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学习笔记三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人格心理学》学习笔记三十

《人格心理学》学习笔记三十

2023-12-02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六编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三章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第二节 理论观点

艾森克的理论是心里测量学和生理学的复合体。

卡特尔坚持归纳——假设——演绎螺旋的人格理论建构路线,强调预先无须主观界定,一切假设有待于前期试验观察而定;而艾森克使用假设——演绎的策略,重视之前的理论建构,经验实证研究只作为佐证。

从人格建构层级来看,艾森克更注重类型层面的因素提取;卡特尔则没有对提取的16种根源特质进一步归类。

一、人性观

1、人类有自我意识,可以主观报告自己的态度、需要、动机、价值观,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能力。

2、艾森克重视遗传对人格的重要影响。艾森克不是遗传决定论者,但他认为特质的全部变异,约有3/4来自遗传,只有1/4与环境因素有关。

3、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人格理论应该重视个体独特的特质构成。

总体来看,艾森克认为,人类基本上是生物性的个体。人生来就具备了一些先存的特性或特质,对于环境中的刺激,会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反应。每个人的生物性结构都与他人不同,因此所具有的特质,也会呈现出个别差异。这些特质可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配合社会要求,而有某些程度上的改变。人们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是生物性因素占了优势地位。

二、人格界定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体质等,是一个相当稳定而有持续性的组织,它决定了对于环境独特性的适应。

性格指意愿行为,气质指情感行为,智能指认知行为,体质指身体形态、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比较长期而稳定的情况。

三、人格结构

1、确定人格构成因素的标准。

艾森克认为,单从因素分析中得到的人格结构,如果没有证明其存在的生物学基础,那么将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他提出了确定人格因素的四条标准。

①必须有证明因素存在的心里测量学证据。

②该因素必须具有遗传性,并符合既有遗传模式,要排除个体习得特征的影响,发现构成人格特征的基础、普遍元素。

③该结构必须符合理论构想。

④它必须具有社会性关联。

2、人格层次模型。

艾森克把人格放进一个层级组织里,建立了人格层次模型。他依据各个特质对行为影响的范围大小,将人格特质分为几个层次。

居高层次的特质,称为“类型层次”。它几乎会影响到一个人所有方面的行为,使这个人和其他人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其次为“特质层次”。其影响范围也很大,但往往只涉及某一方面。

第三个层次为“习惯反应层次”。其涵盖范围会更小一些,常只涉及和某方面有关的行为。

3、人格维度模型。

艾森克提出了三个人格维度,分别是外向——内向、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超我机能。

①外向——内向维度。

②神经质——稳定性维度。

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情绪易变的,过度反应的,情绪化的。他们经常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并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他们更容易兴奋、生气、抑郁。

得分低的人,表现出情绪的稳定性,他们更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大会有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

③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并非暗指精神病。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挑衅,做一些稀奇的事且不顾危险。他们是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并且通常是不关心正义和他人福利的。

四、人格成因

1、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1)抑制理论、唤醒理论与内外向性。

在艾森克的理论中,内向者的皮质唤醒水平天生就高于外向者,所以当同样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内外向者时,内向者体验到的强度要高于外向者。可以说,内向者比外向者更敏感。

在安静环境下,阅读成绩无差异的被试,如果再阅读过程中播放音乐,内向者的表象要远差于外向者。内向者更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独立的阅览桌椅进行学习;外向者则更喜欢在社会化区域,即那些在听觉和视觉刺激都比较高的环境下学习。

(2)自主神经系统与神经质。

艾森克发现焦虑和神经质有很高的正相关,约为0.6~0.7。

焦虑包括情绪反应与忧虑。情绪反应包括紧张、心率加快、唤醒水平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忧虑主要是认知成分,如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期待。

当高焦虑的个体与低焦虑的个体,在任务中的表现相同时,高焦虑者一定在心理与身体健康上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消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

(3)荷尔蒙和精神质。

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生理心理学实验支持。

(4)遗传作用的研究证据。

①人格三维度普遍存在。

②人格特质的稳定性。

如果人格特质是由遗传作用的改变决定的,那么它将不易因为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反之,如果特质本身就是由环境因素作用形成的,那么它将自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③双生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2、社会化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就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开始行为的社会化历程。他要开始学习表现出取悦父母的行为,以获得父母的赞美与鼓励,同时学习避免表现出父母所不喜悦的行为,以免受到惩罚。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社会规范的学习,是有明显个别差异的。艾森克认为,内向者学习社会规范比外向者快,且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内向者的大脑皮质激发水平较外向者高,激发的状态会增进学习,所以内向者会学得快些。

内向者容易形成较强的良心作用,如在产生违反社会规范的意念时,易引起焦虑和罪恶感,因此较少表现出犯罪行为。外向者由于不容易建立制约反应,其反社会行为的抑制作用也比较低,所以犯罪者常常都为外向性人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