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故乡,诗和远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艾青诗集感想 艾青故乡,诗和远方!

艾青故乡,诗和远方!

2023-12-18 0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世界上最神奇的曲线,“北纬30度”横贯四大文明古国。

位于金东区与义乌市交界处的双尖山,也处在这条人类文明的起源线上。

很多人已经发现,以双尖山为中心呈肩型展开,仅仅绵延十余公里,竟然孕育出了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施存统、施光南等一批世界级文化名人。

群星闪烁中,毋庸置疑,还有一生追求光明与希望的“中国诗坛泰斗”——艾青。

值此中宣部组织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之际,记者于8月12日走进艾青的故乡——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探访这片诗意流淌的土地。

虽过立秋,酷暑依旧。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畈田蒋村明晃晃的水泥路,路两旁的花草树木, 偶尔随微风吹来芬芳。

见我们进屋,今年53岁的蒋新云马上放下手机,一边示意妻子开冰箱拿出几瓶“苏打水”,一边忙不迭招呼大家落座。

蒋新云穿着的黑色圆领T恤,印有“光辉岁月”字样。

回忆过往,他的感慨写满脸上。

“我爸爸和艾青的侄子是同学……”

“就是鹏旭,也很优秀的……”蒋新云的父亲蒋光焕咧着嘴在一旁补充,带着自家人的亲切与自豪。

距艾青故居仅10米,有一座“鹿鹤堂”,清代建筑,三合院式,那是蒋光焕、蒋新云父子的“老家”。

“老宅现在租给村里用做‘润博书院’——供村民和游客浏览书籍,但是以前住在那里真的是太苦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宅子要住十几口人……”

“小时候,我们在田畈里啥都种过,就是种不出什么花头。”

上世纪80年代,傅村镇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18岁的蒋新云到一家毛巾厂打工,“工资八十几块一个月哩!”

后来,蒋新云做过辅警、打过工,再后来自己办厂。

几年过去,蒋新云和左邻右舍一起规划,建造了一幢三层楼房,全家搬出老宅。

5年前,蒋新云当了爷爷,如今一家八口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谈起现在的生意,蒋新云拿着遥控器站在自家门口一摁,马路对面一楼的卷闸门随即缓缓升起,“我租了那里当厂房,里面放的都是工艺品纸格挡。”

问及收入,蒋新云笑而不答。

当时,蒋新云家门口停着两辆车:他的商务车和儿子的教练车。

对于“藏”在对面厂房里的一辆新轿车,蒋新云说,那是儿子不上班时的“座驾”,会带着儿媳妇和两个孙子出去玩耍。

下午6时,像往常每个黄昏,畈田蒋村家家户户的厨房“开张”。

眼前,蒋新云的儿子蒋志航哄逗着尚在怀中的亦哲,刚满5岁的亦宸睡眼惺忪地从二楼走下来,蒋志航的妻子则忙里忙外……

他们在等待。

“我爸妈还在田里倒腾哩,主要种些玉米、番薯和蔬菜自家吃,父母这辈人下田,不到天黑不会回来……”

蒋新云说,包括儿子志航在内,许多畈田蒋人会觉得城里没有农村好,“不说空气,一碗饭端起来,哪哪都是熟人。”

走出蒋新云家,沿傅溪路北看,金东区第一高峰双尖山近在咫尺。

迎面,阳光温柔,像蒋新云一家一张张笑吟吟的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艾青故居门前的梧桐树,有70后蒋根水和伙伴们爬上去看露天电影的印记。

“年轻时为了赚钱,别人做一份活,我就做双倍,甚至三倍。”

和蒋新云一样,蒋根水回忆过去的艰难并无怨恨,正如艾青诗中所写,“为了我们肯辛勤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有了一些积蓄和经验后,他在自家旁边租了房子当生产车间,做的是浴花。

“创业哪有不苦的?”在蒋根水家,他瞥一眼身旁正拿着手机看“腾讯新闻”的妻子张红娟,感叹道:“开始就我们夫妻俩,赶活赶到半夜,烦起来、吵起来是常有的事。”

“现在我这里24小时不停工,去年收入能有个二十来万吧。”

“出去做生意、网上招工,问我哪里的,我都说,畈田蒋,艾青的老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憨厚的蒋根水连声音都显得骄傲。

“当村委我很情愿,村干部就是要多奉献,如果村里能够越来越热闹,就很开心了。”

蒋根水盼望的景象,不是没有过。

“最好的时候,游客很多,8毛钱一个的酥饼一天能卖2000块钱……村里的霉干菜、新鲜蔬果也是供不应求。”

虽然背靠着“艾青文化”这棵大树,但畈田蒋村的命运,也像诗歌中的抑扬顿挫,有高昂也有低沉。

前几年,由于村两委成员理念相左,导致畈田蒋村的发展几乎停滞,旅游业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畈田蒋村出路何在?诗魂何寻?

现任畈田蒋村党支部书记蒋俊森也是一名70后,“我们村两委是2018年新组建的,现有村民2010人,是傅村镇人口最多的村。”

“要有驴子的腿、婆婆的嘴、宰相的肚,村干部必须要为村民服务,这就是初心使命。”

迅即,“畈田蒋村红色网格”建立,由蒋俊森带头,92名党员联系了全村786户农户,通过带头为民服务、带头卫生整治、带头“三改一拆”等“六带头”,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在前年一场纪念艾青活动中,蒋俊森受邀即兴朗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情到深处,蒋俊森说自己已忘记是在台上。

两年来,畈田蒋村吟唱出发展新歌,土地田园化、道路硬化、电灯亮化、村庄洁化、通讯网络化……牌楼凌霄,四面通衢,旧村改造日新月异,新村繁华霞蔚云蒸……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过上了小康生活。

月未升,人未归。

转身,我们在畈田蒋村游客中心看到,还有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

联村干部陈羿帆说:“这里可是畈田蒋的‘大脑’。”

工作人员移动着鼠标指引我们观看电脑屏幕,“嘚嘚”两声打开,以共建“和美金东、希望新城”为目标,畈田蒋村的美好画卷,一一呈现。

“这是规划后的艾青大道,我们打算在这里种些柳树……”

“你看,路旁这间废旧的屋子,我们准备做成书吧……”

如今,畈田蒋村后生们要做的,是让畈田蒋更“红”,发展得更好。

工作虽苦,片刻不停。

有党委政府的倾情投入、设计团队的精心规划、村两委的提气振作,眼下的畈田蒋正齐心协力谋发展,大张旗鼓奔向高质量小康生活。

——村庄“美丽庭院”建设,小景别致而诗意;

——艾青大道改造已经完成设计,样貌简约、大气;

——投资上亿元的艾青诗歌文化公园项目已破土动工,与上世纪90年代修缮的大堰河墓遥遥相望;

……

“我们计划进一步植入诗歌文化,让游客来了畈田蒋,可游、可学、可看、可听、可玩,目标就是做硬金华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蒋俊森掷地有声。

……

深夜的畈田蒋,朦胧且有些神秘。

“我还是喜欢以前游人如织的畈田蒋,晚上也灯火如潮,非常热闹。”

因为稀有,所以珍贵。

而曾经的一时明亮,必将变成夜夜明亮,畈田蒋广大村民应该相信。

漫步畈田蒋村,墙壁、门廊、花坛、庭前,不但随处可见艾青的诗,还有徐志摩的诗、余光中的诗、汪国真的诗……

我们也相信,伟大诗人艾青魂牵梦萦的畈田蒋,今后不仅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8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如期而至。

我们站在双尖山顶,仰望繁星如许,低眉看万家灯火。

我们的耳边,似乎回响着艾青回乡省亲时的深情告白:“亲爱的双尖山,你是我的摇篮……”

艾青曾说自己是“悲哀的诗人”,希冀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人以些许温暖。

事实上,他就像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是畈田蒋的指引,他和我们遇见的每一位畈田蒋人一样,繁星相拥,善良明亮,即便短暂划过夜空,也有梦想、憧憬和希望。

“我们爱这日子,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最可信的音讯。”

临别时,我们在大堰河墓前致敬,望着清波荡漾的埠洋塘和不时飞过水面的翩翩白鹭,为畈田蒋默默祈祷……

难忘畈田蒋!

祝福畈田蒋!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玉杰 吴奕静 曹静怡/文

黄云鹏/摄

编辑:吴奕静 监制:楼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