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年起,船用无线电设备要求有新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船舶报警装置或设备的使用 【更新】2024年起,船用无线电设备要求有新变化!

【更新】2024年起,船用无线电设备要求有新变化!

2024-06-30 2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修订内容

【1】对“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的提法已被“认可的移动卫星业务(RMSS)”一词所取代。

解读: 新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用更通用的“认可的移动卫星服务Recognized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RMSS)”取代了特定供应商的术语。自国际海事组织于1988年采用全球紧急信息通信系统以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一直是GMDSS卫星通信服务的唯一获准提供者。

2018年,除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提供的海事移动卫星业务之外,IMO已认可由铱星卫星有限责任公司(IRIDIUM SATELLITE LLC)提供的海事移动卫星业务。2022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成为第三个通过IMO认可的卫星通信系统。

【2】“A3海区”的定义已修改。A3海区现在指的是“除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由船载船舶地面站支持的认可的移动卫星业务所覆盖的区域”。

解读:对于核准在A3海区营运的船舶,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应在括号内标明认可的移动卫星业务(INMARSAT / IRIDIUM)。A3海区的覆盖范围依船舶地面站认可的移动卫星业务系统(RMSS SES)的类型而变化。以船上安装的较小覆盖区域的RMSS SES作为船舶“主设备”来判断A3海区的覆盖范围。

【3】对SART/AIS-SART和双向VHF无线电话设备的要求现在已成为SOLAS 第IV 章第7.2条和7.3条的一部分(以前是在SOLAS 第III章救生设备与布置中)。

解读:新的设备安全证书中已不再记录这两种设备,转而记录在无线电安全证书。无线电救生设备具有救生和通信的双重属性,原公约将无线电救生设备纳入公约救生设备章节中,逻辑上侧重于救生属性。实际上救生筏双向VHF和搜寻定位装置,均有清晰的GMDSS功能定位,前者保证公约要求的现场通信功能,后者实现公约要求的搜寻定位能力。

因此,修订使得公约逻辑更为合理,SART和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重新并入新IV章节中,共同组成履行GMDSS系统功能的要素。

【4】不再接受A1海区以VHF-EPIRB代替卫星EPIRB。

解读:VHF EPIRB与船载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类似,用70频道(156.525MHz)发送遇险报警信息,通过对应的基站系统发送到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受理,只能用于A1海区船舶的船对岸遇险报警,作用范围与效果有局限性,目前也已经停产。

【5】使用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发送和接收遇险和安全通信不再构成GMDSS要求的一部分。

解读:由于船舶实际上不再使用NBDP作为遇险告警的手段,因此IMO在GMDSS现代化过程中将NBDP的此种使用从SOLAS公约中删除。如果船舶没有配备其他适合的设备,那么现有设备可以被允许继续使用以接收MSI(海上安全信息),MSI也可以显示在其他设备上,包括综合导航系统(INS)。

【6】中/高频无线电装置不再归为A3海区的设备,仅保留为A4海区的设备。

解读:原公约为A3海区首要船舶船岸报警方式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配备移动船舶地面站,另一种是配备MF/HF。修正后公约彻底取消A3海区MF/HF配置,经认可的卫星通信(RMSS-SES: a recognized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Ship Earth Station)设备成为A3海区首要报警设备的唯一选项。

目前,基本上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均采用双套设备和岸基维护方式,来确保GMDSS功能的有效性。那么存在一种可能性极小的特例,即船舶采用岸基维护和海上电子维护能力的组合,这种情况下船舶可以免除双套设备要求。如果船舶采取上述组合且仍然采用MF/HF解决方案将不符合新公约的要求,则需要将设备更新为RMSS-SES。

小贴士:GMDSS是什么?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是指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并实施的用于海上遇险、安全和日常通信的海上无线电通信系统。

由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极低轨道搜寻救助卫星系统和甚高频(VHF)、中/高频(MF/HF)通信系统等组成,具有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救助现场通信、海上安全信息播发、寻位、日常通信以及驾驶台对安全避让通信等功能。

船舶一旦遇险,GMDSS能够立即向陆上搜救机构及附近航行船舶通报遇险信息,陆上有关搜救机构能够以最短时间进行协同搜救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

信息来源 | 张家港海事

END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分享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沟通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