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复习提要】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写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艾尼阿斯记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复习提要】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写作

【西方史学史复习提要】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写作

2024-07-10 2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名词解释

史学及史学思想:

“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人的宗教观念本质上是人本的,他们对神畏而不敬,将神看作和他们相似的存在。古希腊神话中这种将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赋予神祈的观念即所谓的“神人同形同性”。 

荷马时代:又称史诗时代或黑暗时代,是指公元前12世纪-前9世纪历史时代,由盲诗人荷马及其著作《荷马史诗》而得名。是神话、传说向文字记载、史家创作和信史过渡的时代。

荷马问题:1725年,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撰写《新科学》,提出荷马并不存在,此后西方古典学界围绕荷马史诗的创作方式、作者身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的等问题展开的一系列争论,即所谓的“荷马问题”。西方学界目前一般认为荷马确有其人,但荷马史诗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并最终由荷马整理完成。

纪事家:又称“史话家”,希腊史学的源头,一般认为诞生于爱奥尼亚地区的纪事家是古代希腊最早的史学流派。他们的撰述多为半真实、半故事性质的散文,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家族系谱、各邦制度、风土人情等。其著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神话论文;2.地理著作;3。蛮族记载;4.地方历史;5.编年作品。

希腊化时代史学:希腊化时代史学按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希腊化初期(前334-前323)、希腊化盛期(前323-前168)、希腊罗马时期(前168-前30)。三个阶段各具特色,希腊化初期是希腊化史学兴起阶段,人们还顾不上对历史进行严肃的思考,这一阶段大量出现异域著述和个人传记;希腊化盛期,得益于空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人们的认识和视野都大大提高,所谓的“博学史学”、“考据史学”和“地方志”大为盛行;希腊罗马时期,史学融合,出现了地中海世界的世界史。

修辞学派:公元前4世纪出现的希腊史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史家为伊索克拉底和他的两个弟子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斯。埃福罗斯著史力图打破城邦间的界限,将希腊城邦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特奥波姆斯则文辞华丽,著有《希腊史》和《腓力传》,有“希腊麦考莱”之称。“修辞学派”注重炼字造句,只关心文字动人而不注重史实正确,有悖于历史学追求严谨的作风。但“修辞学派”的影响在于,其文风不仅流行于后期希腊社会,且影响到了西塞罗时代的罗马文坛。此外,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斯的老师,著名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提出了“泛希腊”的观念,打破了狭隘的城邦史的限制,对波里比阿撰写《通史》及其后的罗马史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西里学派:希腊化时代的史学流派。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西里地区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又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诞生了西西里学派。西西里学派的继承了修辞学派那种不具备实际的政治、军事经验,只专其精的历史方法。代表人物为提迈欧,其代表作《西西里史》史料丰富、年代准确,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提迈欧和西西里学派的史家尽管因为不通地理的书斋型研究方式而遭到波里比阿在内的一众史家的批评,但因其在史料引用上的详实,仍然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异域史学:希腊化时代关于异域的史学记述。受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希腊化时代希腊人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一时期希腊史家对于异域记述的范围大大扩展,记载更加具体、真实,且不仅希腊史家进行异域记述,非希腊史家也用希腊语进行异域记述。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卡利斯提尼的《波斯志》和麦加斯提尼的《印度志》。

传记史学:色诺芬等人开创的歌功颂德史学在希腊化时代进一步发展为传记史学。典型的例子是伪卡利斯提尼创作的亚历山大传奇,一般认为此人为埃及人,其创作的传奇则属于各种自相矛盾的材料的混合物。这一时期,这种史实与虚构紧密结合的传记体裁迅速传遍希腊世界,并波及罗马世界。除了传播范围扩大外,传主的身份范围也大大扩大。除了传统的政治家、军事家外,史家也为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立传,甚至出现了妓女传记。传记作者一般着眼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揭示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

Ps:罗马三大传记作家:塔西佗《阿古利卡拉传》、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考据史学:希腊化时代的史学成就,不仅在于独创新的史学范型、提出更深刻的史学思想,而且在于对历史著作的整理修订。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学术与政治的结合,政治对学术的禁锢使学者们不得不在考据中寄托微言义理。典型的例子是托勒密王朝的考据学,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馆长都是大名鼎鼎的学者,现存的古希腊大部分历史著作都是这里的学者整理后流传出去的。此外,学者阿里斯塔克斯最先把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以后荷马史诗的批评奠定了基础

地方史学:即“地方志”的撰写。某种程度上西西里学派也属于地方史学。阿提卡地方的史家在这一领域内多有建树。地方史家的著作作为史事提要,有较高价值,其保存的古代文献对古典注释家和文法家有重要作用。

希腊化时代的史学专业性表现:文献版本的编辑与注释;搜集各个城邦、地区、圣殿、神祈、公共机构的早期传统;对纪念碑、铭刻进行系统的复制与描述;编辑内容丰富的人物传记;编辑年表等。

编年史家:由于罗马史学兴起较晚,早期体裁是祭司笔下的年代记,因此早期罗马史家也被称为编年史家。早期罗马史家多用希腊语写作,如费边·皮克托以希腊语写成的《罗马史》。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则是老加图,他以拉丁语写成《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以拉丁语著史的传统,并对此后罗马史学中的“政治史学”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是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史学也不例外。代表人物和作品为李维的《建城以来史》(简称《罗马史》)。

白银时代:克劳狄与尼禄所在的时代。这一时代涌现了如小塞涅卡、老普林尼、小普林尼等颇具才华的作家。罗马史学则在弗拉维王朝时期衰落,至五贤帝时代再次复兴,出现了如尤维纳尔、阿庇安、塔西佗、苏维托尼乌斯、普鲁塔克等史学家。

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1.求真探索精神;2.人文主义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简答题、论述题可用)

史学家

赫西俄德:生于公元前8世纪的彼奥提亚,古风时代第一位写实诗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有真实姓名、有背景可考的作家。其代表作《田工农时》(又译《工作与时日》)、《神谱》虽然为文学作品,但也具有史料价值。赫西俄德是古希腊史学从萌芽状态向形成中的史学过渡时代的人物,他将人类社会的演进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英雄时代、黑铁时代,每个时代依次每况愈下,体现出其对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认识以及循环史观。

希罗多德: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生平不详,约公元前48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那苏斯。希罗多德年前时广泛游览埃及、西亚、北非、小亚细亚等地,因其游览地域之广,故有“旅行家之父”之称。约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移居雅典,与伯里克利、索福克洛斯等人交往甚密。前443年,希罗多德于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图里伊定居,并于此终老,其遗著《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可能未完成。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被视作西方史学的源头,古罗马政治家、文学家西塞罗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传统史学中的社会文化史传统。在史学体例上,希罗多德首创历史叙述体,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在史观上,希罗多德的史观受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他推崇希腊,赞颂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强调民主自由与权利平等,但同时能对蛮族和波斯的历史能够保持客观态度。虽然希罗多德的思想中具有浓厚的天命论的观点,但其历史观的核心仍然是人本观念。希罗多德对于历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撰史时能将目光投向希腊以外的世界,而且在于他种族偏见较少,能够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其治史视野的宽广和治史观念的变化对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重要内容)

Ps: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政治军事史传统,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则开创了神学传统,但三者发展并未成鼎足之势,而是政治军事史一家独秀。自奥古斯丁至17世纪法国主教博絮哀撰《世界史论》,基督教的神学传统也试图霸占史坛。直至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撰写《路易十四时代》,才突破了传统政治军事史的统治地位,也对神学史观发起了冲击,使希罗多德开创的社会文化史传统获得进一步发展。

修昔底德: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年-前396年),古希腊史学家、文学家,约公元前460年生于雅典一个显贵家庭。其生平目前已不可详考,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曾于前424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但当年冬天即因遭到战争中驰援不力的指控而被流放,此后他广泛搜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材料并于前403年回到雅典,着手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卷),但只写到战争第20年便溘然长逝。修昔底德在运用史料上坚持认真求实的态度,以批判的态度对所获取的史料加以取舍。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他也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在编史传统上,修昔底德的书以内容集中见长,专记政治历史,因而又有“政治史之父”之称。在史观上,修昔底德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发扬了希罗多德的人本主义史观,但不同于希罗多德认为历史是神力与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修昔底德认为历史的真正要素是人,历史上的兴衰成败是由人事决定的。此外,修昔底德重视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修昔底德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政治军事史传统,其注重史料和强调辨伪等特点称为19世纪客观主义史学的楷模,对西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重要内容)

色诺芬: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约公元前前355年),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色诺芬是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具成就的历史学家。他在政治上倾向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政治,曾以雇佣兵的身份参与波斯王位的争夺战。战后色诺芬后遭到雅典当局的放逐,遂长居于斯巴达的领地内,专心著书。其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长征记》、《希腊史》(续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拉西第梦的政制》、《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论税收》)、《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辩护》等等,以《长征记》和《希腊史》最为著名。色诺芬与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近代以来,学者们对色诺芬的史家地位多有苛责,认为他论影响不如希罗多德,论史才亦远逊于修昔底德。但不论对色诺芬持何种意见,有几点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作为一名多产而博学的作家,色诺芬的作品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的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以《长征记》最为有名,这本书推动了希腊人探寻亚洲地理、民族等方面信息的兴趣,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切实推动了希腊军事科技的发展;其次,在古希腊史家中,色诺芬比其他人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生活,这是他的优点;第三,色诺芬的作品文辞简约而典雅,富有文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了解即可)

Ps:写于公元前415年的《雅典政体论》,对雅典民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限制一般认为不是色诺芬的作品,作者被称为“伪色诺芬”或“老寡头”

提迈欧:提迈欧,又译作提梅厄斯(Timaeus,约公元前350年代-公元前260年前后,活了96岁)希腊化时代的史学家,生于西西里岛,后被放逐,在雅典生活长达五十年。提迈欧是希腊化时代少数很少受伊索克拉底影响的史家,其著作史料详实、年代准确,是希腊化时代的重要史家,对后世罗马史家的写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代表作为《西西里通史》和《皮洛士远征史》。

波里比阿:波里比阿(Polybius,约公元前201年-前12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希腊的麦加罗城,其父为阿卡亚同盟的领袖。波里比阿于公元前168年时作为被送往罗马的1000名希腊人入质罗马,此后凭借其才学获得小西庇的宠幸和任用,随其征战沙场,并借机四处游历。客居罗马期间,他得以自由出入罗马国家档案库,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为其代表作《通史》的写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对罗马的影响,他继承了修昔底德的史学精神,其史学方法被认为是古代史家中最合乎科学方法的,因而波里比阿又有“史学家中的史学家”之称。波里比阿对古代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史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树立了西方史学史的第一个典范。作为一种实践,他首先是用通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当时所知的世界的。此外,波里比阿强调历史的借鉴垂训作用,其史学中的“实用”观念或可视为西方史学中的实用主义之滥觞。(重要内容)

 尼阿库斯(约前360-前300):生于克里特,是第一位从事异域记述的史学家。代表作为《航海志》(已佚失)。

卡利斯提尼(约前360年-前327年):亚里士多德的侄儿和学生,曾以史官身份参与亚历山大东征,后写成《亚历山大功绩》一书,多奉承之词。其著作还有《波斯志》、《希腊史》、《弗西斯战争史》等,大多佚失。存有片段较多的《波斯志》记录了亚历山大的用兵方略,描写了波斯的山川地形和政治概况,较为真实可靠。

麦加斯提尼:希腊化时代的史学家。曾访问印度,著有《印度志》(4卷)一书。

曼涅托:托勒密王朝祭司,生活于托勒密一世、托勒密二世时期。其利用寺院档案,以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柯因内语写成《埃及史》,记录了从远古至前323年的埃及历史,虽然只有少量片段留存,但其创造的古埃及史分期法依然沿用至今。(了解即可)

柏洛萨斯: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比伦祭司,著有《巴比伦史》,受到后世诸多史家引用。

 费边·皮克托:约公元前200年出生,出身罗马名门望族。他是罗马最早的史家,著有以希腊云写成的《罗马史》。

老加图(公元前234年-前149年):罗马政治家,曾担任监察官,拉丁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罗马历史源流》是第一部以拉丁文写成的历史著作,开创了以拉丁文撰史的传统。《农业志》是老加图仅存的作品,为罗马第一部农业专著,是研究罗马共和国时期农业经济的重要史料。(了解即可)

瓦罗(公元前116年-前27年):罗马史学家,同时拥有诗人、讽刺作家、法学家、地理学家、文法家等头衔。瓦罗曾服务于庞培、凯撒,“后三头”时期遭到迫害,遂退出公共视野专心著述,其作品颇丰,但留存不多,主要著作为《图像集》、《论拉丁语》、《农业志》、《论神事》等。昆体良将他视作罗马最有学问的人。

撒路斯提乌斯(公元前86年-前34年):罗马史学家、政治家。他是罗马世界最先撰写历史专论的史学家,在限定的时间与事件内记述来龙去脉,其历史写作简明的、警语式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史家,尤其是塔西佗。其代表作为《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此外,撒路斯提乌斯与李维、塔西佗并称罗马三大史学家。(较重要)

凯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凯撒在史学领域的著作为《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叙述了他征服高卢、远征不列颠的事迹,以及他与先前的同盟庞培之间的战事。(较重要)

李维(公元前59年-公元17年):罗马史学家,生于帕多瓦(今威尼斯附近),受过良好的教育。李维本人具有明显的共和主义倾向,但仍受到屋大维的青睐,并担任了后来的罗马皇帝克劳狄的老师。李维的代表作为宏篇巨著《建城以来史》,这部著作全篇142卷,始于公元前754年罗马建城,终于公元前9年的德鲁苏斯之死,现存35卷,多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所整理。李维的《建城以来史》是以优美的拉丁语撰写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罗马史,这种通史体例在当时属于首创,是西方史学写作中通史体例的嚆矢。李维的史观深受斯多葛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兴衰与人们的道德相从,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认为历史叙述的目的在于通过惩恶扬善以利世人吸取教训。李维的写作文笔优美流畅,且具备一定的史料批判意识,虽然因其大多借用前人著述写作且材料来源复杂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重要内容)

维吉尔(前70年10月15日-前19年9月21日):古罗马诗人,主要生活于奥古斯都时代。其作品有《牧歌集》、《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等。《维吉尔附录》可能也是他的作品。维吉尔被奉为罗马的国民诗人,被当代及后世广泛认为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因在《牧歌集》中预言耶稣诞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其《埃涅阿斯纪》影响了包括贺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亚等许多当代与后世的诗人与作家。《埃涅阿斯纪》在中世纪被当作占卜的圣书,由此衍生出“维吉尔卦”。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也曾作为但丁的保护者和老师出现。(了解即可)

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生活于公元前1世纪,以希腊文写作所著45卷《历史文库》仅有15卷存世,其内容涉及到希腊化时代及希腊化世界与罗马世界的相互关系,是一本世界史,从神话时代写道凯撒征服高卢。

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凯撒结束高卢战争时来到罗马,学习拉丁语,为其《罗马古事纪》(20卷,仅1-9卷及后两卷部分章节存世)收集材料,该书自神话起源开始叙述到第一次迦太基战争。

斯特拉波(Strabo):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约公元前64或前63年生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约公元23年去世。受过良好教育。后移居罗马,游历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地,曾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任职。著有《历史学》(43卷)和《地理学》(17卷)。

塔西佗(约56年-约120年):古代罗马史学家、传记作家、民族志学者,其生平不详,代表作有《演说对话》、《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等。其中《编年史》是其最精彩、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但仅有少部分内容传世。塔西佗擅长性格分析,对诸如提比略这样的皇帝的内心世界做出了出色的分析,同时也表现出对集体行为的描写能力。塔西佗向往共和制,反对皇帝骄奢淫欲、独断专横,他敏锐地注意到元首制时期皇帝对权力的滥用,并以其犀利的措辞对专制制度和帝王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文艺复兴以后,塔西佗逐渐被视为反抗专制的楷模,普希金也视他的作品为“惩罚暴君的鞭子”。(重要内容)

苏维托尼乌斯(约69-140):罗马帝国时代的史学家,生活年代比塔西佗略晚,小普林尼的朋友,曾担任哈德良皇帝的秘书,是哈德良时代最重要的史学家。其著作颇丰,但仅有《罗马十二帝王传》基本完整地流传下来(凯撒传开头有缺失)。自苏维托尼乌斯以后,意大利本土的史学逐渐衰落。(了解即可)

普鲁塔克(45-119):罗马帝国早期传记作家、史学家、道德哲学家,生于希腊比奥提亚德克罗尼亚,少时游学雅典,后广泛游览帝国各地,与罗马上层有交往,其著作颇丰,代表作有用希腊语写成德《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论集》等。其生活的年代是帝国形成的年代,以希腊为代表的东部行省文化高涨,被称为“希腊文化复兴”,普鲁塔克就是这一批希腊语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出身希腊,仕宦罗马的经历反映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趋势和状况。普鲁塔克的写作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但取材较为随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算严谨的史家。但其著作对后世作家,尤其是莎士比亚等人的的文化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较重要)

阿庇安(约95-165):生于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人,后定居罗马,主要生活在帝国由盛转衰的时期,代表作为以希腊语写成的24卷《罗马史》,囊括了自王政时代至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历史。阿庇安的著作以事件为主题按照民族或国家分类叙述,类似中国的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虽然能够引起读者注意某一国家重大事件的本末始终,但常常引起重复,割裂了罗马历史发展的有机联系。但阿庇安的著作注重考查历史事件的社会经济背景,以经济因素解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罗马统治者的诸多不义之举也多有揭露,这是其同时代的史家所不能企及的。同时,阿庇安的作品保存了许多失传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了解即可)

阿里安(96-175):生于小亚细亚的比提尼亚,曾受哈德良皇帝的赏识担任执政官一职。其著作题材广泛,代表作有《演说辞》、《气象学》、《比提尼亚史》、《帕提亚战争史》等,但大多已佚失,唯《亚历山大远征记》(7卷)传世。《亚历山大远征记》是现存有关亚历山大的最重要的材料。(了解即可)

弗拉维·约瑟夫斯(约37-100):罗马帝国时期的犹太人史学家。其代表作有《犹太古史》、《犹太战争史》、《驳阿庇安》、《自传》等。除《犹太战争史》用阿拉米语写作外,其余均用希腊语写成。

琉善(约117-180):又译作卢奇安(Lucianus),生于萨莫撒塔,其生活年代为安敦尼王朝盛世。琉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家或史学理论家,但其著作《论撰史》是古代世界对史学理论难得的系统论述,在西方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约330-395):生于安条克的希腊人贵族之家,最后一位用拉丁语写作的伟大史家。其生活的年代是基督教统治下的罗马帝国晚期,但他却是以非基督教的立场在罗马用拉丁文撰写历史的,但对基督教不抱偏见。其代表作为《罗马史》(或译为《晚期罗马帝国史》),涵盖96-378年的史实,共31卷,但仅存14-31卷(353-378年史实)。马塞利努斯是塔西佗求真精神的传人,他认为历史要有年代顺序,要有一手和二手的证据。同时,他宣称,历史应聚焦于重大、突出的事件,忽略小事、常事。

史学著作及成果

《荷马史诗》:古代希腊的史诗作品,包括《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两部分,背景是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前者叙述战争过程(从海伦被劫到特洛伊木马),后者叙述奥德赛回国经历。描绘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希腊社会中战争、宗教、贸易、文学与艺术、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一般认为荷马史诗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元前九世纪之前是民间野史、传闻,后由荷马整理、加工为文字,用文艺表演方式传承下来;到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时由学者进一步加工而成。在史料价值上,荷马史诗是研究公元前12—前9世纪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在史观上,荷马史诗体现出英雄史观,即英雄本身所体现、所代表的力量和业绩成了历史中最重要的东西。(重要内容)

《希腊波斯战争史》:即《历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代表作。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用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为其分卷命名。该书的叙事起于吕底亚首都萨迪斯落入波斯之手,第1卷至第5卷28章叙述了埃及、巴比伦、波斯、小亚细亚和黑海北岸各地区的历史、地理与风俗等,第5卷29章起记载了希波战争的经过,止于公元前479年塞斯托斯落入雅典人之手。

《历史》一书在史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一,他创立的以史事为中心的记叙体裁,把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恰当地结合起来,构思宽广,结构统一,成为后来西方史学的正统体裁;第二,就《历史》所涉及的范围而言,他可以被视为当时西亚、北非和希腊的一部通史;第三,《历史》一书内容丰富,客观叙述,独立批判,追求历史的真实性;第四,希罗多德在叙述中不偏不倚地叙述异族文化,对东方文化一视同仁;第五,希罗多德有着良好的判断力,在《历史》的写作中运用批判方法,探寻历史知识。

就其影响而言,首先,《历史》一书内容丰富,广泛地记录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宗教信仰,开创了西方史学传统中的社会文化史的传统;其次,《历史》的写作以希波战争为主题,将大量材料融合进一个大体完整的体例中,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创立了历史叙述体,为西方史学的历史叙述体发展奠定了基础;再者,希罗多德在搜集史料和考证史料方面态度严谨,体现出由史话家向史学家的转变。在这种求真精神和严格的批判态度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西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史料的辨伪、考据等规则,后来形成所谓内证、外证法;最后,《历史》文笔华美,描写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也被视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作品,并为希罗多德赢得“散文学之父”的美誉。

《历史》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史实的真实性:有许多道听途说,不一定可靠,甚至有的是荒诞不经的。依据传闻而所写的历史事实比比皆是;(2)神的色彩很浓:天命观和人事观的混杂希罗多德的人神史观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在具体的故事创作上,他把许多神话看作历史,不自觉地将神话历史化,同时把历史以神话故事的模式讲出来,使历史神话化;二是在思想观念上,他既是宿命的又是人文主义的,认为命运或历史是神和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人神史观的指导下,他创作的《历史》也就成为神话历史合一的典范;(3)记述繁杂。(重要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作家修昔底德的名著,共八卷,记载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途停笔而未记载完整。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记叙战争的起因;第二部分记述战争最初十年的历史;第三部分记述尼西阿斯和约和远征西西里的历史;第四部分叙述雅典海军在西西里及其全军覆没的过程;第五部分记述战争的最后阶段。修昔底德伟这次战争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在流放期间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故书中的记述较为真实可靠,结构严谨,当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据说为色诺芬整理所成。

从内容上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逻辑结构紧凑,联系紧密,其文字言辞机敏、生动流畅。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准确而精炼,史料运用严谨客观,其内容可信度较高。

从影响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古代希腊史学的最高成就,其开创了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政治军事史传统,作者修昔底德也因此被誉为“政治史之父”,这一史学范型的出现对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对此后诸如撒路斯提乌斯、塔西佗等罗马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缺陷与不足:1.他将伯里克利等少数杰出人物视作脱离社会实践的天才,这就宣扬了英雄史观;2.以抽象的人性来解释历史,具有唯心主义的特点;3.编纂战史采用笼统的冬、夏来表示时间,容易产生混淆;4.不能完全摆脱古代史家对命运的信仰;5.并非一部“超阶级”的客观主义史学著作,作者的立场仍然是倾向于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希腊史》: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其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结束的公元前411年起写,直到公元前362年门丁尼亚战役为止,共7卷 ,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该书存在明显的保守倾向,对史料的取舍详略不当,在史观、叙事等方面逊于修昔底德,且常以天命、神意、预言来解释历史事件,但仍是研究这一段希腊史的主要文献。(了解即可)

《长征记》: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长征记》是色诺芬最为知名的著作,这部著作叙述了前401—399年作者以希腊雇佣军首领身份参加小居鲁士与其兄薛西斯争夺波斯王位的战争,及战败后长征回国经历。书中内容揭露了波斯帝国的腐朽,在希腊造成巨大震动,是第一部军事理论的名著。其价值在于是一部军事史著作,是一部关于古波斯地区政治、军事、自然地理的史料巨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了解即可)

《西西里通史》:希腊化时代的史学家提迈欧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是一部关于西部地中海的通史,因史料丰富,年代准确,颇受后世史家称颂。

《通史》:亦称《历史》或《罗马史》,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代表作。全书共40卷(今仅存前5卷),叙述了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公元前264年)至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公元前146年)的地中海史实。

从特点来看,该书在时间上采用奥林匹亚纪年法(前776年开始),在空间上以罗马和西方、希腊和马其顿、亚洲、埃及为论述对象,以罗马在地中海世界的发展过程为主题,是一部以政治军事为核心的实用断代史。(重要内容)

《波斯志》:作者为卡利斯提尼,书中记录了亚历山大的用兵方略,描写了波斯的山川地形和政治概况,较为真实可靠。

《印度志》:作者为麦加斯提尼,记录了印度北部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政治沿革等,其内容受到斯特拉波、阿里安等人的引用。

《埃及史》:托勒密王朝的祭司曼涅托所著,内容多佚失,但其使用的埃及历史分期法沿用至今。

《巴比伦史》:巴比伦祭司柏洛萨斯所著,内容多失传,曾为普林尼、塞涅卡、约瑟夫斯等人引用。

《亚历山大传奇》:作者被称作“伪卡利斯提尼”,可能是一个希腊化了的埃及人。书中宣扬亚历山大史神灵宠爱的英雄,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罗马历史源流》:老加图为其子撰写的书,第一部以拉丁语写成的历史著作

《喀提林阴谋》:撒路斯提乌斯的代表作之一,记述喀提林阴谋反对元老院的史实,最终阴谋败露,遭到西塞罗为首的贵族镇压而亡,再现了罗马共和晚期的政治腐败

《朱古达战争》:撒路斯提乌斯的代表作之一,记述公元前2世纪罗马用兵非洲努比亚,与国王朱古达作战的经过,同样揭露了罗马社会的奢靡与腐败。

《高卢战记》:凯撒的代表作之一。《高卢战记》是凯撒为反击政敌而编撰的,是一部政治宣传书,共8卷,前7卷亲自撰写,第8卷为凯撒去世后希尔提乌斯代写。该书是关于共和国末期的重要史料,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拉丁文学中的精品。

《内战记》:凯撒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记述前49年凯撒跨越卢比孔河,进军罗马打败庞培及其党羽的经过。该书在史实上多有夸大之处,影响力不及《高卢战记》。

《建城以来史》:又称《罗马史》,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代表作。全篇长达142卷,自公元前754年罗马建城开始叙述,终于公元前9年的德鲁苏斯之死。其内容今多佚失,现存版本多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整理而成。《建城以来史》是以优美的拉丁语撰写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罗马史,其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寓意鲜明,对后世影响极大。(重要内容)

 《历史》:塔西佗的代表作之一,约完成于109年,共12卷,今留存部分不足原书三分之一,记述69-96年从尼禄之死到图密善之死的罗马帝国史事,采用当时流行的编年体。

《编年史》:塔西佗的代表作之一,大体写于115-117年,塔西佗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最精彩的作品。该书记录14年奥古斯都之死到69年罗马帝国初期的史事,讨论了由共和国向帝国过度的原因。全书总卷数不明,但可确定的是只有1-4卷,第5卷开头部分(奥古斯都去世至29年),第6卷部分(到提比略去世),第11-15卷,第16卷前半部分(47-66年史实)保存下来。(较重要)

《日耳曼尼亚志》:塔西佗的代表作之一。是有关古代日耳曼诸部落最早的著作,记述了罗马人所接触到的这个新民族的部落、社会、道德、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的代表作。书中记载了自凯撒到图密善12位皇帝的生平。该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而是有一定想象成分的文学传记。(了解即可)

 《希腊罗马名人传》:罗马帝国时期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代表作以希腊语写成。该书共计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其余4篇则一人一传。该书与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共同构成西方史学史中传记体的另一个源头。其作者是西方第一个自觉明确地提出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史家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历史研究的精神或心理分析法的史家。(了解即可)

《罗马史》:古罗马史学家阿庇安的代表作,以希腊语写成,内容涵盖自王政时代至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历史。全书共22卷,但仅11卷完整传世。包括战史6卷,内战史5卷,其中内战史部分最具价值。(了解即可)

《亚历山大远征记》:古罗马史学家阿里安的代表作。主要内容记叙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亚非及马其顿帝国的解体过程。由于阿里安对史料广征博引的同时,进行了细致的辨伪和订正讹误的工作,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现存有关亚历山大最重要的材料。

《犹太古史》: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的代表作,全书共20卷,自创世写起,直到66年犹太起义前夕结束,是第一次对早期犹太历史进行的系统记述。该书前半部分取材《旧约》,史料价值值得商榷,后半部分作者引述了大量同时代人的记录,较为真实可靠。

《论撰史》:古罗马学者琉善的著作,是古代世界对史学理论难得的系统论述。

《罗马史》:马塞里努斯的著作,该书涵盖了96年-378年的史实,共31卷,今存14-31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