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良渚”系列讲座回顾(二)北村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良渚文化遗址公园在哪 “早期良渚”系列讲座回顾(二)北村篇

“早期良渚”系列讲座回顾(二)北村篇

2024-07-15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

已于11月19日正式开幕

为方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展

特邀良渚遗址考古一线大咖们进行专业解读

来吧,一起听听考古资料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

北村遗址发掘概况

一、项目缘起

  因配套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外围道路规划建设及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2018-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和调查,新发现12处遗址。北村遗址就是其中之一。遗址位于瓶窑镇凤都路与前程路交叉口南侧,依托大雄山西北麓的一座自然山体,因所在区块属于北村而命名。遗址面积在8万平方米左右,2020年、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共计约12000平方米。北村遗址所处位置介于良渚古城遗址和官井头遗址之间,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直线距离约2公里,距离官井头遗址直线距离也为2公里左右。

北村遗址位置分布关系图

二、发掘经过

  2020年上半年,开始对北部进行发掘,主要发掘了遗址北部的丁家山地点、中部的北王庙地点;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开始发掘南部(北村南地点)的西侧;

  2021年上半年至今,发掘北村南的东侧。

北村遗址发掘经过示意图

三、遗迹遗物

  目前,北村南、北两大区块已清理良渚时期房址25座、灰坑211个、灰沟19条、井6口、池塘1座、墓葬139座,历史时期房址4座、灰坑114个、灰沟14条、井8口、窑4座、灶1座、墓葬26座。北村北和北村南西部区块的考古发掘工作业已结束,北村南东部的考古发掘还在进行当中。

  从其中最核心的墓葬遗迹看,截止目前共清理良渚时期墓葬139座,其中北村北91座,北村南48座(西部9座,东部39座)。北村北墓葬整体等级较低,绝大部分头朝北,少数头朝南,而北村南的东部出现了几座以M106为代表的高等级墓葬,且都分布于靠近山体的台地上,坡底有一条灰沟沿着台地边缘分布,地边坡上还分布有一组近方形柱坑,疑似为用作隔断的建筑遗迹(可能为栅栏),将台地的高等级墓葬与南部相对较低处的低等级墓葬隔离开。

北村南遗址北部台地分区示意图

  而在本次展览中大放异彩的M106是目前北村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墓葬位于北村南T0610东部,开口⑥层下,打破生土。头朝南,方向200°,为良渚早期女性墓,出土随葬品72件,其中陶器6件,玉器66件。陶器有豆、鼎、罐、盆、过滤器、带甑鼎。玉器有冠状器、玉璜、龙首镯、玉镯、玉蝉、玉圆牌、锥形器、隧孔珠等。

北村M106出土局部细节图

  关于北村M106,也有几个在展览背后的小故事:

  雨夜的考古人

  M106的发掘经历像它的等级那样不平凡。考古多喜艳阳天,那天却是阴雨绵绵,是个停工休息的日子。本该在棚房里整理资料和修复陶器的考古人员没能耐住寂寞,决定随手清理个小墓葬。当清理到一半时,一件精美的龙首纹玉镯跃然而现,惊喜也惊吓到了在场的几位考古工作者。因为当时已过下午四点,以当前的人员配置和时间条件并不允许快速完成一座高等级墓葬的清理,但文物安全必须得到严格保障。最终考古人们又“随手”搭起帐篷、拉上电线、备好干粮,听着雨声,望着墓坑,乐呵守夜。

北村M106发掘经过

  不瞒你说我是“关系户”

  M106出土的玉冠状器呈宽扁倒梯形,扁凸榫,以镂孔和阴线刻的方式作出兽面纹样,有双圈大眼、泪线和獠牙。这种圆形和弧边三角形镂孔与崧泽文化晚期陶器上的纹饰一致,同时兽面纹的元素也延续到良渚盛世的“神徽”,从中可见清晰的文化传承关系。

陶壶 寺前村遗址(右)

玉冠状器 北村M106:3(左上)

 玉冠状器 反山M15:7(左下)

  蝉与蚕的战争

  M106出土的玉蝉是良渚早期展翅刻纹玉蝉的首次发现,丰富了良渚文化动物形玉雕件的种类和表现方式。但在最初的时候,许多人并不希望它是玉蝉。由于目前最早蚕丝存在的证据在中原河南地区,而在号称丝绸之府的江南还没有找到,考古人大都希望这是象征男耕女织礼仪化的玉蚕蛾。遗憾的是,从大眼、翅型和尾尖等多部位特征比对发现,此为玉蝉无疑。

玉蝉 北村M106::34(右) 

蝉照片(左上) 蚕蛾照片(左下)

四、科技考古工作

  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相关学科的技术,可以解决传统考古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在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动植物及人骨分析、陶瓷与金属器物研究等方面做出尝试,以拓宽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深化考古学的研究层次并显著提高考古研究的工作效率。北村遗址考古发掘的背后也离不开科技考古的支持,主要包括:

  1.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遗址出土的红烧土块和墓葬中的陶器进行取样,进行烧成温度检测和热释光测年。2020年取了北村南西部G9(开口⑩层下,打破生土)内的红烧土样品,利用热释光测年技术,确定其年代在距今5100±100年,并得到了碳十四结果的验证。2021年又取了北村南东部⑦层的红烧土样品和部分墓葬的陶器残片样品,结果尚未出来。

  2.与中国科学院古DNA实验室合作,安排人员学习取样技术,在遗址现场提取墓葬内土样,准备后续送样尝试提取人的DNA。

  3.与丝绸博物馆合作,提取墓葬内土样,尝试是否能从中检测出丝蛋白。

  4.依托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实验室,利用PXRF、FTIR等设备对部分出土物品进行检测分析。

酷暑中全副武装提取土样的科技考古人员

五、初步认识

  由于北村遗址发掘工作仍在进行,考古资料尚未完成整理。但从目前的出土情况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北村遗址为良渚早期偏早的一处聚落,北村南地点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玉器表明,其年代可能大致相当于瑶山阶段。

  2.北村南地点的高等级墓葬主要位于北部台地上,与南部较低处的低等级墓地明显分开,且台地边缘有疑似隔断遗迹,显示出了明确的等级分化。

  3.北村遗址北部的丁家山及北王庙地点为良渚早期偏晚的聚落,墓葬主要为一般平民,等级不高,少部分墓葬随葬品中出现了三件成组的锥形器、冠状器、玉璜等中型玉礼器,等级相比于北村南地点的高等级墓地有一定差距。

  4.从目前发掘的墓葬来看,北村南地点男性墓葬等级整体较女性略低。墓葬朝北居多,但高等级墓葬朝南的比例较高,可能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群体。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期专家导览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感兴趣的观众可关注“良渚博物院”官方微博查看直播回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