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群体中,哲学的用途与命运应该、可以、能够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色浆是什么用途 人类社会群体中,哲学的用途与命运应该、可以、能够是什么?

人类社会群体中,哲学的用途与命运应该、可以、能够是什么?

2023-04-01 1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自 《人生启蒙》前言

人生哲学与纯粹的学术哲学是两条有些相似但并不相同的道路,它不仅包含哲学的思辨,也包含有经验、科学的部分和更加注重实用性——“着力解决人生问题”的特点。因此,我认为从对人生的具体指导和实际生活应用方面来说,人生哲学会比学术哲学更加靠近真理一些,这也是人生哲学最大的存在价值。

摘自 《人生启蒙》第四章第四节 对科学的批判

自18世纪以来,科学逐渐发展壮大,占据成为人类思想中的主流。19世纪以后,可以说人类已经全面进入科学时代。但是,即使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科学时代,即使到了大学本科阶段,我们在学校里也只能学习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而缺乏对科学思想的系统了解。由于科学知识自身存在较高门槛且十分庞杂,而科学思想又缺乏普及途径,因此,普罗大众对科学往往是相识而不相知的。人们在主流文化的宣传下,普遍盲目地相信科学却不了解科学,使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时代的迷信。

在前言中我就曾提到:科学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对于无法验证的事物不予表态的局限性,二是受制于人类所能达到极限的局限性,三是研究方式缺乏整体性概念的局限性,四是科学无法确立价值判断标准的局限性。

在前文相关章节中,我们已经对“对于无法验证的事物不予表态的局限性”和“受制于人类所能达到极限的局限性”有所了解。在这里,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研究方式缺乏整体性概念的局限性”问题。比如关于健康饮食结构的问题,不同学科的专家基于各自不同的专业知识会有不同的看法:营养学家认为人是标准的杂食动物,应当比较均衡地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民俗学家则认为中国人自古以五谷杂粮为主要食物来源,因此较多的摄入富含食物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更适合中国人的消化系统和生活习惯;健身教练则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优质蛋白摄入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应该适当提高优质蛋白的摄入比例;生物学家则认为,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在较多数时期的主要食物是以动物大脑、脊髓和内脏为主,真正开始打猎吃肉也不过十几万年,而人类大规模种植并食用谷物的历史更是才区区一两万年,根本不足以使人类进化成为彻底的杂食动物,因此人们应当较多地摄入脂肪,少吃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你看,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专家那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每个人都说的有理有据,都符合科学和各学科的要求。由于科学本身缺乏整体性概念,各学科只能对问题给予片面的分析和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的,哪怕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也不能否定任何一个答案的正确性。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答案呢?显然,科学带给我们的,只是一堆半对的答案,而真正正确的答案必须综合各方意见,在整体的高度上依据经验去统筹思考。可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正确的方法,却又完全违背了科学精神——答案应当通过验证得出而非思考得出。更由于这个最终答案与每一个学科提供的答案都不一致,导致这个最终答案是在同时挑战所有相关学科权威性,将不被任何学科所承认和接受。你看,在许多问题上,我们仍然需要借助思考和经验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是科学本身却十分排斥这种获得答案的方法,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学校里只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经验教育,因此,学生毕业走出校园里时大都是一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书呆子”,反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和适应。

而关于“科学无法确立价值判断标准的局限性”问题,我们将在第五章《人生的价值》中具体探讨。下面,在完成对迷信、宗教、玄学、哲学和科学的批判后,我还要回答一下人类思想为什么最终要从科学发展到综合的问题。所谓综合,就是指它同时包含了经验、哲学和科学,它将是人类优秀思想的集中体现。当然,这里所说的经验和哲学并非人类思想历史中的经验和哲学,而是在经历过科学的洗礼后仍然值得保存的、建立在历史中的经验与哲学之上的新时代经验与哲学。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科学时代后,我们仍需要保留哲学思想。在先前的阅读中我们已经了解,旧时代的哲学只注重逻辑思辨而不注重实证,而科学则刚好相反,只注重实证而不注重逻辑思辨。最后,旧时代哲学由于缺乏实证,各种哲学思想无法相互证明与证伪,人们最终只能停留在完美的哲学大厦里原地打转,止步不前。而科学由于缺乏逻辑思辨和整体性观念,对科学边界以外的世界裹足不前,因此无法带领人类实现对世界的更高层次认识,而各学科之间则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相互之间也无法完成证明与证伪,更无法实现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哲学与科学之间,恰好是一个相互补足的关系,只有这两者结合,既注重实证也肯定实证之上的逻辑思辨,才能实现人类思想的进一步跨越,这就是为什么科学以后是综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经验也是科学时代后,我们仍不可或缺的思想。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先从认识、经验、知识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说起。通常,简单来说,从认识到科学知识是一个筛选递进的过程。认识是人们接触世界的原始感受和反应;经验则是对这种原始感受和反应的初步总结、筛选、归纳,形成更具效力的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知识则是对经验的进一步总结、筛选、归纳,形成更具效力且成体系的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科学知识则是专指通过科学方式方法验证了的知识,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筛选。其中,认识是最具普遍性的,是每个人的原始本能,但这种原始本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往往难以适应;经验也非常具有普遍性,人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与反思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各种经验(如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等),同时,虽然经验相较于认识更具效力,但往往受限于经验发现者自身的经历和阅历(如行业专家的个人经验要比入行新人的个人经验要可靠的多),因此经验的质量参差不齐;知识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为人们很难通过个人自身的经历与反思来形成比经验更有效力且成体系的知识,知识往往是相关领域中多代人的经验传承、总结、筛选、归纳才得以形成的,因此,知识的获取途径与经验也完全不同,它往往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甚至具有一定的学习门槛(如通过考试、支付学费等);科学知识则具有十分明显的稀缺性,它们是经过科学验证、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总结、筛选、归纳才得以形成的,因此,科学知识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并且具有明显的学习门槛和学习难度。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形成相对复杂,不是所有的有效经验都能被人挖掘、传承,进一步总结、筛选、归纳成知识,也不是所有的有效知识都能被科学家们进一步论证成为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普及相对复杂,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成为所有领域内的专家,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专家;因此,对于所有人来说,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处事方式方法。此外,在前文中我们也了解到,科学知识也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知识,受制于科学的局限性,科学知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总的来说,虽然大多数经验确实是并不那么可靠,但它确是人们最主要的处事方式方法,并且,我们也要认识到经验中也不乏未经总结、筛选、归纳、论证,但是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优秀经验,我们不能一棒子全打倒;而知识与科学知识虽然比绝大多数经验更加可靠,但也并非就是真理一般完全可靠,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知识与科学知识也全部来源于对经验的发掘。因此,不盲目迷信科学,全面地发掘、吸收、消化各种知识和优秀经验,是人类必然的发展方向。

(经验到科学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图例)

比如,用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代表科学本身的实证主义和可证伪性,也是一种介于哲学和经验之间的思想,而非科学。在一些学科发展方向与认定主流学术方向的认定问题上,科学家们也并没有完全抛弃经验。通常,大统一理论和剃刀理论就是学术界经常用到的两种经验。大统一理论是指:凡是具有一些相关性的学科,其基础理论应当向统一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着不统一的方向发展,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相关学科的相互验证,而非相互矛盾,如果某一学科新的理论成果不是向着这一方向发展,那大概率是存在问题的。剃刀理论是指:对一现象提出解释时,什么理论解释的越简单,它的可靠度就越高;什么理论解释的越复杂,它的可靠度就越低。这两种理论均是一种介于哲学思考与经验法则之间的思想,但是在数百年的科学史中,它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效的,因此它们是认定学科发展方向与认定主流学术方向的重要方法之一。再比如,大家从小就听过许多名人名言,这些名人名言就属于个人经验的范畴。当然,这些经验肯定也是属于经过许多人验证十分有效力的优秀经验,并且,这些名人名言中的一些后来也被纳入一些知识体系,甚至通过科学验证成为科学知识。再比如,基于朴素的天圆地方宇宙观而产生的农历与节气,是与现代科学完全相悖的民间经验,虽然它的原理和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但它确实在中国中原地区行之有效;传统中医始终不能被科学证明或证伪,但它也确实行之有效。你看,虽然它们被科学证伪或是无法被科学证明,但它们确实数千年来始终有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也会维持效力,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抛弃这些经验与知识,并且,不能盲目的因为经验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对它们相互否定。相反,我们真正应当抵制的是无知,是自满,是对各种知识学习的停滞,我们应该用工具主义的精神全面地吸收接纳各种思想,使它们形成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个人的成长,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科学发展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将是社会中的主流思想,但是在未来,综合发展必将是社会的最终需要。

(讨论和评论请到全章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