业委会”10个。

儿童青少年眼健康行动

◆分别对小学、初中学生每学年开展4次,对幼儿园、高中学生每学年开展2次医学人工智能眼健康监测检查服务。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中小学18所,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6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加快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组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入选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示范城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开工建设“宜邻中心”项目15个。新建健身步道43公里、全民健身设施400余个,让群众健身举步可达。省运会金牌数首次“破百”,居全省第三。建成“周末剧场”舞台12个,演出144场,唱响“欢乐芜湖”文化品牌。

专栏10:2022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

领  域

主要成效

教  育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二期、芜湖市第二中学、元亩塘小学芜湖院子小学、恒大北小学建设完工;智慧芜湖教育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示范、皖江学院新校区、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筹)等项目加快建设

卫  生

◆市中医医院中医传承与创新中心、市急救中心一院分站建设完工。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楼、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院前急救体系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文  化

体  育

◆芜湖围棋院、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休闲运动场、市奥体中心维修改造和田径副场、弋江区十里江湾与南沿河路健身步道、湾沚区人民体育公园建设完工。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繁昌区峨山体育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打造“就业芜优”服务品牌,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创新开展沉浸式直播招聘17场。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5亿元双创孵化基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8亿元。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资金1.7亿元,减征社保费1.9亿元,惠及企业3.2万户。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群众节约费用3.6亿元。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94元/月,居全省前列。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700多套,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等群体住房需求。落实保供稳价长效机制,“惠民菜篮子”门店扩充至15家,供应蔬菜2312吨,让利514万元。

(七)社会治理和谐有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打赢“3·24”“4·17”两场疫情阻击战,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打造“15分钟核酸采样圈”,形成智慧化的信息系统和扁平化的指挥体系,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完善46个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模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3%、21.2%。

平安芜湖建设持续深入。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亮点品牌,成立品牌调解工作室15个,“解纷芜优”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处理各类案件近万起。南陵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好、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经济指标弱于年初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规模还不够大,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层级不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能力不强。产业聚焦不够,特别是新兴产业优势细分领域还需进一步培育。同时,节能降碳压力增大,能源消费增量空间有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亟需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全球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供需循环受到严重干扰,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从国内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推动经济增长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循环更加畅通,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将明显增强。从我市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多重战略机遇交汇叠加,有利于加快交通融通、数字融通、区域融通,使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价值链更加有效链接。尤其是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和一批管长远、利民生的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将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个增强、五个走在前列”和“六个现代化芜湖”的目标要求,坚持发展目标对标全国前50强、发展模式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强化“不赶超就被超、不主动就被动”意识,奋勇争先、奋力拼搏,用高质量提升发展成色、用加速度应对发展挑战,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在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统筹考虑我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图表2: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预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8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进出口总额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0.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

8

城镇新增就业

8.5万人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内需的关键作用,围绕宏观政策、产业规划、重点领域,超前谋划一批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大项目,提高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617个、计划投资2118亿元,市级政府性投资增长12%以上。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开展“皖美消费·乐享芜湖”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出汽车、家电等惠民让利促销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支持数字电商和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力争实现网络零售额700亿元。全面提升对外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开展“徽动全球·出海芜优”行动计划,积极赴境外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力争实际引进外资增长15%。推进外贸倍增行动计划和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进出口总额突破140亿美元,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0家。

 

专栏11:全市三年滚动计划2023年度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领  域

工作计划

计划实施项目1617个,计划投资21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06个,计划投资1098亿元;新开工项目811个,计划投资1020亿元。

政府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748个,计划投资6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1个,计划投资306亿元;新开工项目397个,计划投资312亿元。

综合交通

枢纽建设

◆计划实施S334峨山路东延伸(沿江高速-芜宣高速)新建工程(二期)、塔桥多式联运基地等项目130个,计划投资12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0个,计划投资58亿元;新开工项目70个,计划投资65亿元。

城市综合

承载力提升

◆计划实施G5011芜合高速裕溪河特大桥、吴越路等项目130个,计划投资13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0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开工项目80个,计划投资85亿元。

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

◆计划实施镜湖区城市更新项目(沿滨江、环镜湖、环古城城市更新等)78个,计划投资6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6个,计划投资33亿元;新开工项目42个,计划投资34亿元。

水利基础

设施提升

◆计划实施青弋江市区段防洪墙改造遗留工程等项目75个,计划投资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个,计划投资29亿元;新开工项目41个,计划投资36亿元。

乡村振兴

建设

◆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芜湖未来科技走廊等项目74个,计划投资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个,计划投资42亿元;新开工项目39个,计划投资22亿元。

创新创业

平台建设

◆计划实施中德产业园、经开区研创中心等项目33个,计划投资2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个,计划投资10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投资10亿元。

生态环境

治理

◆计划实施芜湖市市管雨水管网缺陷修复工程一期等项目33个,计划投资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个,计划投资18亿元;新开工项目14个,计划投资9亿元。

公共服务

能力提升

◆计划实施芜湖“两级中心”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中心发展大楼等项目195个,计划投资11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0个,计划投资62亿元;新开工项目95个,计划投资51亿元。

产业投资项目

计划实施项目869个,计划投资15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55个,计划投资792亿元;新开工项目414个,计划投资708亿元。

战新产业类

◆计划实施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奇瑞智能网联未来一工厂等项目328个,计划投资62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0个,计划投资336亿元;新开工项目158个,计划投资293亿元。

传统产业类

◆计划实施诺贝尔高端智能新材料生产基地、绿色环保纺织全产业链及纺织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项目260个,计划投资28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1个,计划投资147亿元;新开工项目129个,计划投资135亿元。

房地产类

◆计划实施造船厂地块、城东汽车部件园东区02地块等项目114个,计划投资26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5个,计划投资143亿元;新开工项目49个,计划投资123亿元。

服务业类

◆计划实施轮渡路智能停车楼等项目85个,计划投资21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9个,计划投资116亿元;新开工项目36个,计划投资98亿元。

能源类

◆计划实施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等项目9个,计划投资2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7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计划投资17亿元。

农林类

◆计划实施芜湖市繁昌区新港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加工等项目11个,计划投资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个,计划投资3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计划投资15亿元。

生态环保类

◆计划实施无为市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 PPP二期工程、镜湖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等项目15个,计划投资1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计划投资7亿元;新开工项目7个,计划投资7亿元。

文化产业类

◆计划实施芜湖古城项目二期等项目47个,计划投资5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7个,计划投资33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计划投资20亿元。

全力稳定居民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放大“紫云英人才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新引进大学生6.5万人以上。健全阶梯式双创孵化体系,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80家。深入开展“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力争60%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标准。推动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培训技能人才5万人次。依托“就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精准开展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

全力稳定物价水平。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引导企业合理增加储备。纵深推进“1%工作法”,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推出更多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举措。加强粮油、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政府储备,适时运营“惠民菜篮子”门店、投放政府储备猪肉,确保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开放创新生态。深化揭榜挂帅、定向攻关等创新体制机制应用,实施2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0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强化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300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五年行动,力争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建设芜湖科技大市场,积极举办技术成果供需、项目资本对接活动。加快科技人才引育,探索设立高端人才引进基金,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0个、领军人才195人、高端人才1950人。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工业强基”项目12个,完成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400家、亿元技改项目150个,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打造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积极争创中国工业大奖,培育安徽工业精品8项。

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聚焦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抢抓“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机遇,高标准建设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努力打造全国十大中心集群先行者和示范区。开工建设中国电信大数据产业园三期、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项目,力争在建机架规模突破10万个。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工赋芜湖”行动,支持海螺、奇瑞争创国家级双跨平台,加快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标杆示范培育行动,新增标杆示范企业100家、“登云”企业800家。

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25个优势细分领域,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向优势细分领域集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0家以上,产值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以上。发挥财政资金杠杆联动作用,力争政府投资基金投入达7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350亿元以上。加快打造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省级“中试基地”等项目支持。

专栏12:十大新兴产业25个细分领域长板提升计划

产  业

领  域

发展目标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乘用车

◆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乘用车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基地。

智能网联商用车

◆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物流车罐装车、无人驾驶特种车基地。

智能网联

汽车电子

◆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基地。

轻量化一体化汽车零部件

◆打造全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

◆打造全国最大的低运量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

农业机械

◆打造全国最大的农用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人工智能

机器人及 系统集成

◆打造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机器视觉

◆将中国视谷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智能物流

装备制造

◆打造全国最大的物流装备制造基地。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通航整机、无人机及部附件制造

◆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最大的中小型飞机和无人机生产基地。

新材料

轻量化复合材料

◆打造全国先进的轻量化复合材料制造基地。

高品质铜材料

◆打造全国最大的高品质铜材料加工基地。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光伏产业

◆打造全国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动力及储能

电池制造

◆打造长三角动力电池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储能电池制造基地。

高效环保设备制造及运营

◆打造全国领先的高效环保设备制造基地。

智能家电

制冷设备制造

◆打造全国最大的制冷设备制造基地。

厨卫电器

◆打造全国领先的厨卫电器生产基地。

新一代

信息技术

新型显示

◆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显示基地和先进的特种显示基地。

第三代半导体

◆打造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设计、生产及封测基地。

东数西算数据

中心集群

◆打造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的先行者和示范区。

特种电缆

◆打造全国最大的特种电缆制造基地。

大健康和绿色食品

医疗健康

◆打造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和全国先进的医疗机械生产基地。

特色食品和

预制食品

◆打造全国领先的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和长三角重要的预制食品加工基地。

数字创意

(线上经济)

文化创意

◆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发展基地。

互联网平台经济

◆打造全国重要的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

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创省级及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实施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专项行动,着力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建成宝特多式联运中心、京东芜湖智能供应链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项目,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高质量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力争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区7家。

专栏13:2023年全市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计划

领  域

工作计划

竣  工

计划建成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0个,完成投资36.6亿元。

◆湾谷科技园、西湾花园商业街、西湾花园中小学、宝特多式联运中心、格力废旧家电集散中心、京东芜湖智能供应链产业园一期、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一期码头、云从科技智能网联汽车全国总部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究院、路歌水陆多式联运物流科技平台、中健(城东、城西)农贸市场项目。

开  工

计划开工3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101.5亿元。

◆数字软件园一期、湾谷总部经济园、青年创业城一期、十足便利店总部经济、海螺三山智能仓储一期、万汇城综合、镜湖区平台经济产业创新基地、芜湖中燃科技研发产业园、镜湖区全域旅游服务提升、镜湖区田园综合基地、新零售电商产业园、恒大网络工程第六分公司区域运营结算中心。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国有资产资本证券化,力争市属国有企业控股及参股上市公司达4家。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确保出让面积占新增工业用地比重达80%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将亩均效益评价范围拓展到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处置闲置低效土地1.6万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使用方向和支出方式,让有限财力精准滴灌发展需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平台作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4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深化与浙江舟山片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协作,增强自贸联动效应。推动产品便利出口,促进大宗商品进口,搭建新型易货贸易社会化服务平台,做大汽车出口金融平台,力争新增出口汽车3万台。主动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建设,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加速G60科创走廊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和面向国际的交流中心。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商品和要素流通,常态化开展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排查。强化营商环境感知系统运用,争取更多评价指标达到全国标杆水平。完善“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政企沟通机制,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提升政府公信力。实施民营龙头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报会5家。强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新增融资规模410亿元。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新增政银担100亿元,信用贷余额超610亿元。

(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启动“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国家、省“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相关部署,超前开展我市“十五五”规划谋划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编制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有序实施已获批方案,并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成G4211宁芜高速皖苏省界至芜湖枢纽段改扩建等高速工程,开工G347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国省道重点工程,实现芜湖至上海、南京、合肥方向通道提标扩容,加快主城区与无为、南陵、繁昌、湾沚之间快速通行。推进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建设。加快三山港扩大开放验收,力争芜湖港集装箱量达140万标箱。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通周边公铁通道,加密全货机货运航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4个、农村危房400户。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00个、城市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以上。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滨江地块、老船厂、老八中等城市更新项目,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专栏14:2023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领  域

工作计划

机场航空

◆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开通临时口岸,实现货运国际航班首飞。货站改扩建工程、芜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完工。新开货运航线2-3条。无为通用机场项目完成选址

铁  路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加快建设。宁安铁路与巢马扬铁路联络线加快推进。合芜宣城际铁路、安徽北沿江铁路、芜常铁路、普速铁路外绕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

公  路

◆G4211宁芜高速皖苏省界至芜湖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工。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二期)火龙岗北至南陵渡桥段、G347通江大道(和沈路至无为交界段)城建工程、G347横埠新后河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快建设。G236长江南路快速化改造、G347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G236芜湖至铜陵段一级路、G329市区江北段一级路、G4231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开工建设

港航水运

设施

◆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建成完工。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朱家桥港区集疏运交通提升加快建设。芜湖港裕溪口港区信义光伏公用码头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安徽建华创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公用码头工程、芜湖港无为高沟公用码头工程完成前期工作

市政基础

设施

◆长江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大工山路快速化改造中山南路节点下穿工程、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市管雨水管网缺陷修复工程一期开工建设。市城区管网攻坚战、扁担河沿河海绵绿廊建设、备用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前期工作

水利基础

设施

◆陡门巷泵站工程建成完工。长江芜湖河段整治、淮河以南供水保障、弋江区荆山河水系整治等工程加快建设。竹港泵站、皖江灌区、花桥灌区、万水灌区等工程开工建设。扁担河治理工程,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中下游水系综合整治及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前期工作

轨道交通

◆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完成规划编制,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加快规划研究

能  源

◆江北220千伏、衡山220千伏、工山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华电二期4号机组、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开工。川气东送二线、南陵—繁昌等天然气管线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赋农行动,加快打造6个百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实施“小田变大田”2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保障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双增长”。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1万户,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5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400公里、养护工程500公里,危桥改造7座。坚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到50%。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以上。

专栏15:2023年城市更新工作行动计划

领  域

工作计划

城市功能

完善行动

◆继续推进“宜邻中心”项目建设。实施市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市少年宫迁址改扩建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项目。

民生福祉

改善行动

◆因地制宜采取全面改造和综合整治,消除居住安全隐患,推进现有城镇棚户区和D级危房改造。计划开工项目24个,改造棚户区5600户。

产业创新

升级行动

◆鼓励转变城市老旧厂区区域功能,推动“工改商”“工改文”,建设芜湖造船厂等一批老旧厂区改造示范项目。

完整社区

缔造行动

◆投资11.1亿元改造104个城镇老旧小区。实施镜湖区北门口社区、镜湖区建杨社区、弋江区铁桥社区等六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

蓝绿空间

提质行动

◆加快城市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实施赭山公园综合提升、银湖公园品质提升工程等园林绿化项目,新增一批口袋公园。

基础设施

补短板行动

◆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骨干网,投资24亿元开展39个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工程。建设完成充电桩1818个。

安全韧性

提升行动

◆推进利民路水厂扩建提升,启动城东水厂前期工作,加强备用水源管理。加快市管污水管网缺陷修复工程一期、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先行示范区成片改造提升项目。

智慧城建

赋能行动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智慧燃气全国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

绿色低碳

示范行动

◆持续推进绿色社区创建,结合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建成一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

文化风貌

彰显行动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启动船厂-滨江-古城沿线更新项目,建成芜湖古城二期,加快推进造船厂等镜湖老城区城市更新项目,激活“芜湖记忆”。

(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实施主城区水体水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建成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二期、镜湖区道路排涝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2.6万亩。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开展能耗产出效益评价,严格“两高”项目审批,推进优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深化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信贷余额650亿元。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强能源替代利用与资源共享,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全面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再提升。

专栏16:碳达峰十二大行动计划

领  域

主要目标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行动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6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0.5%。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行动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转型。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不含摩托车)比例达到20%左右。

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行动

◆构建绿色低碳的城乡空间格局。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10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

◆打造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新样板。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行动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年,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左右。

节能降碳能效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重点领域能源高效率利用。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7%,森林蓄积量达到850万立方米。

绿色金融支持降碳行动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等领域聚集。

梯次有序

碳达峰行动

◆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禀赋,科学制定碳达峰目标,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

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坚决抓好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着力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进一步完善全要素生态网络监管体系,优化升级智慧生态环境平台。完成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组织实施龙窝湖及惠生联圩生态修复工作。

(六)坚持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持续实施“10+3”暖民心行动,推动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乐健身等项目提质扩面。新增城乡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161个,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暖民心行动。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完成55个菜市改造升级。70%以上街道达标“干净街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下沉,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专栏17:2023年“10+3”暖民心行动计划

领  域

工作计划

就业促进行动

◆力争60%的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

◆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不少于2400人次,新增徽菜师傅不低于1600人。

老年助餐行动

◆新增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98个,新增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63个。

健康口腔行动

◆为6-9岁儿童提供窝沟封闭服务,服务人数达1万人以上。

安心托幼行动

◆新增托位60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420个。

快乐健身行动

◆完成全市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361个,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60万人次。

便民停车行动

◆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3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3500个以上。

放心家政行动

◆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3万人次,力争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000人。

文明菜市行动

◆整治和改造提升城区菜市29个,乡镇菜市26个。

老有所学行动

◆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17.8万,其中线下学习12.1万。

最干净城市行动

◆力争70%以上街道的干净指数测评达“干净街道”等级,公共环境洁净度达95%,基础设施完好率达98%。

金牌物业行动

◆力争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组织组建率均达100%,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达到95%。

儿童青少年

眼健康行动

◆分别对小学、初中学生每学年开展4次,对幼儿园、高中学生每学年开展2次医学人工智能眼健康监测检查服务。

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分别提升至60%、88.5%以上。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3万个。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支持安师大学科振兴、基础教育振兴计划,共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加强健康芜湖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体系,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加速建设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推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安徽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安徽医院等重大项目落地,提升城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建全民健康场地设施200个以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繁荣发展文旅事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长江渔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全民共读”,加快城市书房和城市书吧建设,持续打造“15分钟阅读圈”。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创建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举办周末剧场、文创市集、创意快闪等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面参保计划,深入开展“暖阳工程”,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提升低保、特困等救助保障水平,城乡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000户。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优化住房供给行动计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专栏18:2023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领  域

工作计划

教  育

◆智慧芜湖教育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示范项目、皖江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建设项目、芜湖市特教中心加快建设。安徽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工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一期等开工建设。

卫  生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楼建成完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一期项目、沪皖合作芜湖市肿瘤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点触发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等加快推进。芜湖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文  化

体  育

◆神山智慧体育生态公园多功能运动场建成完工。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繁昌区峨山体育公园等加快建设。各县市区“百姓健身房”、“口袋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开工建设。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七)坚持守牢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芜湖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树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思维,持续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开工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加快市级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推进镇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覆盖率达90%,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推动安徽(芜湖)应急航空救援基地、森林扑火队伍应急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实现重点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总量下降20%以上。

保障经济安全。健全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分领域完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解决各类问题。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探索建立金融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妥善处理涉众型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储粮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高大平房仓、粮食气调仓等项目建设,确保“优粮优储”。强化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力争开工华电二期4号机组、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万千瓦。充分运用虚拟电厂平台,加强能源运行监测预警调度,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建设,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智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支持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