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复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概论的重点问题 艺术概论 复习

艺术概论 复习

2024-04-17 06: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什么是艺术观念

是人们对艺术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统称,主要回答艺术是什么,来自何处,为什么人等问题,构成关于艺术的性质、属性和特征的基本看法系统。

[艺术的主要功能]

2.儒家思想的核心

①“礼乐合一”和“美善统一”,儒家思想以仁学和礼乐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主张礼乐合一,形成一种深刻的礼乐文化。

②“成于乐”与“游于艺”,在礼乐合一的基础上,儒家进而将艺术看作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

③“情志”说。

3.道家思想的艺术观念

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

①道家艺术观念将自然视为最高的美,认为一切人之艺术都需要遵从自然。

②自然无为的最高境界是自由,道家思想将自由视为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③道家提出了虚静、物化、心斋、坐忘等艺术美学及艺术心理问题。

4.柏拉图关于模仿论的学说

柏拉图将世界理解为一个以“理念”为中心的三层结构。第一层是理念世界,它是世界的本原,是最真实的;第二层是现实世界,它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真实性在理念世界之下但在艺术世界之上;第三层是艺术世界,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真实性比现实世界还要差,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因此,艺术作为模仿,是不具有真实性的。尽管柏拉图否定艺术的价值,但他的理念说和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观点则长久的影响了后世的艺术观念。

5.艺术生产的概念

艺术生产是与一般物质生产不同的精神生产的一种,马克思还用“艺术生产”一次概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成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的现象

6.艺术消费的概念

艺术消费将传统的艺术欣赏转化为一种与物质产品消费相类似的经济消费行为,受到一般经济规律制约。

[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引导消费,艺术创作者需要用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接受者提供精神食粮,不能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庸俗趣味。另一方面,艺术消费会促进艺术生产,为生产提供需求和方向。艺术消费者具有主体能动性,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解读,艺术作品在消费的过程中由于消费者主体意识的投入而得到增值。]

7.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

指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形式,能够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

8.柏拉图对艺术的忧虑

首先,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只有超乎感性的“理念世界”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而“现象世界”却是相对的,暂时的。

其次,艺术家有可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模仿其中人物的言行,就有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灵的严重问题。

9.艺术审美功能及其重要性

审美认识功能: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可以独特而又影响至深地认识人、社会、自然与历史。例如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神秘而又迷人,对其阐释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神性退让给了人性——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迹象。

审美教育功能: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领略其中展示的真善美,从而潜移默化地接近、认同甚至激赏这种真善美所汇成的价值与力量,进而得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和跃迁。

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或欣赏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审美体验功能:[重要性]艺术的诸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展开审美认识时,常常会有相应的表象的再认与联想,但离开了审美体验,这种表象活动的活跃和丰富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10.艺术创作主体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创作客体上来说,社会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离不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上来说,艺术家总属于一定的时代、阶级与民族,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生活方式制约,也与其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所以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时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1.人文修养的核心

人文修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狭义的人文精神,指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一,主张关心人、关爱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的压迫;二,爱理性,爱智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抑;三,立足尘世生活,倡导身心和谐,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现实生活的说教。

广义的人文精神,指人类各民族普遍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尊重人,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的和谐,反对独裁专制,坚决捍卫每个人的生存发展权。

12.艺术的创作过程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主要经历:动因萌发、构思谋划、物化传达这三个阶段。

①动因:创作动因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积累,是创作动因形成的基础。动因萌发指艺术家创作激情忽然涌动,创作欲望突然升腾的一种心理状态。

②构思:艺术构思有三项任务:圈定主题、确定话题、完成定位。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动因的驱使下依据自我秉承的创作观念,作用不同艺术类别各自的创作方法,营造审美意象,谋划新作品的思维过程。

③物化:是指艺术家借助选定的物质材料、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创作手法讲谋划构思阶段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

这一阶段艺术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深入认知艺术媒介、熟练驾驭语言系统、灵活运用表达规范。

13.艺术媒介的类别

物质材料媒介

①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时会因为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或对形形色色的物质材料进行取舍,并最终制成可以感知的艺术作品。

②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③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艺术作品完成后,物质材料还需要在艺术作品的传播过程中起到进一步的媒介作用。保存性物质材料媒介如:录音带、CD光盘;展示性物质材料媒介如:音乐会、展览。

艺术语言媒介

所谓语言艺术,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媒介。

14.艺术作品的意蕴

①是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②由于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不但欣赏着意见纷纭解读不一,有时创作者自己也难于说明。

③艺术底蕴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艺术作品的题材或主题。

④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能具有艺术底蕴。

15.艺术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狭义来说指艺术作品中所塑造出的成功人物形象,广义来说典型又被认为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

典型核心:在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艺术典型既是特殊性与普通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16.意境的含义,特点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境”有机融合,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特点:

①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分。如南宋马远马一角的《寒江独钓图》,运用大片空白突出了“寒”与“独”的意境。

②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从来就是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

③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如李白认为诗贵“自然”、“清真”,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7.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

指艺术作品中各个布局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外构造与组织形式。艺术作品的结构主要由裁剪、布局和衔接三个部分组成。结构的目的性与功能性,即在于把作品中的各个分散的部分组织成一个既和谐统一又多样变化的有机体。

18.艺术接受的含义

是指在艺术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艺术接受者为主体而展开的积极能动的审美实践活动,是一种在理解艺术作品的基础上的再创造性活动。艺术接受包括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等活动环节,但必以艺术鉴赏为起点

19.艺术接受的环节

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等活动环节,但必以艺术鉴赏为起点。

20.审美无利害

个体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与审美对象的实用价值无关,与主体的任何欲望和功利观念无关。

代表人物:康德

康德认为“美是一个没有一切利益的快乐对象”,只有人们有意识地以无私的态度对待一个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获得审美愉悦。

21.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

①接受美学区分了“文本”与“作品”的概念。简而言之,文本是艺术家生产的产品,是与接受者发生关系之前由物质所承载的符号;而作品是与接受者发生了关系的对象,是接受者参与创造的审美存在。

②接受美学在阐释学那里得到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这一理论极大的消解了“作者”对于其他作品的权威性,而强调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22.期待视野的内涵与定义

接受主体对于艺术接受活动的主导性,主要是通过“期待视野”发挥影响的。所谓“期待视野”是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具备的一套定向性的心理结构图式,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预先估盼。

期待视野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它们分别对应于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23.隐含接受者概念,定义,细分方式

概念定义: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里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接受者。

分类:

①美学意义上的“隐含接受者”,如卢舍那大佛。

②社会学意义上的“隐含接受者”,如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油画作品《阳光下的裸女》。所谓社会学意义上的“隐含接受者”,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对接受群体的考虑,这意味着,他得考虑自己的作品将为哪一个社会群体和社会阶级所接受。但这些受众却并不一定是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还包括艺术家对未来受众的预期。

24.审美接受的异同性

审美接受的异同性是指艺术接受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艺术接受的共同性是指所有艺术接受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分享着共同的特点;艺术接受的差异性是指因主体、对象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艺术接受呈现出差异性。

25.差异性主要表现为:

①相异个体的接受差异性

②相异群体的接受差异性

③同一主体的接受变化性

④不同作品的接受差异性

26.审美接受的再创作性

艺术接受具有再创造性,表明艺术接受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接受活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具有能动性的再创造活动。所谓再创造性,是指艺术接受者在艺术作品中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审美经验、生活阅历等,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艺术形象、生成艺术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27.艺术鉴赏者感知对象的特点

①定向选择性

②感知整体性

③完形性

28.艺术类型的划分原则

①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原则,分为时间(音乐 文学)、空间(雕塑 绘画)、时空艺术(戏剧 影视)。

②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原则,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

③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原则,分为动态艺术(音乐 舞蹈)和静态艺术(绘画 雕塑)。

④最新分类原则: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

⑤以艺术的美学原则分为实用,造型,表情,综合,语言艺术。

29.主要艺术类型

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美术、设计艺术、建筑园林艺术

30.黑格尔的艺术类型划分论述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说,在其《美学》中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欧洲各种艺术门类的辩证发展的分析,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著名的判断转化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作为理念感性显现的艺术是真理的承载者,并将真理以具体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艺术是真理与感性等各种矛盾对立面的辩证统一。艺术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的辩证运动自然外显为艺术的发展演变。根据这个辩证运动原则,黑格尔把艺术类型依发展变化轨迹划分为如下三种: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31.先秦诸子对艺术功能的认识

墨子: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否定了音乐的意义,是极端的崇简尚用功利主义,没有顾及到百姓的精神需求。

荀子:人们喜爱音乐是内心需求,音乐亦有益于社会和谐,将音乐的效果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

孔子:辩证的看待音乐,区别对待音乐,既有对其认同的音乐的赞美,也有对其不予认可的音乐的鄙夷。其用意在于让音乐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人认识社会与历史的同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

32.模仿说

这是一种较早的艺术起源理论,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存在事物的模仿,它假设人类具有一种“模仿本能”,从这种本能出发,通过对物体或现象的模仿而创造出了艺术。模仿说反映了古人运用观察和模拟两种主要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创造活动方式,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3.游戏说

游戏说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这一学说首先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文学家席勒明确提出。这一学说认为,人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过剩的精力”,而且喜欢把“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当人们把“过剩的精力”运用到非功利的活动中时,就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由此产生了艺术。

34.观念演变说

该学说认为,艺术发展是人的思想观念变化引起并主导的。艺术理念和感性显现有着不同的关系:最早是感性形式胜过了理念,于是有象征型文艺,例如古代东方艺术;接着会经历理念与感性形式处于平衡状态的时期,由此出现古典型文艺;最后理念溢出感性形式,进而有浪漫型文艺。

35.艺术自律说

艺术发展取决于其内部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变化。立论基础是:艺术的发展总是在风格变化上呈现两种形态,即传统模式和背叛模式,如果背叛模式战胜了传统模式,艺术就会出现风格的变化和转型。

36.艺术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因素

艺术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经济因素,二是文化类型因素,三是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因素。

政治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以王朝史和政治经济史为艺术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文化类型因素主要体现在以文化圈和文化精神作为艺术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艺术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艺术思潮或艺术形式风格作为划分艺术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艺术史研究可以归纳为基于自律论观念的风格史、形式史模式与基于他律论的广义的社会学模式之分。认识艺术史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与此同时,艺术的发展是延续的、流动的,总体上呈现出层积性、复调性、多元性的特征。

37.艺术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

①是指艺术与社会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而言的。艺术总体上与社会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同步,但在特殊时期,二者之间呈现出相同的步调。

②艺术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势必要受到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主导性力量的制约。

③社会物质基础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往往要经过一定社会的、制度的各种因素的中介环节起作用。

④社会物质基础的发达与艺术的繁荣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机械的互为因果关系。

38.艺术流派的含义,形成方式,影响

含义:是指由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形成方式:

①自觉组成艺术社团

②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自然形成的艺术流派

③由他人或后人认定的艺术流派

影响:

①流派的形成有助于激活艺术领域内部的创新活力

②流派的形成有利于不同特色艺术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

③艺术流派之间的论争与竞争,对于繁荣艺术创作激活艺术生产,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丰富和优质的艺术作品具有重要作用

39.艺术思潮的含义,特点

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特点:

①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②与艺术运动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一定的艺术思潮的不断积聚,对具有突出社会影响的艺术运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力

③大都蕴积时间较长,表现为较平缓的状态

④侧重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彰显某种创作思想或创作主张

⑤是特定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是在特有的社会思潮与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现象

⑥艺术思潮的出现更重要的则是缘于艺术内外规律的驱动,是一定社会和历史时期艺术活动与发展的结果

40.艺术批评的含义,意义

含义: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最高形态,是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学理化,也是艺术生产和艺术创造的重要环节。艺术批评是艺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

①通过把阐释,解读及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影响并指导,提升艺术家的创作。

②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美学特性、艺术价值,介入艺术接受活动,从而影响并引导接受者的艺术接受活动,帮助受众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也能在引导艺术市场及受众艺术消费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③艺术批评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意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